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吸吮棒棒糖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3-09-23耿宪杰姬响华

全科护理 2023年26期
关键词:棒棒糖胃肠功能胆总管

宋 楠,耿宪杰,姬响华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一种伴有胆汁淤积的胆道疾病,多发于儿童,女性多于男性,可发生于除胆囊外的肝内、外胆管的任何部位[1]。本病起病较为隐匿,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腹痛、黄疸和腹部包块,当合并感染时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主要手段,能够切除扩张的胆管,促使胆汁向肠道内引流,疗效确切。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受手术创伤、麻醉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可出现胃肠功能下降,诱发腹胀、呕吐、恶心等症状,影响创面愈合;此外长期的胃肠功能下降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严重者可诱发营养不良。《2022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囊性肝病的管理》[2]中指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经手术治疗后需及时给予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效果,改善预后。现临床多在患儿术后给予早期活动、全身抚摸等护理措施,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儿康复,但干预手段较为局限,干预效果亟待进一步提高。棒棒糖适应各年龄阶段患儿吸吮,棒棒糖中所含蔗糖能够刺激胃肠,促使胃肠激素分泌,加速胃肠蠕动,其在改善宫腔镜检查病人麻醉恢复期麻醉效果方面已发挥显著效果[3],但针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患儿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给予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早期吸吮棒棒糖,并分析对胃肠功能、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程度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2年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13例,女29例;年龄2~11(6.13±1.89)岁;体重13~34(21.08±4.85)kg;使用静脉镇痛泵22例,未使用静脉镇痛泵20例。研究组:男15例,女27例;年龄2~11(6.31±1.95)岁;体重13~34(20.62±4.77)kg;使用静脉镇痛泵22例,未使用静脉镇痛泵20例。纳入标准:符合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标准[4];符合手术指征,均行手术治疗;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临床资料完整;年龄<14岁。排除标准:术后出现囊肿破裂、胆管炎患儿;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患儿;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患儿;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视听觉障碍及糖尿病患儿。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干预。1)术后体位摆放:取平卧位,将其头偏向一侧。2)引流管处理:术后1 d引流液为30~50 mL,之后逐次减少,术后72 h无胆汁液流出时拔除引流管。3)生命体征监测:术后4 d患儿体温逐渐降低;针对术后体温≤38 ℃的患儿不给予特殊处理;体温>38 ℃的患儿及时向医生报告,遵医嘱用药。4)早期活动:待麻醉清醒后辅助患儿进行主动肢体活动、被动肢体活动,每天2次,每次10 min;术后2 d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辅助患儿进行下床活动,每天2次,每次10 min。5)全身抚摸:术后1 d由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抚摸,顺序为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手足、背部、臀部,注意手法保持轻柔,每天2次。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吸吮棒棒糖。术后麻醉清醒后给予草莓味棒棒糖吸吮,每隔4 h给予1根,每天3根。两组患儿均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胃肠功能

记录两组患儿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首次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

1.3.2 胃动力学指标

于术后3 d、术后4周末采用胃肠电图仪测定两组患儿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及胃排空率。

1.3.3 应激反应

于术毕即刻、术后1周末采集两组患儿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

1.3.4 并发症情况

记录两组患儿术后4周内并发症情况,包括伤口不愈、肠瘘、伤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比较 单位:h

表2 两组患儿术后3 d、4周末胃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儿术毕即刻、术后1周应激反应程度比较

表4 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局部胆管的原发性异常扩张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胆管上皮异常增殖、胰及胆管合流异常、神经发育异常、遗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5-7]。现临床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多采用手术,能切除病变胆管,建立胆汁引流通道,效果显著。但考虑患儿年龄较小,加之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等因素影响,患儿术后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同时术后的疼痛可诱发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心率升高,提高并发症发生率[8-9]。故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儿预后。

3.1 早期吸吮棒棒糖对患儿胃肠功能及胃肠动力的影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由于年龄较小,经手术治疗后存在一定创伤,且术中应用麻醉药物可影响患儿胃肠功能,其术后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动力降低,粪便难以排出,临床可表现为胃收缩频率、胃排空率降低,胃排空时间延长[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首次肠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收缩频率、胃排空率均高于对照组,胃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吸吮棒棒糖配合常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患儿胃肠功能,提高胃肠动力。李蒙娜等[12]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结论。常规干预措施给予患儿早期活动、全身抚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胃肠组织,加速十二指肠、胃窦运动,有利于胃排空和幽门收缩,促使食管蠕动,从而改善患儿胃肠功能,增加胃肠动力。但单纯应用该措施手段较局限,对胃肠道刺激程度较低,效果欠佳。早期吸吮棒棒糖能够给予患儿蔗糖,使糖分融化并进入胃肠道,并通过棒棒糖的酸甜刺激胃动素、胃泌素等胃肠激素释放,提高胃肠激素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周期性增强肠蠕动,促进胃肠蠕动,提高吸收和消化功能[13],协同常规干预措施,内外兼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提高胃肠动力。

3.2 早期吸吮棒棒糖对患儿应激反应的影响

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为有创操作,患儿术后麻醉药效消失后可出现持续性疼痛,诱发焦躁、不安、哭闹等情绪,使机体呈现应激状态[14-15];同时患儿术后胃肠功能下降,粪便难以排出,患儿自觉不适也可加重焦躁、不安、哭闹等情绪,加重应激反应[16-17]。5-HT能收缩血管、刺激平滑肌收缩,同时能够参与痛觉传递,加重机体疼痛程度;SP是一种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神经肽,能够促进谷氨酸等的释放参与痛觉传递,提高机体应激反应程度;PGE2是一种由前列腺分泌的激素,具有提高炎性应激反应的作用[1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末,研究组患儿SP、PGE2、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吸吮棒棒糖配合常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患儿应激反应情况。常规干预措施能够通过早期活动、全身抚摸等措施,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因手术疼痛造成的应激反应[19]。但部分患儿年龄较小,往往难以有效配合,依从性欠佳,干预效果尚需提高。棒棒糖作为一种甜食,儿童天性使然,在吸吮棒棒糖时多出现良好依从性,同时棒棒糖吸吮时间较长,可持续性地转移患儿注意力,降低因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此外,甜食更能为大脑提供快乐的感觉,降低排便困难导致的不适感,有效减轻其焦躁、不安、哭闹等情绪,协同常规干预手段,于不同靶点发挥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35.71%,提示早期吸吮棒棒糖配合常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推测其原因为:早期吸吮棒棒糖能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减少因哭闹、乱动导致的伤口破裂,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早期吸吮棒棒糖配合常规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患儿胃肠功能,提高胃肠动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早期吸吮棒棒糖能够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患儿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展其他术后患儿的护理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不足在于:所纳入患儿均为同一所医院,有待后续研究进行考证。

猜你喜欢

棒棒糖胃肠功能胆总管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棒棒糖的求助信
摔倒后,地上还有根棒棒糖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神奇的棒棒糖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