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设计的抽象思维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09-13王佳洁

艺术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初音纸箱命运

□王佳洁

设计的抽象思维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先,设计以人为本,倡导以抽象的思维,寻求“适”可而止;其次,设计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优秀的设计以“无声”的形式伴随我们,讲究“度”;最后,设计又受到文化、环境、科技的影响,在平衡“适”和欲望之间的天平时,把握“美”的原则。在新时代的要求下,设计肩负新的责任,应引领可持续观念,用抽象思维协调人类的需求、发展与生存环境。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出自柳冠中先生的《事理学方法论》,此句释义为我们应当在事物之外观察问题,利用抽象的思维发掘事物中的精髓与本质。“事”是影响物的外部因素,“理”是物与人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本质。“事”与“理”作为抽象思维的基本要素,应被纳入设计系统。同时,设计师应探究物与外部因素的对接关系,用抽象的思维为大众创造更为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以此寻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达。

20 世纪,设计作为一种手段、一个工具,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美妙有趣的东西。而在21 世纪,设计需要重新被审视。为了响应时代的号召,设计有必要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为。在不断更新、不停发展的当下,我们都提倡创造,鼓励创新,但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创造,才是创新。而设计是思维,实践是行动,只有相互配合的“设计”与“实践”在大环境下协调发展,才会有“造”,有“新”。究“物”之所根,当为“事”;论“事”之所质,当为“理”。我们应当把“事理”作为设计思维的出发点,建立抽象的思维模式。在设计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要牢记用抽象思维探求外围环境的有限理性,明白自然界的万物都要适应外部因素才能繁衍不息的道理。

一、设计与人之主体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国,应当拾起中华民族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倡导个人使用而不是私人占有。经济在高速发展,我们的需求在节节攀升。由此,不免涌现出部分现象:大众对“美”的追求逐渐变得多样化,并以追求外在美居多。一个加了装饰纹样的杯子可以拥有高出普通杯子好几倍的价钱,而大多数人却仍乐于去购买它。如果给某位设计师十年的时间,也许他可以为杯子设计出成千上万种方案,但这些杯子也许仅仅是外观不同,也许仅仅是样式的改良。这就引出了一个值得设计师思考的问题:究竟何为设计之本元?让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的杯子,是设计所追求的吗?再看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市场——“双11”,打着“满减”“大力度优惠”口号的消费热潮,正在悄悄地孕育着大众心中对奢华的追求,但是又有多少东西是我们真真切切需要的呢?大众因此逐渐掉入“欲望”的陷阱里。

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观,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其中也包含了可持续发展观。设计是在为我们解决根本问题的,只要问题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得到了满意的解答,又何必追求额外的“美”?我们的资源就是这么多,如果我们现在将其用掉了,那我们的后代用什么?又如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留有余地,提倡“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与设计抽象思维的表达是相契合的。人作为主体,推动设计的产生,影响设计的发展,设计也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人的生活方式。某公共厕所曾出现过一款抽纸盒,纸巾盒外部印有南美大陆的镂空图形,象征南美洲热带雨林板块,而内部为绿色的纸巾,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当盒中的纸巾被一点一点抽出时,纸巾盒外南美大陆的绿色部分也会逐渐变少,暗示着一次性纸巾对南美大陆热带雨林造成的破坏。这份设计通过图形的色彩变化引起人们的思考,让人们在取用纸巾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正在锐减的热带雨林资源。用抽取行为唤醒人们低碳环保的意识,让人反思自然生态的现状。在生活中,此类型的抽纸盒一旦出现,便会引起人们的好奇,会把人的注意力聚焦起来,让人将自己此时的抽纸行为与生态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在情感层面上引起共鸣。由此,设计的导向性便起到了作用。在这个设计中,“物”是需要在唤起人们环保意识同时被使用的一次性纸张,“事”是热带雨林中恶劣的环境问题,“理”是人对低碳环保的薄弱观念,以个人的体验,促成抽纸盒与人的沟通纽带,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提高人节约资源的意识,引导人的生活方式。

这里提到的情感要素,有时比实用要素更重要。以迪士尼乐园的地铁为例,迪士尼是一个主题乐园,它让人在其中得到舒适与快乐。园方为了让游客沉浸于这段旅程,在往返迪士尼的地铁上布满了迪士尼的卡通元素。这一举措就像一则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引起大众的好奇心,激发期待;结尾让大众有意犹未尽、流连忘返的感觉。这是一种叙事的体验设计,其最终目的是在“事”的限制下,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

在物质丰盈的时代,人作为设计的主体越来越注重内心的情感诉求。因此,“事”在合乎“理”时,也要合乎“情”。设计为用户提供的不是产品,而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服务。我们应调动“形而上”的抽象思维,提取情感等价值元素,谋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二、生活与设计

床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家具。它是为了解决人休息睡觉的需求而存在的。但在古时,它除了休息安眠以外,还具有其他属性。其一,古人的床除了睡觉,还兼顾供人盘坐、会客的属性。其二,古时的床会根据使用者地位的高低饰有不同的纹样,这一点在皇室中表现显著。当下,大家对床有了一份新的定义:能够缓解心理压力,并且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的物件。那么依据设计的抽象思维,其中的“事”即为现代人所变化的需求,追求能放松身心的休息、睡眠方式。

依托科技的高速发展,iNyx 智能床诞生了。这张床拥有多达16 项科技配置,可以依据用户的需要调整光线、投射电影、配备香薰等。设计师凭借这些可适用的元素,从环境的改变和人的体验感入手,能够极大地缓解用户白天的疲惫与焦虑,给用户提供一个个人最舒适的睡眠空间。我们的目的是休息,而目的不变,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载体由古时候的席到榻,由榻到罗汉床,再衍生到我们现在的家具床,又有利用科技触发的以后可能普及的智能床。现如今,我们的目的还是休息睡觉,但是增加的需求是拥有更好的睡眠质量。这就要求设计立足生活,依托科学,在合理的范围内促成更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存在异曲同工之处。

三、文化与设计

文化是设计的内涵,设计是文化的缩影。古代的等级制度、地理分布、风俗习惯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如今,我们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在同一个地球村中相互依存,互利共赢;而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呼吁文化复兴,要做文化自信,于是,派生出了各类博物馆文创、盲盒经济等。

河南博物院提出“动态文创”的概念,即在文创中融入开盲盒的体验。考古和开盲盒存在共通性,河南博物院以挖掘盲盒的行为为前奏,利用通感,重新奇,重体验,让参与者在行动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器物的文化。在合乎“事理”的前提下,博物院达到了让大众贴近文化的目的。

四、环境与设计

环境是设计的结果,设计拥有保护环境的责任。诚如柳冠中先生所说,审美是精神反馈,好看是生理刺激。真善美是我们内心的刚需,通过外在的行为习惯得以表现,却往往忽略了正确的输出形式。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大,追求奢华,追求感官的刺激,为了享乐,无意识地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古人敬畏自然的历史熟视无睹。顺应自然的朴素美便不是美了吗?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谈朴素或许不太妥当,但是我们可以论勤俭,注重可持续发展。值得庆幸的是,共同体的号召敲响了我们生活的大门,虽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但也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我们的思维逐渐迈入轨道,渴求一体和谐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持续性指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或能力。顺丰为“可持续”上交了答卷。在“买买买”的大风下,快递行业如日中天地发展着。然而,不断堆积的纸箱无疑形成了一个大难题,意识到这一点的顺丰于2020 年推出箱“伴”计划,他们在快递纸箱内侧设计了可以裁剪的示意线条,如同手工课上的纸张平面展开图。当用户收到快递包裹后,可以根据上面的线条,进行折叠创造,使原本会被废弃的纸箱成为生活中简单的小工具。顺丰的一个小举动使消费者变成了环保行动的参与者,所有普通用户都可以零门槛、零难度地变“废”为宝。

顺丰希望轻松、简单地向大众传达可持续观念。当下,快递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频频出现的快递纸箱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呢?若我们直接扔掉,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但如果搁置起来,那么对空间的占用也是多有不便的。顺丰通过纸箱线条的打样设计,让用户成为“设计者”,用户便有机会、有意识地利用资源,自觉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这对我们当下环境的保护颇有助益。然而,纸箱本身的属性无法使所构成的物件尽善尽美,在外观色彩等方面还是有待商榷的。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在纸箱变废为宝的尝试中得到更多美感元素的融入。

五、科技与设计

科技是设计的协助,设计在一次次飞速发展的科技中获得启示。抽象思维所强调的是“适”,是不过度消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科技在兼顾“适”的同时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呢?

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我们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的社会公共环境。老龄化的加剧值得引起设计师的重视。老人会因为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而忘记吃药,因此,有可能造成身体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由此,针对老人设计的智能药箱横空出世。智能药箱在普通药箱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提醒、远程关心、SOS 一键求助等功能。它能够在规定好的时间内发出声音提醒老人吃药,并通过云端把老人的服药情况告知子女,即使子女不在身边,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老人的状况,传递亲情。老人很少能够注意到即将过期的药品,当药箱检测到药品即将过期或是储备不足时,它也会发出提醒的消息,对用户做到自动化的呵护。

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在幸福发展的路上照顾到每个人,“弱势”群体更不例外。今后,医护领域、养老院等地有望普及使用智能药箱,实时监护老人的身体健康。最好的产品永远是人和科技合作的产物,这类产品融合了人类敏锐的感知力、情感和创造力。

把人融入产品,那就不得不提到初音未来了。初音未来的本质是一位虚拟歌姬,更是一位可以让用户自由进行二次创作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用科技引起用户情感上的共鸣,让用户产生想法,成为一名创作者。初音未来甜美的外表深受用户喜欢,但用户参与的体验感更是初音未来取胜的关键。初音未来自诞生已经十多年了,当我们再打开网页时,能够发现更多的虚拟主播占了上风。现下的虚拟主播不仅可以和粉丝互动,还可以结合时事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这是初音未来暂时所不能及的。

近日被冲上热门话题的“元宇宙”、奈雪IP 人物等都无疑在证明:科技正如火如荼地包围着我们。而科技仍处于正在发展的状态,还没有做到我们同人交流时的那般畅快和灵活,无法完全满足我们的内心需求,设计还需要努力。设计是一门跨学科的知识,我们需要统筹规划好各个部分,汲取精华,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为人服务。而人的定义,不仅是我们眼下的人,更是未来的人。新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注重用户的情感诉求、使用体验,但同时也告诉我们应当考虑历史维度,知晓“度”的把控;只有将抽象的“适”思维与情感设计相互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谋求人类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初音纸箱命运
命运的更迭
纸箱有多重
小赛的纸箱
命运秀
牵手初音未来 红米能否打动学生用户?
纸箱变身收纳盒
牵手初音未来 红米能否打动学生用户?
纸箱的“第二职业”
初音十载,歌声袅袅
《初音未来》要做VR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