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统整实施路径

2023-09-24颜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

颜琳

[摘 要]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统整教学,与传统的单元教学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式、评价手段等方面迥然不同。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教师可把“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清楚地介绍某一种事物”作为大概念,以创办“班级百科专刊”为核心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语文实践;同时,根据 SOLO分类理论设计单元评价量规,检测学生是否抵达预设的单元学习目标。这样教学,让“教—学—评”真正融为一体,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大概念视域;“教—学—评”一体化;单元统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2-000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开放课题“基于‘大概念’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单元统整实施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KCA2023277)的研究成果。

何谓“大概念”?大概念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很强的生活迁移价值。这里的“大”指的是核心知识,既可以是联结学科内的概念,达成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也可以是打通学科和现实生活关联的主题,能建立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联结。为何将大概念引入单元整体教学?传统教学只停留在小概念的建构,概念与概念之间缺少关联,知识是松散的、孤立的,无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结,无法迁移运用成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应用大概念理论,联结学科内的知识,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零散的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统整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语文教学中,基于大概念的单元统整教学,与传统的单元教学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式、评价手段等方面迥然不同。它更关注的是“教—学—评”一体化,以提炼大概念作为问题解决的单元学习目标,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统整,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支架,使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同时,设计单元评价量表,检测是否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让“教—学—评”真正融为一体,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学业质量评估目标。

如何从单元大概念出发,制订单元的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确定评估手段,以达到“教—学—评”的一体化呢?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阐述具体的实施路径。

一、提炼大概念,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如何写说明性文章。五年级学生对说明文并不陌生,因为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就学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飞向蓝天的恐龙》等说明性课文。但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提问策略,不是学习说明方法,因此五年级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和基本的说明方法缺乏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太阳》《松鼠》,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同时,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教材注重从读到写、读写迁移的编排原则,又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并通过“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这两个板块进行写法归纳、写法迁移,最后以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引导学生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

作为习作单元,要实现单元的最终目标“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首先要通过阅读同一类说明文,掌握相应的说明方法,接着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最后才能在习作中迁移运用。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从读到写的规律。据此,我们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

2.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好处;

3体会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4.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把本单元的大概念提炼为“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清楚地介绍某一种事物”。围绕这个上位的单元大概念,确定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是创办“班级百科专刊”,介绍某一种事物。具体教学任务如下:

1. 通过阅读与鉴赏,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2. 引导学生体悟不同的说明方法在表现事物特点中的关联及作用;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不同语言风格,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

二、创设真实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源于真实需求,二是解决真实问题。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统整教学需要创设大情境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因此,教学时要以单元大情境任务为中心,整合单元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以进阶式的子任务,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我们设计这样真实的任务情境:“读书节到了,咱们班要创办一期‘班级百科专刊’,要求每个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围绕这一真实情境的单元核心任务,教师统整单元教材各部分的学习内容,设计如下三个子任务和六个语文实践活动。(见图1)

子任务一,统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太阳》、“交流平台”、习作例文《鲸》、“初试身手1”,主要课型为读写结合课,采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我来科普太阳”这一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介绍太阳的几种基本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体会说明方法对准确、清楚地说明太阳特点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先总结“交流平台”的方法,再拓展阅读习作例文《鲸》的片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加深体会说明方法对介绍事物特点的作用。最后,由扶到放,教师可以以“初试身手”中的“东方明珠”作为训练抓手,引导学生用上多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也可以让学生用上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学校的建筑。这样,使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进行表达与交流,以小练笔的方式进行模仿迁移。

子任务二,统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松鼠》、“交流平台”、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初试身手2”,主要课型为鉴赏表达课,采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动物园饲养员解说松鼠”这一形式,引导学生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分条记录松鼠的特点;同时,通过与《太阳》一课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一课的语言具有形象化、趣味化、生动性的特点,感受松鼠可爱、勤快、乖巧的形象。通过对比,学生明白,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有的活泼,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教师还可联系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引导学生体会分步骤把事情的变化过程介绍清楚的方法。最后,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筛选资料,用上多种说明方法,试着将散文《白鹭》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这样,再次巩固了学生对说明文科学、准确、清楚表达特点的认知。

子任务三,统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综合性学习“创办班级专刊”,主要课型为表达实践课,采用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合理利用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可以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事物想开去;也可以选取生活中不常见的新奇事物,如无人驾驶汽车、扫地机器人等;还可以介绍某一种事物的制作或使用方法,如怎样泡酸菜、溜溜球的玩法等;可以模拟事物的口吻来进行自我介绍,如袋鼠的自述、种子的旅行等。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段介绍事物,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最后,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创办一期“班级百科专刊”,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介绍,先写好作文再配上图画,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电子刊物。这样,能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实践能力。

以上这三个进阶型的任务活动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表达提供了条件。学生先从目标出发,明确了“要去哪里”;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子任务、语文实践活动,努力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解决“怎样去”的问题;最后,以评估标准确认“是否抵达成目标”。这种“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对预期结果、任务活动链和评估标准的合理规划,使目标、教学、评价达成一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设计量规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即学、即教、即评的协同过程。具体来说,师生在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评估标准将评价融入学习的全过程,最终抵达学习目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将教师中心转向学生的学习中心,将预期结果、任务组链、证据收集、评价指标融为一体,通过评价要求前置,使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时,就明确了评价目标。课堂上,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依据评价目标而设计的,这是一种以评定教的逆向设计。目前,我们正引进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评价。

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评价工具,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评价质量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根据渐进结构的复杂性来构建的。相比較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SOLO分类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从学习成果在结构上的复杂程度出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将学生的行为结果分成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前结构层次的思维操作不存在逻辑的联系,学生基本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胡乱地做出回答,学习成果达不到基本的评价目标;单点结构层次,学习结果只能关联一个点,回答基本达到一个评价目标;多点结构层次的学习结果能联系相关的几个点,但没能把它们关联起来,回答能达到多个评价目标;关联结构层次,学习结果能用概括性的概念或原理解释,但还只是局限于已教学的内容,回答完全能达到评价目标;抽象扩展结构层次,学习结果超越了根据素材进行的归纳,而进行真正的合乎逻辑的演绎,完美超越评价目标。

根据SOLO分类理论的五个认知发展层次,结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我们制订出本单元习作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并设计说明文评价量规表(见表1)。

习作评价目标:

1.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点;

2.能选用平实或生动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说明事物特征;

3.能分段介绍,表达出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

威金斯认为,在进行单元评价时,一定要依据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来制订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单元内必须掌握的重难点知识、技能,既可以采用传统的纸质测试,也可以采用非纸笔的表现性评价。在设计具体的评价方案时,最好将所有的评价工具设置在一个贯穿始终的真实情境中。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如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处于SOLO理论的多点结构层次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就可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图文结合的表现性作品来进行考查,看看学生是否掌握多种说明方法并能准确介绍事物的特点。在学生写完作文后,可以举办“班级百科说明文”专栏展示活动,要求学生以手抄报或电子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这就构建了大概念理念下习作单元统整教学的“五步法”的学习模式,即确定大概念单元学习目标、创设核心任务的单元学习情境、设计阅读写作子任务、开展读写迁移的习作活动、表现性的学习评价与反思。这一学习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习作单元统整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落地。

综上所述,基于大概念的单元统整教学是从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量规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统筹教学。教师通过提炼单元大概念,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预期的学习目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同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收集是否达成目标的证据,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与成效,这样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徽.大概念教学 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张建勇,张雨桐.“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习的有效路径[J].语文建设,2022(18):32-37.

[4] 约翰B.彼格斯,凯文F.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 胡琴,鲁效孔.习作单元走向“概念为本”的三条路径: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1(11):25.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基于英语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微写作”实践探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