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技能型社会背景下能力本位教育

2023-09-10邹香玲向春枝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技能型高技能校企

■邹香玲,向春枝

(河南开放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2019 年1 月,“职教20 条”提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年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要求职业教育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培养多层次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1]。因此,职业教育院校要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满足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发展背景

为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发展新需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加快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育人方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李克强对大会也做了重要批示,要求职业教育借鉴先进经验,改革创新,推动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技能人才[2]。2021 年6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48 号)文件指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3]。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通过“技能中国行动”,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比例,以满足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的高职业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技能型社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大有可为[4]。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022 年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愿景,对接专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2022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5],要求“十四五”末期,“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6],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二、能力本位内涵

能力本位教育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兴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能力本位教育思想逐渐发展成熟,并被应用到职业教育中。能力本位教育是与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一种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力本位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要素,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能力本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将实际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水平专业群定位

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职业性、技能性、应用性等特点[7],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高技能人才。

随着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要求愈发严苛。职业院校要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群岗位,确定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确定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人才目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同时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注重职业性、技能性、应用性,培养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技能需求新变化,不断更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将工作过程与教学工程相对接,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契合的高技能人才;学企联手建设教师实践流动站、派遣师资赴企业一线实践、参与企业工程和技术研发等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聘请行业领军人才、企业一线工程师兼职教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坚持持续推进。按周期、分阶段推进建设,实行动态管理、过程监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完善持续支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的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8]。即要分层、分阶段建设推进,优胜劣汰,优先建成一批示范引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校和专业群,推动高等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高端人才资源支撑[9]。12 月,教育部公布了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名单,并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分为A、B、C 三个档。通过“双高计划”建设领先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合区域发展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技能人才培育高地和技术与技能创新服务平台[10]。专业群建设是推动区域内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整体优化、打造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的重要抓手[11]。

四、基于能力本位的双高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

高水平专业群要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高技能人才,应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从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出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河南开放大学省级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为例,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第二课堂模块、专业(技能)模块、集中实训模块。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第二课堂模块由学校统一规划,主要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模块和集中实训模块主要由二级学院制定,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对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根据职业设置与行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规范的衔接以及教学流程与生产流程的衔接等情况[12],搭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同时课程内容融入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内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校企合作,分析专业群岗位共同特点和每个岗位具体技能需求。将专业(技能)模块分为平台课程模块和岗位课程模块,平台课程模块适用于专业群所有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采用多元化评价,通过评价反馈机制进一步优化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

(一)岗课赛证创融通,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通过调研行业、企业,了解掌握专业群各岗位特点及技能需求;根据各实际岗位要求,分析胜任岗位所需的能力要素;按照每个能力要素设置课程[13],搭建基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将创新创业融入其中,实现岗课赛证创融通,并将工匠精神融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及创新的全过程,使培养的人才与产业优化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

专业围着产业转,对接产业需求和前沿,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课程及课程内容对接专业群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要求、职业标准等,实现岗课融通。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技术不断革新,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对接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使培养的学生满足时代要求,能够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赛融通中,赛是检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是职业教学改革的“指挥棒”[14]。大赛是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大赛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校三级竞赛,通过竞赛检验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课证融通,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高校应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将价值引领贯穿其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还应及时对接产业需求,形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体系,优化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促进创业创新,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岗课赛证创融通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5]。

(二)加强“双师”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和教法。其中,教师是根本。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占比。

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依靠力量,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6]。高校应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阶梯发展和多元引导,培养专业群骨干教师和专业群带头人,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派遣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研修体系,根据专业需求,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同时,引入行业、企业领军人物和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作为兼职教师,推进高职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办学机制;校企合作、育训并举,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能手、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内在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根据专业群岗位技能需求,开发活页式教材、共建实训项目等资源,建立专业群项目资源库,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中,使内容更贴近实际市场需求,确保项目的实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在教学中,将校企合作项目、大赛项目作为教学项目,对接行业、赛项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转化为教学标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发挥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导航、定标、催化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对接。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深化“三教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占比较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缺失职业教育特色等现象,在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较少。为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深化“三教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岗位标准、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式教学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原有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实施基于能力本位的课堂革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五)多元化评价,形成评价反馈机制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现有的高职人才培养评价普遍采用学生评教、毕业生回访等方式。学生评教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即过程性评价,学生评教的主体是学生,相对单一,且学生评教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要创新评价机制,多方参与,在过程性评价中加入同行及督导的评价,多渠道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学生、同行和督导评价,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应包括终结性评价,即竞赛、行业企业、毕业生及社会的评价。竞赛是人才培养质量最直观地显示,行业企业、毕业生及社会评价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评价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需求,更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对接产业前沿,融入新技术、新规范,动态调整教学内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校要及时了解掌握产业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根据产业需求和技术革新,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日趋迫切。目前,在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中,高技能人才的占比仍然较低,在结构、培养、使用、实际需求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育的重要渠道,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

猜你喜欢

技能型高技能校企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