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礼”文化

2023-09-19张雪阳

戏剧之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礼仪

张雪阳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 201100)

我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这与儒家礼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密切相关。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和“仁”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如孔子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出自《论语·八佾》),又提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自《论语·颜渊》)。此外,孔子还提出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同上),孔子认为,“礼”是评判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四者视为儒家的基本道德规范。荀子提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出自《荀子·修身》)。他认为,一个人要敬重师长、重视礼仪,他甚至提倡将“礼”看作纲常纪法,人人都要遵守。由此可以看出“礼”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

任何思想潮流的出现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文化环境,也都为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礼”作为统治者维护等级秩序和国家安定的工具,具有维护等级制度和宣扬伦理道德两种功能。统治者通过向人们灌输封建礼教观念,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以达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目的。在古代社会,“礼”的践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君臣之礼,朝廷官员遵守与其身份地位相符的行为规范;二是日常伦理道德,人们在生活中遵守日常礼俗和社交礼仪规范。在现代社会,“礼”主要指礼仪、礼节和礼貌,属于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改编自关心则乱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北宋时期聪明豁达的少女明兰在古代封建礼教制度的约束下经历成长、爱情的种种考验,由宦官庶女一路成长为侯门主母的励志故事。这部剧作不仅服化道制作精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演员演技到位,而且蕴含深厚的儒家传统思想,是一部优秀的古装电视剧。本文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礼俗”和“社会场合中的礼仪”两个方面探讨《知否》中蕴含的“礼”文化。

一、日常生活中的礼俗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礼有很多积极的意义,这些礼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践行的价值,如敬老尊贤、仪态端庄、礼尚往来、礼貌待人等。在电视剧《知否》中,礼对日常行为的规范作用有多处展现。盛家属于清流门第,主君盛纮十分看重名声,特别注重对儿女们进行礼仪教导,他在家中开设私塾,聘请庄学究讲学,从庄学究的课程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十分重视对儒家经典的学习。而明兰小小年纪就被送去家塾读书,目的是使她知人情、明事理,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礼”的重视。

(一)礼节性称谓

首先,《知否》中的“礼”文化体现在礼节性称谓上。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均要使用合乎礼制的称呼。在《知否》中,称呼一家之主为“主君”,主君的正室为“主母”,这是符合北宋历史文化的。明兰称齐衡为“小公爷”,称顾廷烨为“顾二叔”,前者体现了齐衡的身份地位,明兰使用这一称谓也是在时刻提醒自己与齐国公府的巨大差距,不可逾越礼制;后者则暗示了顾廷烨的年龄和辈分,即使顾二与盛长柏交好,明兰仍然尊称他为“二叔”,体现了明兰良好的家教。在与旁人打交道时要懂得自谦而尊人,如见面时常见的表示尊敬的交际用语“贵姓”“令尊”“令堂”“令爱”等;而在谈到自家人时,则会使用比较谦卑的称呼,如“在下”“贱荆”“犬子”“家父”“家母”。在电视剧中,千金阁乃风花雪月之地,明兰为救姐姐与千金阁妈妈会面,却没有居高自傲,轻视对方的身份,反而以礼相待,询问妈妈“贵姓”,体现了明兰很好的礼仪涵养。虽然现代社会中表示礼貌的称谓不像古代那样讲究,但与人相处时谈及对方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时,仍然要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这是对古代的“礼”的传承,也是现代精神文明风貌的体现。

(二)礼貌性用语

其次,《知否》中的“礼”文化还体现在礼貌性用语上。喜爱古装电视剧的观众对以下礼貌用语都非常熟悉:失敬、见笑、失礼、久仰、笑纳、留步等。这些日常用语都充分体现了对人的恭敬和礼貌。剧中长柏成婚之日,平宁郡主到盛府参加婚宴,盛家主母亲自到门口迎接,院中一番喜庆情景,主母笑称“让郡主见笑了”,平宁里郡主虽一言不发,主母还是面带微笑,恭敬地将客人请至正厅,可见礼数周到至极。剧中的请安用语也十分讲究。家中有贵客到来,必然要以礼相待,尤其是晚辈面见长辈时,必须姿仪端庄,依照地位、身份依次向长辈行礼问候,以表恭敬。剧中有两个典型例子,一次为齐小公爷跟随母亲平宁郡主到盛家做客,齐小公爷首先向正厅中辈分最高的盛老太太请安,其次向平宁郡主和盛家主母请安,最后向盛家三姐妹请安,所用的请安语也有所不同,分别是“慈安”“懿安”和“妆安”。另一次为剧中品兰出场时向嫡祖母、二祖母、母亲和同辈姐妹明兰请安,所用的问候语依次为“金安”“慈安”“淑安”和“妆安”,这是根据在场人物的身份地位选择的,彰显了《知否》对礼仪的讲究。

(三)见面礼仪

见面礼仪指以一种得体的方式向人表示问候。作揖是我国古代男子常用的一种见面礼方式,双手于胸前抱拳,身体微微前倾,表示友好和敬意。顾廷烨与盛长柏年幼时初次见面,各表其字,并行作揖之礼,体现了二人对彼此的尊重。剧中男性人物众多,长幼不一,或是尊贵体面之人,或是饱读诗书之士,因此,类似“作揖”这样的见面礼节不胜枚举。古时女性的行礼方式与男子大不相同,在《知否》中,常见的行礼方式是女子右手覆于左手,双手重叠置于左胯骨,头微微低下,双腿并拢屈膝,这一动作通常被称作“万福礼”,体现尊敬和礼貌。在等级森严的皇宫和朝堂之上,见面礼仪有过之而无不及。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无论是朝廷臣子还是后宫嫔妃,觐见皇上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行礼。如《知否》中宫廷发生兵变,皇后拿着血诏和兵书询问何人愿意出宫送信,女官蕊初双手置于胸前,垂首行跪拜之礼,表示对皇帝的敬重。到了现代社会,见面礼仪多为直接握手或问好,问候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现代社交礼仪中所展现出的那份敬意仍是对儒家思想精髓的传承。

二、社会场合中的礼仪

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代诸多礼仪就逐渐形成。《周礼》确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统称“五礼”。按照周代《礼记》的阐述,五礼系统已经相当完备、复杂,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调整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1]。

(一)吉礼

吉礼是五礼之首,主要指祭祀鬼神的礼仪活动。《说文解字》有言:“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这表明,“礼”的本义为祭神求福。古人祭祀为求吉祥,所以把祭祀鬼神的礼仪活动称为“吉礼”。在《知否》中,盛家大娘子为了祈求儿子长柏科举高中,在家中供奉圣贤画像,整日磕头跪拜,祈求神明保佑;齐国公府更是专门到大相国寺烧香拜佛,捐赠香油钱无数,祈求儿子一举高中,可见古代对吉礼的重视。祠堂和宗庙是古代进行祭祀的主要场所,在电视剧中,反复出现的祠堂有两个,分别是盛家家祠和顾家家祠。家祠中设有祖先牌位,后人在祠堂中侍奉香火,祭祀祖先,以表追思。在电视剧中,明兰和如兰因在前厅偷窥外男被罚跪祠堂,墨兰与梁晗私会事发后也被罚跪祠堂思过,顾廷烨幼时也曾多次被罚跪祠堂,目的是让他们念及家传祖德,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可能会殃及宗族。此外,《知否》中屡次出现的玉清观是古人求神拜佛的主要场所之一,剧中的几个重要情节也都发生在玉清观,如明兰得知母亲死亡真相后设计扳倒林噙霜;盛纮撞破墨兰与梁晗私会;盛长柏发现如兰与文炎敬私下相见等,将剧中主要人物汇聚于玉清观从侧面表明,在古代求神祭祀是普遍现象。类似的情节在我国古装电视剧《红楼梦》《甄嬛传》和《琅琊榜》中也有体现。

(二)嘉礼

嘉礼主要是指针对生活中发生的喜庆之事而举办的庆祝仪式,嘉礼起着联络感情和维护人际关系的作用。嘉礼主要有以下几种:婚礼、冠礼、飨礼、宴礼、射礼等。电视剧《知否》中着墨较多的为婚礼,婚礼属于古代六礼之一。古代儒家婚礼的程序非常繁琐,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最后才完成迎亲的仪式,此谓“六礼”。《礼记·昏礼》中记载:“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假如没有婚礼仪式,就不存在夫妇、父子和君臣。这句话表明,婚礼是夫妇、父子、君臣的前提和基础,是纲常伦理秩序的本源。《知否》第一集的主要情节便是忠勤伯爵府袁家向盛家送聘,属于婚礼中的“纳征”环节,袁家登门送聘时的用词十分注重礼节:欲替嫡次子袁文邵礼聘盛府娇矜,恭请应允。可见电视剧对“礼”的重视在细节之处也有体现。即使到了现代,婚姻嫁娶也是人生大事,需要讲究仪式和礼节。

(三)凶礼

凶礼即是丧礼,《论语·为政》有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俗话说“死者为大”,生者尚且要讲究礼仪,对待死者就更要表示敬重。电视剧《知否》中有多处对丧葬场面的描写。一次为白家祖父出殡,灵堂的陈设虽不起眼,却处处彰显着礼制。棺材前放置了一把椅子,椅子上带有白绢扎结,此谓“魂帛”,意为死者灵魂的依凭,在《朱子家礼》和司马光的《书仪》中均有记载。另一次为盛家大太太的葬礼,剧中一行人白衣素服,其中的一面红幡显得十分扎眼。在古代丧葬礼仪中,这面红幡被称作“铭旌”。《礼记·檀弓下》中有记载:“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铭旌的作用主要是标明死者的身份、姓名和官职等信息,一般放置在灵柩旁,下葬时将其覆于棺上,一并掩埋。“魂帛”和“铭旌”的设置都表明对死者的敬重和追思。儒家思想认为,繁琐的仪式一是可以缅怀死者,二是可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从现代社会的丧葬仪式中还可以看到古代葬礼仪式的痕迹,如披麻戴孝、设灵棚等,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无论是日常礼节还是社交场合中的仪式,电视剧《知否》都谨遵历史和礼制,一方面体现出电视剧制作方的精良考究——只有真正用心,才能制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另一方面显示出对“礼”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

艺术具有认知功能和教育功能。恩格斯曾说,他从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中所学到的东西,甚至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2]。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出自《论语·阳货》)”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兴、观、群、怨”和“事君事父”在本质上都是强调伦理教化的重要性。这表明,无论是小说、戏剧、诗歌、电视剧,还是电影,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承载着反映世界的功能。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电视剧作为承载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促进了特定价值理念的传播。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可以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自2018年开播以来,电视剧《知否》播放量已经超过百亿,获得了“白玉兰奖”7项提名,“金鹰奖”3项提名,获得金鹰奖“优秀电视剧”称号。随后,《知否》在韩国、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国播出,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由此可见,无论是播放量、收视率,还是专业认可,都证明《知否》是一部优秀的古装电视剧。但是,《知否》中体现的古代礼仪并非全部可取,如“吉礼”中祭祀鬼神的活动。从总体上说,剧中分寸得当、得体规范的处世行为和谦和恭敬、平等待人的态度,对于我们提高个人修养、规范社交礼仪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学会扬弃和与时俱进,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把我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礼仪
礼仪
服子讲礼仪
金夏交聘礼仪考述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