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23-09-19盛丽慧常立颖

戏剧之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歌唱中学生中学

盛丽慧,常立颖

(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为推进中学生音乐教育改革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音乐教育的有效性成为素质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美育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音乐教育又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具有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等特性。中学阶段音乐课包含两大课程类型,即“唱歌课”和“欣赏课”,歌唱本身具有音乐表演属性以及教学实践意义。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育需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程教学发展方向为依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进而开展系统性的音乐教育教学训练。通过这种系统化而又不失灵动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中学歌唱教学的分类研究

(一)歌曲演唱教学

演唱教学重要的是基本功练习,主要通过音阶发声训练、气息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气息进行演唱,掌握正确的吸气方法与呼吸方式,通过腹式呼吸训练使学生的气息更加充沛,指导学生在吸气与吐气时通过胸部控制发力,避免较大的起伏。利用腹部力量控制呼吸的起伏,在演唱中放松喉咙,使用腹部核心肌肉群作为演唱时的发力点。通过歌曲演唱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够自觉控制歌唱力度,以气带声,以声传情,使歌曲的演唱更具情感变化。

(二)合唱演唱教学

合唱教学主要通过合唱团体演唱进行训练,在合唱训练方式中以无伴奏训练与有伴奏训练为主,合唱训练在中学音乐课堂中较为常见,可被分为高音声部、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通常情况下,合唱声部越多,音乐的起伏变化越大,相较于独唱形式而言,合唱更加具有表现力,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方面的效能更佳。

(三)演唱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指融入歌曲演唱的情景进行教学,通过中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将所学的音乐内容具体化,具体体现在演唱过程中需要通过情感与演唱场景的“情景交融”来提升音乐的表达力。利用情境法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积极性和艺术表现力的有效方法。同时,情景教学的音乐不只局限于单纯的演唱,还可以带入一些具备表演特性的舞台剧、音乐剧中。

二、歌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一)歌唱教学能够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歌唱即以声带、腔体为主,通过胸腔共鸣、鼻腔、舌头与喉咙的共同配合而发出具有节奏性的音律变化。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歌曲演唱宏观性的概括总结。歌唱时所能表达的美具体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美,另一种是声音之美。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声音之美是歌唱的本源,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外在美是指音乐的表现形式,歌唱时多运用肢体表达情感,歌唱教学需要将视与听两方面感官系统进行联结。外在美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法,演唱者在歌唱表演中将自己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融入其中,使听众获得视觉与听觉享受。

歌曲演唱者利用自身的演唱与表演,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阐释,观众在欣赏音乐之余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感受音乐的魅力。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歌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和音乐素养。通过歌唱教学,在训练学生对于音乐节奏、音准的调控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歌唱表演中形成独特的气场。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歌唱表演的指导,配合理论知识教学指导学生实践,帮助学生调整演唱状态,通过不断训练与摸索,提升其演唱能力和音乐素养。

例如,在教学《冬之旅》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尝试通过弹唱示范、播放音频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中学生观看、聆听《踏雪寻梅》的经典片段后,利用视听结合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民族自信心,进而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歌曲第一段前四个小节的曲调无较大的起伏波动,这使得中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想象冬季的自然美景。歌曲第二段的情绪高亢激昂,并在旋律流动的基础上添加空拍节奏,烘托了新年的欢乐氛围。教师可通过利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音乐的意境,调动中学生的想象力与积极性,进而提升歌唱教学的成效。

(二)歌唱教学能够提升中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1.舞台表现

舞台表现以及歌唱表演能力是歌唱教学实践能力的具体化体现。因此,在提高中学生鉴赏能力及歌唱技术的基础上,也应提升其音乐实践能力。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艺术表演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中学教师和学校共同配合,为中学生提供展示音乐才艺的舞台。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此类活动能够提升自信心以及歌唱舞台表演能力。因此,歌唱教学的实施有益于中学生更好地通过对于舞台演出、表演展演活动的参与以及歌唱方面的实践展示等,增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丰富自身的舞台表演经验。

2.情感表现

歌唱教学有益于中学生抒发音乐艺术情感,并锻炼自身乐感以及音乐表演能力。情感艺术形式存在于诸多方面,可以唤醒歌唱者自身对于内在情感的表达能力,同时就外在情感而言,也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例如音乐教材单元《红旗飘飘》中的歌曲《绣红旗》,从对“江姐”这一人物形象的实际化演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毫不畏惧国民党方面对其进行的严刑逼供,始终坚守自身立场,与反动派势力以命相搏,展现了对共产党的一片赤诚之心以及对于未来新中国成立的强烈盼望。

(三)歌唱教学能够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歌唱教学有益于中学生增进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性的理解以及对世界文化多元表现性的理解。教材中的许多歌曲作品来源于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例如,学生可以从音乐教材单元《梨园金曲》的经典京剧选段《我不挂帅谁挂帅》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戏曲文化,从音乐教材单元《非洲的灵感》当中的《非洲民间乐曲片段》体会非洲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不仅可以增进中学生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习俗,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文化方面的综合性理解。

(四)歌唱教学能够推进智育教育的实施

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语言器官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提升记忆效率。歌唱训练是将视觉、听觉以及语言相结合的艺术方式。通过歌唱教学可以锻炼中学生的记忆力,在训练过程中,将旋律和歌词相结合来处理歌曲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国外有研究表明,歌唱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唱诗班成员身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在公开演出后增加到240%。中学音乐教师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为学生播放富有特色的作品,加深学生的音乐感知度,提升情绪记忆能力。例如,在欣赏教材中的《天空之城》的过程中,音乐叙述中共2次转折,第1次转折是在第26秒,情绪积满,利用管弦乐释放情绪;第2次转折是在第1分18秒,进入新的情绪主题,符合了情绪翻滚的模式,具有现代性特征,更容易促进情绪记忆力的培养,具有持久性和准确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两部分进行自由阐述,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去填词并进行演唱。歌唱可以促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想象力是在对已知事物的认知前提下,在头脑中构建对事物的新型创造的能力。很多歌曲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作品中的歌词、旋律都会给予听众一定的想象空间。歌曲具有具体化的音乐形象,使得演唱者联想到其他的相关事物。此外,每一位演唱者对同一首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爱因斯坦曾言,艺术带来的想象力往往比物理导师更多。演唱者是一首歌曲的二度创作者,观众则是歌曲的三度创作者。通过歌唱教学,可以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以此促进中学生的综合智力发育。例如,在教学《化蝶》时,教师可以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教学背景,教师弹奏钢琴,中学生跟唱乐谱。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中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两只蝴蝶翩翩起舞的场景。由此可见,情感与想象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歌曲通过相爱、抗婚、化蝶三个部分来表现主人公对自由、美好的追求以及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歌曲的艺术性十分深刻。因此,通过歌唱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歌唱教学的作用与意义日益显著,歌唱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表达力和创造力,进而真正发挥音乐教学的价值,推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歌唱教学领域的发展需要不断对内容进行填充,并开展更多的歌唱教学实践,在不断尝试的同时对实践内容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研究。对于中学音乐教师而言,应当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牢记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育符合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全面化发展的中学生。中学阶段全面化的素质教育模式离不开音乐教育的发展。通过歌唱教学、音乐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实践,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特色化人才做好全方位准备。

猜你喜欢

歌唱中学生中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