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创作风格及演奏技巧
——以《威廉·退尔》序曲为例

2023-09-19成佳慧

戏剧之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触键李斯特踏板

成佳慧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一、李斯特与钢琴改编曲

(一)李斯特生平

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人,赫赫有名的钢琴家,除了钢琴家的身份以外,他还身兼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评论家多重身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大师。他从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他的天赋与能力获得皇家贵族的认可。李斯特在9岁时就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也是欧洲第一个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的钢琴演奏家。10岁时,受艾斯特哈齐亲王的资助,李斯特动身去维也纳深造学习,跟随意大利指挥家萨列里和奥地利钢琴家车尔尼学习作曲和钢琴演奏。11岁时,李斯特在维也纳完成了两次公演。在19世纪2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李斯特定居在巴黎。在这段时期,巴黎的各种政治和思想文化对李斯特产生的影响直接反映在他的创作中。1835年到1847年,李斯特的演奏足迹已遍布全欧洲,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和许多奖赏。1848年后,李斯特基本放弃了演奏活动,并且定居在魏玛,担任魏玛宫廷乐队队长,一心从事创作。魏玛期间,李斯特是魏玛乐派的带头人,结识了众多著名的音乐家,他和柏辽兹、瓦格纳等音乐家倡导标题音乐,强调用音乐表达个人情感,这与莱比锡乐派形成了对立关系,引领了一场新音乐潮流。从1869年起,李斯特将重心放在教学工作上。1886年,李斯特回到巴黎和伦敦开展巡回生日演出,同年,李斯特因肺炎发作不幸逝世,终年75岁。

李斯特在生命早期更多进行钢琴作品的二度创作,经常以演奏家的身份活跃在欧洲音乐舞台上。李斯特通过自己超凡的技艺以及演奏过程中展现的表演姿态与实际的音响效果收获了大量追随者,赢得了许多美誉。李斯特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最能代表李斯特音乐作品炫技特点的是:《12首超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3首音乐会练习曲》以及《2首音乐会练习曲》。“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最为人熟知的创作体裁,在魏玛时期,李斯特创作了12首交响诗,如《玛捷帕》《前奏曲》和《塔索》以及《但丁》《浮士德》两首交响曲等;李斯特晚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宗教音乐方面,如《基督》等。

(二)钢琴改编曲《威廉·退尔》的创作背景

首先,这部歌剧是有描绘性的交响诗,并且暗示了剧情发展,李斯特特别喜爱这部歌剧,李斯特音乐创作的形式与这部歌剧交响诗的描绘性不谋而合。首先,李斯特在罗马举行的首次“纯键盘音乐会”中第一个演奏这首作品,可以印证他非常热爱这部歌剧;其次,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欧洲各国都兴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而李斯特作为匈牙利钢琴家,对民族解放斗争有更深刻的感触。即便他没有亲自投身到革命中,但他的音乐创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民族性与民主性。罗西尼的这部歌剧是以追求民族解放和人们获得自主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是以民族解放斗争为题材的作品,与李斯特追求民族性和民主性相同。民族解放运动是影响李斯特音乐创作的重要因素,他个人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感触,加上对民族性和民主性的创作题材的共鸣,使他对这部作品有内心的情感触动。最后,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追求自我情感的宣泄而不注重音乐技术的表现。这部歌剧是罗西尼根据席勒的同名话剧创作的,席勒的《威廉·退尔》唤起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李斯特认为,这部歌剧符合他自我情感表达的需要。罗西尼创作的具有描绘性的交响诗《威廉·退尔》序曲更符合李斯特甚至整个浪漫主义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追求。浪漫主义的美学观念——“他律论”是李斯特在进行音乐创作时的重要追求,符合李斯特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他在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二、钢琴改编曲《威廉·退尔》的创作风格

(一)交响化的探索

李斯特经常运用强后即弱和突强的方式来增强整部作品的戏剧性。因为将《威廉·退尔》序曲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仅仅靠钢琴来演奏这种特别强或弱的地方表现不出和交响乐队一样的音响效果,所以,在演奏时,为了达到乐队效果,PP不会演奏得很弱。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的运用大多都与管乐息息相关。顿音记号的运用又给整首作品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气息,李斯特用这种单一的表情记号有选择性地强调和突出某一部分,使这首钢琴改编曲跟交响乐队一样有无比强大的音响效果。这首改编曲在旋律上从原来的一到两个八度扩展到三个八度以上,使钢琴各个音区的音色都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无论从低音、中音还是高音上,在听觉上都更加有层次感,更加华丽浓厚,展现出钢琴原有的音色特点,使音乐色彩更接近交响乐队。夸张的大跨度和弦与琶音和弦也经常出现在高音区和低音区,并且,在旋律或和声织体上表现力更加突出。这种创作手法往往在较轻快或有激情的部分中,由于大跨度和弦和琶音和弦会超越两个以上八度,所以,需要的力度会更大,音响效果也会更加宏大,更有层次感,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把整个手臂的动作范围扩大,甚至利用全身的肢体动作来演奏,以此来表现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大跨度和弦和琶音和弦要在各个音区快速弹奏,给观众的视觉印象更加华丽,更有冲击力,听觉上也更加丰富动听。

(二)情感表达

李斯特是一位情感丰富、热情大胆并且浪漫的人,他追求音乐内涵,追求音乐的情感体现,他的这种对情感的追求很直接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在这部《威廉·退尔》序曲中,李斯特运用大量的形容词来体现他想表达的感情,如如歌的(cantando espressivo)、尽可能更强的(il piu f possibile)、轻声(Sottovoce)等,这些音乐术语都能体现李斯特对作品的精细处理。

(三)浪漫主义的缩影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强烈主张音乐作品要表现个人的主观情感,他们打破古典音乐的固定化的限制,提倡创作标题性音乐。首先,这部作品的表情记号体现出李斯特的创作追求音乐的戏剧性,在这部改编曲中,他经常运用强后突弱、弱后突强的手法来增强音乐的戏剧趣味,大跨度的和弦运用使演奏者的肢体动作幅度变大,从视觉上就让人感觉到特别,刻画出人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把英雄般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其次,李斯特的作品也更强调音乐的内在情感表现,《威廉·退尔》序曲表现出李斯特善于将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第一、三段的旋律非常优美,音乐很平稳,好像在叙述某个故事一般,让人身临其境,音色与景色的联系让人听到音乐后不由自主地沉醉于景色之中。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人们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人们高涨的民族解放热情与爱国热情也促使音乐家们把这种情怀融入作品中。李斯特作为一名匈牙利钢琴家,是一个情感十分丰富的人,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带给他创作的热情,促使他追求民族性与革命性。因此,这首《威廉·退尔》也正是他追求民族解放与个人自由的体现,更是他音乐情感的寄托。

三、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威廉·退尔》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触键

首先是指尖触键,指尖触键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追求颗粒性的快落键。这首作品有很多震音和十六分音符,都要用这种触键方式。使用这种触键方式要注意不能将琴键弹到底,这会使音色失去弹性;另一种是慢落键,这种触键方式可以使音色更加饱满、更加连贯,速度也较缓慢。在演奏中,为了达到和弦乐、管乐接近的音色,就需要使用这种高抬指慢落键的方式。第二种是指肚触键,指肚触键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慢落键的触键,这可以缓解琴锤与琴弦击打碰撞的力度,使旋律变得更加柔和。在176到178小节中就要用这种触键方式来演奏,为了模仿管乐和弦乐的旋律性,要用这种触键方式来呈现连贯、柔和的音响效果,从而刻画出这段音乐想呈现的优美音色。在乐曲前两个乐句中,需要采用指肚慢落键的触键方式,以表现协奏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演奏音效。

(二)踏板的运用

钢琴踏板分为弱音踏板、保持音踏板和延音踏板三种类型,在演奏中,有时单一运用,有时搭配运用,或者加上踩踏板的深浅与长短,产生多种音响效果。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演奏者要大胆运用踏板,使音乐的音色更加丰富。李斯特在复合踏板的运用上变化极其丰富,复合踏板的变化能丰富钢琴的音效,这就给演奏增加了技术难度,在这首作品中,复合踏板的运用最常见,如48小节,这种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PP的要求需要轻轻地踩下弱踏板,有大连线时还需要加上延音踏板,但是,要随着和声的变化快速更换踏板,达到较弱且连贯清晰的音响效果。

(三)技术训练

这首作品中,八度随处可见,这对演奏者演奏八度的要求更高了。练习八度时,我们要分为三部分来训练,层层递进。首先,要进行大臂断奏法的练习,大臂要放松,使大拇指和小拇指支撑住;其次是小臂断奏法,这可以锻炼提速时手指的支撑能力;最后是手腕断奏法,手臂要放松并保持平稳,以锻炼手腕的灵活性,这样一来,在提速时才不会出现错音、模糊音。李斯特运用了大量的和弦,并且是大和弦,来达到与交响乐队十分贴近的音响效果。这就要求演奏者把掌关节支撑住,练习时,可以先将和弦弹下去,然后把中间音进行反复高抬指训练,力求达到集中统一的音色。在演奏大和弦时,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是高音和低音,这两个音是旋律声部,也是旋律声部的连接;第二是中间部分的音,这些音是和声声部,起到支撑音乐色彩的作用,演奏者要把掌关节支撑好。练习时可分别把中间的音反复高抬指进行练习,达到声部的集中和饱满。

这首作品中也频繁出现了断奏与跳音,要注意把指尖勾回来弹奏,这样的弹奏方法可以使音色更富有弹性,并且更有呼吸感。在弹奏远距离跳音时,要通过反复的指距练习保证音准的准确度。尤其要注意5指的练习,5指是小拇指,需要力量饱满才能使声音明亮准确,并且,小拇指要在保持好旋律线条的同时控制好力度,力度要均匀,音色要轻巧。例如315小节到342小节,右手出现这种快速的断奏,这就要求弹奏时的指距要更精准,在这一句时的音色应轻巧、快速又准确。颤音的演奏也十分重要,如37小节,右手的颤音持续4小节。这就要求演奏者弹奏时颤音均匀清晰并且控制好音量,音量不能太强,不能盖过其他声部。在演奏时,要充分运用指尖触键,既松弛又富有弹性,这样一来,音效就会均匀清晰,还要控制好音量,使左手的旋律更突出,声音层次更高、更鲜明。

四、结语

李斯特改编的这首《威廉·退尔》序曲体现了他的钢琴改编曲这一音乐体裁的特点。通过这部作品可以看出,李斯特尽可能通过音色的处理使音乐表现得更加丰满,更贴近交响乐队的音效。李斯特追求用音乐来表达自身的情感,非常注重音乐的内涵,把个人情感的表达作为音乐表现的主要目的。在演奏形式方面,李斯特特别注重创新,钢琴的炫技性让人赏心悦目,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而这些创新既保留着原作的思想,又表现出他对音乐表现力永不言弃的追求。浪漫主义时期,人们主张用音乐抒发个人情感,而李斯特创作的音乐就是最好的印证。这要求演奏者有超高的技术水平,也要求听众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在作品创作特点上,对情感的表达和交响化特点,以及演奏技巧上高超的技艺都能表现李斯特对钢琴交响化的追求。因此,李斯特的这首钢琴改编曲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钢琴改编曲,更是一首体现李斯特创作风格和音乐追求的钢琴改编曲。

猜你喜欢

触键李斯特踏板
单踏板不可取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
保持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