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四桥一路”等工程建设回顾

2023-09-27陈义初薛琳

百年潮 2023年8期
关键词:立交桥郑州市交通

陈义初 薛琳

新中国成立前,郑州只是一个3万多人口的小县城。自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郑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迅猛。然而伴随着人口和车辆的急剧增加,对城市的交通建设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于1992年6月从省科委调到郑州市工作,先后任郑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兼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郑州市委常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市长。在此期间,参与实施了“四桥一路”建设、紫荆山路打通、花园路拓宽改造等重大工程,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1993年10月的一天,时任郑州市建委主任的廖文海,来我的办公室商谈工作。谈到郑州市的交通问题时,他提出,能不能在郑州建设高架路,以解决郑州市的出行难问题。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因为那时的交通拥堵问题还不是十分突出。但是我感到,对于城市发展来讲,交通问题是第一位的,特别是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未雨绸缪。所以,我原则上支持廖主任的意见。

建设高架桥提上议程后,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应该建在哪里。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必须首先解决郑州市的东西交通问题。这是因为郑州市的城市布局有别于其他的省会城市:省直机关在市区的东部,市直机关在西部,因此东西交通历来就非常繁忙。从直线距离上看,从市委、市政府到省委、省政府并不是非常远,一般驱车10分钟就可以到达。但是,在当时郑州市的机动车拥有量还不到10万辆的情况下,东西交通已经发生了拥堵现象,有时从市政府去省政府要花半小时以上。所以,高架桥首先应当建在郑州市东西方向交通的主动脉—金水路上。

取得共识后,市建委又组织有关人员前往南昌市,考察该市立交桥建设,学习其经验。然后,我们向当时的郑州市委书记张德广和代市长朱天宝作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于是就有了在郑州城市建设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四桥一路”工程。

所谓“四桥一路”工程,是指紫荆山、新通桥、大石桥和河南医科大学(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场的四座立交桥,以及新通桥到大石桥之间的高架路工程。该工程施工范围4.2平方公里,累计线长12.5公里,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投资3.7亿元,加“五道二桥”等配套工程,总投资4.2亿元。

由于“四桥一路”处于郑州市的中心地带,又是开创性的工程,所以引起了全市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但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其中,提出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金水路是郑州市的一条主干道,两边也集中了郑州市的主要建筑物,从东到西有中州宾馆、国际饭店、黄委会、省人民会堂、河南饭店、省工会、省委、省军区、河南宾馆、河南医科大学等。一些人认为,“四桥一路”的建设破坏了郑州市的主要道路景观,不光这些漂亮的建筑物看不到了,而且破坏了这条十里长街两边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景观。对于这些意见,我们从大局和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给他们解释,获得大部分人的支持。二是建设资金的问题。1994年,郑州市的财政收入还很少,能够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只有2.3亿元,其中一半还要作为城建口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和运转费用,真正能够安排在工程上的资金只有1亿多元,与整个工程的预算4.2亿元相差甚远。经过反复研究,并报请省政府批准,我们制定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为期5年),规定挂豫A牌照的机动车每辆每年交1000元的通过费,当年就收取了7000万元,从而解决了工程的资金问题。

对于“四桥一路”的规划设计,市政府非常重视,要求规划局必须广泛征求意见,同时采取全新的方法征集设计方案。1994年3月14日,市规划局向国内设计单位发出《关于金水路上四座立交桥设计要点的通知》,征集金水路上四座立交桥的设计方案。4月4日和5日,我们对所征集到的22个方案进行了评选。参加评审会的有来自北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地的国内著名交通、桥梁专家、教授。我们最后确定的方案是:1.河医广场立交桥采用环形加人字形三层立交桥;2.大石桥立交桥采用三层部分互通式立交桥;3.新通桥立交桥采用二层部分互通式立交桥;4.紫荆山广场立交桥采用环形加直通式三层立交桥;5.由于大石桥、新通桥相距仅900米,所以在两桥之间建高架路,把两个部分互通式立交桥連在一起,形成一个互补的全互通式立交桥。

驻郑部队支援“四桥一路”建设

“四桥一路”工程于1994年6月10日正式开工。共有51个单位参加了该项工程的施工。

金水路是郑州市的主干道,在施工期间如何保证城市交通不受影响是一个大问题。为此,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规定机关的车辆按单、双号行驶;二是每辆出租车每周停运一天;三是省、市单位错开上下班时间。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施工期间的交通压力。

施工期间发生的三件大事,使我们经受了考验:一是正式开工的第三天6月12日16时50分,暴雨、冰雹突袭郑州,造成全市大面积停电,局部积水;二是9月29日到10月2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率领代表团访问河南(就在郑州市活动),交通路线设计和安全保障工作成为大难题;三是10月20日,全国糖烟酒商品交易会在郑州举行,与会代表超过3万人,给郑州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次研究,作出了周密部署,尽最大努力减少影响和损失。我和参与此项工程的同志们,随时到现场处理各种问题,经常工作到深夜。

经过万余名建设者180个昼夜的顽强拼搏,“四桥一路”工程于1994年12月7日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主体工程。同年12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比正常工期提前了一年半。

紧张施工中的“四桥一路”

“四桥一路”是郑州市的第一条高架路,是当时市政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也开创了郑州市大型重点工程当年决策、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先例。作为城市建设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在“四桥一路”的管理、建设、投资等方面,大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設计和施工通过公开招标,打破了以往市政建设从设计到施工独家垄断的局面;2.按照“保工程不包队伍”的原则,筛选精锐之师和最佳方案,共有6家设计单位拿出了22个方案参与竞争;3.在建设中第一次采取招标评选办法,在工程中第一次试行工程监理制度;4.建设资金筹措采取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开贷款进行城市建设之先河。

现在看来,“四桥一路”的设计方案和工程质量是过硬的。在河医广场立交桥二层预留了通往解放路的开口,后来的发展证明此举是有先见之明的,这个开口后来被启用。但也有遗憾,紫荆山广场二层立交采用圆形环路的设计显得较为保守,造成现在的交通拥堵,当时如果一步到位,设计成互通式就要好得多。

“四桥一路”建成后,郑州市的东西交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南北交通的问题就日益凸显出来。当时郑州市的南北交通,主要依靠花园路、文化路和南阳路。行政区交通量最大的花园路,路面太窄,南段到达金水路后就基本不通了,而北段过了北环路后就变窄为一条两车道的公路。如果花园路能够全线贯通、拓宽,就可以和“四桥一路”形成一个十字交叉的架构。为了更加快捷,就必须再修筑三条环城快速路,并利用原107国道(今中州大道),把这个“十”字连接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田”字形的交通网络。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紫荆山路工程的规划就已制订,但迟迟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主要原因是修筑这条道路的困难太大:一是这条道路要穿过郑州市的老城区,拆迁任务非常大;二是要把这条道路打通到航海路,就必须穿越铁路,而这段铁路在这里形成多个道岔,修建铁路立交桥的难度很大;三是因为上述两个原因,修筑这条道路所需要的投资也就特别巨大。因此,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打通这条道路对于解决郑州市南北交通的重大意义,但规划了40年,却一直没有动。

建成通车的紫荆山立交桥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97年3月20日召开的郑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在那天上午的开幕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下午去参加管城区代表团的讨论。在讨论会上,有人又提出修筑紫荆山路的建议,马上得到了全团代表的响应。当然,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不可以马上表态。但是,一件往事使得我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

大概是在1994年,我的爱人向著名画家唐玉润先生(当时在管城区居住)学绘画,我陪同前往。看到那里的居民居住条件很差,家中没有给水排水管道,只能使用胡同里的公用自来水龙头和公共厕所。这一情景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刺激。回来后,我就向市长朱天宝建议:能不能用若干年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让郑州市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给水排水管道和厕所。对此,朱市长也很赞成。我们当时计算了一下,由于这样的家庭数量很多,大概需要10年时间才能解决。

所以,当代表们提出修筑紫荆山路的建议时,我马上想到:修筑道路必定需要拆迁,拆迁就意味着要建设新的住房,而新房的建设肯定能解决给水排水和厕所问题,那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吗?

本次市人大会议结束后,我就修筑紫荆山路的问题找有关部门商量,但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主要问题还是缺乏资金。最终促使我们下定决心的动力是这样一些认识:1.郑州市城区面貌的改变,主要在于管城区的改造,因为当时该区的老、危房占全市老房、危房数量的50%以上,所以解决管城的旧城改造,就等于把郑州市的旧城改造问题解决了一大半;2.管城区的旧城改造需要一个推动力,而这个推动力就是紫荆山路的修筑;3.趁修筑紫荆山路带动拆迁和地价上升之机进行合理规划,搞好房地产开发以筹集资金,并用于该路的修筑。这就是一种“以路带房,以房养路”的建设模式。

在紫荆山路的修筑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拆迁阶段。当时,有的拆迁户因不了解政府的政策而比较抵触。有一次,我去设在民族饭店的紫荆山路建设指挥部检查工作。一些群众闻讯后,就在楼下聚集,提出要见我。我邀请了100多名群众到楼上的会议室,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解释政府的做法,大部分群众都表示理解。

紫荆山路工程分为两期:一期工程自金水河桥至陇海路,全长2400米,双向8车道,总投资3.2亿元,于1997年6月18日开工,同年12月28日通车;二期工程自陇海路至航海路,全长2078米,双向8车道,1999年4月8日建成通车。

紫荆山路的修筑,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一是解决了郑州城市交通的一个大问题;二是彻底改善了这一带群众的居住条件。由于从紫荆山路的修筑中尝到了甜头,管城区也按照这个模式办理,使得打通东、西大街的工程很快就开工了。

紫荆山路建成通车的当天,许多管城区的群众自发前来参加通车仪式。会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看到一位年过百岁、坐着轮椅的老太太也来参加通车仪式,我们非常感动。

建成的紫荆山路为双向8车道,非常畅通,而当时花园路的状况却不容乐观。于是,我们下决心对花园路全段进行改造。

花园路改造工程主要分为南、北两段。南段改造从纬一路到北环路,全长5140米,红线宽度50米,工程主要是将原来的“三块板”道路改为“一块板”。北段南起贾鲁河桥,北至107国道,全长2736米,是郑州市的重要北出口,原道路路面狭窄,无下水道,道路积水严重,严重影响了交通和景观,工程主要是拓宽路面,完善配套设施。

花园路改造工程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树和路的矛盾。原花园路的红线宽度虽然也是50米,但最重要路段(從纬一路到纬五路)的行道树竟然达到6行,把道路分隔成几个功能区。动车道只能勉强通过4辆车,因而造成交通拥堵。过去没有紫荆山路时,人们还不觉得这是个大问题;现在紫荆山路已建成,花园路的这一狭窄地段就等于扼住了上述两条路的咽喉。因此,拓宽花园路已是刻不容缓。然而要拓宽花园路,就必须要动那些行道树。花园路南段拓宽改造工程于2001年6月20日开工,7月30日竣工。花园路北段改造工程于2001年10月20日开工,2002年3月15日竣工。

环城快速路又称为三环路,全长43.7公里。其中,北三环9.8公里,规划红线60米;西三环10.2公里,规划红线60米;南三环10.8公里,规划红线100米;原107国道(今东三环)12.9公里,规划红线100米。在上述4条路上,规划设计立交桥25座,总投资15.83亿元。

环城快速路于2001年3月开工,12月建成通车。环城快速路建设也是郑州市城市建设史上的一项大工程,至今对郑州市的交通畅通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环城快速路的建设中,也发生了一些趣事,简单介绍一下。修筑北环路时,陈寨村部分村民曾阻止施工。后来,由于北环的修筑而形成的陈寨花卉批发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给陈寨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1994年12月,郑州“ 四桥一路”全线通车

该村的几万吨冷库落成后,他们邀请我去考察。我就和他们开玩笑说:“还记不记得你们当时躺在路上的情况啊?如果没有北环路,你们怎么会有现在这样的兴旺景象?”

对于城市交通设施来说,不仅科学规划、抓紧建设是必须的,而且在建成以后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也应高度重视。我在郑州市工作期间,坚持规划、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如对花园路的红绿灯进行“绿波带”改造;解决建设路与嵩山路交叉口机动车辆拥堵问题;在主要路口划分车辆左转弯等待区以加快车流速度;在紫荆山立交桥合理摆放隔离墩以解决上桥车辆争先恐后的问题等,这些措施都在交通管理方面发挥了作用。

(责任编辑 杨琳)

猜你喜欢

立交桥郑州市交通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繁忙的交通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小小交通劝导员
郑州市
北京20座下凹式立交桥汛前可蓄水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