APP下载

一部关于长城的经典著作成书记

2023-10-10文|

出版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图志李教授原图

文| 李 纯

一本好书的出现一定是作者、编辑多方努力的结果。

长城作为中国最大的地表文物,其彰显的文化价值、体现的精神内涵越来越被中国人民、世界大众所认识,保护和利用好长城已成为时代最强音。《古地图上的长城》对长城古地图的整理,可以直观地展示长城原有走向,还其本来面目。该书出版后在学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一本好书的出现一定是作者、编辑多方努力的结果,《古地图上的长城》有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强力后盾支撑,有编辑的精心构画、加工,有作者严谨的治学风范,加上美术编辑的精美设计,才能成为一部内外兼优的经典著作。

蕴化

策划该书的时间较早。2007 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设计《中国长城志》总体方案时,设想把长城古代地图当作历史文献归放到《中国长城志·文献》卷之中。当《中国长城志》总主编之一董耀会和我带着方案请教北京大学教授李孝聪时,李教授认为应将其作为古代地图归放至《中国长城志·图志》中与其他地图合成一个整体。经过调整,《中国长城志·图志》把地图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并请李教授担任这一卷的主编,亲自操刀撰写《古代地图》部分。

在决定把长城古代地图归入《中国长城志·图志》之时,编辑策划再出版一部单独的中国长城古地图,着手准备资料。在为《中国长城志·图志》收集长城古地图时,增加了许可《中国长城古地图》使用的条款,为出版《古地图上的长城》做好了基本准备。

《中国长城志》出版接近尾声之时,编辑正式启动《古地图上的长城》。但想不到的是,李教授突然罹病在身。手术后的李教授仍心系此书,把这本书提到了收官之作的地位。他改变了原来《中国长城志·图志》的志体风格,新增加了刻本地图、新收的大量彩绘本地图、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等内容,把各种地图整理归类,按明九镇分章,使读者能在一窥长城全貌的基础上,全面详细地了解九边长城。

雕凿

一本好书在于编辑与作者的协同努力,在于对精品的执着追求,只有精雕细凿才能做经典之作,传至后世,急功近利不可能出好书。

回顾此书的编写与编辑过程,作者对书稿质量的一丝不苟,对高品位学术的追求深深打动着编辑。为了得到一幅地图的高清全貌,李教授趁着公开展览之际,冒着酷暑、拖着病体来到博物馆,在老朋友的帮助下进行复制。

书稿二校时,李教授又收到新的古地图,他希望补充进校样。如果补上新图,改动量大,约占原书稿的三分之一,等于推倒重来。但提升图书质量,出版一部精品图书是编辑和李教授共同的心愿,编辑当仁不让地支持李教授的决定。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本着出版传世之作的理念,给予极大的宽容度。为了加快出版进度,编辑积极配合,为李教授新增部分录入图中繁体字近6万字,并进行标点。

编辑与作者之间应该是同心协力,相互包容的,但有时为了书稿质量也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是和而不同。在古籍整理中,繁体字也应该使用规范的繁体字,不宜用异体字,李教授认为同样的一幅长城古地图,有不同的版本,异体字保留了版本信息,应尽可能保留。编辑规范与作者意见之间形成了不一致,经过讨论商量,形成统一意见并在编例中增加了特别说明。

为了尽可能与原图说保持一致,编辑在编辑过程中,逐字核对原图,黑白校样看不清楚,就打开电脑在屏幕上核校。为保证准确性,编辑一只手点着屏幕上的文字,另一手点着校样。编辑在李教授一遍遍的修改中,也逐一校对,仅校样就出了八次,遇到李教授遗漏之处也一一注明,与他沟通,确认后再变动。编辑的认真也打动了李教授,他称赞编辑编得细致,是个不多见的编辑。

点精

《古地图上的长城》收录了大量传世的中国长城古地图,尤其是明、清时期各种类型的长城专题性舆图,凡所能见到的地图均收录在册,成为长城研究的第一手史料,并与传世刊刻本中的长城文字史料互相订正,辅以文字解读,交代地图绘制的时代背景、修筑史实,著录相关文字,考订边堡的地理位置。

与《中国长城志·图志》相较,《古地图上的长城》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收录长城古地图更多、更全面。《古地图上的长城》几乎收录了自宋以来历代王朝表现长城内容全部存世的古地图80 种,比《中国长城志·图志》多出近一倍,包括《九边圣迹图》、梵蒂冈藏“长城图卷”等,这些古地图分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机构和私人手中,秘不示人,尤为珍贵。北京大学赵世瑜在送评古籍整理专项资助的推荐书中指出:“由于这些地图散见于各处、各书,特别是能见到原图的机会较少,因此编成一帙,以飨读者,是为幸事。”

印证“天下一统”“夷夏一体”历史认识的传统。《古地图上的长城》通过对一统图等舆图的解读,说明中国从古至今既讲究“夷夏有别”“夷夏之辨”,更强调“夷夏一体”“华夷一家”,进而说明长城在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促进中原与西域各族交流的历史作用。

为确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区域提供历史依据。《古地图上的长城》通过历史图像,客观地描绘了长城的走向、四维方位,为确定历代长城区域提供了影像佐证,为保护长城划定了明确界限。此外,图中描绘的历史事件、驻员屯戍、风景物候、周遭种族等,阐述了长城文化内涵。所有这些均为建立国家长城文化公园提供了有建设意义的帮助。著名作家、评论家王振羽称:“我们通过李孝聪教授的地图详细解读,才知道,长城的多条线路,长城涉及的地域之广,长城对当时社会、文化、生态的深远影响。”

为研究长城提供历史文献资料。《古地图上的长城》提供的古代长城地图,比单纯的文字叙述更为细腻直接,直观了解长城环境景观的历史演变,成为我们研究长城历史,研究古代中国历史的抓手。南京大学胡祥称赞其:“为长城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掘出独具价值的舆图资料,拓宽了极富魅力的感悟视野。”

纠正了原图中的错误。不仅是原图说的笔误或因版本不同而出现的遗漏,还有因散册后人重新装订而产生的错误。如《九边圣迹图》天字号中的《青边口堡图说》之误,地字号将《柳沟城图说》误入大同镇中,仅《九边圣迹图》一种就纠正图片错误达19 处,还不包括图说的文字性错误。

纠正了人们对长城的认知偏差。如纠正了《中国文物地图集》中明长城大边、二边的错误标记等。

为边堡等标注坐标。为便于读者根据古地图实地考察长城,在长城关节点、重点的边堡等一一列出经纬度坐标。

精装

好马配好鞍,一本学术价值很高的图书一定要有精美装帧设计才能突显其研究成果的分量。早在策划阶段,编辑即预先和美术编辑进行交流,认为既要突出古地图的古雅,又要反映出李教授整理的心血和文本所反映的学术价值,做到图文兼顾,相得益彰。

首先是开本。《古地图上的长城》图版和文字的分量都比较重,小开本图幅就会变小,会增加厚度,但超大开会影响阅读。反复权衡之后最终确定为国际10 开。这种开本没有8 开的夸张,也没有大16 开的小气,又便于国际交流。其次是版面设计。《古地图上的长城》中的图幅一般约占半个版幅,很少排成整版或双面,由于原图幅比较规整,用比较严谨的版式,更能体现图文并重的特色。在纸张方面,使用超轻超薄纸张,一册不会太重,不影响全书的整体性。为体现地图的古朴,不用硬精装,而是选用了类似牛皮的纸质封皮。外观设计上,为突出内容的经典,封皮以简洁为基调,除封一烫金书名,没有用过多花里胡哨的设计。在书的三面切口上选用书中经典地图喷印,在天头切口处模仿了线装书的做法,烫印了书名,“意象化体现长城历史的深度与厚度”。此外,在内文的分章处用拉页和开门折方式,复制了重要的古地图,“有节奏地呈现古地图的壮美画卷”。

正因为美术编辑吃透了全书的内容,用近乎“刻板”的纯“科技”手法,达到出人意料的人文关怀效果。《古地图上的长城》出版之后,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图书。

总之,一部精品力作选题策划是成功的关键,作者的文本创作是成功的基础,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的细致再创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内容厚实、内外兼佳的图书精品。■

猜你喜欢

图志李教授原图
图志
育槐
大家来找茬
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出版原图数据库迁移与备份恢复
别人的眼中
勘 误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