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基层党校干部教育的困境与创新
——基于浙江S县委党校的研究

2023-09-30中共嘉善县委党校高丽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唐雷

办公室业务 2023年6期
关键词:党校教育资源师资

文/中共嘉善县委党校 高丽;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唐雷

党校(行政学院)是“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在党校教育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必须不断学习,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肩负重任。

一、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时代特性

全党大学习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大规模的党员干部进入党校接受教育培训,势必给党校的教学等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一)干部教育培训规范化、科学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必须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更加重视党校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等文件的印发,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党校“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年轻干部、理论宣传骨干、高层次人才、基层干部、党员”,是党员干部提神补钙的主阵地,规范化、科学化使得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和规模化,干部到党校参加教育培训的规模、数量、频次逐渐增多。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S县委党校不仅要做好本地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还要承接全国各地来考察学习的干部教育培训班。2017至2021年,S县委党校举办主体班74期、培训人数达7818人次,承接全国各地前来考察的干部教育培训班达388期、约20036人次。同时开展农村党员、机关党员、公务员的大轮训,培训人数约12000人次。规范化、科学化的干部教育工作,给师资、基础设施等软硬件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二)学员结构层次高学历化、年轻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党和国家在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党性培养、作风养成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党员干部整体的学历层次、综合素质。S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呈现两大特点:首先,年轻化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明显趋势。党校学员中“80后”“90后”年轻干部逐渐成为主力军,甚至一些95后的学员也开始进入党校参加学习教育,年轻干部思想更活跃、思维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学习意愿更加迫切和强烈。其次,高学历化是干部队伍结构的鲜明特点。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趋势下,年轻干部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中本科学历成为大多数、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普遍,高学历化是他们与以往学员最大的不同之处。党校学员学历趋向高层次化、年龄趋于年轻化、需求也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学员与教师之间的知识落差越来越小,甚至一些学员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知识储备超过党校教师,这就对党校教师的理论水平、授课水平等师资条件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干部知识获取渠道多样化、扁平化。信息获取渠道的扁平化,使党员干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和便捷。互联网助力的资源共享时代,各类学习公众号、APP、慕课等网络课堂推动学习资源的网络共享,知识获取渠道更丰富,并且逐步成为干部学习理论知识、获得新信息的主渠道。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甚至部分学员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比党校教师还多、速度比党校教师更快,这些都是以往干部教育中所没有遇到的时代特点。鉴于此,党校教师的授课不能仅停留在报告、文件、网络等知识信息的汇总传达,照本宣科和照搬网络将不能满足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教师需要有独特的理论分析视角和见解思考。

二、基层党校干部教育质量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

基础设施、教师资源、现场教学基地等教育资源是党校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支撑载体,其总体状况直接关乎干部教育的质量和素质。

(一)教师资源总量不足,教研水平总体不高。师资水平是干部教育培训有序有效开展的核心软实力,基层党校普遍存在教师资源总量不足,教研水平总体不高。一方面,是教师资源总量不足。“双肩挑”是基层党校教师普遍存在的现状,既要做好教师岗的教学科研工作,又要做好行政工作和县里的中心工作等。基层党校教师上课时是教师、办班时是班主任、整理资料时是档案员、财务报销时是会计、会务时是服务员等等,由于人员数量的不足致使他们需要在各项工作中扮演不同角色,以保障干部教育工作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是教研水平总体不高。受自身专业理论水平、能力和精力的限制,致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同时,对办班等繁琐行政事务要保障有力,面对拆违攻坚、文明创建等县级中心工作要迎难而上,用于自我提高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致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有限,能上课、会上课、上好课的优质师资有限。

(二)基本办学设施陈旧,现代教学软件应用有限。基础设施是干部教育培训有序有效开展的坚强保障,教室、会议室、讨论室、报告厅、食堂、图书馆等是干部教育培训必需的基础设施。日益常态化的干部教育培训使得基础设施明显滞后于干部教育发展,存在不足和薄弱现象。S县委党校占地约25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拥有1个容纳250多人的报告厅、11间容纳50人以上的教室、4间容纳15人以上的讨论室,学员餐厅可容纳200人同时就餐,学员宿舍116间可容纳202人住宿。虽然经过补充和完善,但当本地干部教育培训班与外来干部教育培训班相逢,教室等基础设施的数量还是捉襟见肘。同时,由于多媒体等设备相对落后,导致可有效使用的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现象。面对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部分基层党校的基础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已不能或不够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这些都是影响党校有效开展干部教育的因素。

(三)现场教学基地利用有限,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不够。现场教学是干部教育培训有序有效开展的关键一环,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也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目前,S县委党校打造的“窗口之窗·五彩示范”干部教育现场教学体系,拥有50多个现场教学基地,发挥了上海浦东干部学院、浙江省委党校的现场教学示范点作用,向全国展示S县的发展建设成果。但在众多的现场教学基地中,能够体现教学特色的、充分使用的相对较少,甚至部分现场教学基地有名无实。关注基层党校的本地干部教育培训,会发现部分党员干部每年不止一次到党校培训,有些干部不止一次对本地的现场教学基地进行考察。在此情况下,党员干部对外出到做得好的地区学习考察的愿望日趋强烈,现场教学基地实效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三、基层党校干部教育的创新路径

为主动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干部教育需求,按照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组团发展的原则,推动区域内外、校际之间合作办学,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带动下,干部教育资源的利用形式会越来越丰富、价值属性的体现也越来越高。

(一)合作共享,促进干部教育资源区域互补。打破“只有拥有才能享用”的思想,将共享理念延伸至党校干部教育领域,促进干部教育资源跨区域合作共享,形成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格局。

1.挖掘特色,发挥优势资源潜能。基层党校可采用SWOT分析法,对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制约进行系统分析,充分挖掘师资、课程、教学基地等教学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弥补干部教育资源的不足。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档升级干部教育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成立研究团队,集中力量挖掘本地特色教学案例、红色教育资源,推进干部现场教学基地等教育资源,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巩固提升。基层党校亟须在深挖自身优势、整合干部教育资源、打造特色教学品牌专线上下功夫,吸引高水平的兄弟院校携手开展合作,促进干部教育资源互补。

2.借势借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按照“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打破地域边界限制,深入探索优质资源共享、干部培训异地办学等区域性合作。一方面,加大优质师资共享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凭借长三角区位优势,邀请高校或兄弟党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开展专题授课,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水平,拓宽学员的视野和思路,提升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深化开放办学合作力度。“开放办学是提高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借力长三角区域基层党校特色干部教育资源,与兄弟党校签订共建协议,联合开展干部异地教学,不断做强、做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内引外联,创新师资水平提升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师资力量和水平是基层党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可采取内引与外联的方式,多举措促进长三角地区基层党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1.内部引导,拓宽师资能力提升平台。引导教师向学员学、实践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平台学习进修。一方面,送骨干到更高平台取经、挂职学习锻炼,吸取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科研方法、现场教学实践等,并善用“挤”的学习方法腾出更多时间学习,用“钻”的韧劲儿攻克难懂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支持教师在职学习深造,加强教师的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通过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等进行理论知识储备,以此破解制约基层党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难题。

2.外部联合,建设师资结对互培创新平台。邀请学术领域专家围绕主课主业,以教学、科研专题项目为依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辅导,建立教师结对互培、互派挂职制度,确保师资联合培养的实效性。建立“名师工作室”,聘请在学科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支持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等到党校授课,与他们签订协议、发放聘书,探索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

(三)协同发展,加大组团发展模式的推广。传统“木桶原理”补短板的观念已经过时,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在于短板多短、而是长板多长的“斜木桶原理”更适合新时代基层党校的发展。

1.集成创新,发挥党校系统整体优势。基层党校干部教育资源的发展,与其按照“木桶原理”取长补短,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来弥足短板却收效甚微,不如按照新“斜木桶原理”扬长避短,在自己有优势的、擅长的方面精耕细作,实现“事倍功半”到“事半功倍”的蜕变。基层党校可以选择能够尽情发挥自己长处、并能够充分弥补自己短处的兄弟党校,携手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1+1>2的优势互补效果,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

2.互学互鉴,加强党校之间的协作合力。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节奏,团队合作逐渐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有限的个人力量与强大的团队力量之间的优劣高下立判。基层党校之间可以携手组建团队、相互借智借力,实现共同提升。根据教师的学科专长相近、研究兴趣相同的原则,跨区、跨校建立联合攻关研究团队,合理利用团队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优势、互补互助。以加强学科联手、教学研讨、科研联动为抓手,以理论学习、教学研讨、小组调研等形式协同合作,激发个人潜能。有效提高教研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为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猜你喜欢

党校教育资源师资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