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整体智治与“V字”模型的应用

2023-09-25孙乔婧刘武根

理论探索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字政府数据共享模型

孙乔婧 刘武根

〔摘要〕整体智治能力构建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V字”模型理论与政府整体智治具有内在契合性,体现为价值导向的一致性、提供新的方法论及有效的实践工具。通过引入“V字”模型理论,利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的方法可以将复杂的治理问题按照拆解、组合、优化的思路加以突破,并通过数据赋能和技术支撑,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进而提升政府整体智治能力。为进一步深化“V字”模型在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中的应用,除了深入把握其应用原理进行实践探索外,还须加快推进全域数智治理体系建设,统筹“以数据治理”和“对数据治理”两方面工作,拓展数字治理和数据应用场景建设,守好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底线。

〔关键词〕数字政府,整体智治,“V字”模型,业务协同,数据共享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3)05-0075-07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并将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到政府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和全过程。各级政府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在整体智治方面迈出关键步伐。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政府整体智治水平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突破,特别是“信息孤岛”问题存在、数据开放利用不足、数据技术优势难以有效发挥等成为制约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提升的重要障碍。因此,亟待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作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实践〔1〕。而通过引入“V字”模型理论,利用业务拆解、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等方法可以将复杂的治理问题按照拆解、组合、优化的思路,实现复杂到简单、抽象到具体、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实现改革任务目标的落地,为智慧治理探索新路径,推动构建“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

“V字”模型由凯文·福斯伯格(Kevin Forsberg)和哈罗德·穆兹(Harold Mooz)于1978年提出,是系统开发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工具模型。“V字”模型由下行阶段的“业务协同模型”和上行阶段的“数据共享模型”两部分构成,整体可看成“V”字型结构〔2〕。 “V字”模型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其应用也逐步从软件测试和系统开发拓展至数字化改革领域。作为新的方法论和实践工具,对其进行研究探索不仅能够丰富数字化改革的理论内涵,而且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V字”模型理论与政府整体智治的内在契合性

“V字”模型理论与政府整体智治的内在契合性不仅表现在思想理念和价值目标的一致性上,也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正因为如此,从现实实践来看,“V字”模型已经在政府整体智治领域成功应用,是被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

(一)“V字”模型理论与政府整体智治价值导向的一致性

“整体智治”既是一种要实现的治理目标或治理状态,同时也蕴含着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和路径。其中,“整体”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协同、治理结构的统合以及治理框架的一体化,“智”意味着采用智能化的工具和手段,这是实现治理现代化,达到整体智治的重要抓手,也是在复杂治理场景下解决治理难题、驱动“治”的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对照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新要求,结合社会系统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可以全面、系统理解政府整体智治的科学内涵,即: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总体引领下,以跨部门综合集成和业务高效协同的整体性治理体系为架构,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智慧化为目标导向,在先进治理理念和现代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全面革新治理思维和治理模式,统筹构建智慧化治理平台,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推动各级政府治理系统的革命性重塑,服务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等新时代发展任务和目标。总体而言,新时代政府整体智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为着力点,以治理成果普惠化和发展成果共享为根本目标〔3〕。

“V字”模型理论作为数字化改革的系统工具,具备整体性、协同性和智慧化特征,这与政府整体智治的目标导向具有一致性。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面临着“碎片化”困境,特别是在跨域治理方面面临较大掣肘。利用“V字”模型整体性、系统性视角,将为政府治理体系的重塑赋予新的内涵:一是实现对治理要素的全覆盖,同时促进治理要素在治理系统中充分流通,将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手段、治理环境等悉数纳入,实现全领域延伸,多时空、多维度拓展。此外,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信息孤岛和业务壁垒,促进治理要素在治理系统中及时传递、共享和反馈。二是实现治理界面的友好性和交互性。要以“一网统管、一屏全览”为目标,实现治理过程和治理成果的可视化,不断细化各领域、各层级管理事项的颗粒度,确保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同时,完善数字治理平台集成鏈建设,增强治理主体间及主客体间的交互频度、质量和效能〔4〕。三是实现治理节点的协同性与衔接性。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在增强治理弹性和韧性上的优势,改变科层制治理结构造成的资源离散化分配、部门趋利性合作的弊端,推动形成自动适应、有效衔接、流程闭环的智慧化整体治理共同体。

(二)“V字”模型为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政府整体智治能力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等各领域变革需要〔5〕。在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面临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党的领导和政府治理理念、思路和方法随之不断变化,在此过程中,需要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和模型来指导。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V字”模型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恰好提供了一种运用现代化手段解决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V字”模型在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中的应用是建立在以服务政府治理需求为导向的政务数字化迭代更新的基础之上,这种迭代优化的思维也正是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提升的关键。“V字”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现有平台、业务、数据和场景梳理为起点,以满足政务服务需求和治理需求为目标,以推动政务数字化发展和全域数智治理为最终目的,其核心原理在于对业务流程和治理体系的梳理、整合、优化,在此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将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机制融入数字化改革和整体智治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通过数据赋能、智能技术支撑,深入推进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统性优化,同时借助政务数据资源的不断挖掘和积累,进一步打造数字治理和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

(三)“V字”模型是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实践工具

“V字”模型不仅为数字化改革和应用提供了方法论和实践工具,同时由于其具备系统性、聚合性以及注重场景的构建,其在数字化改革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以下优势:一是强化业务协同能力,推动跨部门联合创新。“V字”模型在上行阶段要进行内部各部门和业务线条的数据集成与业务集成,通过数据集成与业务集成无形中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推动业务协同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各业务部门的联系加深,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更加通畅,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氛围与体制机制,推动了跨部门联合创新。二是推动主观决策向“数据决策”“智能决策”转变。“V字”模型的应用以数据资源梳理、汇总、治理、共享为基礎,强调数据要素在业务效能提升以及业务协同过程中的重要性,借助数据的安全、可信、调用和共享,实现科学、准确、客观、及时监测业务质量和效率,从而快速应对内外部不确定因素,适时作出业务优化调整,使得管理者由主观决策向“数据决策”“智能决策”转变,进而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三是有利于开拓新的业务场景,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V字”模型在业务拆解和业务事项梳理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业务领域和资源能力,识别出可以进一步提升的业务领域和业务场景,并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靠前发力,推动业务服务效能的持续提升。此外,“V字”模型对业务的不断迭代促进新业务场景的开拓和应用,尤其是其重视数据要素的赋能和应用,这能够不断挖掘数据要素潜在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推动数据要素的场景化应用。四是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V字”模型的创新性体现在理念创新、方法论创新以及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通过“V字”模型的实践探索,能够让实践主体自上而下意识到创新思维对于数字化改革目标实现的重要性。“V字”模型实践属于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其过程的广泛参与性也是对各层级、各部门以及个体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这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

随着“V字”模型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化,目前其已成为数字化改革实践的重要工具。“V字”模型在我国的实践应用以Z省为先导,2003年Z省首次提出建设“数字Z”以来,就开始逐步探索“V字”模型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等各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探索政务数字化和整体智治方面,通过“V字”模型持续迭代,推动政府谋划力、统筹力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3月,Z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Z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提出:按照“V字”模型持续迭代,将“业务协同模型和数据共享模型”的方法应用到数字化改革的各方面、各领域,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建设,构建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推动政府整体智治能力不断提升。截至 2021年底,Z省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5个综合应用实现功能上线,其中包括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数字政府综合应用、数字经济综合应用、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和数字法治综合应用。2022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Z省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2023 年,Z省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改革,将数字化、现代化、一体化融入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省域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提升。

二、政府整体智治实践中“V字”模型应用流程、成功关键及实践经验

“V字”模型是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改革与实践模型,其在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整体智治能力构建中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套完整、规范的流程和实施步骤。与此同时,“V字”模型是创新型实践工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简单套用流程,需要结合业务特点进行调整、优化和创新,识别出应用成功的关键点,进而有的放矢,提高应用成效。Z省在应用过程中既把握基本流程,又结合业务实际对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及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现实应用提供了参考借鉴。

(一)“V字”模型应用流程

“V字”模型的基本结构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下行阶段的业务协同,二是上行阶段的数据共享。在每一阶段,又分为多个不同的流程和步骤,具体应用流程如下(见图1):

1.下行阶段:业务协同。“V字”模型下行阶段是整个模型应用的基础阶段,主要是通过业务的细分、拆解以及数据共享清单的梳理为后续上行阶段的业务整合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Z省在“V字”模型实践过程的下行阶段,从宏观到微观、从治理与服务两个维度,全面梳理党政机关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完成业务拆解和业务协同。一是定准核心业务,确定业务模块。核心业务是由Z省各级政府部门结合“三定”方案中部门职能确定的履职内容,其主要由业务层级、业务事项、业务数据串和数据项等内容构成。定准核心业务是“V字”模型应用的起点,通常需要从横向、纵向及深度三个方面把握,在横向上核心业务应覆盖部门主要职能,纵向上应通过层级分解具体到责任处室,深度上应通过业务事项梳理细化至数据项。在定准核心业务后,各部门对各自核心业务进行深入梳理和分解,确定具体的业务模块,并明确业务范围、业务部门、责任目标、业务数据等。在业务模块划分过程中以机构职能和资源能力为基础,同时完成业务过程的划分和描述。二是拆解业务单元,梳理业务事项。拆解业务单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描述业务架构和划分业务层级。具体而言,拆解业务单元一般包括计划、拆解、标识、实现等流程,业务单元拆解完成后,需要对拆解后的业务单元进行规范标识,以明确每个业务单元的资源共享与交换机制、业务处理的过程环节等。业务事项涉及的对象以及包含的内容较多,参与主体包括业务的责任方、落实方、管理方以及需求方等,内容涉及业务架构、业务过程、运行方案、资源匹配、约束条件和边界等一系列要素。在梳理业务事项过程中,Z省运用REA(资源、事件和主体)处理模型,在业务目标和资源供需的基础上,识别业务关键事项,然后界定关键事项的参与方及协调机制,形成标准化、固定化的业务事项清单。三是确定业务流程,明确协同关系。在拆解业务单元和明确业务事项后,确定业务流程就变得相对容易,其主要是对业务架构进行细分,然后对业务实现过程进行步骤分解。在确定业务流程过程中,业务主管部门在业务流程文档中对业务过程进行描述,并形成业务流程模板。明确协同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对参与协同的各主体关系进行界定,另一方面对业务协同方式进行界定。四是建立指标体系,汇总数据需求。业务指标体系不仅包括业务本身相关指标,还应针对业务过程构建指标体系,用于跟踪业务执行情况,评估业务效率和效果。在构建指标体系后,各相关业务部门结合指标体系和业务事项办理流程梳理数据需求,汇总各个业务事项的输入和输出业务数据串,并明确业务数据串名称、格式、类别、字段、数据项、数据来源等,形成数据需求汇总表。

2.上行阶段:数据共享。“V字”模型上行阶段主要是在业务拆解的基础上再造业务流程,Z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核心业务组合集成为“一件事”,推进原有业务协同,并根据实际需要叠加新的任务,通过多样化应用场景的落地实践,找到“破点—连线—成面—立体”的最优解决方案,推动体系的整体性优化和系统性重塑。一是形成数据共享清单,完成数据对接。在业务数据串和数据项汇总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实施流程和数据关联调用需求,Z省各业务部门编制了数据共享目录清单,对共享数据按不同领域进行分类、汇总和整合。数据共享清单包括数据名称、类别、格式、共享属性、提供方式、更新周期等信息。数据对接参照REA(资源、事件和主体)交互过程,按照“数据—事项—角色—過程—支撑”结构框架实施,同时融合业务协同框架进行,以满足业务系统需要。二是业务指标协同,业务事项集成。政务业务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各类业务指标不仅需要独立管理,还需要共享至关联业务系统,实现业务协同。与此同时,随着Z省政务服务场景和业务的拓展,各类业务数据和指标的体量、类别、层次都在快速增长,需要进一步强化业务指标的关联、协同机制,更好地支撑政务服务和管理决策需要。在此阶段还要将前期分解的业务事项进行重新优化整合,集成关联性事项,形成建立在数据共享和流程优化基础上的业务联动新机制。三是业务单元集成,业务模块集成。此阶段是在信息技术与单项业务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管理业务模块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目前,Z省政府治理工作重心正由“深化局部应用” 向“突破全面集成”转变,在推进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经济运行监测、决策支持、社会建设等单项业务环节应用的同时,开始探索关键业务系统集成、资源优化和一体化管理模式,意在打通部门间隔阂和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支持提升政府整体智治水平。四是形成业务系统。这里的业务系统具体指数字化管理和综合应用系统,即将数据模块和业务模块进行整合,构建支持政府数字化治理的一体化管理与应用支撑平台。利用数字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动态监测和评估业务发展,同时利用业务和市场数据研判趋势,推动政府治理由主观决策向“数字化”决策转变。

(二)“V字”模型应用成功的关键

按照“V字”模型的基本理念和流程方法,Z省在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其应用成功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下行任务分解和上行综合集成紧密结合。在“V字”模型实践应用中,Z省一方面做好下行阶段的业务拆解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在明确核心业务、确定业务模块的基础上,对业务单元进行详细拆解,并梳理业务涉及的具体事项,然后根据业务流程确定各项业务涉及的参与主体和资源要素,构建业务协同关系,用于明确业务职责和协同要求。业务拆解后按照“应用场景—子场景—一级任务—二级任务—主要指标”的分层结构进行各管理线和业务线的数据指标梳理和指标体系建立,为上行阶段的数据集成、业务集成以及业务创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对下行阶段的任务分解进行系统化再整合,并将业务创新融入上行阶段。在上行阶段对现有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资源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新的数据标准,构建新的数据中台对数据资源整合与归集,以完成数据对接与数据共享。业务层面则将前期分解的业务事项和业务单元进行重新优化整合,形成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新的业务模块划分。然后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作为数据共享和拓展各领域重点应用的有力支撑。二是制度化、规范化做细做实核心业务梳理。在“V字”模型下行阶段的任务分解过程中,为了保证对现有业务单元和业务事项作出科学、系统梳理,各部门根据现有业务类型、业务结构、业务流程等制定明确的任务细化标准,确保下行阶段的任务分解和协同工作能够做细做实,为上行阶段的数据共享、业务集成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出台《政务部门核心业务梳理规范》,系统指导各部门规范开展业务单元拆解、业务事项梳理、业务流程分解以及数据指标体系建立等工作。以此为基础,推动数字化改革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方向发展,有效促进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三是业务数字化迭代与应用场景创新协同推进。“V字”模型下行和上行阶段可以看作是核心业务数字化迭代升级与应用场景创新两个阶段。在下行阶段,除了进行任务拆解和数据资源梳理外,各部门各系统按照“明确核心任务—制定任务目标—变革体制机制—调整组织架构—更新管理制度—推动协作配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队伍建设”这一主线,围绕业务数字化目标,在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保障业务数字化迭代升级自上而下有效执行。在上行阶段,各地各部门各系统除了进行数据集成和业务集成外,还充分挖掘海量政务数据资源潜力,推动自下而上的应用场景创新,形成如数字乡村振兴、智慧河道管理、数字国土空间、涉稳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应用场景等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6〕。

(三)“V字”模型应用成功的实践经验

“V字”模型之所以能够在Z省应用成功,除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务实、措施上细化以及责任上压实外,更为重要的是其深入对业务场景的挖掘,挖掘数据要素在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价值,从而推动智能化、精准化、协同化、高效化的治理体系构建。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在“V字”模型实践过程中,Z省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调研谋划阶段就提前介入,杜绝“脱节式调研”“虚浮式调研”“空谈式调研”等情形。紧紧围绕资源能力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现有治理模式、治理方法及工具进行系统审视,寻找现有智慧治理体系中存在的短板以及推动整体智治能力提升的突破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治理新格局。二是以高质量数据供给推动高质量数字政府整体智治能力建设。2021年9月,Z省上线了一体化数据资源系统,形成了省域政务数据资源高效归集、配置和使用的新格局。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支撑,Z省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高效归集与整合,增进数据治理工作成效,提升了政务数据质量,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通过数据赋能、流程再造,在科学决策、经济监测、社会治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决策管理机制〔7〕。三是建立信息公开与行政民主机制,推动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享创新。Z省通过完善政务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政府与公众沟通平台,推动公民“实质性参与”社会治理,激发共治共建新活力〔8〕。同时,在政务数据要素应用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势,强化与企业、社会机构的合作,借助专业性技术企业力量探索政务大数据创新应用,降低数据治理成本。以此为基础,推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数字治理新格局,最终实现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和社会化〔9〕。

三、政府整体智治实践中深化“V字”模型应用的进路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V字”模型在Z省数字化改革以及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一种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论与工具模型,在未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其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用好“V字”模型除了在把握其应用原理和实施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探索外,还需要在顶层设计、治理理念、场景开发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创造有利的应用环境和内外部条件,推动“V字”模型在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中的进一步深化应用。

(一)加快推进全域数智治理体系建设

Z省应用“V字”模型的改革实践统筹运用数字化认知、思维和技术,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过程各方面,对省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推动省域治理能力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在根本上实现全省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这其中反映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需要全域数智治理体系作为基础支撑。全域数智治理是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一体化治理,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全领域治理,也是对治理要素形成、运行和变更的全过程治理〔10〕。加快推进全域数智治理体系建设能够打破各种阻隔和信息壁垒,强化共享与合作,充分发挥跨边界合作治理的协同优势。这就需要一方面打破科层制管理的沟通壁垒,树立“政府即平台”的思维,按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程探索组织变革新机制新模式,奔着问题去,围绕需求改,紧紧围绕问题和需求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另一方面通过“物联、数联、智联”,打通传统治理体系下市、县(区)、街道、社区之间的纵向阻隔,以及部门之间的横向阻隔,推动实现“全域感知、一网统管、智慧监测”的全域数智治理网络,形成精细化、协同化、智能化的治理体系。

(二)从“以数据治理”到“对数据治理”

无论是政府整体智治还是“V字”模型应用,高质量的数据开放共享及应用无疑居于核心地位。Z省在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过程中十分重视数据治理和数据赋能,不仅建立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确保数据安全合规使用,还借助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将分散的数据资源进行归集、清洗、加工、关联等,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汇聚和质量提升。因此,在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过程中,除了利用数据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即“以数据治理”,还需要对数据要素本身进行治理,以提升数据质量、挖掘数据内在价值及应用潜能。特别是在当前政府数据开放和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形势下,强化数据分级分类、确权、开发和保护等工作〔11〕,对于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乃至数字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做好数据治理工作,一方面要构建结构性分置的数据治理机制,根据数据来源、数据生产加工方式以及数据类型的不同,分别明确数据确权管理、开发利用、开放共享及安全保护等规则和标准,夯实数据治理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提升数字技术水平,注重数据价值共享而非数据本身共享。数据价值的挖掘、共享和传递是数据治理的重要目的,而这离不开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结合,要引入数据挖掘、隐私计算、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盘活政府数据资产价值,提升数据治理能力,让公共数据作用的发挥不再局限于一体化政务服务之中,而是融入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三)拓展数字治理和数据应用场景建设

“V字”模型应用的落脚点是服务于具体的业务和应用场景,形成数字政府整体智治支撑能力。Z省利用“V字”模型已经在行业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共信用等诸多领域落地大量应用场景。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应用场景探索,Z省还组织一系列数字化改革成果评选活动,如最佳应用、最优规则、优秀案例、示范案例等,不仅激励各领域探索创新,也为深化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因此,深化“V字”模型要用场景思维探索新时代政府治理新路径。一方面,要以政务服务改善和民生需求为导向谋划一批实用型重点项目及典型应用场景,各地可结合实际建立数字化应用场景滚动推进项目库,每年遴选推动一批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落地,加快应用场景示范推广,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要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先机,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探索数据要素场景化应用,用数据要素赋能“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探索政务数据的运营机制,反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政府治理迈向更高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政府整体智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后,可逐步探索和扩大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及授权使用范围,推动数据要素融入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数字化发展〔12〕。同时,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培育数据运营商等新型市场主体,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四)守好安全底线,在风险可控下稳健发展

包括“V字”模型应用在内的一切数字化改革实践,必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坚守安全底线是筑牢改革发展之基的根本,这其中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物理安全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守好安全底线对于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至关重要。针对网络和信息安全,需要建立网络安全监测分析体系,搭建监测分析平台,及时识别和发现网络攻击、安全事件和异常情况,落实常态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筑牢政府治理能力安全防线。针对数据安全,要平衡好数据共享、数据使用和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明确数据生产、管理、流动、使用规范和各方责任义务,构建数据安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数据行为审计监测,对个人隐私、敏感数据和重要数据加大保护力度,确保数据收集、儲存、流通、开发和利用等各个环节安全稳健运行。特别是针对政务数据共享中的安全风险,应建立自我监管与安全监管体系,通过设立敏感数据标识,加强数据留痕和追溯,通过提升数据安全融合能力,应对新业态风险,防范数据失控,通过安全共享体系,应对分散性风险,防范数据窃取和泄漏。

总之,“V字”模型作为数字化改革的创新实践工具,已经在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构建过程中成功应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其未来进一步探索实践仍有改进优化和创新空间,需要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应用。目前数字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数字政府也将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13〕。在此形势下,各级政府应树立整体智治理念,将数字化、智能化贯穿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过程、各方面,同时需要创新思维、理念和方法,探索利用新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论和实践工具,推进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统性创新,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孟天广.数字治理生态:数字政府的理论迭代与模型演化〔J〕.政治学研究,2022(05):13-26+151-152.

〔2〕何炎祥,杨建康,鲍海洲,等.基于群体智慧的软件开发间层模型及其架构实现〔J〕.计算机科学,2015 (01):175-179.

〔3〕兰建平.数字化改革的突破与期待〔J〕.信息化建设,2022(06):11-13.

〔4〕李志强,许 峰.整体智治与网络融合:智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及路径——基于浙江的实践探索〔J〕.电子政务,2022(09):27-38.

〔5〕杜专家.新时代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践经验、逻辑机理和完善路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1-9.

〔6〕刘 能,陆兵哲.契合与调适:数字化治理在乡村社会的实践逻辑——浙江德清数字乡村治理的个案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25-41.

〔7〕容 志,李 婕.“一网”能够“统管”吗——数字治理界面助推跨部门协同的效能与限度〔J〕.探索与争鸣,2023(04):94-102+178-179.

〔8〕韦曙林,李昌达.我国基层数字治理的实践导向、理论热点与研究展望〔J〕.领导科学,2023(02):98-101.

〔9〕刘 江.区域数字鸿沟、技术主导失灵、政策在地化:城市数字治理能力的空间特征〔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6):74-86.

〔10〕魏琪嘉.以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J〕.宏观经济管理,2022(10):25-31+39.

〔11〕刘晓娟,孙镘莉.生命周期视角下科学数据安全分级管理实践与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11):1-9.

〔12〕刘 刚,孙 毅.房地产基础数据要素资产化的理论基础、演进规律与价值实现〔J〕.武汉金融,2022(05):82-88.

〔13〕贾彩彦,华怡然.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政府建設与城乡收入差距解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107-118.

责任编辑 周 荣

猜你喜欢

数字政府数据共享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深圳建设“数字政府” 为城市治理现代化赋能
数字时代视域下政府服务转型研究
如何打造“数字政府”
打造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科学大数据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数字化迎新系统宿舍分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理解和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