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植物专类园中植物造景与实践
——以阜阳植物园为例

2023-09-12杨彬彬宋朝伟周许文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9期
关键词:专类阜阳植物园

●杨彬彬 宋朝伟 偶 春 周许文

(1.阜阳市城南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安徽 阜阳 236010;2.阜阳市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1;3.阜阳师范大学 安徽 阜阳 236037)

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大对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科普教育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景观生态的合理利用等问题的关注。作为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的体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展示,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和建设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植物专类园以及城市公园植物主题区已经不仅仅作为市民观光游览绿地而投入使用,更多地是集研学、游憩、对外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化专用型绿地。根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评选标准,大中型城市已经开始了对植物园的投资建设[1-2]。植物园作为城市绿地体系的专用绿地类型,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的引擎,是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规划学、建筑等学科融合发展的标志,是生态学、生物学、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学等学科科研水平的象征,是市民科技素养和文明程度的展现,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是地域特征的外貌和历史气质的自然流露[3-4]。植物园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是人们认识、体验世界的窗口。植物园的发展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有了新的提升,同时植物园也兼顾着多重身份,科学地收集、展示、引种、驯化成为其首要任务[5]。

1 阜阳植物园概况

阜阳植物园位于阜阳市城南新区南部竹园路以南、京九铁路以西,规划设计面积75 hm2。2018年8 月开始建设,2020年9 月一期工程建成,2021年5 月正式投入使用。全园用地被颍淮大道和阜康路分隔,设计根据各自的资源及桥下连接通道,打造整体统一又各具特色的北园、南园、东园三个园区,其中以北园为主园区,形成一主园两辅园的特色植物园。

北园依托中清河,打造彰显皖北水城特色的水上植物园;南园以南部林带为背景,结合地形塑造,形成山林植物园;东园打造以培育、引种为主的科研植物园。

阜阳植物园按照科学的分类系统,收集引种植物品种达1000 余种,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进化系统以及园林景观效果,各种植物在公共景观区、10 个专类园、8 个专题园、3 个体验园和培育区植根沃土。专类园选择分类系统中同一科属、特征明显的代表品种,采用乡土及引种兼顾,集中收集展示,形成震撼效果的特色园。专题园则收集及引种特定环境下的相应植物品种,表现特殊环境下植物之美,也成为科普教育基地。体验园完美地体现植物园的亲民功能,人们置身其中体会自然,感悟人生。培育区引种驯化新品种,深层次地体现植物园的科学性。

2 种植设计理念

古颍州,流淌千年历史的血脉,不仅有浓厚的乡土文化,也留有迁客骚人的辞藻诗韵,千年文化的积淀,孕育了颍州文化一脉的传承与发展。阜阳植物园设计灵感来源于繁衍生息的根系,以“一脉相承,繁衍生息”为理念,寓意着植物园生机勃勃,将植物园生态绿色渗透到城市,带动阜阳生态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

在细节上注重提升经营管理的文化品位和内涵,植物园内的服务设施(如引导标识等),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使其具备观赏性、艺术性,从而更加自然地融入到周围环境中。同时注重植物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传承和彰显,“四面八方唯是地千芳竞翠,三江六岸仅该园百蕙凝香”,在欣赏、讴歌大自然中的植物美时,将许多植物的形象美概念化或人格化,赋予其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内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诸如此类在植物园中还有很多,在游客观赏花草的同时能够与人们的内心产生共鸣[6-7]。

在景观营造方面,公共通道、休闲广场等部位引入立体栽植,并配合假山、叠石、景观雕塑等园林要素,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观赏效益。在河岸的处理上配以护坡景石、沿岸景石,打造出了一条姿态优美、自然、生态的河岸。通过种类丰富的园林植物,营造富有变化的园林植物群落,并与自然水系相结合,调节园内微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维持区域内的环境生态平衡,满足人们对绿色环境的需求。

3 种植设计布局

3.1 北园

与中清河相依的北园是植物园的主园区,共有6 个专类园和2 个专题园(梅园、精致水景园)。运用独特的设计理念,串联各具风格的专类园,做到如诗如画的意境营造,给予游客以精致、丰富的休憩、科普、观光体验过程,一展皖北水城园林景观意蕴。

北园入口景观(图1)主要以色彩艳丽的景观花架为主要造景元素,再配置乔木+草坪构成疏林草地景观,起到聚焦视线、引导游览路线的作用。景观整体上体量适宜,种植设计主要以朴树、桂花等大、小乔木为主,借助朴树优美的树形及色叶变化和桂花的秋季飘香,在绿色的草坪映衬下,构成一幅色彩鲜明而又和谐统一的自然画卷。

图1 北园入口景观

北园西侧紧邻烟霞湖(图2),沿线利用主园路串起了6 个争奇斗艳的专类园,依次为魔豆园(豆科)、百桃园、百色园(月季)、木兰园、百香园(牡丹、芍药)和海棠园。丰富的植物空间,开合有致的公共景观区,四季交替的季相变换,配以特色植物凸显春花烂漫,打造系统专业的风景秀丽专类园区。中清河畔,次园路与主园路环抱下围合成的两个古色古香的专题园,分别是梅园和精致水景园,舒张错落的空间层次与精致典雅的园林建筑构建出精致的景观空间,水景植物与陆生植物景观的相互交融,冬季与夏季的植物交替共舞,营造出了内容丰富、功能专业的专题园区。

图2 烟霞湖

3.2 南园

南园(图3)充分利用阜阳市城南新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中清淤后的多余约20 万立方米的土方,集中堆放变“废弃土”为景观山,创造“叠叠青山,环绕溪东”的山地植物园区。

图3 南园鸟瞰

南园主要借助地形造型及自然水体处理进行自然山水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布局种类丰富,层次多变。百趣园植物配置形式主要为特选榉树、特选银杏+苹果树、桃树、四季桂、木瓜、日本早樱+黑麦草,为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四季季相变化明显,又兼具观花观果功能,趣味无穷。水景园(图4)植物设计主要采用池杉组团群落点缀和特选乌桕孤植的造景形式,借助两种乔木迥然各异的造景风格,在岸线的自然变化衬托下,形成各具特色的水体植物景观形式。水景区湿生、水生植物种类主要包括芦苇、千屈菜、睡莲、红花美人蕉、荷花、鱼腥草、再力花、香蒲等,设计布局时体量适宜而又层次多变,在展现植物姿态美的同时又能衬托出自然水体的美感,从而营造出“荷叶田田青照水”的山水意境。岩石园(图5)以五针松、罗汉松、湿地松为主要基调树种,辅以八宝景天、圆叶景天等景天类低矮草本植物,利用针叶树种与岩石假山的有机融合,在岩石间点缀景天类低矮草本,构建出多样化又兼具自然野趣的岩生植物景观。百果园种植设计主要以柿子、石榴、杏、李、梨、樱桃、枇杷等植物组成合理布置,呈现出四季有花、百果飘香的景观效果。

图4 水景园

图5 岩石园

3.3 东园

规划中的东区以抗性、百草、能源、珍稀植物4 个专题园和科研楼等园区和建筑构成,更深层地体现植物园的科学性。培育区和温室不仅是培育驯化新品种的试验田,也是人们认识奥妙植物世界的窗口。抗性、百草、能源园将成为特种植物研究展示基地,未来珍稀植物园也将成为濒危植物的家园。

4 植物专类园与特色专题园营造

4.1 百色园

月季是阜阳市市花,以其独有的姿色与花语得到人们的喜爱,以其持之以恒、美艳长新的寓意被人们所青睐。在阜阳,月季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品种数量繁多,百色园中选取了29 个不同品种的月季近20 万株(表1),形成百色斗艳之态。

表1 月季品种的观赏特性

在月季的搭配上要注重区分不同品种的花期、花色和株型,形成集体花期,呈现盛开的景象,提升观赏体验。首先,注重不同大小和株型的选择,园区采用西方园林中花坛的设计手法,其中栽植花型适中、花序密集、开花繁茂的品种,如地被月季、丰花月季(图6)。其次,在园内架设拱形廊架,利用藤本月季的攀缘特性构建起立体的花海。杂交香水月季花朵硕大、花型优美,植于种植床内,作为人们观赏的重点。再次,注意月季与周边植物的结合,草本、藤本、木本月季合理搭配,以常绿树作背景和绿色的草坪作底色,衬托月季艳丽且丰富的花色(图7)。

图6 百色月季

图7 月季园种植示意图(局部)

4.2 木兰园

木兰园以高大的鹅掌楸、广玉兰为背景,按玉兰品种的花期、花色、形态,栽植了12 种玉兰品种(表2)。

表2 玉兰品种的观赏性特征

4.2.1 植物搭配在不同品种的配置上以花色作为区分,形成白色系、白粉色系、红黄色系等多种搭配方案,营造色彩绚丽的景观效果;将不同花期的玉兰组合搭配使用,延长木兰园的整体观赏期;在立体空间上,大乔木品种为上层,小乔木、灌木为中层,营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体验;广玉兰和鹅掌楸作为常绿乔木在园中作为骨架与其他落叶玉兰搭配使用,兼顾冬季景观效果。

4.2.2 园路设计木兰园采用曲线形路网的设计方式,运用有别其他园区的风格设计,让木兰园有独特的游赏体验(图8)。园路沿线植物层次分明,既有高大的鹅掌楸、广玉兰等乔木,又在中层搭配了深山含笑、丹桂等,下层以麦冬、百慕大为主,整体高低错落有致。

图8 园路布置

4.3 百香园

百香园利用园区内土方就地筑坡,牡丹、芍药依着缓坡层层叠叠,繁华满山,香飘十里。其中不仅收集了“姚黄”“魏紫”“赵粉”等传统名贵牡丹、芍药品种,也引种了适宜皖北地区种植的新品种(表3)。

表3 牡丹品种的观赏特性

通过牡丹混植芍药,并配置羽毛枫、鸡爪槭、红花檵木、垂丝海棠、草坪等,一方面延长了百香园的花期和观赏期,营造四季更迭的景象;另一方面能够让不同层次的植物景观互不遮挡,形成丰富竖向的景观层次。同时结合地形的起伏以湖石作为点缀,创造自然的山林野趣。

4.4 梅园

梅园以中国古典造园手法种植了“丰后”“龙游”等16 个品种共计约200 株梅花,溪流环绕,亭廊池石掩映在梅林之中(表4)。借助各品种组团株型、花色的层次变化,体现梅花神形兼备、色香俱佳、傲雪凌霜的风骨。

表4 梅品种的观赏特性

4.4.1 植物搭配梅花的花期一般都在冬春之时,梅花凋谢后的很长时间内全树的观赏性大打折扣,因此需要通过与其他植物和小品的搭配来增强梅园的观赏性。园内通过引进造型黑松植于亭边,依山探水,并配以大片的刚竹、紫竹、金镶玉竹等形成“岁寒三友”的格局(图9)。

图9 “岁寒三友”景观

4.4.2 梅与山石的搭配在梅园中运用人工叠石手法营造山石的嶙峋峥嵘之感,与梅树和造型松的虬枝铁骨相互衬托,使整个画面刚劲简洁,相得益彰。

4.5 精致水景园

精致水景园以鸢尾科植物为骨干,搭配多种水生植物,构成精致水景(表5)[7]。水面上设有栈桥、下沉式玻璃连廊等游览设施,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在岸线的处理上,通过山石搭配湿生植物打造成生态护岸,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作用和生态效益。

表5 湿地植物品种特性

水景园运用亲水木栈道将整个水景划分为荷花、王莲、白睡莲、香睡莲、黄睡莲、红睡莲6 个区域,形成一处夏季观赏荷花、睡莲、王莲的场地(图10)。水岸线种植芦苇、花叶芦苇、常绿鸢尾、黄菖蒲、花菖蒲、旱伞草、美人蕉、萍蓬草、再力花、灯心草、金钱蒲、旱伞草和荇菜等丰富的湿地植物,形成主题突出的植物景观(图11)。

图10 莲花池

图11 河岸湿生植物景观

5 总结

中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和建设已经与日俱进,而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加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生态平衡的决定因素。人类的活动改变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思。而促进植物园的长足发展是暂缓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方法。植物专类园作为植物景观对外展示观赏、科普研学的专用型城市绿地,不仅提供市民游憩、学习的空间,同时也兼具着植物种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作用,既是园林景观的体现,也是科学文化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真实写照[8-9]。

阜阳植物园以“绿色生态,源远流长”为目标,构建植物园生态景观脉络,打造科学内容、园林外貌及艺术文化内涵为一体的国际化植物园,并以此为引擎,带动城市建设整体发展,描绘皖北大地美好画卷。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阜阳市植物园仍然存在着植物品种不足、乡土植物应用和发掘不够完善、植物园功能和研究联系不紧密、植物保护力度不够等劣势。构建方案时,在收集、引种的同时更应突出对于乡土植物的应用,加大对于地方特色植物的发掘在保护利用的同时注重发展和创新,加强和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使得功能与研究紧密结合,深化初级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带动地区特色花卉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10]。另外,作为专类公园还应注意强化游客参与性和互动性,在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同时丰富体验感。同时面对科普游览功能开展、游客活动所带来的植物保护力度不够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时,应该积极维护植物所生存的环境,给予最优质的生存条件,指导游客对原有环境的保护。

总之,植物专类园的建设与营造已经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地域性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需要我们去理解并解决,这是发展的需求,也是发展的挑战。

猜你喜欢

专类阜阳植物园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美国南部植物园专类园主题设计∗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国内首个汽车再制造专类展“亚洲再制造展览会”在广州举办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专类植物园中植物景观营造分析——以南昌滨江月季园为例
北京地区专类植物景观应用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