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

2023-09-16李飞霞杜宜遐贺淑娟马改转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8期
关键词:混合液玉米螟行距

●李飞霞 张 勇 杜宜遐 贺淑娟 马改转

(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2.伊旗乡村振兴统筹发展中心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位于黄河“几”字弯河套腹地,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涉及草原、高原、平原、丘陵、沙地多种地貌。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区是主要耕地区,为质地优良的草甸土,为玉米高产稳产农田的打造奠定了基础。近几年,鄂尔多斯市多措并举,全力抓好玉米密植通透栽培,超额完成玉米高产任务。基于此,分析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在鄂尔多斯地区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1 整地

1.1 选地

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充足、土质疏松且前茬为洋芋、土豆的田地,前茬收割机作业时会大规模翻动土层,可规避土层结块现象。同时根据玉米植株需水量大、耐涝性强的特点,选择保水能力强、排水便捷的地块,避开前茬使用咪唑啉酮类、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茬口,降低药害。

1.2 精细整地

3月底至4月初土地完全解冻后,可进行整地。利用机械深翻20~25 cm,破碎土壤。深翻后,机械平整土地,确定土地无立垡、无漏耕、无较大土块。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又称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是由传统的65~70 cm宽垄作更改为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整地后,根据通透密植要求及时起垄。将以往65~70 cm宽的2条小垄合并成130~140 cm宽的大垄。整体操作过程尽量减少对土层的扰动,边起垄边连续镇压,避免跑墒[1]。

1.3 施加底肥

在精细整地期间,一次性撒施或条施腐熟有机肥与化学肥料。腐熟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撒施量为30 000 kg/hm2,化学肥料撒施量为磷酸二铵225~300 kg/hm2、氧化钾60~72 kg/hm2、碳酸氢铵750 kg/hm2。

2 播种

2.1 选种

根据内蒙古鄂尔多斯玉米密植通透栽培特点,选择叶片上冲的紧凑型、抗倒伏、晚熟玉米品种,如“内单314”“浚单20”“伊单314”等。同时采购纯度超过98%、发芽率超过90%、含水量低于13%且净度超过98%的种子。

2.2 包衣催芽

在玉米病虫害较为严重地区,种植户可以用20%“呋福”种衣剂与玉米种子按照1∶75的比例进行节能型包衣,或选择35%“多克福”种衣剂与玉米种子按照1∶80的比例进行包衣。

种子包衣后,将种子浸泡到28~30℃的水中(或0.1%硫酸锌溶液内),浸泡8~12 h,捞出放置到20~25℃室温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间隔2~3 h翻动一次种子,待种子露出胚根后放置到阴凉处人工炼芽[2]。

2.3 播前造墒

在播种前(4月15日~20日)进行一次灌水。开启喷灌机,定额喷灌750 m3/hm2,使土壤含水量超过20%,打造良好墒情。若土壤含水量已经达到20%,可以直接播种。

在喷灌期间,撒施“金玉思”1500 kg/hm2或“玉农思”1875 kg/hm2,以降低杂草危害。

2.4 播种

根据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气候与土壤条件,当土壤解冻厚度达到5~10 cm、土壤温度稳定在8~10℃时(4月25日~5月5日),提早播种。选择机械播种方式,在大垄上种植2行玉米,宽行距为90~100 cm,窄行距为35~40 cm,等行距控制,播种深度为3~4 cm,播种后第一时间覆盖土层镇压。一般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模式下用种量为37.5~40 kg/hm2,种植密度为6.75万~7.5万株/hm2。

播种期间深层施加种肥,包括150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尿素,或45%玉米配方肥600 kg/hm2,随播种机施加到种子两侧5~6 cm处,或深施到种子下方,分隔种肥与种子,降低烧苗风险。

3 管理

3.1 除草

在播种后、出苗前,地面喷雾喷施40%异丙草·莠去津悬乳剂2625~3000 mL/hm2+水750 kg/hm2混合液,或50%乙草胺2250 mL/hm2+水500 kg/hm2混合液,或75%“百农思”0.130 kg/hm2+水500 kg/hm2混合液,或75%“宝收”干悬乳剂0.018 kg/hm2+水750 kg/hm2混合液,封闭去除杂草(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

在玉米生长出3~5片叶、阔叶杂草或禾本科杂草生长出2~4片叶时,向杂草面均匀喷施4%“玉农乐”悬乳剂1200 mL/hm2+水600 kg/hm2混合液,或50%“安威”乳油3750 mL/hm2+水400 kg/hm2混合液,或72%异丙甲草胺1800 mL/hm2+50%甲草嗪0.450 kg/hm2+水550 kg/hm2混合液,实现苗后除草。

在玉米长出5~6片叶、阔叶杂草或禾本科杂草长出2~4片叶时,配制38%磺草酮·莠去津1800~2100 mL/hm2+水500~720 kg/hm2混合液,或4%“玉农乐”760 mL/hm2+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 mL/hm2+25%“宝龙”0.060 kg/hm2+水750 kg/hm2混合液,均匀喷洒到杂草茎叶上,降低杂草危害。

3.2 补栽间苗

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现烂芽、粉种等情况,做好补种准备。在玉米出苗后,利用田间多余苗、预备苗,进行坐水补栽。

在玉米生长出3~4片叶时,进行一次间苗,去除存在明显病害特征苗、弱小苗,保持玉米苗间距恒定。

3.3 肥料追加

根据玉米密植通透栽培生物产量高、植株高大的特点,应落实前期重施肥、后期轻施肥的原则,综合施加腐熟农家肥与化学肥料,均衡氮肥与磷肥配比,适当施加微量元素肥。

玉米生长出5~6片叶时,可向玉米叶片上喷施3 kg/hm2锌肥和3 kg/hm2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

玉米生长出7~9片叶时,追施纯氮73.5~105 kg/hm2。追肥时,先在玉米小行距中间挖深10~14 cm的沟,均匀撒施到沟内,然后覆土。

玉米喇叭口期到抽雄初期,可结合中耕根际追施120 kg/hm2尿素,或叶面喷施3 kg/hm2磷酸二氢钾、7.4 kg/hm2尿素与“功夫”乳油0.3 kg/hm2,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

3.4 病害防治

3.4.1 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表现为叶部出现大块灰褐色、黄褐色斑点,后期枯萎脱落。为降低大斑病发生概率,应在玉米拔节期均匀喷施多菌灵等药剂。发现玉米大斑病害后,应及时喷施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药剂,间隔7~10 d后复喷1~2次。

3.4.2 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株表现为矮小、顶部叶片不全、叶基部腐烂等。发现玉米顶腐病害后,应及时喷施甲基硫菌灵药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将背负式喷雾器喷头卸下9沿玉米根茎灌入药液,放药量为50~100 mL/株,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4.3 锈病 玉米锈病植株表现为叶片基部及上部主脉散生淡黄色斑点或红褐色疱。发现玉米锈病危害后,可以喷施敌锈钠28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病害较为严重时,可喷施2~3次,降低锈病危害。

3.5 虫害防治

3.5.1 玉米螟 玉米螟幼虫会蛀食玉米植株心叶以及茎秆,导致玉米雌穗发育受阻,甚至籽粒缺损。因此,在玉米螟数量达到80头/100株时,应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开始时,于每晚21:00至次日04:00开启高压汞灯。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开始时期,可向玉米田间释放赤眼蜂,释放量为22.5万头/hm2,实现生物防治。若生物防治无法达到良好效果,则将辛硫磷颗粒剂或BT乳剂2.25~3 kg/hm2撒到玉米心叶末端喇叭筒内,也可以在玉米螟醒蛰前,依据0.1 kg/m3的标准将白僵菌粉剂封垛到秸秆内,以降低玉米螟危害。

3.5.2 黏虫 玉米黏虫会啃食玉米叶片,导致玉米叶片遍布孔洞甚至仅剩主脉,影响玉米植株发育。当发现玉米田内黏虫虫口数量超过50头/100株时,在黏虫3龄期,应施加氯氰菊酯药剂,喷施氯氰菊酯300~400 mL/hm2+水50 kg/hm2混合液,降低玉米黏虫危害。

3.6 铲趟松土

在玉米出苗后可进行一次铲趟,深松土地,防寒增温。第1次铲趟后,可间隔10~12 d进行第2次铲趟,间隔10 d左右进行第3次铲趟。

3.7 抗旱

在发生连旱现象后,可对处于需水临界期的玉米田进行灌水,最大限度降低干旱造成的损失。一般从玉米出苗到收获需要喷灌8次,苗期进行2次灌水,每次灌水390 m3/hm2左右;拔节期进行2次灌水,每次灌水750 m3/hm2左右;抽穗开花期进行2次灌水,每次灌水量为450 m3/hm2;灌浆初期进行1次灌水,灌水量为750 m3/hm2;乳熟期进行1次灌水,灌水量为450 m3/hm2。同时,为减少不必要养分消耗,去除无效穗、小穗,促使养分、水分集中供应给主穗、有效穗。

对于干旱时期玉米植株出现的散粉等授粉困难现象,可以人工辅助授粉,降低玉米秃尖率与空瘪粒,增加玉米穗粒数[3]。

3.8 收获

当玉米进入完熟期(包裹玉米穗的玉米叶变黄、松散,玉米籽底部变为黑色,玉米粒乳线消失),可以利用机械收获,适时晚收,收获后立即晾晒,待籽粒含水量低于20%时脱粒。

4 玉米密植通透种植技术优势

4.1 增大种植密度

相较于传统玉米种植技术而言,采用玉米密植通透种植技术的垄间玉米行距为90 cm,而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0 cm,可以形成宽窄行栽培模式,营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将玉米植株的光能利用率提升到较高水平,配合耐密型玉米品种应用,较之常规玉米栽培方式的种植密度可以提升10%~15%,并有效克服因玉米种植密度增加而出现的田间郁闭、植株倒伏问题。

4.2 提升玉米品质

在种植土地、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较于常规玉米种植技术,采用玉米密植通透种植技术可降低玉米约3.5%的含水量,促使玉米品质进一步提升。

4.3 栽培层次升级

相较于常规玉米种植技术,玉米密植通透种植技术的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均有所提升,特别是节水抗旱型土壤耕作模式的形成,推动了玉米栽培层次整体升级,有利于玉米栽培产量的增加。

5 总结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对种植户有较高要求。种植户应根据区域条件,主动了解玉米密植通透栽培要点,选择紧凑型品种,在营养充足、排灌便捷的土层适时栽种。栽种前后,利用化学药剂去除杂草、病菌与害虫,结合施肥、灌溉操作,营造良好墒情,为玉米高产丰产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混合液玉米螟行距
硅油和矿物油混合液分层速度的影响因素
月季生态培育方法新尝试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