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研究

2023-09-30江西师范大学罗发娣

办公室业务 2023年6期
关键词:谋利益建党初心

文/江西师范大学 罗发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高度概括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挖伟大建党精神内在逻辑,加深我们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有利于我们将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

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一)坚持真理是坚守理想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真理。坚持真理,就等于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学说,也是追求无产阶级解放的世界性的发展理论,其最终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空想社会主义早已经有了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蓝图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他们主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实行合理分配,有计划地组织生产,追求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地发展。这些主张成为了后来启发工人思想觉悟的宝贵材料,但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不成熟理论,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无法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找到推翻旧社会的革命力量,没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地提出了唯物史观,成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阐释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唯物史观的提出把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从而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家的剥削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问题,使人们找到了变革旧世界的力量。正是站在这两大基石上,马克思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无产阶级历史地位问题,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伟大飞跃,确立了解放全人类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由于没有科学理论指导而陷于“空想”,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用科学真理作为自己发展的理论指导,始终不渝地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业推向前进,坚守崇高理想,坚定共同理想,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振兴。

(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促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并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动力。无产阶级立足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反思自己的理论,克服自己理论的时代局限性,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回应时代的难题,解决工人的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推动理论创新、促进真理发展的动力。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引导下,无产阶级开始了伟大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巴黎的工人为了改变自己极困难的境地,他们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虽然很快宣告失败,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经验,吸取公社失败的教训,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促进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俄国,列宁大胆打破马克思、恩格斯“同时胜利论”的旧框架,提出了适合新时代的“一国胜利论”,这一理论的突破为俄国十月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列宁的正确领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列宁成功地将理论与俄国工人的革命运动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实现了伟大飞跃,从而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篇章。

(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工人阶级创立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指导、行动标准和价值目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过去100年不断发展的准则。同时,崇高的理想也是今后判断中国共产党是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重要的标准。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源泉。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由此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着底层人们的悲惨境遇,使整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同时还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在科学真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各种考验,吸取了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成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把科学社会主义带入新世纪。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核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核,增强了党同人民之间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

(一)践行初心是担当使命的价值本源。政党的初心规定了政党的使命担当,有什么样的初心就会有什么样的使命。政党的初心不仅决定政党的使命担当,还决定了政党的实践行动。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初心,决定了其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使命担当,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明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这个初心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为了履行初心无产阶级在理论上坚持群众史观,把人民群众视为历史的创造主体,各种实践活动的认识主体,评判客观事物的价值主体。无产阶级政党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追求“整个运动的利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初心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本源。过去的100年,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履行党的初心、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执行了正确的抗战路线,领导中国人民英勇作战,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更好实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担当使命不断深化了践行初心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在承担使命的历程中,不断加深对自己初心和使命的理解,不断增强行动自觉、理论自觉、道路自觉、实践自觉。党因为初心而生,为了使命而行,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初心,进行顽强拼搏。在成长之路上,党的初心和使命紧密相连、形影不离,有机统一于党的事业“永远在路上”的实践中。党的一大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党的二大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打倒军阀,推翻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了实现初心完成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一次合作推翻了反动军阀的腐败统治,重创了帝国主义的在华侵略势力,但合作还是以失败告终。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冲在战争最前线,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好地履行使命,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中共七大《党章》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担当使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了对初心使命的认识。此后,党中央把人民的利益摆在了首位,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和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精彩论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核。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对党所有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升华,建党后形成的种种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内核的具体表现,也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不断发展。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培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在长征途中谱写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长征精神。在革命圣地延安,中国共产党孕育出了延安精神,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特质

不怕牺牲是一种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崇高品质,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毫不退缩地精神状态。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革命实践磨炼而形成的不怕死、敢斗争的风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共产党人用巨大牺牲铸成的鲜明特质,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应有的政治本色。

(一)不怕牺牲为英勇斗争提供精神支撑。不怕牺牲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在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铸就了不怕牺牲的精神。不怕牺牲精神是无产阶级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党的一个重要特质。从政党的属性来看,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是: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为了整个运动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并且在很多阶段与资产阶级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一无所有,深受多重压迫,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这一现实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反抗要比任何阶级都更强烈、更彻底,使得中国共产党天然具有不怕牺牲的特质。在不怕牺牲精神的激励之下,在中国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和英雄模范。他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舍生取义,为国家和社会无私奉献。

(二)英勇斗争的过程不断强化牺牲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使命担当的政党,为了完成使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独立,共产党人拿起了武器与封建势力、反动走狗和外国列强进行英勇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斗争过程中,斗争精神应运而生。斗争精神是推动社会矛盾解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们党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的力量源泉,其蕴含着我们党能够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力量之源。斗争精神也是未来我们战胜歪风邪气、解决新矛盾、应对新挑战的重要法宝。有斗争就会有牺牲,牺牲精神和斗争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在英勇奋战中,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不断被强化,在革命实践中得到了增强,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大革命时期,无数党员的牺牲让中国共产党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使得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想夺取革命胜利,就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样才有可能结束军阀统治,打倒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在这种认识引导下,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通过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部队,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更加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到3500万,如此巨大的牺牲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更加顽强地斗争才能把列强赶出国门。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特质。不惧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所具有的价值特质,这种价值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具有的鲜明特色,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最本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坚持了科学真理,坚守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白求恩同志在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开幕典礼上讲道:“无论在斗争中或牺牲中,我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一个共同的思想。”这种“共同目的和思想”的革命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重要动力,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独有的价值特征。在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尽管平均每25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倒下,但是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坚信正义的事业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国人选择舍生忘死,“因为大家知道牺牲自己,才能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志愿军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正义的事业而为国捐躯。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标准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不负人民就是情系人民,不辜负人民的希望和重托,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和深厚情怀,也是评判党员是否对党忠诚的标准。

(一)对党忠诚是不负人民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回望过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重要保障。在未来,党的领导为中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以为人民谋福祉为价值取向,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真正地做到不负人民。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无条件地信党爱党为党,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感,自觉地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拥护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行动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从心里衷心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投入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最终落脚到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因此,对党忠诚是不负人民的政治保障。

(二)不负人民是对党忠诚的评价标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是中国实现社会变革和改变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一旦脱离人民,中国共产党将会失去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推动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党战胜各种敌人的重要武器,是党克服各种困难的重要法宝。一个政党能不能长久执政,主要看这个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利,衷心支持党的领导。考虑到人民群众在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党的事业以实现人民利益为评判标准,党的工作以维护好人民利益为价值旨归,党的建设成果以惠及全民为重要目标。不负人民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不辜负中国人民的重托。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负人民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党维护人民的利益有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维护人民的利益是评判一个党员是否对党忠诚的重要标准。

(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标准。对于党员来说,忠于党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早已写进入党誓词中,早已经溶入共产党人的血液里,渗透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全过程中。党从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为拥有9671.2万党员的大党,依靠的是千千万万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从实践上来讲,中国共产党人是否对党忠诚,是否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检验着党的得失成败。共产党员以身许党,使党闯过了革命时期的炮火硝烟,战胜了建设时期的各种苦难逆境,走过了改革时期艰难险阻,书写了他们对党的忠诚。从精神上看,忠于党、不负于民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伟大建党精神则是以忠于党、不辜负人民为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标准,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中重要的密码,要求每位党员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坚守人民立场。不能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无法实现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人民的利益。

五、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其内在逻辑关系体现在每一部分内部的辩证关系上。坚持真理,是坚守理想的前提条件;不怕牺牲精神为英勇斗争提供精神支撑,英勇斗争的过程不断强化牺牲精神;对党忠诚是不负人民的政治保障,不负人民是对党忠诚的评价标准。

中国共产党人在真理的指引下,加深了对初心使命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实践着初心,实现历史使命。在践行初心和完成使命时,共产党人为了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不畏惧牺牲,勇于和各种恶势力进行抗争,强化了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了斗争精神。共产党人不害怕牺牲,他们将不怕牺牲和英勇斗争视为持续成长的内在支撑,把忠于党、不辜负人民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谋利益建党初心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为他人谋利益”四种情形的认定问题
“为他人谋利益”四种情形的认定问题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