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黄帝内经》探析临床新型针具治疗痹证的理论渊源*

2023-09-10白丽丽张红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九针针具毫针

白丽丽,张红星

1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5

2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湖北武汉 430030

《黄帝内经》被誉为“医之始祖”,属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分为《素问》和《灵枢》2卷。《素问·痹论篇》最早提出了“痹”证之名,并对其治疗做了较详细的论述[1],《内经》在论述“痹”证治疗时主要侧重于针灸疗法,所用针具以“九针”为主;《灵枢》中最早对“九针”进行了系统描述,因此其亦被称为《针经九卷》,为现代临床针刺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现代临床所用的多种新型针具均可溯源于《内经》,用治痹证可取得显著疗效。下面就“九针”中与现代临床相对应的新型针具在外形考辨与用治痹证的临床应用做一浅析和论述。

毫 针

《灵枢·九针》载“毫针,取注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又言“毫针者,尖如蚊虻喙”。由此可知,《内经》所言“毫针”针身极细且针尖锋锐,其形状及作用原理同现代临床使用的针灸针相似。

《内经》在论述“痹”证的治疗时,主要侧重于毫针刺法[3]。《素问·痹论篇》云:“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藏有俞,六府有合……各随其过则病瘳也”。《灵枢·九针论》篇:“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舍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出针而养者也”。又《灵枢·刺节真邪篇》言:“黄帝曰:官针奈何?岐伯曰……刺寒者,用毫针也”。

同时,《内经》中亦细述了以毫针为具,施行不同刺法治疗风寒湿三种邪气偏盛不同所致的痹证[4]。①行痹:《素问·缪刺论》篇:“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己,复刺之如法”。及《灵枢·官针》载:“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表明行痹可用缪刺法及报刺法治疗。②痛痹:《灵枢·官针》载:“齐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扬刺者……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及“直针刺者……以治寒气之浅者也”。表明齐刺、扬刺及直针刺法均可用治不同程度的痛痹。③着痹:《灵枢·四时气》载:“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湿邪为痹可致肢体关节重着疼痛,治疗应除湿宣痹,可取毫针针刺足三里以健脾除湿、温经止痛。

针 刀

针刀是以古九针理论和技术、人体组织学和解剖学为基础,参考外科手术方法对针具进行改造,将针灸针和手术刀结合起来发明的新型针具,针刀的形状和主治病症与《灵枢·九针》中提出的“铍针”有相似之处[5],《九针》载“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如《内经》言铍针“末如剑锋”,其头部如宝剑,可切开排脓,故针刀的形状和铍针相似[5]。

针刀治疗时以“针”的方式进入人体,发挥“刀”的松解、切割、剥离等作用,其本质是微创的软组织松解术[6],故痹证是临床应用针刀治疗的最佳适应证之一。针刀治疗选取进针点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局部穴位。应用针刀治疗时取疼痛局部穴位可体现中医学“阿是穴”的取穴思想。如在治疗属痹证范畴的坐骨神经痛时,针刀作用于臀部环跳穴,既可松解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等肌肉,也可直接触碰到坐骨神经,可同时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7]。②压痛点、条索状物。“痹证”本质是机体损伤以致气血瘀阻,局部可形成肿块或条索状物;针刀作用于患处行松解治疗,可疏通局部气血,与中医学“以痛为输”的治疗原则观点一致[8]。③肌肉附着点。在疾病诊断明确时,针刀松解病变处肌肉肌腱的附着点,可解除病变肌肉和软组织的紧张和痉挛[9]。如在应用针刀治疗肩胛提肌劳损时,往往选择该肌肉的骨骼附着点[10]。

针刀是对古九针针具的继承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针灸学的内涵。经过多年发展,其操作方法日渐成熟,临床应用时以其微创且速效的特点而具有独特优势;中医指导思想是兼顾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针刀疗法重视局部治疗,亦是对中医局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1]。

芒 针

现代临床使用的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为芒针[12]。其可取法于古“九针”,《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灵枢·九针论》亦言:“八风伤人,内含于……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共同说明了长针的特点和应用。

针对本法所治“深邪远痹”,一方面指人体的层次深浅(人体表为皮,次为肉,再深为筋,至深为骨),由此“深邪远痹”可指筋骨之间的痹病,《素问·长刺节论篇》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中人也……内搏于骨,则骨痹。”《素问·痹论篇》指出“其留连筋骨间者痛久。”另一方面,邪气深伏,病程较长,因此“深邪远痹”又指日久不愈的痹病,依据深、远病邪深藏之义,故以针治疗须身长可直达病所[13]。

芒针因其体长,故适用于需深刺的疾病,现代研究表明通过穴位深部刺激、经络感传及气至病所可产生镇痛、增强免疫力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功能等作用[14],现代临床常用治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火 针

火针古称燔针焠刺,亦可追溯于“九针”中的“大针”,其记载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九曰大针,长四寸……以泻机关之水也”。说明了其特点和应用[15]。而《灵枢·九针论》进一步解释曰:“淫邪流溢于身……故为之治针,令尖如挺,其锋微员,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

据记载,《内经》中应用火针主要治疗痹病,如《灵枢·官针》云:“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灵枢·经筋第十三》载 “治在燔针劫刺……焠刺者,刺寒极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素问·寿夭刚柔》云:“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风寒湿三邪所致“痹证”主要是阴寒之气客于肌肉筋骨之间,以致机体阳气不行,而火针是以将针烧红后快速刺入病变局部,再快速出针的方法,则其具有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以通经络的作用[16],故应用火针治疗关节痹痛可取得明显临床疗效。

现代火针在材质方面选用耐高温材料的合金,其形体也有较大改进,针体圆滑坚韧且针尖锋利,具有加热快、不易折断、皮肤损伤小等特点,针刺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且为适应临床需要,火针又分为单头和多头,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胖瘦和针刺部位深浅来分别选用不同型号的火针,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其疾病治疗范围[17]。

员利针

员利针亦源于《内经》古“九针”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及“员利针者,尖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以上论述阐释了员利针的形状如牦牛之尾,针尖圆且尖,中部稍微膨大,针身反而细小,乃针身细长而坚韧有力[18]。

将员利针用治痹证在《内经》中亦有明确表述,《灵枢·九针论》载:“员利针,取法于厘针……主取痈痹者也”。《灵枢·官针》云:“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因员利针形状设计独特,使其在解除机体局部气血痹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起到迅速充分的疏通作用,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19]。

现代临床所用员利针是以《内经》描述为基础,结合现代运动学和解剖学理论,改进针具形态和确立针刺点[18]。由于员利针较毫针粗,故可在局部松解粘连和缓解组织痉挛状态,减轻疼痛,从而缓解痹证的各种临床症状[20];同时员利针在针刺时能产生强烈的针感,可起到通经络、散筋结、以及平衡关节上下肌肉力量等作用[21]。

结 语

痹证为中医病名,西医中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均属于痹证[22],均以肌肉关节疼痛、肿胀、麻木,甚至活动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类疾病的发病因素以及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23]。中医认为风、寒、湿等邪气是机体发生痹证的主要外部因素,其属标;而人体正气不足则是导致痹证出现的内在因素,其为本[24]。目前临床治疗痹证无特效疗法,因疼痛为痹证的典型症状之一,故西医常采取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症治疗,但仅能短暂缓解部分疾病症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对机体不良反应较大、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同时还会对机体肝肾等脏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25]。因此,很多患者常会寻求中医治疗,而中医针刺治疗疼痛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具作为实施针刺治疗的工具,其变革和发展以改善针刺方法和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近年来,在《黄帝内经》“九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毫针、针刀等为代表的新型针具不断应用于临床;将该类针具用治痹证,在解除气血痹阻、疏经通络、调和阴阳[26]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同时可明显缓解疼痛、解除肌肉痉挛,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对机体损伤小、无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九针针具毫针
新九针特色技术组合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证经验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云南省清洁针具交换在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效果及经济成本分析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九针的现代研究概述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
浅谈针具交换干预模式对预防HIV在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传播的影响
国内外清洁针具交换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