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3-09-30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根

办公室业务 2023年6期
关键词:盐城新四军红色

文/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根

高校思政课是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在思想引领、价值观塑造、道德人格培育等方面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肩负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守正创新的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着力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作用,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当前学生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了解和真切体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贯通,这也是造成高校思政课渗透力不够、教学效果欠佳的重要方面。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打造红色文化实境课堂,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质效的有效途径。盐城是当年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中共中央华中局成立地,在特定时期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新四军“铁军精神”是盐城重要的红色资源和文化标识。高校特别是盐城地方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立足盐城实际,彰显盐城特色,以新四军文化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必将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发挥盐城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多赢效应。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切身体验来贯通理论与现实、印证理论知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教学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含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实践教学主要基于场域不同,在空间上与课堂教学相区分,即凡是在传统课堂外开展的实践活动都归于实践教学范畴。此种含义的判断标准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场所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广义实践教学主要基于功能不同,在内容上与理论教学相区分,即凡是传授社会实践性内容的教学都被纳入实践教学范畴。其判断标准不是教学是否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是否有“社会性”。从场域上看,广义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可以在校园内也可以在校园外,可以在线上也可以在线下。这两种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在其特定语境下具有不同指向性,前者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后者指思政课教学应体现实践性。本文是在广义上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这一概念。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课,要求同等程度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求把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公益劳动、就业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深入了解新形势下的世情国情社情党情民情,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需要协同发力,不可偏废。理论教学重在阐释真理性,实践教学重在弘扬价值性。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遵循,而实践教学则是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有益拓展。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

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保障体系不健全、组织实施不规范、考评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制订和出台众多改革创新举措,而规划好、建设好、利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实践育人平台,进一步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

二、盐城红色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

盐城红色文化主要是新四军文化,是抗战时期(1940~1945年)新四军在盐阜地区领导军民在抗敌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其现实样态包括三大类:一是革命遗址、纪念馆;二是红色文献和文艺活动;三是革命伟人、文化名人和英雄事迹。其精神样态表现为“铁的信仰、铁的担当、铁的意志、铁的纪律”的新四军“铁军精神”。刘少奇、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盐城战斗、生活过,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反映新四军抗战征程的全史馆,市域范围内共有128个烈士镇村、248处革命遗迹遗址。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新四军文化是盐城的丰厚宝藏,对高校特别是驻盐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载体。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展,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革命旧址、遗迹、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红色研学访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有助于拓展理论教学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和效果。以盐城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载体,正好契合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学科特色和内容衔接,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有效的思政课教学链。通过提升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度,让大学生走进社会、深入基层,体悟家国情怀,感受时代温度,真实领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精神,深刻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盐城的生动实践,能够深化学生对思政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和理论分析的理解接受与认同内化。

(二)发挥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新四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实践载体,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新四军“铁军精神”育人作用,是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功能和使命。把盐城新四军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充分彰显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在新时代,需要遵循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探索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融合途径,通过情景模拟、情感体验、现实体会、深情对话等模式,多措并举提升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将革命历史、英雄人物、先进典型、红色精神串联起来,让学生深刻感悟盐城红色文化的厚重,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叙事功能的基础上,把好故事与好思想联通起来,让红色基因根植学生心灵深处,提升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成效。

(三)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地方高校利用本土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让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了解家乡,深入社会,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增强感性认知,更容易点燃他们的青春激情和人生抱负,增强他们热爱家乡、回馈家乡、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立志成才、投身改革、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激励他们更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新时代融为一体。通过盐城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正好与盐城市的“名校优生汇盐行动”和“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等人才招引活动相呼应,还有助于扩大盐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地方文化的软实力,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到盐城这片红色沃土建功立业。

(四)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盼,是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原动力。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加持与赋能,学生会从实践教学中获得大量传递正能量的价值信息,其必将与课堂教学、书本知识相交互、映射与融合,从而产生问题思考、引发探究兴趣、激起思维火花。这些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新的挑战、应对与反思,促使思政课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行为,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和课程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思路和措施,采用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做到知识储备更全面更深刻、理论武装更丰富更彻底。积极开展以盐城红色文化资源为内涵载体的常态化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张力中彰显思政教育的活力与效能,有助于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盐城红色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新挑战,高校要有主动应对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探寻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育人领域的新路径。实施盐城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扎实推进盐城红色文化全面融入思政教育场域,打造课堂、校园、社会和网络“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内容载体到形式方法的深刻变革。

(一)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课堂教学体系。高校的课堂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上全面、深入、系统地讲授,是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的状况,是衡量高校是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据。应根据不同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厚内涵和经典案例有选择、有侧重地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盐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对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组织编写以盐城红色文化资源为内容的校本教材,作为思政课的辅助读物或相关通识选修课教材,同时也可以将盐城红色文化典型案例有机融入统编教材相关章节。二是盐城地方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发掘利用新四军文化的价值内涵,开发建设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通识选修课程。当地的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所开设的《铁的新四军》《新四军历史与“铁军”精神》等课程非常接地气、颇受学生喜爱。盐城红色文化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注重在内容上与“四史”教育相结合,在方法上以立体化课堂矩阵提升红色文化的浸润力。

(二)营造红色文化资源校园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青年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要有效发挥盐城红色文化的赋能作用,应积极完善校园文化育人载体,将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多元化开辟红色文化育人渠道。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与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学生会等部门主动对接,利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重大节庆日和重要纪念日等,系统谋划、精心举办庄重庄严、意涵深远的红色文化系列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氛围。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可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推动红色文化进宣传栏宣传屏、进校园广播、进校报学报,加强盐城红色文化与校园传媒深度融合。二是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如红歌会、红色故事会、红色演讲、红色征文、红色艺术作品展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体验红色文化精神。三是指导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社团文化,鼓励社团学生参加教师有关红色文化研究,激发学生研学红色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加强盐城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研究,用铁军精神办学育人,以共建共享红色文化品牌引领校地融合发展。通过沉浸式校园红色文化环境营造,让学生置身于时刻受到耳濡目染,达到“日用而不知”的教育效果。

(三)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离不开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应用,依赖于各类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高校应有效整合资源,建立校内外联动协同机制,积极开展与地方党史、文化旅游等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可持续的、常态化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就近就便开展本土红色文化专题实践活动提供重要阵地。驻盐城高校要与当地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新四军纪念馆、中共中央华中局纪念馆、新四军与八路军白驹狮子口会师旧址等单位开展深入持久的合作,广泛利用烈士纪念地、重要战斗发生地、新四军老战士等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走访,通过实地实物、真人真事、鲜活讲解等红色实境教学,让现场成为“教室”、文物成为“教材”、英雄成为“教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了重要渠道,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参与机制,有助于推动形成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四)打造红色文化资源网络共享平台。进入手机媒介化的移动智能时代,迫切要求思政课教师自觉应用新媒体技术,完善内容设置、创新话语表达,构建跨越时空限制的红色文化资源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云端”交互式学习环境,同时实现院校之间教学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红色文化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共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依托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盐城红色文化专题网站,收集、整理和研究盐城市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上传文字、图片、视听等资料,让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指尖”领略盐城红色文化资源,感受盐城红色文化精神。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辟网络思政论坛、红色文化专刊、红色文化社区等栏目,打造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盐城红色文化资源自媒体学习交流场景。三是在网络平台上以短视频、翻转课堂、微课等适当方式展示和交流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实现思政课社会实践成果载体与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盐城新四军红色
红色是什么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红色在哪里?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追忆红色浪漫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