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蔓枯病致病特点与综合防控

2023-09-16陈静王会福

西北园艺·蔬菜 2023年5期
关键词:甘薯

陈静 王会福

摘   要   甘薯是浙江台州地区重要的旱粮作物,全市种植面积稳定在每年1.3万hm2左右。但是近年来,蔓枯病害发生普遍,通过引进“浙薯13”“心香”等优良品种,结合覆盖地膜等绿色防控技术,系统总结甘薯蔓枯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实现了减少病害发生、保障甘薯产量与品质、丰富市场品种的多重目的。

关键词   甘薯;蔓枯病;综合防控技术

甘薯,又名番薯、红薯,旋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种植广泛。在浙江台州,由于种植技术相对简单,甘薯已成为当地山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全市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3万hm2左右。除了鲜食,甘薯还可以加工成红薯片、淀粉、粉丝等,是当地非常重要的一种旱粮作物。

自2020年开始,在台州西部山区发生一种甘薯茎基部腐烂并造成全株死亡的病害,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发病率20%~40%,部分严重地块发病率达70%,甚至绝收。因发病机制和病原菌尚不明确,本文将该病称为“蔓枯病”。为有效控制蔓枯病,笔者在台州市黄岩区茅畲乡开展绿色防控试验,从新品种的引进、覆盖地膜和药物轮换等方面综合施策,总结甘薯蔓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1   发生特点

1.1   病原菌種类多   经过浙江大学农学院的鉴定,引起甘薯蔓枯病的病原菌包括甘薯基腐病菌、细菌性甘薯茎腐病菌、腐皮镰孢菌、间座壳菌、立枯丝核菌、白绢病菌等。病原菌种类和数量因地区而异,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感病时的优势菌种存在差异,但多以甘薯基腐病菌为主。

1.2   主要症状   贮藏期危害薯块导致腐烂,种植前期危害茎秆,与土壤接触的甘薯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灰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中后期病斑转化为褐色、黑色大面积病斑,藤蔓干枯,叶片枯黄、落叶,病情严重导致甘薯块根腐烂,或停止生长。

1.3   病原菌容易积聚   研究表明,田间病原菌浓度高于105 CFU/cm3时,便出现病症,植株的发病率随着病原菌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病原菌浓度超过108 CFU/mL、湿度90%以上、温度30 ℃时,发病条件达到最佳。

2021年台州地区春夏之交高温多雨天气多见,试验田病株率达66%,2022年台州地区遭遇历史罕见高温干旱天气,病株率降到30%。因甘薯新品种更新速度慢、农户自行留种等问题,病原菌容易附着在受损的薯块上或在贮藏窖中越冬。条件适宜时,病原菌从伤口侵入并传播,导致土壤中病原菌不断累积,甘薯蔓枯病发病严重。

1.4   不同品种发病率存在差异   通过田间抗病性鉴定,不同品种发病率存在差异。如,2017—2020年台州黄岩区上郑乡蒋东岙村对30余个品种发病率调查比较,发现浙薯38、浙薯255抗病性高于同块田种植的对照品种“西瓜番薯”;2019—2022年在黄岩区茅畲乡山卡村通过对浙薯13、浙薯26、浙薯38、心香、紫红薯、红牡丹等品种进行抗病性调查,其中心香、紫红薯、浙薯13茎秆发病率低,抗病性优于当地品种红牡丹。

1.5   易错失防控时期   甘薯蔓枯病发病初期在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灰褐色斑点,病害症状不明显。此外,甘薯是匍匐生长作物,叶片覆盖率高,40天左右茎叶便可覆盖地面并进入茎叶生长旺盛阶段,初期发病症状不易发现,或者被忽视,农户没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错过防治最佳时期。后期病害已扩散蔓延,薯块腐烂变黑,甚至全株干枯死亡,此时喷洒药剂很难达到理想防治效果,导致大幅减产。

1.6   管理粗放增加发病风险   山区耕地有限、土壤贫瘠,长期连作,化肥施用量大,盐分积累土壤渗透势增大,根系失水活性降低,影响水分、养分的吸收;同时,拮抗作用显著增强,导致植株矮化、发育迟缓、叶片卷曲枯萎等营养缺乏症状,植株抗病性减弱,蔓枯病越来越严重。

2   防控措施

2.1   新品种替代   引进栽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甘薯品种,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品种“心香”。心香为早熟鲜食迷你型黄心品种,生育期100天左右,80天也可收获上市,营养和口感均较好。心香结薯浅而集中,结薯数多,前期膨大较快,薯块呈纺锤形,皮紫红色、较光滑,薯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含有丰富的活性功能成分,熟化后含有大量的醛类和杂环类等特征香气,采用烤、蒸熟化方式均能获得更好香味和质构特征。2019—2022年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心香为高产高抗品种,稳产性高、薯块个头匀称,采用施药和覆盖地膜方式栽培后,其发病率低于10%,甘薯产量可达2 510 kg/亩,每100 kg鲜薯出粉量约26 kg。抗病性、产量、品质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红牡丹。

2.2   培育健康种苗   有条件地区推广甘薯脱毒繁育技术,培育脱毒苗。农户留种自繁,选择健康无病薯块作种薯,种薯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处理,灭菌灭虫。育苗地块土壤用石灰氮处理,或直接选用蛭石、珍珠岩等基质栽培。

2.3   整地、覆膜定植   1亩施用20 kg复合肥、150 kg菜籽饼做基肥,土壤处理后覆好地膜。移栽时在地膜上打孔种植,再覆盖土壤,定植密度2 500株/亩。定植5天后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1 kg/亩。田间种植对照结果显示,覆盖地膜对甘薯蔓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第1次施药7天后,是否覆盖地膜的平均防治效果差值为13.04%,第2次施药7天后差值达到7.9%。

2.4   药剂轮换   杀菌剂选择噻唑锌、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3种药剂均为广谱高效低毒真菌性杀菌剂。其中,噻唑锌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并能高效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治疗性杀菌剂,在西瓜、葡萄、大葱、蒜薹上登记,可防治蔓枯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黑痘病等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安全性比较高;吡唑醚菌酯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功能。根据病情和长势选择适宜的浓度,均匀喷洒叶片及藤蔓,注意药剂轮换搭配,防止产生抗药性。

2.5   生态防控   通过人为干预,改变病原生物的适生环境,营造干燥通风的微环境,加强种植管理和虫害防治,降低病害发生。利用昆虫的趋黄性, 1亩悬挂30张黄色粘虫板,叶面喷施25%扑虱灵可湿性粉劑2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 500倍液等防治昆虫,切断病原菌通过昆虫传播病菌的路径,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赵姝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含有病藤残留物的泥炭土中种植健康的幼苗,甘薯基腐病的发生率为71.7%;在健康的土壤中种植健康的幼苗,甘薯基部腐烂率为0。定期清理田园,拔除杂草,及时清除病株并集中销毁,切断再感染链,可减少病害发生。秋天甘薯收获后,及时清理甘薯地里残存的藤蔓、枯叶并在田块外统一焚烧,减少感染源,降低发病率。

2.6   水稻—甘薯轮作   甘薯作为广泛种植的旱粮作物,与小麦、玉米、甘蓝等作物的轮作模式已经成熟。为了降低病害发生率,可推广水稻—甘薯轮作,通过水旱轮作,减少病菌基数。早稻收割后抢晴翻土整地,确保耕层透气良好,做垄,单行种植甘薯,垄距100~110 cm,高30~35 cm,使垄沟畅通,确保雨后田间不积水。稻—薯轮作模式栽培技术简单、容易操作等,水旱轮作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而且比双季稻的模式经济收益更高,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飞荣,余继华.黄岩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生情况与防控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22,42(02):41-43.

[2] 黄立飞,刘伟明,刘也楠,等.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调查及病原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8):135-141.

[3] 姚海峰,仇智灵,沈肖玲,等.甘薯茎腐病传播侵染途径与田间发病流行因子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0):112-119.

[4] 余继华.一种重要的甘薯新病害—甘薯基腐病[J].植物检疫,2018,32(6):51-54.

[5] 何贤彪,刘伟明,黄立飞.9种药剂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05):806-808.

[6] 王乾坤,刘全兰,卢永忠等.绿肥与促生菌对甘薯连作土壤的改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1):153-155.

[7] 沈升法,项超,吴列洪,等.迷你甘薯‘心香的品质研究和育种利用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22,20(21):7 249-7 258.

[8] 郑太波,党菲菲,李媛等.延安市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08):37-41.

[9] 赵姝. 甘薯茎腐病原菌在土壤中的消长规律及轮作对菌量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20.

[10] 刘永明.优质稻—甘薯水旱轮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1,15(23):33-34.

猜你喜欢

甘薯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试析鲜食甘薯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措施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我国甘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效突出
涂膜结合冷藏对鲜切甘薯抗氧化性的影响
β-淀粉酶酶解甘薯淀粉条件分析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