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秋葵新品种系“吉秋葵1 号”的选育※

2023-09-12杨琇涵李彩华李玉环朱国民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9期
关键词:黄秋葵秋葵区域试验

●李 雪 杨琇涵 郑 毅 李彩华 李玉环 李 哲 朱国民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6105)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ench)属1年生草本植物[1],其果荚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等物质,还富含具助消化、健胃、保肝及消炎等功效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可溶性多糖、黄酮、生物碱等[2-5],是一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食同源植物,在日、美等国被誉为“绿色人参”[6]。

黄秋葵属短日照蔬菜,喜温耐热,怕寒冷,以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热带地区种植为主[7-10]。我国黄秋葵主要种植区集中在南方地区[11],近十几年来吉林省各地陆续种植,品种多采用南方及国外品种,但由于受吉林省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影响,吉林省种植黄秋葵其品质及产量都较南方地区大幅降低。吉林省缺少适合当地大面积种植的高产优良品种,严重影响了黄秋葵在东北地区的大规模发展。本研究通过系统选育的手段,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秋葵新品种系“吉秋葵1 号”,填补了吉林省没有黄秋葵主推品种的空白,促进了吉林省黄秋葵产业的发展。

1 选育方法及经过

“jk-19”是福建省农科院引进材料“FY-8”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高产、优质品种,具有遗传性状稳定、整齐一致的特点,适合在吉林省种植。

2009年引进材料“FY-8”在吉林省农科院经济植物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引种实验,观察其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当地的环境条件适合其生长发育;2010年开始采用南繁北育的种植模式进行自交提纯复壮,建立株系鉴定圃及比较圃,选育出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相当材料;2013~2015年进行区域试验,并于2015~2017年开展生产试验,分别在3 个区域设3 个试验点,并于2018年通过会议鉴定。具体选育流程,见图1。

图1 黄秋葵新品种系“吉秋葵1 号”选育流程图

2 选育结果

2.1 区域试验

2013~2015年在松原市华侨农场、永吉县岔路河镇下坎村、四平市范家屯镇胜利村进行区域试验,以黄秋葵“jk-15”为对照材料,小区面积100 m2,随机排列,3 次重复。经过3年3 个点次的区域试验,“吉秋葵1 号”平均产量为16 079.0 kg/hm2,比对照品种“jk-15”(14 612.2 kg/hm2)增产10.0%(表1)。

表1 “吉秋葵1 号”历年品种区域试验各试点产量

2.2 生产试验

2015~2017年在松原市华侨农场、永吉县岔路河镇下坎村、四平市范家屯镇胜利村进行生产试验,以黄秋葵“jk-15”为对照材料,小区面积500 m2,随机排列,3 次重复。经过3年3 个点次的生产试验,“吉秋葵1 号”平均产量15 406.2 kg/hm2,比对照品种“jk-15”14 030.2 kg/hm2增产9.8%(表2)。

表2 “吉秋葵1 号”历年品种生产试验各试点产量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种子性状

种子灰黑色,球型,千粒重50~55 g,发芽率≥95%,净度≥99%,纯度≥99%。

3.2 植株性状

“喜秋葵1 号”植株生长势强,植株高大抗倒伏,根系发达,平均株高1.5~1.8 m,叶片浅绿色,叶呈掌状3~5 裂,花黄色。

3.3 果实性状

果形细长,商品果长10~12 cm,单果重10 g左右。

3.4 品质分析

对“吉秋葵1 号”鲜果荚中维生素C、部分微量元素、可溶性总糖、水分及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每100 g 鲜果荚中含有维生素C 35.60 mg,1 kg 鲜秋葵中含Na、Mg、K、Ca、Mn、Cu、Zn、Xe 分别为8.48,369,1989,729,1.47,0.63,2.85,0.000 75 m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2.39%,含水量为90.33%,粗蛋白含量为1.83%。

3.5 抗病性

自然条件下病害轻。

3.6 生育期

整个生育期大概120 d,从出苗到开花约60 d,采摘期约60 d。秋葵花属无限花序,环境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持续开花结果。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土壤选择

秋葵根系发达、入土深,宜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及黏壤土地块。黄秋葵忌连作,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以免发生根结线虫病害。最好选根菜类、叶菜类等作前茬。

4.2 整地施肥

播种前将土地深耕20~30 cm,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 kg 左右,磷酸二铵15~20 kg,草木灰100~150 kg 或硫酸钾15 kg。

4.3 播种

播种前用20~25 ℃温水浸种12 h,然后擦干,于25~30℃条件下催芽24 h,待一半种子露白且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地上温度稳定在18℃以上时(5 月中下旬)即可播种。先浇足底水,每穴播种2~3 粒,覆土2~3 cm 即可,最适株行距为35 cm×65 cm。

4.4 田间管理

第1 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1 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当有2~3 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定苗后应及时中耕,防止植株倒伏。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开花坐果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5 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抗性很强,少有病虫害发生。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蚜虫、瓢虫等,以预防为主。

4.6 采收

黄秋葵的最佳采摘时期为果长10~12 cm、单果重约10 g 时,采收后即可上市。亩产900~1100 kg。

猜你喜欢

黄秋葵秋葵区域试验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纤纤秋葵淑女指
秋葵小炒
秋葵就要这样种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
黄秋葵与红秋葵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黄秋葵引种栽培技术试验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