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3-09-07李龙黄玲艳高玮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羽状皮下脂肪腓肠肌

李龙 黄玲艳 高玮

2 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有报道指出,T2DM 患者多存在周围神经病变,而周围神经病变又可引起肢体肌肉萎缩[1]。既往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健康人群,T2DM 患者更易患下肢肌肉病变[2]。T2DM 患者机体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现象,且微血管、神经等处于高血糖环境下,易受到损伤,进而易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3]。腓肠肌是小腿后群肌之一,对于维持人体直立姿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多采用腓肠肌组织活检等方式对该处病变情况进行诊断,但可能会对腓肠肌造成损伤,也会引起患者强烈疼痛。高频超声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其可清晰显示骨骼表面或关节周围软组织,为骨骼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4],但其在腓肠肌病变中的诊断尚处于探索阶段。故本研究旨在探究高频超声对T2DM 患者腓肠肌病变的诊断价值,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1 000 名行高频超声检查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行高频超声检查者;②足背动脉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外周血管疾病患者;②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③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疾病患者;④合并其他骨骼肌肉疾病患者;⑤合并神经内分泌疾病患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①T2DM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5];②腓肠肌病变及严重程度符合相关诊断标准[6]。根据是否患有T2DM 将受试者分为T2DM 组及对照组,根据腓肠肌病变情况将T2DM 组分为腓肠肌病变组及非腓肠肌病变组,根据腓肠肌病变程度将腓肠肌病变组分为重度组及轻度组。

1.2.2 超声检查

应用GE-VE9 超声诊断仪进行肌肉检查,选用7~10 MHz 线阵探头,体胖者选用5 MHz。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小腿背侧,行纵切面+横切面检查,观察肌肉形态、回声等,并检测羽状角,探头在肌肉纵向测量,显示屏中羽状角清晰可辨认时进行图像获取,用超声仪器电子圆规测量角。将超声探头垂直于小腿长轴,在距离胫骨内侧髁至内踝高点或腘窝折痕至外踝高点的30%处找到内侧腓肠肌肌腹中点,测量腓肠肌肌束宽度、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在观察图像时,探头施加最小连续压力,以防止肌纤维受压而产生过多形变。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对照组及T2DM 组的高频超声指标(腓肠肌肌束宽度、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及内侧头、外侧头羽状角)。②比较腓肠肌病变组及非腓肠肌病变组、腓肠肌病变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测指标,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合并腓肠肌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对腓肠肌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检验后用(±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ROC 曲线分析高频超声检测指标对T2DM 患者合并腓肠肌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对腓肠肌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及T2DM 组临床资料比较

根据是否患有T2DM 将患者分为T2DM 组(n=127)及对照组(n=873),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及T2DM 组临床资料比较[n(%),(±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T2DM group[n(%),(±s)]

表1 对照组及T2DM 组临床资料比较[n(%),(±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T2DM group[n(%),(±s)]

2.2 对照组及T2DM 组高频超声检测指标比较

T2DM 组腓肠肌肌束宽度及内侧头、外侧头羽状角小于对照组,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及T2DM 组高频超声检测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dete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T2DM group(±s)

2.3 腓肠肌病变组及非腓肠肌病变组高频超声检测指标比较

根据腓肠肌病变情况将T2DM 组分为腓肠肌病变组(n=38)及非腓肠肌病变组(n=89),腓肠肌病变组腓肠肌肌束宽度及内侧头、外侧头羽状角小于非腓肠肌病变组,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大于非腓肠肌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腓肠肌病变组及非腓肠肌病变组高频超声检测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dete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gastrocnemius lesion group and nongastrocnemius lesion group(±s)

2.4 高频超声检测指标对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指标中腓肠肌肌束宽度、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等联合检测诊断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的AUC 值为0.905,大于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0.850)、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0.724)、内侧头羽状角(0.612)、外侧头羽状角(0.639)单独检测(P<0.05)。见表4。

2.5 不同腓肠肌病变病变程度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测指标比较

根据腓肠肌病变程度将腓肠肌病变组分为重度组(n=9)及轻度组(n=29),重度组腓肠肌肌束宽度及内侧头、外侧头羽状角小于轻度组,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大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图1。

图1 高频超声检测指标诊断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的ROC 曲线分析Figure 1 ROC curve analysis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indicators in diagnosing T2DM with gastrocnemius lesion

表5 轻度组及重度组高频超声检测指标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dete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mild group and severe group(±s)

表5 轻度组及重度组高频超声检测指标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dete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mild group and severe group(±s)

2.6 高频超声检测指标对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高频超声指标中腓肠肌肌束宽度、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等联合检测评估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严重程度的AUC 值为0.961,大于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0.814)、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0.779)、内侧头羽状角(0.793)、外侧头羽状角(0.826)单独检测(P<0.05)。见表6、图2。

图2 高频超声检测指标评估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严重程度的ROC 曲线Figure 2 ROC curves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indicators in evaluating severity of T2DM with gastrocnemius lesion

表6 高频超声检测指标对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Table 6 Evaluated value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indicators on severity of T2DM with gastrocnemius lesion

3 讨论

腓肠肌是维持人体稳定姿势的重要肌肉组织。研究显示,T2DM 患者易出现腓肠肌病变而影响其平衡及正常运动功能[7-8]。以往多采用超声造影及手术活检等对腓肠肌病变情况进行诊断,但手术活检等检查方法为有创性检查,可对患者造成损伤,影响下肢功能。有研究对T2DM 患者小腿腓肠肌肌肉进行检查,发现患者肌肉横断面上见大量增多的短线状高回声光斑,肌肉呈脂肪样变性,回声弥漫性增强,部分肌肉结构消失,提示T2DM 患者存在小腿腓肠肌肌肉萎缩现象[9-10]。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 组腓肠肌肌束宽度及内侧头、外侧头羽状角小于对照组,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大于对照组,表明T2DM 患者存在腓肠肌异常现象,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11]。分析主要与T2DM 患者存在微小血管病变,引起肌肉缺血,并产生一系列炎性反应,进而导致肌肉病变坏死有关。T2DM患者神经、血管病变可引起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导致横纹肌萎缩,而形成增生性间质纤维脂肪组织,深入肌束内,导致肌纤维排列疏松、肌束宽度变窄,同时横纹肌被纤维和脂肪取代,形成脂肪样变性,故T2DM 患者存在皮下脂肪厚度增加现象[12-13]。

高频超声是诊断骨骼肌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使肌肉骨骼显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既往报道指出,可采用高频超声对肌骨疾病进行诊断[14-15]。腓肠肌病变是T2DM 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表现为腓肠肌肌肉压痛、强制性痛性痉挛等症状,发作时可最长可持续数分钟,给患者身心均带来了不良影响,故对患者给予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腓肠肌肌束宽度逐渐减小,而皮下脂肪厚度呈增高趋势,提示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患者腓肠肌肌束宽度、腓肠肌皮下脂肪厚度及内侧头、外侧头羽状角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原因在于,随着腓肠肌病变的进展,横纹肌萎缩程度加重,而横纹肌萎缩后可出现脂肪性病变,故患者皮下脂肪厚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指标诊断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及评估病变严重程度的AUC 值均大于0.9,提示其对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对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评估价值,说明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腓肠肌病变情况。

综上所述,T2DM 合并腓肠肌病变患者存在腓肠肌肌束宽度、内外侧头羽状角等超声指标异常现象,高频超声对T2DM 患者合并腓肠肌病变及疾病严重程度具有诊断评估价值。

猜你喜欢

羽状皮下脂肪腓肠肌
基于GUI 的冷泉羽状流数值模型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应用
网球腿的超声诊断价值*
基于高精度海洋动力模型的珠江口羽状流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基于PACS探讨皮下脂肪含量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shallow water in curvilinear coordinate grid*
随机介质理论天然气水合物羽状流正演模拟
患者皮下脂肪厚度与丙泊酚麻醉应用剂量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羽状Fe-Co合金分级结构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腓肠肌损伤的MRI临床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