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路径开发研究

2023-09-21周子琳欧裕美

文化与传播 2023年1期
关键词:财经类智慧图书馆

周子琳,夏 霁,欧裕美

前 言

教育部在 2010 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2012 年《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2015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高校创新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新创业,“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根据本国国情追赶世界先进教育步伐的举措,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面向全社会,针对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文献情报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是服务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服务功能包括采集图文数据、开展阅览和读者辅导工作、利用文献情报的技能开展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工作,开发文献情报资源、统筹、协调全校的文献情报工作等。2016 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校图书馆要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图书馆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知网搜索“创新创业教育”和“图书馆”主题词发现,论及图书馆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4 个研究方向,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路径,二是图书馆如何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和动态,四是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及如何解决的论述。绝大多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是学工、就业等部门,而多数大学图书馆仅限于提供图书管理和服务,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参与缺位现象。大学图书馆不仅仅是大学教学科研的智库,在为师生读者提供文献资料和情报信息的同时,还应该提供创新创业相关市场情报信息分析、咨询的资源基础和挖掘潜力。[2]所以大学图书馆要挖掘自身智库资源,以积极角色参与乃至承担创新创业教育,遗憾的是大多数大学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处在初级阶段,遑论承担主要角色了。

一、图书馆智慧服务特色和学生需求脱节问题

过去20 年,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有关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和服务特色,国内外主要有以下代表性的观点:Aittol 等认为,智慧图书馆“结合 RFID、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用户不受空间限制地找到所需文献和资料”[3];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设备,实现各主体间的通信由图书馆智慧化地向读者提供服务”[4];潘云鹤认为,智慧图书馆包括“个性化服务、超文本服务、CAD 服务、翻译服务、知识挖掘服务、跨媒体服务”[5];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年出版的《智慧城市词典》把智慧城市下的智能图书馆定义为“计算机、多媒体、环境监控等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实体建筑和业务管理”的图书馆[6];王世伟认为,图书馆“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整合集群与协同管理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泛在、便捷和跨时空的读者服务”就是智慧图书馆[7];谢蓉等归纳了智慧图书馆服务的特点是具备“跨时空性、个性化、人性化和社交化”[8];乌恩认为,智慧图书馆服务目标的实现,是以“书书相连、书人相连、人人相连在物联网环境下 , 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 , 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9];陈臣认为,智慧图书馆包括“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决策地利用大数据技术”[10];李小涛等认为,智慧图书馆合理整合资源,“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将知识展示给用户”[11];陈远等认为,智慧图书馆以“智慧服务网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了人人相连、书书相连、书人相连、库库相连、网网相连的深入协同共享”[12];贾双双等认为,智慧图书馆“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于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系统应用服务读者”[13]; 高兵等认为,智慧图书馆的架构有“智能清点数额、精确的图书定位、自助借还书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功能”[14];马捷等认为,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功能体现在“面向用户的智慧化精准服务、智能建筑、智慧管理服务”[15];田梅认为,智慧图书馆“促进现实世界信息服务的优化提供情景感知服务、社会网络服务、移动信息服务、云服务”[16];罗丽等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新一代图书馆”[17];张志娟认为,“利用机器学习和图挖掘技术,分析和挖掘学科知识图谱,可以提供检索、导航、问答、推荐等知识服务”[18];王永茂认为,智慧图书馆服务应该“构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增强用户的黏性”[19]。

综合以上观点,大学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可以从3 个视角来理解:第一,从智能计算角度,所谓智慧图书馆,就是图书馆、云计算、物联网以及智能化设备的优化组合,以物联网作为一种智慧媒介,进而实施智慧化图书馆的服务;第二,从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角度,智慧图书馆通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预约智慧图书馆阅览室座位;第三,从感知的角度,智慧图书馆有机融合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使得图书馆服务内容便捷化和海量化。归纳起来,智慧图书馆包括知识共享性、服务高效性、使用便利性等特点。其中,知识共享性体现在全方位和一体化为在校师生提供服务,实现知识和管理的共享,解决在校师生在利用数据时遇到的各类问题,节约了时间,方便图书馆馆员向读者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服务高效性体现在智慧图书馆通过智能技术,在应急管理中借助快捷灵活的管理模式、智能的信息系统为在校师生提供更加综合的信息服务。使用便利性体现在智慧图书馆将物联网、智慧化设备、云计算有机融合,为师生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查询和阅读等综合服务。

根据广西财经学院官方主页介绍,该校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教学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图书馆拥有数字终端数12,998 台,其中学生终端数10,127 台,纸质图书184.285 万册,电子图书1,461,838 册,每个学生平均拥有纸质图书78.46 册。近年来,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奖项400 多项。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与服务中心,以学校教学与科研需要为工作指南,不断加强财经类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图书馆财经类信息服务功能。通过对学校所有专业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问卷和部分承担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教师的问卷调查表明,图书馆尽管建立了以财经类文献借阅、参考咨询与信息服务、读者教育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潜力挖掘依然不足。问卷的一般问题包括院系、性别、年级、财经类专业类别、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的范畴、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考察形式、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考察评价形式、财经类创业教育课程数量、财经类创新创业课程是否与自身的专业课程相结合、课程体现创新创业的哪个方面、所获得的创新创业指导的内容、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类型、创业指导老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或能力、是否参加过创新创业类的比赛、是否获奖、创新创业形式、学校是否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否参加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活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类型、自身的创业能力等。学校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资源的整合特别是图书馆智慧服务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教育范式、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等依然缺少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性强的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多局限于财经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灌输,经济法律案例、市场营销案例的分析和问题导向性内容偏少,缺乏财经类实践操作平台,经管、财政和贸易创新创业技能的训练也不到位,而且,这些创新创业课程仅仅是为开设而开设,学生也是为了得到学分而选修,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兴趣,有悖创业创新教育的初衷。再者,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专业水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大部分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系各院部的思政辅导员,他们兼做就业指导教师,受财经专业水平、企业实践经验和时间所限,很难保证创新创业的教学效果。就学生对智慧图书馆服务需求的问卷例结果来看,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还没有完全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还没有充分了解到财经类创新创业所需的相关资料,智慧图书馆是可以提供帮助的,即供需互动不顺畅。

二、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举措,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自觉行动。如何化解图书馆在服务创新创业中提供的财经类智慧服务不足的问题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问卷调查所揭露的问题既有承担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教师面对的困惑,也是大部分学生感觉到图书馆的智慧“给养”不足或是智慧“给养”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广西财经学院为广西政府重点建设的财经类高校,学校的主要专业为财经、金融、贸易经济、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创业教育也以这些专业为主要方向,为此,该校图书馆为适应学校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在积极推进科学设计创新创业教学课程的同时,优化图书馆财经类智慧服务,整合校园内外、国内外、线上线下的智慧服务资源,突出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新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巩固优化显性智慧服务,挖掘构建隐性智慧服务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在校生,智慧图书馆显性服务与传统的服务相比具有智慧性,除了依托实体资源数据外,还可以利用识别(recognizing)、感知(sensing)和定位技术(locating)等技术优化实体资源的寻找和借还的自动化,充分挖掘和利用虚拟财经类资源的语义网络、Web3.0 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智慧图书馆虚拟资源的指示标注、异构整合、人性化展示、自动识别、智能检索、无线传感、室内定位等,实现图书馆馆藏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语料、数据等的自动化整理,以降低实体空间管理成本,提高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在场体验满意度。

其次,协助本校参与创业创新教育的学生掌握创新创业财经类知识内在的关联性,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知识的智能化理解,创制多元数据资源入口,搭建 PC、移动终端的数据资源接入,提供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嵌入式服务,以便学生更高效地获取资源,适应学生对创业创新教育专业多元化、融合化、碎片化的知识需求;以一站式提供异构整合下的多种资源,节约学生搜寻相关数据资源的时间。

再次,智慧图书馆优化馆藏的财经类实体资源、实体资源的空间感知设计与运用,提高图书馆实体数据资源的整理、借阅效率,降低图书馆实体运营成本。智慧图书馆对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行为数据进行持续的自动化采集、存储并处理、整合价值过滤,预测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对资源需求的意向和行为,直接获取创新创业教育学生隐性知识需求、知识网络关联图,协同过滤信息资源。

最后,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学生需求行为的全面感知并使之数据资源化,洞察动态实时的学生需求。在图书馆资源-用户二元视角下,智慧图书馆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有意识地获取学生显性需求意愿,而且要获取经过智能感知而获得的隐性需求,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显性需求所显示的数据中发现学生的隐性需求,显性和隐性服务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总而言之,按照学校创新创业的部署,建立并优化以文献借阅、参考咨询与信息服务、读者教育和创新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融知识学习和服务育人为一体的“服务学科、服务学风、服务学者、服务学生”服务体系,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进行改革,以数字化图书馆和智慧服务型图书馆为建设为方向,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智慧服务体系,加强图书馆智慧服务队伍建设,使图书馆在馆藏特色、现代化管理、信息智慧服务达到高水平。

(二)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和就业路径

人类之所以繁衍发展,是因为人类可以从生产生活中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不同族群不断相互汲取知识和经验,这样的互动交流既是生活的环节也是进化的必然。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相互交流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灵感,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协助机制的形成。图书馆依靠自身和图文信息库和智慧服务优势,与创新创业学院联袂,提供数据丰富的智慧服务,如VR 技术、云讲座、线上创业沙龙、创业信息交流、知识讲座、创新样品展示、创新创业大赛直播等,可便于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协助学校招生就业处组织经济行业、企业专家线上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传授创业经验,解读创业政策,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解决专业师资不足的矛盾,提升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图书馆智慧服务通过对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的挖掘,用数字化资源助力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改革活动,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模式设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以增加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训机会,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成果转化”“研究式”“参与式”“交叉式”等实训环节的需要。

图书馆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充分挖掘馆藏的知识产权信息和学术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知识产权的培训、宣传与普及,同时进行知识产权创造与评估,增强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优化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发明奖励等科技创新活动。就成果转化而言,智慧图书馆参与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实训环节,通过提供专利数据和参考咨询服务参与其中,贯彻教育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提升服务能力,以发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利用财经类智慧数据企业进行纵深合作,为企业提供智慧服务,与企业联袂构建文创中心、书店、展示中心、实训平台、模拟法庭、模拟银行、融资实操场景,为创新创业教育师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吸引企业进馆参与合作,通过明确权利义务的合作协议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金,助力文化创意和信息服务行业的自主创业。通过这些措施,图书馆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智慧服务,也可以通过场地出租、人才孵化合作反哺企业。

(三)参与完善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广西财经学院针对财经类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特点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内设教育理事会,由学校领导、财经类专业教育专家、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企业和创投机构人员等组成,创新创业学院设立教学培训部、教师发展部、综合部、实践部、项目部5 个部门。图书馆与教学培训部积极主动开展创新创业的教学和培训工作,通过智慧服务丰富图书馆创新创业平台,探索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配合各教学院完成创新创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以智慧服务、电子数据库和实体数据库的优势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评估活动,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型、启发式、苏格拉底答问式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批判式探究”“对话式探究”“自主学习式”“实践式”教学的设计与建设,重构驱动型创新实践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更大力度支持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改革,优化财经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助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各学科学术委员会和带头人充分商量,科学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重视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联袂各二级学院、政府、企业、家庭、学生,构成一个完整、科学、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为各学科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提供科学、有效、可行的智慧服务。

(四)优化创新创业师资力量

鉴于之前创新创业指导师资是由辅导员及专业学院师资遴选出来的,他们在实际操作方面的缺陷需要在实际岗位上克服,所以图书馆与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开展网上虚拟实验操作,之后遴选优秀教师到企业、事业、乡镇挂职锻炼,真正融入创业实践并积累经验,把在指导单位所得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创新创业学院与图书馆虚拟平台不定时对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组织学生与挂职锻炼单位见习,增长知识,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另外,师资优化举措还包括聘请企业管理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兼职或客座教授,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和岗位。

结 语

广西财经学院特别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指导教学的改革,学校章程第十六条规定,“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第七十六条规定“学校对学生课外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提倡和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其他公益活动”。[20]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校的办学性质、目标和财经类专业特色,图书馆财经类智慧服务应着力提供大量的财经类数据资源,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虚拟平台,拓展、完善图书馆信息智慧服务功能,提供多层次、高水平的智慧服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数字技术盘活一切资源,巩固优化显性智慧服务,挖掘构建隐性智慧服务,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和就业路径,邀请企业管理专业人员参与完善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设计、实施和评估环节,实现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目标。学校应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部门,致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财经类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财经类智慧图书馆
图书馆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财经类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