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连暲的信仰之路

2023-09-27李明胜

百年潮 2023年8期
关键词:汀州福音朱德

李明胜

傅连暲

傅连暲一生当中,有过两次不同的信仰,遇到红军前,他信仰的是基督教,遇到红军后,他信仰的是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傅连暲虽然曾是一个基督教徒,但是,自从对共产党产生信仰后,便脱胎换骨,浴火重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共和国的卫生医疗事业作出了卓越貢献。

傅连暲出生于1894年中秋的早晨,出生的时候,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所以他的父母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太阳生”,正式的名字叫“日新”,寄寓“日光上进”之意。傅连暲的父亲是码头搬运工,母亲通过为别人洗衣、做针线活补贴家用。在困窘的生存状态下,傅连暲的父亲率全家皈依了基督教,以求护佑。完成学业后,傅连暲被福音医院聘为旅行医生。

1927年8月,南昌起义部队来到汀州。由于南昌起义的部队在瑞金壬田和会昌接连打了两次大仗,有300多名重伤病员需要救治,傅连暲立即发动所有医务人员成立临时“合组医院”,收治伤病员。所需药品全部由福音医院免费提供。从瑞金、会昌到汀州有近200里山路,加上天气炎热,许多伤病员送到医院时,伤口都化脓发炎,必须立刻手术。可是,当时汀州城里能做手术的医生连傅连暲在内只有三个人,傅连暲挺着肺病痊愈不久的虚弱身子,夜以继日地为伤员做手术。医院人手不足,他动员母亲、妻子还有12岁的女儿都到医院看护伤病员。傅连暲还积极发动募捐活动,为救治伤员筹集善款。

傅连暲救治的伤员有苏区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和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陈赓。在傅连暲看到年过半百、身患疾病的徐特立依然坚定乐观,坚信革命必胜,深受感动和震撼。通过与周恩来、徐特立、陈赓等人的深入交流,傅连暲内心产生了变化,他想到,很多外籍医生对外宣称自己信仰的是基督教,但常常因为漠视贫困家庭,从而造成病情延误,导致病患儿童夭折,让人十分心痛。而自己接触到的共产党人,真切地关注着祖国与人民大众的命运。傅连暲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从思想上与共产党亲近起来,对党的信仰的种子开始萌芽。后来,他利用基督教徒、闽西名医的身份和声望,借给国民党旅长郭凤鸣看病之机成功解救了一批共产党员,为闽西保留了革命火种。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次入闽,在长岭寨消灭了国民党军郭凤鸣部,旅长郭凤鸣被当场击毙,为深受其剥削压迫的汀州人民出了口恶气,汀州人民欢欣鼓舞地迎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军,中国共产党在汀州建立了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傅连暲决定无偿为红军医治伤员。3月29日,傅连暲做梦都没有想到,毛泽东、朱德会亲自前来拜访他。当毛泽东主动伸出双手与傅连暲紧紧握在一起时,当朱德当面感谢傅连暲帮助红军疗伤时,傅连暲内心无比激动,说道:“毛委员好,朱军长好,作为一个医生,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毛泽东、朱德探望受伤战士,勉励他们要相信医生、配合医生治疗时,他的内心无比感动:有这样的领导,有这样的战士,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这坚定了他参加革命的意志。当毛泽东、朱德即将离开福音医院时,他迟疑了一下,向毛泽东、朱德建议对红军战士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接种牛痘,对当时穷苦农民出身的红军战士来说,那是从来都没有的事。毛泽东、朱德接声道:“我看可以”。朱德二话没说,卷起袖子,带头开始种牛痘。看到红四军最高领导人那么相信自己,傅连暲非常感动。他提出,把福音医院改为红军医院,自己加入红军队伍。这是毛泽东、朱德没有想过的问题,思考片刻,毛泽东、朱德欣然接受,但考虑到当时革命需要,他们要求医院暂时不改名,傅连暲基督教徒身份暂时不改变。

红四军离开闽西前往赣南后,傅连暲以基督教徒身份和基督教医院为掩护,在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全面封锁禁运的情况下,建立了外界与苏区红军的秘密交通站,把白区的药材源源不断地送到苏区,把各种情报、地图、报纸等信息源源不断地送到苏区。正是在这个时期,傅连暲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他开始积极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但由于党内有争论,他的入党申请迟迟未能得到通过。

1932年秋,毛泽东离开军队,来到福音医院。傅连暲有机会与毛泽东进行长时间交流。他们经常一起到医院后的卧龙北山散步。在交谈中,毛泽东向傅连暲谈及培养红军医生的问题,也更加坚定了傅连暲的革命信心。傅连暲曾回忆说:那年,我已经38岁了,在这38年中,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但是谁也比不了毛主席给我的印象深。毛主席是我遇到的人中最慈爱、最博学、最伟大的人。与其说是我护理了毛主席,还不如说是毛主席在政治思想上护理了我。毛主席真是我前进的引路人。

1933年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研究决定,同意傅连暲多次主动要求捐献福音医院的申请报告,并决定将长汀福音医院迁往瑞金。傅连暲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随后,傅连暲将搬迁之事告知全体医护人员,大家异常兴奋。搬迁医院,从汀州到瑞金40公里,转移伤员170人,用了两个星期。傅连暲一家人随最后一批物资抵达瑞金。刚到不久,毛泽东就来看望傅连暲与他的家人。毛泽东告诉傅连暲:“这是我们中央苏区第一个正规医院,医院命名为‘中央红色医院’,组织决定由你担任第一任院长”。

在这之前,福音医院部分财产是由傅连暲自费购置的,价值2000多大洋,他无偿捐献给了红军。当得知苏区经济十分困难,红军到白区购买东西必须支付银元时,他又把自己多年积蓄的4000多块银元,全部交给了党组织。当时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劝他:“你自己留下一部分,家里人口多,以后买点生活上需要的东西”。傅连暲连连摇头:“不必了,党对我的照顾已经够好了”。1933年4月26日,《红色中华》以《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为题,赞美宣传傅连暲,傅连暲的事迹在瑞金在苏区广为传颂。

这时,申请入党的念头在傅连暲的心里再一次升腾起来,可还没等到他写申请书,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有人在审查他过去的历史时,硬说他像英国绅士,对他参加革命提出了一连串的问号:为什么要当红军?为什么要放弃优裕的生活来瑞金?一个基督教徒怎么会信仰共产主义?尤其是有人无端怀疑,甚至散布流言蜚语:“没听说过坐轿子的人还要入党。”傅连暲有口难辩,怎么也说不清。有人担心傅连暲会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离开红军,以他高明的医术重过富裕舒适的日子,但心中有着坚定信仰支撑的傅连暲,不仅没有离开红军,反而更加积极工作,将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夙愿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整整过了五个年头,1938年初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医生来到中国,给傅连暲很大的触动,他看到同样都是基督教徒,白求恩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远涉重洋到中国不怕吃苦地忘我工作。思来想去,傅连暲更加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信念。

时过不久,傅连暲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问起他的入党问题,并要他找陈云谈一谈。傅连暲一听高兴极了,立即来到陈云的住处,急切地谈起自己的入党要求。陈云亲切地说:“傅医生别急,慢慢说。”傅连暲说了很多。陈云握着傅连暲的手说:“对于你,我了解,我欢迎你这样一个医学界的专家入党”。

傅连暲回到家里兴奋地对妻子陈真仁说:“盼了多少年,入党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他连夜伏案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1938年9月7日,傅连暲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矢志不渝的夙愿终于实现了。这位早年曾把幸福和希望寄托于天国的基督教徒,度过漫长坎坷的岁月,走过艰难曲折的路程,终于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傅连暲多次告诉家人:“我终生追随的是共产党!”毛泽东说,傅连暲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红色医生”。陈毅说,傅连暲“对党是有功的”。谢觉哉说,“寿人寿国功在党,傅公名应列首榜”。曾经,一位法国记者获悉傅连暲曾是一个基督教徒时,感到十分惊讶,专程对他进行采访。傅连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他如何从一个基督教徒走上革命道路,即使是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从未动摇过心中的信仰。法国记者问他原因,他说,“我之所以信仰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深信它指明了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

(责任编辑 崔立仁)

猜你喜欢

汀州福音朱德
郭祥正汀州诗一首(书法)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让传言变福音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汀州客家祠堂革命薪火相传
H.265:网络视频的福音
百年福音文化的时代创新
汀州知州陈轩的廉政小故事
汀州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