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开展机构编制评估 全面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效益

2023-09-13郭万里

行政科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指标体系单位

郭万里

开展机构编制评估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举措,是聚焦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委编办根据《中央编办关于深化地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编办发〔2022〕152号)精神,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以下简称评估试点)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极大提高了机构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较好促进了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一、开展机构编制评估的历程和重要意义

(一)开展机构编制评估的历程

2007年,中央编办、监察部印发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明确“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对有关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 要求,“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考核和评估制度,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2018年《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2021年《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试行)》 均对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明确。河南省委编办严格落实中央要求,相继开展了机构编制评估工作。

(二)开展机构编制评估的重要意义

1.贯彻党管机构编制原则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2018年,《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应当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进行客观评估,或者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机构编制管理、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2021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试行)》 (中编委发〔2021〕 2号),对开展机构编制评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机构编制评估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极大保障了党中央方针政策的有效实施,是提高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举措。

2.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现实需要。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尤其在今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后,新组建、重建、整合的部门较多,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磨合,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之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存在“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重审批轻监督、编制核定尺度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仍较突出,这些都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加以解决,以机构编制评估促进改革成果落实,以机构编制评估增强机构内驱动力,最终破解机构编制管理的痼疾。

3.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效益的有效途径。机构编制评估需全面了解单位(部门)职责边界、机构设置、编制及人员配备、履职成效、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等内容,侧重突出被评估单位(部门)职能配置是否合法合规、完整清晰、权责统一以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一定措施,切实打通机构编制管理前端和末梢,进一步促进机构编制挖潜增效、优化结构,把机构编制资源用到最重要、最急需、最关键的职责上,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合理配置,助力机构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提升,促进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开展评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河南省委编办高度重视,建立评估工作机制,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科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周密部署实施,初步探索了一套运行有效的评估工作体系,为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高度重视,建立评估工作机制。一是全面把握评估要求。河南省委编办对中央编办评估试点部署会议精神和指导意见进行了全面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中央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把评估试点工作作为探索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作为今后全面开展评估工作的先期探索,对于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注重建立工作机制。为切实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统筹组织,省委编办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视评估工作需要,下面设几个小组,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到各小组,负责各试点单位评估工作的推进协调等。在评估过程中,实行“周总结、月通报”制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进展推进会,就拟定方案、优化指标、问卷设计与调查、实地评估等内容集中研讨,并定期跟踪督导试点工作进度,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评估工作有序推进。三是精心选取评估试点单位。为充分发挥评估试点工作积累经验、探索路子的引领作用,结合我省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实际和评估试点单位应具备涵盖面广、代表性强的特点,我们选取党政群团(省委政研室、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学技术协会)作为省直评估试点,同时选取具有一定评估工作经验和开展评估试点工作基础的省辖市(濮阳市、驻马店市)作为试点城市。

(二)科学谋划,周密安排部署评估工作。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在充分领会中央编办评估试点工作要求基础上,学习借鉴山东、广东等前期试点省份经验,经充分调研、征求多方意见,研究印发《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编办〔2022〕248号),明确评估试点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方法步骤及工作要求等内容,对评估试点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部署。二是准确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坚持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在严格执行中央编办一级、二级指标基础上,采取调整、增加、细化、删除或修改等方式,适当调整三级指标的布局层次、衡量指标,形成省直部门评估指标体系,力求对试点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体检”,细致验证评估要素的实际运行情况,尽可能客观、全面采集评估对象的机构编制执行、运行信息,确保评估的针对性、指向性、可操作性及精准度。三是研究印发工作指南。为稳步有序推进评估试点工作,围绕评估试点工作实施的阶段划分,针对评估小组和被评估单位不同阶段的职责任务、政策口径、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等,编印《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指南》。同时,主动到评估试点单位,就如何高质量开展好评估工作进行调研,对评估内容、流程方式、指标体系等进行解读释义,统一工作标准,明确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确保评估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

(三)严格程序,稳步推进评估各环节落实。一是严密组织单位扎实自评。指导被评估单位按照评估工作方案和指标要求,全面梳理评价本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形成部门自评报告及自评得分后报省委编办评估组初审。省委编办评估组初审后,向各试点单位反馈初审意见;被评估单位根据初审意见,完善自评报告并补充相关资料。各评估组召开沟通联系会,以自评情况为基础,结合日常机构编制管理中掌握的情况进行二次审核,做到实地评估前摸清情况、有的放矢。二是客观设计调查问卷。结合部门业务和服务对象特点,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内外两方面认真设计调查问卷。内部层面,注重从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全方位、多维度去考量;外部层面,侧重于协作配合、工作效能、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等,注重站在调查对象的角度去衡量,确保问出真章、问出实效。三是认真组织实地评估。省委编办评估组深入被评估单位开展实地评估,综合采取实地走访、调研座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围绕评估指标体系各项内容,对被评估单位自评情况进行验证核实。实地评估过程中,座谈主要选取业务处室及其他各代表性处室中层领导干部及一般工作人员;为克服疫情影响,问卷调查采取现场答题和通过扫描二维码线上操作,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印证,为综合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作为评估意见的重要参考。四是切实做好外部调查。邀请被评估单位的协作配合部门参与问卷调查,切实了解协作部门对被评估单位的真实评价;同时与巡视、审计等部门协调对接,调取上一轮巡视和审计该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整改情况,重点关注与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履职成效相关内容,与有关评估指标进行对照,力求全面评价履职尽责情况。五是及时反馈评估意见。根据单位自评、实地评估、问卷调查等情况,全面分析被评估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形成评估报告和评估得分,并向被评估单位反馈评估意见。对于评估中发现的机构编制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要求被评估单位限期整改;对于职能持续加强、履职效益较好的单位,将继续加大机构编制支持力度,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三、开展机构编制评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具有标准高、要求严、时效性强等特点,在薄弱环节会遇到一些难点疑点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解决,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估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评估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做好评估工作的前提,是决定整个评估机制客观公正地反映评估对象执行机构编制情况的关键所在。真正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需要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认真探索和研究,不但需要前期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还需要兼顾被评估单位(部门)性质特点,经充分论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实现对评估单位“量体裁衣”。目前,机构编制评估指标体系尚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

(二)对于获得真实可靠的评估数据重视不够。评估数据是评估机构编制情况的重要佐证材料。从评估实践来看,无论定性评价数据,还是定量评价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来源渠道设置不科学,都会影响评估数据的真实性。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查阅资料等获取数据的真实可靠度,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因此,获得真实可靠的评估数据是开展评估工作的一大难点。

(三)缺乏顺畅高效的协作配合机制。机构编制评估中涉及的单位和部门比较多,与其沟通都需要建立协调顺畅的关系。评估实践中,发现单位和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顺畅、不及时,评估单位没有与协作单位之间建立完善的协同配合机制,导致评估标准不高,评估结论不够精准。可以说,建立顺畅高效的协同配合机制是顺利开展机构编制评估的关键所在。

(四)宣传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被评估单位来看,它们总体上比较认可和支持评估工作。但从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结果看,有些被评估单位以及小部分工作人员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不足,对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指导思想存在偏差,有一定应付心理,没有认识到评估对促进单位(部门)全面履职、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的重要作用,这是评估工作的薄弱环节所在。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被评估单位充分认识到评估工作的地位、作用及重要意义。

四、做好评估工作的几点思考

为巩固机构编制评估成果,丰富监督检查手段,在对评估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就新形势下如何把稳航向,纠正偏差,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评估作用,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必须加强评估队伍能力素质建设。机构编制评估是一项复杂全面、专业性和系统性强的工作,涉及机构编制管理方方面面,因此该工作对组织开展评估的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能力素质不能胜任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就难以保证质效,评估结果也可能会出现一定偏差,难以保证评估工作发挥其真正作用。因此,必须全力提高评估队伍的综合能力素质。必要时,可在全省范围内选出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精通的人员,建立评估工作人才库,适时进行专项培训,切实强化评估人才能力素质建设。

(二)必须科学设置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内容的具体化、指标化,是评估工作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既要体现出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又要符合被评估单位各部门(层级)实际。要克服所谓的“模板”缺陷,使其真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实现评估结果的精准、客观、全面,使评估工作更具有生命力。

(三)必须高度重视评估结果的运用。机构编制评估的目的在于运用。评估结果应作为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从而促进机构编制管理水平的提升。不能评估时间到、任务了,评估结果随之弃置一边,否则评估工作将失去活力,评估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随着《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 《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试行)》 (中编委发〔2021〕 2号)的颁布实施,应大力探索将评估结果作为党政机构改革和被评估部门调整机构编制事项的重要依据,保证评估工作具有长久生命力。

(四)必须做好机构编制评估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机构编制评估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时效性和针对性强。既要做到机构编制评估工作与机构编制日常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与阶段性工作相融合,又要使机构编制评估工作成为服务机构编制工作全局的有力手段。可及时总结和适时推广评估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实现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和日常业务工作的“双赢”。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指标体系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