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分析

2023-10-08李雪辉吴继达刘涧樱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建档古树名

李雪辉,吴继达,刘涧樱,常 艳,杜 敏

(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海拉尔 021000)

古树名木历经时间的洗礼,岁月的考验,是大自然给予人类重要的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等[1]。古树名木承载城市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轨迹,丰富地区的自然景观,完整保存本地的珍贵林木种质资源,蕴含极大的生态价值,对于研究城市文化、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开展林木遗传育种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2-3]。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古树名木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加剧,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因此,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工作刻不容缓。

近年来,国内关于古树名木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加,以单个行政区域范围内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分析为主,为古树名木保护奠定了基础[4-7]。同时,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古树名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健康评估模型、微环境监测系统等管护和评价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为精准开展古树名木管护和价值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8-10]。以古樟树、古银杏、古槐树等为目的树种的古树复壮技术研究也取得进展,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11-13]。但是,关于古树名木的生理特征、生态价值与功能的研究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14]。笔者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其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生长状况和生长环境,并建立古树名木信息档案,对全面加强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科学编制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法规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后续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区域概况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势西高东低,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理坐标为115°31′~126°04′E,47°05′~53°20′N。南与兴安盟相连,东与黑龙江省为邻,北与俄罗斯接壤,西同蒙古交接,土地总面积25.3万km2,东西宽630 km,南北长700 km[14]。

1.2 调查范围及内容调查范围为呼伦贝尔市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资源,以旗县市区为调查单元,不包括国有林区原始林分和自然保护地。调查标准为树龄在100 a以上的古树及具有重要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

1.3 调查方法2018年5—8月通过收集材料、摸底调查、实地调查、与当地居民谈话和现地核查等方式开展调查。根据已经掌握基本情况,对古树和古树群进行核查,严格按照《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 2737—2016)》《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 2738—2016)》《古树名木代码与条形码(LY/T 1664—2006)》《森林资源代码(LY/T 1439)》规定和操作细则开展调查统计。对古树名木进行编码,调查古树树种、树龄、胸围、树高、平均冠幅、生长势,并记录每株古树的生长环境、生长状态和管护现状等信息,对古树名木的民间传说进行收集。所有调查古树和古树群利用《全国古树名木普查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GPS定位,并填写古树名木调查统计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古树名木树种及数量特征经过2018年对全市古树名木的系统普查,呼伦贝尔市现有古树405株,按照树木学分类,隶属5科8属8种。其中,2级古树(300~499 a)10株,均为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占建档古树的2.47%;3级古树(100~299 a)395株,占建档古树的97.53%(表1)。结果表明,古树等级的数量因古树树龄的增大而降低,3级古树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具有明显的古树年轻化特征,反映全市高等级古树名木后续资源丰富。

表1 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分级统计

不同树种之间古树名木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古树数量最多的树种是榆科的榆树(UlmuspumilaL.),有208株,占建档古树的51.35%。其次分别是松科的樟子松189株和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Rupr.)3株,占比分别为46.66%和0.74%,而钻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Pall.)、旱柳(Salixmatsudana)、秋子梨(PyrusussuriensisMaxim.)、山荆子(MalusbaccataL.)、糖槭(AcernegundoL.)5种古树仅1株,占比均为0.25%。常绿树种为樟子松,其余为落叶树种(表2)。结果表明,榆树、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等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更适宜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15-17]。

表2 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树种

2.2 古树名木分布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市的古树名木地理分布不均衡,以扎兰屯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区和新巴尔虎右旗为主,部分旗县未发现古树名木(表3)。其中,扎兰屯市古树名木数量最多,达193株,优势树种为榆树,占建档古树的47.65%;其次为鄂温克族自治旗,为109株,优势树种为樟子松,占建档古树的26.91%;陈巴尔虎旗50株,优势树种为樟子松,占建档古树的12.35%。结果表明,扎兰屯市古树种类和数量最多,这是由于扎兰屯市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气温和降水更适合树木的生长,反映了古树名木的形成受自然因素的影响[18-19]。

表3 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分布情况

按生长场所进行划分,生长在城区的古树为181株,占建档古树名木总株数的44.69%;生长在乡村的古树为224株,占建档古树名木总株数的55.31%(表4)。结果表明,分布于乡村的古树与城区的古树数量相对平衡,说明分布在城区的古树名木得到了有效管护。

表4 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生长场所分布情况

2.3 古树名木树种生长特征目前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生长势良好的正常株267株,占65.93%;衰弱株132株,占32.59%;濒危株6株,占1.48%(表5)。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整体长势良好,少部分出现衰弱和濒危的情况,需积极开展古树复壮工作。

表5 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生长状况

2.4 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特征根据立地条件和人为干扰程度,对古树名木生长环境进行划分,其中生长环境良好的58株,占14.32%;中等345株,占85.19%;较差2株,占0.49%(表6)。结果表明,该市古树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生长环境为中及以上水平的占比99.51%。

表6 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等级划分情况

2.5 古树名木权属特征按照权属进行划分,国有380株,占建档古树的93.83%;集体22株,占建档古树的5.43%;个人3株,占建档古树的0.74%(表7)。结果表明,国有和集体权属的古树占比超99%,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国有和集体对古树名木的管护措施实施较好,说明古树名木的形成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表7 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权属分类

3 结论与讨论

该调查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共有405株,隶属于5科8种8属。按古树等级分类,2级古树10株,3级古树395株。榆科和松科为优势科,其中数量最多的为榆科的榆树,多达208株,其次为樟子松189株。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在各旗市区的分布也有较大差异,其中扎兰屯市分布最多,占全市总数的47.65%,部分旗市无古树分布。全市古树名木权属绝大多数为国有,占比93.83%,集体权属5.43%,个人权属0.74%。全市古树名木大多数分布于乡村,占比55.31%。古树名木生长正常的为267株,占比65.93%,生长环境为中等以上的99.51%。

呼伦贝尔市古树主要树种为樟子松和榆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呼伦贝尔市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受高纬度、低降水量等多重自然因素的叠加影响,榆树、樟子松等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能够长期抵御相对恶劣自然生存条件而正常生长。此外,扎兰屯市古树分布数量和树种最多,为193株,6种,主要是由于扎兰屯市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气温和降水更适合树木的生长,因此,古树的树种数量和种类相对更加丰富。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北温带属性,针叶树种(樟子松、兴安落叶松)占比达47.4%,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表明古树名木的形成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与郝向春[20]的研究结果一致。

赵峰等[21-22]研究发现,受城市建设、环境污染、管护不当等人为因素影响,城区古树分布数量远小于乡村数量。在该研究中,分布于乡村的古树与城区的古树数量相对平衡,数量之比为1∶1.2,分析其原因,主要有2方面:一是普查范围不包括国有林区原始林分和自然保护地;二是全市城区的古树大部分位于公园等场所,对古树名木采取有效管护措施。如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对园内古树采取围栏、支撑、封堵树洞等措施,加强对古树的保护和复壮工作。

熊和平[23]通过对古树进行活性氧防御酶系统酶活性的研究发现,古树名木出现衰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古树年龄的增大出现机理性衰弱,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非机理性原因,其中人为因素占主要部分。在该调查中,古树正常株占建档古树的65.93%,生长环境为良的占建档古树的14.32%,因此,需科学制订古树的保护措施及深入开展复壮技术研究。

古树名木作为自然界的活化石,有重大内涵价值和外延价值,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该研究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和特征分析为古树名木保护技术研究和价值评定提供基础。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市建档古树名
复兴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加强社区入户建档管理的初步探讨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城市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