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步写作任务法”教学范式的思考与实践

2023-09-11张蕊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

张蕊

摘要:面对作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作文教学的特点等,提炼出适用于多数作文教学内容的范式,以提高作文教学效能。“六步写作任务法”教学范式通过序列化的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方法、思考写作问题、优化写作成果、提炼写作规律,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语文素养的进阶。以“写出人物精神”为例,解析以“六步写作任务法”建构的写作学习任务群在作文人物形象塑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拓展应用于其他主题的写作教学,为作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六步写作任务法;语文学习任务群;初中作文;写作支架;描寫方法;写作评价

写作作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载体,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学习内容。其作为一项复杂的思维工程,需要学生具有观察体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能力、言语表现能力等。写作之难让许多学生找不到写作门径,渐渐对写作失去兴趣、失去信心。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翻越写作大山的“脚手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其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1]$写作教学中,单一散碎的活动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思维进阶,教师需要建构能够驱动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的写作任务序列,使之成为写作教学基本范式,提升写作教学效能。

“六步写作任务法”是以情境任务为核心,设置贯穿两课时的六个写作任务。六步任务分别为:

任务一:回顾所学综合梳理———建构写作方法图谱;

任务二:示例思辨明晰问题———深思写作问题症结;

任务三:修改优化再塑精神———完成课堂实践速写;

任务四:明晰要求写作实践———课后整文写作实践;

任务五:共研问题思考修改———共同修改示例作文;

任务六:对照反思优化写作———完成作文二次修改。

六个任务环环相扣,形成“步骤式”的学习任务序列,逐步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处,思考趋向全面,综合性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本文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写出人物精神”为例,从建构思路、写作支架、评价办法三个方面,对“六步写作任务法”教学范式进行解析。

一、三向建构“六步写作任务法”的序列框架

写作教学需要为学生思维的进阶提供有效的支持,需要以此组织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四种活动构建学习流程[2]。“六步写作任务法”是以上述流程为研究参照,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学生认知规律等因素,设计建构框架及内容,成为写作教学的通用范式。

(一)要设计具有统领性的任务主题

“六步写作任务法”需要将一个主题作为统领,以此成为写作训练的清晰导向。写作教学中,通常以“学习内容”为主题,学生在主题的导向下,有更加明确的任务,从而提高写作效率。任务主题的表述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感,新颖亮眼的主题表述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并且写作本身就对语言表述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主题的表述语言,要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形成语言表述的审美导向。例如,在“写出人物精神”习作训练中,教师设计“为人物精神画像”这一任务主题,“精神”一词契合写作主题,“画像”一词既是一个热词,又能够体现本学习内容所具有的特点,即具有以“可视化”的文字描绘“抽象化”的人物精神的特点。

(二)要设置具有驱动性的任务情境

“六步写作任务法”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能够整合学习内容,创设具有实践价值的任务情境。学生置身于任务情境中,在思考辨析、解决问题、写作实践过程中,产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写出人物精神”习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学校要拍摄微视频,拍摄的素材是学生本次的作文《让我心存感激的人》,由读者投票选出优秀的作文作为拍摄脚本。教师设置这样一个能够调动起学生兴趣的任务情境,让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跳出自己的写作定式,思考文章能够入选的方式。这样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要建构具有逻辑性的任务序列

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写作实践效果等,建构“六步写作任务法”,让学生在任务群建构的学习序列中,实现写作成果的优化,促进写作思维的提升。六个写作任务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环环相扣、具有逻辑关联,能够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处的“步骤式”的学习任务序列。

在写作教学中,“大作文”写作教学需要两课时来完成,一些教师在两课时中,教学环节松散无序、写作指导效率不高,“六步写作教学法”能够成为写作教学有效范式,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任务步骤进行增删修改,也可以在任务的表述上融合教学内容。例如,在“为人物精神画像”时,教师将任务二调整为“示例思辨明晰问题———指正精神画像笔法”。这样的调整能够让任务与教学内容更好地结合,让任务成为教学实践的有效驱动。

(四)要推敲具有精准性的任务描述

为了便于学生迅速把握任务,对任务的表述往往是高度概括的,因此还需要对任务进行更精准、具体的描述,任务描述通常分为任务要求与任务提示两部分,围绕“内容、要求、方式、目标”等进行描述,任务提示往往是对任务要求的有效补充。

例如,对“回顾所学综合梳理———建构写作方法图谱”这一任务的描述为: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或阅读过的文章(书籍),以及之前学习过的写作知识,回顾梳理出能够让文字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最终共同建构绘制出写作知识图谱(温馨提示:你可以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中继续丰盈你的智慧)。

其中,“绘制写作知识图谱”是任务目标;“结合学习或阅读过的文章(书籍),以及之前学习过的写作知识”是梳理方式;“你可以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中继续丰盈你的智慧”是活动形式。这样的精准描述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活动和思考指导,提高活动效率,从而更好完成写作任务。

二、科学设计“六步写作任务法”的策略支架

“六步写作任务法”的任务序列具有“适用度高”的特点,也易出现因简单机械套用而降低教学效果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设计科学的策略支架,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智慧学习,从而学有所获。

(一)要设计多样的活动支架

在两课时的学习中,如果只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学生难以有写作的愉悦感,更难以保持住长时间的思考状态,因此教师要设计多样的活动支架。对“六步写作任务法”中的各个任务进行多元的活动设计,是教学实施成效的重要保障。作文教学常用的活动支架有:导图图示设计填写、对应内容连线思考、一个例子多人赛写等。例如,任务二“示例思辨明晰问题———深思写作问题症结”中,教师展示学生几方面的精神特点,以及关于该生的多个事件选材,学生通过连线的形式,明晰哪些事件能够体现同学乐于助人的精神特点,进而提高选材的准确度。学生在活动支架的引导下,让思考更主动、思维更活跃。

(二)要探究有效的写法支架

写作虽无定法,但是却有可供学生学习借鉴的写作规律支架。写作教学中,对于写作规律支架的探究,如果只是“运用修辞、加入描写”这样空泛的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会写作。因此,在写作中,需要为学生搭建具有更具体、更具有指导性的写作支架。例如,在任务一中,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单元课文、链接学过文章、列举典型例子,迁移梳理、提炼建构出以“事”传神、以“形”传神、以“感”传神、以“法”传神的写作知识图谱后,还可以继续调整更具有操作性的写作支架,将“以事传神”的方法分解提炼为“一事发展型”和“多事排布型”,使之成为日后学生写作的规律支架。再如,在探究人物语言描写方法时,探究出为写好人物语言,要多元表述说字,恰切表述说辞,生动描摹说态。甚至可以再深入探究,“说态”还可以包含说音质、语气、语调等声音状态,及外貌、神态、动作等形象状态。这样通过深入探究提炼出的规律支架,就能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效指导。

(三)要选择优质的示例支架

空洞的讲解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作文,作为示例支架,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作文示例可以是完美的范文,也可以是有瑕疵需要完善的文章,但要具备两个特点,即能够精准契合讲解内容,以及具有思考价值。例如,在讲解人物描写注意事项时,为便于学生理解“要避免逻辑混乱”这一点,可以选择下面示例:

舅舅是位医生,那一日,他告诉我们要出征孝感,并给姥姥、姥爷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中,他一袭洁白的天使长衫,让他的形象变得那么雅致。双手高擎着请战书,口罩覆住了他大半张脸,他又用手指指着请战书上殷红的手印,目光中是骄傲的神采!

这个示例中,舅舅双手高擎着请战书,却又被瞬间切换成了一只手指着手印,人物状态前后矛盾。作者在描写了手擎请战书、脸上覆着的口罩后,又跳回到与请战书相关的动作上,随后又回到面部的眼神上。这属于描写顺序逻辑混乱。语段二中的逻辑混乱不仅仅体现在描写顺序上,还有不符合人物精神的问题。舅舅无论年龄多大,哪怕是长相清秀,用“雅致”“一袭洁白的天使长衫”这样的词句来描写男性医生的形象也是不准确的。“一袭”应该是全身照片,那应该是远景拍摄,否则手指印与舅舅眼神特点不会这样清晰。这个示例能够精准地为“要避免逻辑混乱”服务,且这个语段文字乍一看语言比较有表现力,但是仔细思考便会发现其中的逻辑顺序和内容逻辑问题。像这样能够紧密结合指导内容、引发学生深思的作文示例,会成为学生写作的有效支架。

作文示例可以是片段式、提纲式、整文式。例如,在“为人物精神画像”教学中,教师在指导人物描写时使用了片段式的作文示例,便于学生聚焦细节问题;指导学生“选择恰当事件表现人物精神”时,选择了提纲式的示例,利于学生迅速把握选材内容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在完成任务五“共研问题思考修改———共同修改示例作文”时,选择《让我心存感激的人》整篇文章,师生共同对本文进行全面的修改。

三、灵活设计“六步写作任务法”的评价方式

“六步写作任务法”中,学生将会进行多次写作实践,评价的过程也成为交流选材、碰撞思想的过程,学生在“听—看—展—评—延”的过程中,感受到写作的旨趣,对写作充满美好期待。

(一)要设置课堂高效评价模式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六步任务中的多次评价,就需要教师设计高效的评价模式。教师可以创新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接龙评价,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成员进行接龙评价,不能进行重复性评价。例如,在任务五“共研问题思考修改———共同修改示例作文”中,学生对《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一文的示例进行接龙评价,可以评价文章的优点与不足,也可以提出建议,每一条评价都体现了学生的思考与智慧,连缀起来就是对文章的完整评价。除此之外,可以进行印章评价,即按照制定的评价标准为学生的作文加盖激励印章。还可以依据写作內容设计评价维度,采取分维度的积星评价方式,以《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一文为例,制定“人物精神写作”评价标准,将“写出人物精神”的各个方面进行分解(见表1),并对各个维度应得的星数进行说明,学生能够迅速把握评价标准,提高课堂评价效率。

(二)要拓展网络评价载体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转变,尤其在网课背景下,手机、电脑成为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教师在网课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各种APP、小程序等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网络平台既可以成为互动指正式评价的载体,也可以是成果展示性评价的平台,例如,评价上传至小程序中的作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定制奖状、送花送赞、文字、语音互动等形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等媒体发布优秀学生的作文,对学生写作成果进行展示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六步写作任务法”具有普遍的实用性,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加以调整,以具有进阶效能的任务序列,助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持续赋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

[2] 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