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及其美学境界

2023-09-19张亚丽

戏剧之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气息古典

张亚丽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一、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音乐、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有机整合,代表作曲家有青主、冼星海、贺绿汀、黄自、萧友梅等,如青主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我国第一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使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迈入新的台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艺术方针的号召下,中国艺术歌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丁善德、黎英海等诸多优秀的作曲家,其创作的艺术歌曲极具高雅格调、民族特色。尤其是罗忠镕先生运用新的作曲技法,将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创作事业迎来了春天,此时期作曲家的创作热情高涨,涌现了马思聪的《长相思》、黎英海的《唐诗三首》、罗忠镕的《新诗五首》等优秀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作曲家的创作技法灵活多变,借鉴欧洲传统技巧打破传统的和声调性,创作出意境独到、有创新意义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实践越发成熟自如,逐步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1]。

二、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一)演唱中的气息与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极具律动性,在演唱中需注意抑扬顿挫。由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简练,发音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对演唱者控制气息的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气息的均衡性,还是艺术化的处理,演唱者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刻意练习,利用气息控制和诗词的韵律的关系,方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气息控制不能主观随意,需根据作品音乐风格、表达的情感基调,旋律线条的起伏变化等,在演唱中运用气息,通过声音为听众诠释出古典诗词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例如黎英海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春晓》,钢琴伴奏织体和歌词自身浓郁深厚的感情,赋予了它古典美。其演唱特点具有多元化的导向,音乐风格与气息的协调统一也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演唱过程中,中低声区气息要平稳过渡,在强弱处理方面对气息的控制需符合作品的情感基调;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可通过对声和气的合理控制,在深呼吸、高位置的基础上,利用渐强渐弱的强弱记号呈现出动静结合的春天画面,使演唱气息绵长、深厚,发声位置统一,实现对声音和气息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用“半声”唱法演唱《春晓》时,对音量和气息变化的控制要求极高,演唱者必须根据诗词的诵读律动与演唱经验,精准拿捏换气的气口。特别是在演唱前充分吸好气,并均匀地分配给每个音,才能使这首作品演唱气息流畅,声音连贯悦耳动听,发挥气息与声音的优势协同效应。

(二)演唱中的语言特点与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

一是把握“字正腔圆”的准则。古典诗词对声韵、音调尤为讲究,演唱时咬字、吐字运用与日常生活的发音状态略有不同。在咬字、吐字清楚的前提下融入歌唱状态,使声音技术、语言技术和音乐形成和谐的听觉艺术,才能表达出作品的风格。如在《春晓》的演唱中,歌者通过对装饰音进行演唱创新,在“春”字加入下滑音,改变“春”字原本的平声调,具有模仿诗词吟诵的特点。在“晓”“声”等字上同样运用这种技法,使得演唱风格更加独特。长音“少”字运用上滑音,改变“少”字原本的平声调,体现出演唱中的语言特点与作品风格之间的互融性。

二是演唱中字与声的结合。利用稳定的气息及腔体的共鸣,准确利落处理演唱的“吐字”“收声”“归韵”等,确保发音中的声音线条和谐、腔体圆润不变。如《春晓》这首作品,在咬字、吐字的处理上,对于“春”“处”等翘舌音的把握应更为精准,在演唱前放松舌头,避免在演唱中舌头僵硬。通过快速咬住字头,再延长韵母,将其归韵。中间的过渡部分用“哦”字连接,针对一字对多音的情况,歌词发音是一个元音字母“O”,演唱中将嘴唇合拢,做好并保持“O”的发声状态。轻柔演唱“哦”字,吟唱出怜惜与惋叹之感,拓展咬字行腔的美感,呈现出诗歌的情景交融画面,充分体现出艺术歌曲的民族文化风味。

三是情感真挚,恰当润腔。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及思想内涵,在演唱中也需注重情感的把握。在情感表达的处理上,如《春晓》这首作品,借助描写“啼鸟”“风雨”“落花”,来表达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患之心与凄凉的氛围感,能够深入体会诗人对落花的惋惜。“惜”是歌曲的情感基调。前奏部分伴奏音乐渐渐地将歌唱者带入情绪状态。在演唱整首歌曲时,前两句的演唱表现出安静平和之感,第三、四句借助弱声的演唱技巧与透明而精致的声音,展现出宁静空灵的意境。演唱歌曲A段的情感起伏较小,用弱声进行叙述更为适宜。用感叹的语气唱出“哦”字,对于“哦”字后出现的渐慢标记,通过再次酝酿情绪,将下一句带入不同的情感之中。B段重复后两句的诗词,与A段的情感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A段的无奈逐步向B段的茫然、惆怅感觉过渡,能够放大歌曲的内涵,提高歌者演唱的吸引力。此外,在歌曲结尾处的“pp”标记,充分体现了对内心的情感波动及音量的控制,避免将声音完全释放,以更加契合古典诗词的含蓄情感特点。弱唱处理尾声部分的同音反复,在低音后又进行高八度的重复,呈现出渐渐消失的画面意境。

“润腔”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独特的演唱技法,表现形式包括语气助词、收尾音、装饰音等,而装饰音又涉及波音、倚音、沉音、摇音等,都有装饰润色唱腔的作用。演唱者要想完美地演绎歌曲的情感韵味,需充分掌握与灵活运用这些润腔技巧,节制性和流畅性地表达情感,充分展现出作品的意境美和万千思绪,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2]。

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境界

(一)歌词美

有人说,审美分为四个层次,从上至下分别为艳俗、含蓄、矫情、病态。有些流行的作品内容简单,属于审美的“艳俗”层次;古典诗词往往透过语句表象能够挖掘到深层次的含义,属于审美的“含蓄”层次;抽象的绘画艺术,接受的人少,属于审美的“矫情”层次;如贾宝玉的女性美,则属于审美的“病态”层次。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以极具文学性的诗词为歌词,促使其文学价值更高。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对歌词的选取,讲究深刻的寓意、高远的意境、高雅的格调等。如《诗经》的诗词大部分可作为歌词吟唱,《关雎》利用双声叠韵的方式,促使诗歌音调的和谐美更加突出,如“辗转”的诗词,是双声也是叠韵,“参差”是双声,“窈窕”是叠韵。用“辗转反侧”修饰因思念女子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状态下的动作、心情;用“窈窕淑女”形容美丽善良的女子形象;用“参差荇菜”借物抒情,传递思念之情。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炼字、凝句都极为讲究,准确运用字词表达诗词的情感及意蕴,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营造引人入胜的效果,也是诗词文化含蓄美、语言美的重要载体。古代诗词通常利用简洁明快的语句,塑造悲秋凄凉等景象、离别悲痛的心境、郁郁不得志等鲜明的形象,真正做到了“一字千金”。古典诗词大多是可以吟诵的,平仄格律相对严格,句式结构、诗化音韵相对应,声调高低错落、韵律抑扬错落的变化,更有利于突出音响的错落美。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带动了大众的审美水平提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让更多人意识到诗词文学的语言美,如《沁园春·雪》描写了北国壮丽雪景,“红装素裹”“山舞银蛇”等巧妙的语言运用,充分展现了气势恢宏、大气豪迈的意境及精神品质,进一步放大了虚实结合的音乐美学思想[3]。

(二)旋律美

旋律美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节奏,旋律赋予了古典诗词的音乐性质,在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作曲方面,通常借鉴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西方作曲技法,旋律、伴奏、节奏、速度等恰到好处融合。旋律中的节奏应用相对严谨,需注重节奏的对立统一。如《春晓》以大附点、双八、四分音符进行,“少”字利用长音的方法处理,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吟诵特性,长短节奏和谐搭配,更符合大众的审美体验。二是音乐速度,音乐速度直接影响歌曲的情绪,在歌曲中的表现力尤为丰富。缓慢的速度有利于表达回忆、悠闲等情绪;中速有利于表达抒情、叙事等情绪;快速适合表达欢快、热烈等情绪特点。由于古典诗词的抒情性、叙事性特点突出,所以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速度,通常以慢速或中速为主,利用徐缓松弛的节奏体现出诗词的意境美。如赵季平创作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用八分音符56速度表达深情的情绪;如黎英海创作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春晓》,用八分音符46的速度表达意味深长的情绪。三是声多字少的特征,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处理上,通常利用一字对多音、一字对长音、一字对一音的创作手法。四是伴奏织体,如黎英海先生创作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登鹳雀楼》,利用琶音、反弹琶音等钢琴伴奏,体现出江河奔流不息的情景交融的场面。

(三)声腔美

声腔美也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既是音色美、音质美和行腔美的完美结合,也是听觉艺术和舞台表演之美的进一步升华。它将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民族风格特色以独特的审美方式诠释给听众,体现出作品的美学研究价值。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具有多样性。很多演唱者大胆融合原生态、戏曲等艺术形式,使唱法多元化。同时,在演唱中,结合不同唱法的特点,使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唱腔极具民族性的古典美。如《清平调三章》这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运用戏曲中的京剧唱腔进行演唱,使其具有原汁原味。如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的第二个乐段中的“五十弦”在演唱时,为了突出演唱中的特色,使用润腔的技法,从而使歌唱的语言更具有民族特色,发声及演唱的腔体更为松弛,通过声音的流畅和起伏完整地展现出诗情画意,从而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

(四)意境美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声音的表达来展现诗词的意境美。歌词中常出现一些互相关联的意象,含蓄婉约,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谓之“朦胧美”。在这种意蕴下,作曲家运用引导性的旋律对音乐形象进行塑造,营造出意境深远的情绪,为歌者的演唱作铺垫。如《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精致优雅,语言生动明快,蕴含深厚的哲理,音乐中融合了多种民族乐器的元素,将海天一色的美好景象展现在世人眼前。作品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虚景和实景,有形和无形的意境相结合,演唱者运用声音的特点将看到不同景色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这也是意境美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古典诗词承载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以音乐的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借鉴民族调式传统技法与西方现代创作技法,使我国古典诗词以音乐演唱的形式进行继承和发扬。在演唱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时,需注重对演唱技法与作品风格的把握,在遵循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此外,还需注重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声腔美、意境美等审美要素的有机结合,更深层次地探索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蕴涵的美学思想。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气息古典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自然的气息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