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直播:县级融媒体增强传播力的有效路径

2023-10-07徐晓磊

传媒评论 2023年9期
关键词:嵊州市嵊州中心

文_张 铭 徐晓磊

县级融媒体注重“短视频+直播”的应用实践,既是坚持“移动优先、传统媒体跟进”理念的重大现实举措,也是不断增强传播力的有效路径。本文结合嵊州市融媒体中心的生动实践,对“短视频+直播”在增强县级融媒体传播力方面的路径作一番探讨。

“短视频+直播”是县级融媒体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短视频作为一种相对于长视频的新媒介形态,是对传统媒介功能不足的补偿,它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介线性传播的现象,人们可以在移动端随时随地阅读。嵊州市融媒体中心成立后,高度重视短视频的全网传播,通过组建短视频拍客联盟,深度挖掘当地的各种新闻信息资源,努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短视频品牌,先后生产了《百米悬崖大救援》《核桃树之恋》《一个都不能少》《嵊州90 后小伙直播钓鱼 救起落水老人》和《冬瓜上山记》等一批深受用户追捧的短视频爆款产品。

与此同时,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于2022年5月19 日首次推出访谈类视频直播节目,并冠名为“一路嵊风”,改变了以前访谈节目主要依靠录播的状态,克服了访谈的话题新闻性不强,甚至出现部分节目嘉宾照稿子念的弊端。比如以高考志愿填报为内容的公益直播,长达10 个小时,嵊州市融媒体中心的4 名节目主持人携手6 位专家,分别就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艺术特长生如何填报志愿、如何申请出国留学等与用户进行了专题分享,并在线回答了网友的志愿填报咨询。截至当天晚上9 点,全网阅读量突破30 万,在线咨询的用户除了来自嵊州、绍兴的,还有全省各地的。

网络直播的采集设备和接收终端通常是智能手机等,因此拍摄者能够在变换的场景中自由切换,用户则可以随意进行有选择性的自主阅读。近年来,秀场直播、文艺直播、体育直播、游戏直播、卖场直播等吸引了大量网民,已成为各大网络平台争相抢夺注意力的主要手段。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为了实现“爱嵊州”APP“天天有直播”这个目标,对慢直播系统进行改造,增加了新闻直播、活动直播、商业直播的频次。

2021年台风“烟花”来袭,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从县域内126 个监控探头精心挑选了5 路信号,实时向用户传送山区主水库,市域内三条主径流、三江合流口、易涝地段的现场水情画面,同时专门调度了台风登陆预判点位乡镇和交通、交警、水利、应急等14个部门,第一时间发出来自抗台一线现场的最新图文及短视频播报;中心则派出多路直播报道团队,对抗台的险段重点予以关注,适时切换到直播主屏。本场直播共进行72 小时,直播影响全国24 个省市自治区,郑州、西安等地商会还专门组织了救灾应援募捐活动。

记者正在直播

融媒体时代,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相继问世,给栏目的日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嵊州市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利用“爱嵊州”APP 加强与听众的互动,既向用户提供了“给电台听众一个到社区来的理由”,也解决了直播主持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导流逐步转化到用APP导流的问题。

“短视频+直播”在突发新闻事件中具有报道优势

有专家和学者认为,融媒体时代的短视频与传统电视媒体的视频并非属于同类产品,前者更不能由后者简单切条而成。现如今,新型主流媒体的新闻类短视频基本放弃了以新闻主播为中心的制作方式,而是“视频小编+原创视频”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新闻报道中,短视频改变了电视新闻的传统画面和声音结构,能够在几分钟甚至十数秒钟内,综合利用各种视听元素,通过刺激用户的感觉器官,给他们以沉浸式的体验。短视频不但画面浓缩,而且作为听觉符号的声音,如解说、采访同期声、现场音响和背景音乐,也比传统电视新闻更加多样并富有个性化。当然,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都是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遵循的原则。而在与新闻信息有关的“短视频+直播”中,记者还是要坚持真实性,体现专业性。

短视频新闻叙事切入的视角小,内容通常是来自新闻现场最精炼、最有新闻价值的片段,虽然结构没有电视新闻那样完整,但片段化叙事重点突出了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内在逻辑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快速接收信息的习惯。笔者认为,为了使网络用户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得更多信息,记者在采制短视频新闻时,除了展现事实外,还应该适当加入评论等多重元素,让综述性报道成为短视频新闻的主要形态。

遇到突发新闻事件,记者利用短视频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布新闻信息,已被实践证明是最佳手段。2022 年6 月17 日16 时许,嵊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接到求助警情,获悉在嵊州市崇仁秀峰山附近有两名男子坠崖。嵊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得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跟随应急救援队到达现场。此时,各路救援队也陆续赶来。虽然事发现场地势险要,营救难度很大,但记者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全程记录了救援过程,并在当晚制作发布了时长2分57秒的短视频现场新闻《百米悬崖大救援》。

直播访谈节目《一路嵊风》

这件短视频新闻作品在采制过程中团队人员紧密合作,现场感强、情节曲折、细节丰富,全景展示了救援过程,展现了救援人员的智慧和责任心,传递了正能量,人民网、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客户端、浙江新闻客户端、美丽浙江抖音号等纷纷转载,还被湖南卫视《平民英雄》栏目采用,用户浏览量和点击率达到50余万,作品还获得了2022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短视频+直播”是记者与自媒体竞争的重要武器

在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全员媒体时代,任何人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并能联通网络,就可以进行网络直播。这就更需要新型主流媒体积极介入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掌握新闻报道的第一定义权和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如果记者无法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也要想尽办法,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解释权。目前,许多直播平台都具有回放功能,媒体记者既可以在上面观看第一新闻现场,也可以通过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后续报道。

笔者认为,能吸引流量并成为爆款的短视频产品一般都具有三大特征,即新闻性、话题性和娱乐性。如何快速、深入、生动地用视频展示新闻事件不为人知的一面,是专业记者与自媒体开展差异化竞争的着力点。

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大屏产品相比,作为小屏产品的短视频制作简单、呈现方式快捷、发布平台门槛较低,因此,短视频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022年1月1日,嵊州市融媒体中心正式上线“爱嵊州”APP 直播社区,并于2023年1 月18日成功改版为“全嵊通”,打通了UGC(用户原创内容)的媒体大通道。集成视频化改造后,嵊州市融媒体中心真正把全媒体信息服务延伸到了县域村社人群的最基层。

就短视频而言,县级融媒体记者除了内容与形态必须创新外,还要在表述方面迎合用户的接收习惯,多用接地气的话语,增强传播的亲和力。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广播部“开车去吃饭”栏目推出的系列美食探店短视频,由于现场感强,动态记录原生态,拍摄制作精良,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该部门为一家面馆制作的短视频,一镜到底介绍拌面的制作过程,播出后,店主说有许多人看了短视频就找上门来,每天的营业额激增。借着流量的东风,团队集成制作嵊州美食地图,成为来嵊州打卡的美食爱好者必备的“寻宝图”。

当然,县级融媒体要有效开发短视频资源,除了提升记者的专业水平外,还必须调动一切社会力量,“融一切可融之人为我所用”。疫情期间,许多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通过“爱嵊州”APP上传短视频,许多素材被加工后进行全媒体推送,《一双最暖的鞋》等暖新闻刷爆朋友圈。整合县域内音乐家协会、舞蹈协会、公益救援组织等40多家群团组织,日常活动在社区的包装策划和全媒体资源支持下,以“春之嵊融媒歌会”“妈妈的味道”“爱的早餐”等品牌活动的形式,通过短视频形态展示。同时,嵊州市融媒体中心曾多次对全市短视频拍摄爱好者进行公益培训,通过举办短视频大赛等途径,壮大短视频拍摄创作队伍,使更多的UGC(用户原创内容)通过嵊州市融媒体中心的可控平台向用户推送。

猜你喜欢

嵊州市嵊州中心
嵊州市鹿山街道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
嵊州小笼包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嵊州市优秀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浙江甬金高速嵊州服务区车辆管控云平台探析
打造隐喻、自恰、克制的视听空间 浙江嵊州上岛名苑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嵊州根雕网络专场拍卖会启动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