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法自然理念下废弃铁路景观重塑研究

2023-09-10薛宁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江西农业大学

摘 要:废弃铁路往往会被人遗忘,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因长时间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在大自然的“装饰”下,其在很大程度上会与自然相融合。从师法自然理念出发,对江西农业大学中的废弃铁路景观进行重塑,结合场地自然优势,通过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传自然之神的手法,打造回归自然的特色铁路景观。

关键词:废弃铁路;江西农业大学;景观再生;师法自然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网络的飞速更新,废弃铁路数量急剧增多,给城市发展造成了一定负担,如割裂城市空间、阻碍道路交通、污染环境、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等。虽有大量的负面影响,但其长时间不受人为干扰,自然性逐年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自然融为一体。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本文所说的师法自然是推崇优美的自然环境,并视之为安放身心的家园。师法自然这一美学立场为废弃铁路的景观重塑提供了方向,可将废弃铁路中的自然性放大,并与场地现况相结合,打造全新的铁路景观。

一、师法自然理念下废弃铁路景观重塑的

目标与原则

(一)重塑目标

1.恢复生态

在废弃铁路景观重塑中,恢复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应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加强生态稳定。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废弃铁路周边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其在面对外来破坏时可以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许多铁路经过长时间的废弃,沿线生态性下降,植物活性降低,周边大多为裸露的土壤、碎石等。另外,长期以来受到空气污染和居民生活垃圾的影响,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对地块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恢复土壤肥力。可以以场地自我修复为主要方式,在植物配置上多采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

2.留存文化

在对废弃铁路进行景观重塑时,应考虑其文化性。废弃铁路是一个地区的工业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在重塑过程中,应深入发掘其时代意义,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对铁路周边的建筑、景观、植物等进行适当保留,同时与所在区域的文化进行融合,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铁路景观。废弃铁路往往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本体构件和沿线景观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对废弃铁路周边元素进行选择性的保留,即对铁路文化脉络的保护。

3.回归自然

废弃铁路本是人为建造的工业产物,但在长时间的荒废中与自然逐渐融合,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结合场地自然优势,通过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传自然之神的手法,打造回归自然的特色铁路景观。

(二)重塑原则

1.以人为本,为人所用

铁路之所以被废弃,归根结底是因为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废弃铁路景观重塑的过程中,应将以人为本、为人所用放在第一位。在设计时,应先考虑重塑的景观能否为居民提供娱乐休憩的空间,是否具有方便通行、美化环境等功能。

2.因地制宜,尊重场地

景观重塑并不是要完全摒弃、彻底改造,铁路被废弃最主要的原因是使用功能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并不意味着其一无是处。因此在设计时,应结合场地的固有优势与现代技术,优化景观格局,重新赋予场地多样化的功能。

3.巧于因借,整体划一

巧妙借用场地优势,借用场地周边的有利因素,如特色景观、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等,打造独具本地特色的铁路景观。

二、江西农业大学中废弃铁路的景观重塑

在对废弃铁路开展景观重塑的研究和设计之前,需要对废弃铁路地段的历史沿革、发展背景等信息进行了解,获取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的专项规划等材料,从而为整体谋划和设计阶段的深入分析做好准备。同时,要梳理废弃铁路地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形成初步的认知,做到心中有数。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形成初步的改造设计思路。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1.6万亩(1亩约666.67平方米)。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距今已有118年之久。学校背靠梅岭风景区,校园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可以说是观光游览的胜地。

校园总体分为南、北两个区,其中包括多处特色景观,如南区的樱花,每年都有人慕名前来观赏。校园试验田中新研制的彩色油菜花更是独特景观。

(一)项目概况

江西農业大学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全封闭式的校园,学校区域内还遗存有少量当地村庄建筑(目前正在整改)。学校南北区之间有一条省道穿过。废弃铁路有部分位于校园外,周边时常有车辆经过,给学生的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需要开展景观重塑的废弃铁路段位于江西农业大学本部北区翠湖与试验田之间,该铁路将学校生活区与试验田一分为二(图1)。

(二)现状分析

线性空间指在具有线的形态的同时具有移动能力的空间,其移动能力主要表现在空间的连续性、动态性、贯通性以及一定的延伸性上。就铁路而言,从空间形态上来说,铁轨的宽度与其长度基本上可以忽略,同时铁路自身的连续性和贯通性,使其具有较为明显的线性空间的属性特征,这也使得铁路可以像针线一样,能够串接起沿线的各个地块或者功能空间,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从城市空间塑造的角度来说,铁路可以作为城市的空间轴线,作为塑造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

根据所处城市位置的不同,废弃铁路可以分为位于远郊、位于近郊、位于中心区,各个区域的用地结构、功能布局以及人员活动等都存在差异性,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也各有侧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与手法。若城市中的废弃铁路规模和分布范围都较大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改造难度。

1.废弃铁路生态问题

被闲置或者废弃的铁路大都缺乏持续的维护与管理,从整个城市空间看来,其空间较为封闭、狭窄,内部杂草丛生,蚊虫遍布,整体环境卫生情况较差,影响城市美观与形象,会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而逐渐被“孤立”和遗忘。

江西农业大学中的废弃铁路与现存公路之间有一定的高差,形成了一段存水空间,由于未设置排水设施,内部存有大量的污水,且周边居民丢弃的生活垃圾飘落堆砌在此,严重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2.废弃铁路安全问题

从江西农业大学内部去往试验田所必经的天桥,并未将校内道路与试验田直接连通,所以从此经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天桥年代久远,早已破败不堪,上天桥的楼梯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另外,校园内部的废弃铁路段地势较低,南侧紧挨一条小路,时常有去往后山的车辆从此经过。道路与铁路连接处的围栏多处被破坏,且年久失修,早已不符合现代防护标准。

3.废弃铁路美观问题

废弃铁路将校园一分为二。校园内部去往试验田必经的天桥年代久远,部分栏杆锈迹斑斑,桥梁主体部分混凝土破裂。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设施老旧,破损严重。铁路旁因高差形成的河道内部有大量积水,且已发黑发臭,严重影响美观。河道北侧被附近居民开垦,以种植蔬菜。整个铁路北侧的土地被随意分割成多块。

4.废弃铁路空间问题

废弃铁路沿线空间往往是城市活力不足的地带。衰落的铁路常伴随着沿线老旧城区的衰败,空间品质低下的城市废弃铁路空间成为“城市背面”的代名词。实体隔离、可达性较差等因素带来的空间阻碍,导致铁路附近往往人迹罕至,甚至无人问津。

(三)详细设计

1.空间设计

江西农业大学内的废弃铁路段总长245米,宽22米,横向将校园与试验田分割成两部分。现将铁路南侧的大门与试验田进行连接,重建天桥,使整个空间连通起来。桥梁主体采用仿原木材质饰面,桥面及桥顶采用透明材质,使整个天桥融入周边环境。对铁路外围道路两侧围墙进行改造,将围墙顶部设计为不規则曲线形式,以使两侧空间变得生动。同时,在围墙上设计不同形状的镂空花窗,使空间具有连通性。

2.小品设计

基于师法自然理念,小品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地面铺装方面,采用碎石铺装,与铁路西侧梅岭山峰形成自然呼应。规划设计排水系统,避免铁路周边积水。铁路两侧坡面采用仿生砖,搭配草本植物,打造原生态景观。利用天桥高度优势,与周边景色相结合,打造特色景观天桥。与铁路轨道衔接处,设置镂空玻璃凉亭,供人娱乐休息。

3.植物设计

在植物配置上,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为主。至于围墙两侧的植物,原有香樟保持不动,同时对规划范围内的其他大型乔木进行选择性保留。由于地势原因,废弃铁路段周边有存水空间,适合种植亲水、喜水植物。河道两侧堤岸上水分不易储存,适合种植耐旱的草本植物(图2)。

废弃铁路的景观重塑并不是完全翻新,而是结合场地原有的优势,尊重场地特色,还原场地已有文化,打造新的铁路景观。本文尝试对江西农业大学废弃铁路段进行景观重塑,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场地的自然性。通过将校园内特色景观进行串联,结合学校文化特征,打造一段独具江西农业大学特色的景观。

对废弃铁路用地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可以提升周边环境品质,完善城市的绿地空间系统,美化城市形象,优化城市整体建设环境。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考虑,废弃铁路用地的线性空间特点显著,各线路之间相互连接,经过规划改造后可以成为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生态廊道,并在调节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提供一个适宜的空间。

废弃铁路在过去为城市建设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是城市阶段性发展的历史见证,尽管失去了其原先的作用,但给城市遗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应该被人们忽视。对废弃铁路的改造再利用可以留住历史记忆,提升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增加城市整体的历史厚重感。

参考文献:

[1]葛书红.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规划与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2]迟金颖.师法自然,设计空间:探索自然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寇亚琴.尊重原生植被人工造景方可师法自然[N].中国花卉报,2020-06-04(1).

[4]贾绿媛,霍达,钱云,等.高密度化发展背景下巴黎城区废弃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更新特征及启示[J].工业建筑,2021(7):209-215,56.

[5]李凌月,李雯,王兰.都市企业主义视角下工业遗产绿色更新路径及其影响:废弃铁路蜕变高线公园[J].风景园林,2021(1):87-92.

作者简介:

薛宁,硕士,黄河交通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设计作品选登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景观设计作品选登
江西农业大学兽医院
江西农业大学设计作品选登
江西农业大学建校115周年办学成就
江西农业大学建校115周年历史回眸
江西农业大学兽医院
研究生信息检索课协作式教学模式探索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开放性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以江西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