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中数学“课前—课堂—课后”教与学的新模式

2023-09-11张玉萍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摘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重要保证。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的教不仅仅在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前和课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本文提出以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发挥课前、课堂、课后递进式学习结构整体功能的“三案一体”的高中数学教与学模式,使高中数学的教学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三案一体”

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以讲题替代讲课,以做题提高成绩”。笔者曾对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做过调查,被调查的中学生八成以上表示不喜欢数学,而且近一半学生很不喜欢。面对这一现象,很多教师觉得数学本身就难,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绝大多数教师打“题海战术”,造成学生数学学习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不到促进作用,甚至是影響学生身心健康[1]。

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数学学科角度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同时编写了新教材。作为一线教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结合学情设计新的教学案,构建新课堂,实施新评价,是新课程落实的关键。

笔者认为,虽然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主阵地,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前、课堂、课后是具有传递性的递进式的学习结构单元,教师的教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中,同样存在于课前和课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要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设计和实施课前导学自学学案、课堂合作探究学案和课后巩固拓展学案,探索课前、课堂和课后学生学习过程中“三案一体”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新模式,目的是在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真正地做到“轻负高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构建课前———课堂———课后教与学的递进式学习结构

现代心理学依据知识类型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从数学知识角度理解其主要包含关于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简单的命题或事实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从数学知识角度理解为概念、公式、定理的形成及论证过程等;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核心,从数学知识角度理解为学生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核心素养。由于数学知识类型的不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认知方式,所以在教学组织中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课前———课堂———课后教与学的递进式学习结构中,课前学习以陈述性数学知识为主,是学生了解或知道所学习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等内容是什么,促进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这些知识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课堂学习以程序性数学知识为主,促进学生探究概念、定理、公式等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数学本质,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课后学习以策略性知识为主,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认知新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见图1)

二、利用“三案一体”整合教与学过程

(一)设计目的

依据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内容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一体化、动态的课前导学自学学案,课堂合作探究学案和课后巩固拓展学案,用来引导、追踪和评价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三案一体”的教学案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知识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了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规划了达成学习目标的进阶式学习路径,较完整地记录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形成了学生的学习轨迹,同时它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其他学习资源互动的载体,是教师及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和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将自学、合作与探究、实践性学习有机融合到一起,“三案一体”的教与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成果的展示,暴露出自己的认知障碍,通过合作学习,将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探究出来,对其数学本质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实践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的教与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读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发展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使学生能够从学会到会学和会用,做到学以致用。

(二)设计原则

以学定教、分层次、系统性和问题情境化是“三案一体”教与学过程的设计原则。以学定教原则要求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自学成果纳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自学学案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将自学和合作学习融合到一起,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融合到一起,将学生需求和教师教学融合到一起;分层性原则要求“三案一体”的教学过程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体现个性化学习;系统性原则要求三个学案的问题不仅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具有适度的流动性,帮助学生完成进阶式学习过程;问题情境化原则要求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要具有驱动性,要难度适当,方便学生接受。无论是数学情境,还是生活情境,都要体现数学文化和价值[3],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流程

课前导学自学学案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利用自学学案将一些学习内容前置,并提出明确的自学目标。学生自学的内容大多为以识记要求为主体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学检测,学生和教师明确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和遇到的困难,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自学学案,发现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组织课上学习内容。这样做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课内合作探究学案以课前自学学案的学习状况为重要依据,依据学习目标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内容,课堂学习内容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知识所体现的数学本质是什么,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在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的知识越来越有深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课后巩固拓展学案既包括课堂所学习内容的巩固,更注重课堂学习内容的丰富和深入,把学生的一节课的“小空间”引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它充分反映了教学的真正目的。课后的拓展设计,为转变学生的课外学习方式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平台,在这个多元开放的平台上,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增长点,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见图2)。

三、课前—课堂—课后教学设计案例

以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设计如下教学案例(见表1)。

探索“轻负高质”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新模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必经之路,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还需对“三案一体”的教与学过程不断地检验和完善,探索出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玉萍,王会书,隋胜楠.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21:2-6;168-174.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M].罗黎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4-79.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乐学· 自主·分享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