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3-09-16朱倩谊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2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深度

■朱倩谊

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有技能、有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任务。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供需不平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因此,为了解决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脱节问题,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构建融合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课题旨在探讨现代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矛盾,研究构建融合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和策略,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构建融合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发展新战略营造了新常态外部发展环境

国家发展新战略是推动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顺应国家发展大趋势,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共同体,以推动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放眼全球的重大举措之一,旨在推进亚洲、欧洲、非洲等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在这一倡议的推动下,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国内职业教育与海外职业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国内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此外,国家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制造强国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型升级。在这一战略的推动下,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将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培养更多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家发展新战略为构建融合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营造了新常态外部发展环境,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促进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1]。

(二)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加强与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内在联系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贴近市场需求、紧跟科技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深度融合共同体中,职业教育应该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开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构建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业也应该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提供实践机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与职业教育机构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实践教学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机构应该加强与职业教育机构和产业的合作,为职业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构建融合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是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与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内在联系,以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规律,推动校、企、政有机融合,实现共赢

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与产业相匹配的课程和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政府可以加强政策支持、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各方面的融合发展。此外,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的构建,可以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校企合作,加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为企业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智力保障。基于此,构建融合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推动校、企、政有机融合,实现共赢,还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为实现国家发展新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构建融合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推进校企合作:破除校企双方机制融通障碍

由于产教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许多的机制障碍,例如学校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企业招聘标准与学校培养标准不一致等,这些机制障碍导致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脱节,阻碍校企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此外,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存在许多的理念、机制、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难以深度融合,难以解决产教脱节问题。因此,推进校企合作,破除校企双方机制融通障碍,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制定共同的规划和目标,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共赢发展[2]。

(二)加强协作机制:实现校企双方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密切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类人才和技术支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帮助;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各类实践机会、技术培训、行业指导等资源支持,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通过加强协作机制,实现校企双方资源互补、共同发展,不仅可以缓解职业教育端与产业端的供需不平衡问题,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就业结构,为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三)构建无缝衔接:促进校企双方机制沟通与交流,实现深度合作

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许多的机制障碍,例如学校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企业招聘标准与学校培养标准不一致等,这些机制障碍会导致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脱节,阻碍校企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因此,需要构建无缝衔接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双方机制沟通与交流,实现深度合作。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共同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和学生实践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校企间的无缝衔接,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构建融合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1.优化政策环境,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校企资源共享

政策环境的优化可以为产教深度融合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撑和政策保障,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校企资源共享,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优化政策环境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提供职业教育投资补贴,制定职业教育质量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加大对校企合作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等,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推动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的评估和考核,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保障学生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校企资源共享,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课程设置方案,提供实践机会和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政府也可以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促进校企资源共享[3]。

2.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拓展合作形式,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通过不断拓展合作内容和形式,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丰富校企合作内容,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课程设置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同时,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进行科研探索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拓展合作形式,需要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不断尝试新的合作方式和模式,例如联合培养、实习、创新创业、人才输送、技术转移等,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实现共赢发展。促进校企深度融合,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

3.延伸职业院校办学空间,创新合作载体,推动校企合作创新化发展

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需要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创新合作载体,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推动产教融合的创新化发展。延伸职业院校办学空间,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拓展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职业院校还可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创新合作载体,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尝试新的合作方式和模式,例如产教融合研发中心、校企合作育人基地、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等,为学生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服务。同时,创新合作载体还可以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推动校企合作创新化发展,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的创新化发展。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和引导,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政策和资源保障。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实现产教融合的创新化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

(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实践型人才,而教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双师”队伍建设,需要职业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引入企业专业人才到校园中,与教师形成“双师”教学模式,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和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实现产教融合。通过共同研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引导,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和资源保障。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

2.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通过共同研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例如采用跨学科、项目化、实践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引导,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就业创业。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例如推广智慧教育、开展跨校教学、构建课程体系等,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总之,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需要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质量体系,加强质量监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要为市场和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产业的需求。完善质量体系,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通过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加强质量监控,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此外,学校还需要建立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例如推广智慧教育、开展跨校教学、构建课程体系等,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总之,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需要完善质量体系,加强质量监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监控和评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6]。

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索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融合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构建与实践路径的研究,突出了深度融合对于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校企合作在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同时,提出了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和策略,包括加强校企沟通协调,制定共同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和学生实践机制等。未来,需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打破机制障碍,加强教育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促进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为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深度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深度观察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