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胸腹式呼吸法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2023-09-19张国君

戏剧之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胸腹歌唱者支点

吴 莎,张国君

(商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陕西 商洛 726301)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歌唱的呼吸方式一般包括三种类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声乐练习、声乐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胸腹式呼吸法是比较适合歌唱训练以及演唱的呼吸方法,因为在训练和演唱过程中运用胸腹式呼吸法会让训练者和演唱者产生呼吸支点的感觉。呼吸支点就是经常说的气息的保持和声带支点:气息的保持即气息呼出时能够进行均匀控制,避免忽大忽小,在这个时候就要利用胸腔肋间肌、腹和横膈膜进行有效控制;声带支点其实就是经常说的声门闭合,在训练或者演唱过程中根据所发音的高、低、强、弱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就需要有节制地呼气并与声带的正常振动密切配合,才能体会到呼吸支点的感觉。在训练或者演唱过程中感受呼吸支点的目的就是让训练者或者演唱者体会到在发音过程中是用气息进行支撑的。发出的声音如果是用气息进行支撑的,就会明显感觉到声音不但响亮动听,而且声音控制轻松自如。也就是说不管是唱高音、低音、强音还是弱音,我们都需要用气息进行支撑,即用呼吸支点进行支撑。所以,训练者或者演唱者在发声时要注意在发声过程中学会控制声带松紧和张力,在训练发声的过程中要学会变化,才能体会呼吸支点的感觉,在演唱过程中才能够轻松自如地发挥。

一、胸腹式呼吸法吸气、呼气、呼和吸相结合时的状态

(一)吸气时的状态

在训练或者歌唱中吸气时一般要求做到身体放松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或者稍宽于肩,眼睛平视前方,神态自然大方,在吸气时要注意同时用口和鼻进行吸气,吸气的过程中要将气息吸入下腹部、两肋和后腰部,使整个腰部感到有明显的扩张。在这个吸气的过程会明显感觉到气息向胸腔下部压送的感觉,也就是经常在训练和演唱过程中要求膈肌下降、扩大胸腔,使吸入的气息占满整个肺部的感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通俗的讲解就是用“闻花香”来比喻这种吸气的方法,目的就是让练习者和学习者通过想象“闻花香”将气息吸得更深一些,感受吸气时身体状态的变化,在训练、歌唱时能够根据发声的高低强弱来调整身体并进行合理吸气。同时,在吸气的过程中有三点细节需要注意:一是吸气的过程中不要为了加强吸气的量而刻意扩张胸腔;二是吸气的过程中不要为了加强吸气的量或者使气吸得更深而刻意耸起双肩;三是在歌唱过程中不要为了使气息能够延长而刻意加大吸气的量,这样会导致上胸部感到不舒适甚至产生僵硬的感觉。一旦上胸部感到僵硬或者不舒服,那么在歌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就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调整和掌控气息,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气息既呼不出去,也吸不进来,这样不但声音失去了弹性,而且很可能会在发声时出现问题。

(二)呼气时的状态

在训练或者歌唱中,一般输送气息的步骤是通过上腹部的力量将气输送到胸部,再从胸部将气呼出来。这个输送气息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上腹部的气往上提,将气带上来,这个过程会明显感觉到胸部、两肋和上腹部协同工作来帮助推动气息。呼气时也要注意,一定不要将吸入的气息一泻而出,而是要慢慢地匀速呼出,通俗来讲就是要学会控制膈肌,在训练或者歌唱过程中不要让膈肌马上收缩或恢复得太快,应该在发声前将气息缓慢呼出一些,然后再让膈肌有弹性地将气息向胸腔缓慢输送上来,这个时候胸廓就会稍微出现一些扩张,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注意胸廓的扩张不能因为随着呼气而收缩、塌下去,而是要将胸廓的扩张保持到结束,必须在结束以后才可以将胸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常用的呼气训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训练者想象面前的桌子上面有许多灰尘,要求训练者深吸一口气将桌面上的灰尘从左到右依次吹得干干净净,吹的过程中灰尘不能到处飞扬。要做到这一点,训练者就需要将气息慢慢地匀速呼出,不能一会大一会小。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让训练者体会呼气时如何控制气息,这也是声乐训练和教学中经常用到的训练方法;还有一种训练方法是让训练者想象面前有一盆水,深吸一口气后将脸埋入盆中,这时既不吸气也不呼气,目的是储存足够的气息。这时就需要缓慢、匀速、有节制地呼出,才能延长这一过程。

(三)呼和吸相结合运作

呼和吸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两个扩张:第一个扩张是吸气的过程中要做到胸腔扩展;第二个扩张是发声的过程中呼气时横膈膜要扩张。因为在呼和吸的过程中会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从而形成一条“声柱”向上升起,当慢慢升起的“声柱”到达胸腔后就会产生共鸣,产生的共鸣到达喉头声带并连接面部的共鸣盒。在发声练习过程中,通常要做到小腹部轻松自然、均匀缓慢地托起收回。呼和吸的练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发声,通常可以结合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通过一首民歌、一首短诗、一个短文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训练者或者歌唱者的呼吸机能,因为不出声的呼吸和发声时的呼吸在感觉上是不一样的。

二、胸腹式呼吸法在歌唱中的运用

掌握胸腹式呼吸法主要是对歌唱气息的综合控制和调节。因为在歌唱的过程中,声音和气息必须相互协作、相互依靠才能够有效控制和调节气息。在歌唱的过程中,气息主要靠向上、向外的推动力量和向下、向后的牵制力量同时起作用,进而产生一种对抗力,呼吸才有支点的感觉,气息才能够满足歌唱需求,唱出来的声音才足够圆润、有穿透力。在练习和歌唱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气不在吸得多,而在于用得巧”。因为胸腹式呼吸法主要是强化训练者或者歌唱者对歌唱气息的综合控制和调节,所以在歌唱中要学会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在歌唱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

(一)注意气息的协调平衡

在训练或者歌唱过程中,要注意气息会随着音的高低强弱、音量大小进行变化,这时就会感觉到用气的大小、多少是不同的,所以在训练或歌唱过程中要进行灵活变化和合理调节,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气息的深、通、活,这就需要注意气息的协调平稳。

1.音较高时

在训练或者歌唱过程中当遇到音较高的情况时,气息要深吸、平稳,同时支点要低,微微感觉到呼气时有一些压力,这时候呼和吸同时相互协作,还要注意腰部肌肉要有力地向外扩张,明显感觉到声音和气息是相互对抗的、反着走的,只有产生这种感觉,训练或者歌唱过程中的声音才能够保证圆润、有穿透力。因为在训练和歌唱过程中,如果音升高,气也跟着升高,就会形成冲撞,进而导致气息浅且压力不足,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高音唱不上去。如果在训练或者歌唱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训练者或者歌唱者通过后腰两侧产生向下、向后“坐”的力量,以此找到高音的感觉。比如在唱《祖国之恋》《青藏高原》等歌曲的高音部分时就要保持气息的深和稳。

2.音较低时

在训练或者歌唱过程中当遇到音较低时,声音就会比较松弛。因为此时声门闭得不紧,挡气作用也就不强,会稍微漏掉一部分气。如果能够将气息支点稍微提起,就会明显感觉到胸腔共鸣增强了。如果在训练或者歌唱过程中音低气也低,就会来不及输送,进而导致声音不响,同时感觉到声音虚而无力。比如在演唱《雕花的马鞍》《金风吹来的时候》等歌曲的中低音部分时,声音会比较松弛、贴不紧,声门也闭不紧,这时将气息支点略提起,就会增加胸腔共鸣的比例。

(二)以提高表现力为核心,综合运用呼吸和运气方法

呼吸和运气方法是为训练服务的,支点的调节也是相对的,但歌唱的内容各不相同,所以说没有一种训练方法能够保证绝对准确无误。训练者或者歌唱者应当在掌握胸腹式呼吸法的基础上,以提高表现力为核心,在歌唱中主动进行气息调节,以便适应歌曲内容和情感的变化。

当训练者和歌唱者在演唱优美、抒情、速度较慢的歌曲时,气要吸得深,然后有节奏、匀速地将气息向外呼出;当训练者和歌唱者在演唱高亢的山歌或风格强烈的民歌以及大跳音时,为了找到声音的高位置,发声时需要保持竖立、挺拔;当训练者和歌唱者在演唱欢快、跳跃的歌曲时,一定注意气要用得少,以便延长气息。

三、胸腹式呼吸法的练习方法

(一)体育锻炼法

在训练或者演唱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所谓的“外练”就是要训练腰腹部肌肉,因为腰腹部肌肉在训练或者演唱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腰腹部肌肉训练经常用到的方法包括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仰卧举腿等等。

(二)吸气训练法

吸气首先要放松身体,在放松身体的过程中使气息自然吸入腰腹部,不要使用主动扩张胸腔的办法吸气,更不要去想怎样吸气或换气,只需注意腰部和小腹的起伏动作。如果在吸气训练过程中能够做到这点,气息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腰腹部,胸部就会非常舒展而且十分通畅。在吸气训练时特别要注意的是把意念集中在小腹部,观察小腹部的变化,当小腹部鼓起来则为吸气,当小腹收缩时则为呼气。在吸气训练的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包括在打哈欠的同时吸气、在惊吓时快速吸气。

(三)快吸慢呼训练法

快吸慢呼训练法经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吹蜡烛或吹纸片练习。一般是深吸一口气,控制两到三秒钟,使劲用腹肌、腰肌吹远处的蜡烛或纸片,反复这样快吸、慢呼的练习可以训练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在吸气的过程中控制几秒钟,可以体会气息被控制的感觉。

四、结语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对胸腹式呼吸法的认识、训练、运用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简单概述和分析,对于学习声乐的歌唱者来说,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会并掌握好胸腹式呼吸法,确实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因而必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经过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不断摸索、体悟、总结,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技巧,这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胸腹歌唱者支点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
数学模型在鉴别诊断恶性胸腹水中的应用
六项指标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腹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