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审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以南京审计大学ACCA项目为例

2023-09-03李岩岩徐伟肖明芳

商业会计 2023年9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思政人才

李岩岩 徐伟 肖明芳

(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审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5)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做出了战略谋划,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塑造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党和国家培育出更多人才,高质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源动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是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工作内容。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国际化专业开设了国际合作项目,以ACCA教育认证体系的13门核心课程为主,融合通识和实践教育,在关注教学成绩的基础上,重视育人效果,让课堂成为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本文以ACCA 项目的专业核心课程《战略商业领袖》为例,深入剖析高质量发展对审计专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并提炼本课程思政要素,形成系统性的课程思政内容,加大课程教学创新设计,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实到审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审计学(ACCA项目)的专业核心课程,《战略商业领袖》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使学生能够在评估、整合和陈述案例的过程中展现出相当的审计技术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并从全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业绩管理和价值创造,评估审计组织机构的治理和代理机制的有效性。其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识别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审计职业道德意识,为组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高质量、多元化的人才。

(一)踏上新征程的需要。新征程带来新挑战,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随着移动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组织运营和安排活动方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些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企业的出现,对许多传统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新型商业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社会、文化、技术和竞争等方面的威胁和机会同在,财会、审计等团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要能够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过程中,专业化、多元化和复合化的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个大背景,课程内容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些理论或模型,而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基础,把学生定位在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发现问题、识别问题并从领导者的角度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在审计教学过程中,把优秀中国文化、理论、制度等有效与审计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实现审计课程思政全覆盖、全融合,重点培养审计专业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洞察能力,能够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员有效沟通,最终培养出适应国内、国际双重环境的高质量审计专业人才。

(二)构建新格局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打好人才基础。新格局要求人才一定要具备全球化知识、技能和视野,《战略商业领袖》课程的目标是将审计专业学生培养成未来商业领域的出色领导者,这就对审计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培养学生开阔国际视野的同时,还要教导学生热爱我国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和分析问题,要对国外的思想、文化保持清醒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学生审计技能的教育,还要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三)审计职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对于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融入新格局,重点培育和打造审计专业知识扎实、审计专业技能过硬、审计专业创新能力强的青年人才,加强跨文化国际化思维与专业领域的协同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各行业国际尖端人才。因此,在《战略商业领袖》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文化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同时,要拓宽审计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他们批判吸收各国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扰,将爱党爱国情怀根植于心,培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备的高品德审计人才。

三、《战略商业领袖》课程思政要素挖掘

《战略商业领袖》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和高尚职业道德的高质量审计专业化人才。在思政要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方面,吕静宜(2022)认为在重点及难点的教学内容上,要以质疑法为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赵海侠(2022)认为,进行教学双总结和双反思,既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总结和反思,也包括课程思政教学总结和反思,通过教学,使学生专业知识得以提高,思想得以洗礼和升华。

《战略商业领袖》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领导力、公司治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审计职业道德等内容,知识面广,覆盖课程多,教学难度大,实施思政教育难度更大。研究发现,该课程贯穿一条生命线,即诚实守信、敢于斗争、勇于担责和家国情怀。

(一)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审计职业的灵魂,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20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企业家座谈时强调,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的重要要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十五条,“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因此,审计人员要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战略商业领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处理问题时能够具有高瞻远瞩的视野,能从领导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正直、诚信、透明、公正这几个要素是作为领导者的基本特质,要做到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二)敢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更新、更高标准的要求。审计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守护者,在执业过程中经常会面对违法违纪的问题。为此,就要培养审计人员敢于斗争的职业精神,时刻将守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作为自己执业的神圣使命,不屈从于违法违纪人员的施压或诱惑。《战略商业领袖》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面对违法违纪事件时的斗争能力,学习斗争的艺术与策略,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问题,从敢于斗争的勇气出发去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目标。

(三)勇于担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来强调勇于担当、敢于担责,为天下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国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民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己则有“一人做事一人当”,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寄语广大青少年,勉励他们担当社会责任、担负时代使命。《战略商业领袖》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局战略眼光和审计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高质量背景下的审计人才,对内要“找准职责定位,明确主责主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审计政策制度为准绳,坚守审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护航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对外要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切实加强审计执业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依法履职,准确把握新时代审计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切实做好社会经济的“守门人”,勇当“经济卫士”,履行监督职责。因此,教学中必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自信心,支持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勇担责任,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四)家国情怀。《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社会、人类的情感延伸,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身在何处,国家与家庭、个人都密不可分。在《战略商业领袖》课程中,不能仅仅以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为教学目的,而是要牢记审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要把审计人才培养、社会效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纳入教学范畴,引导学生胸怀天下,当学生走出国门,面对形色各异的文化形态,能够做到不盲从,不被不良文化所诱惑,坚守中国优秀文化、坚持中国立场。

四、《战略商业领袖》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教学目标重构升级,构建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融入思政要素后,《战略商业领袖》课程要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全局战略眼光,品格和学养并蓄,知识与能力并重,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审计专业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应融入审计能力和审计素养两个层面,对教学目标再设计,在能力层面,重点培养审计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商业洞察力、质疑批判力和评估能力,在素质层面重点培育审计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有着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审计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素质层面教学目标,分别突出学生的“学”“用”和“德”三个方面,体现了审计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整合性。

(二)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建设专业思政教学素材库。

1.强化审计职业道德教育。道德是一种无形的软约束,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欺诈、舞弊、贿赂与腐败等案例警示教育,强化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使学生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实现审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

2.动态收集思政教学素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求思政内容要与专业内容相融合,专业在发展,思政要素也在不断丰富,在二者融合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线不松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原则导向为基础,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不断积累、提炼文化基因,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累思政素材。许汉友(2022)认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不断地去适应变化的世界,其开放、吸收和进取的特点恰好适应了新时代对审计、会计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课程思政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捕捉、分析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阐释,并将其作为思政教学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拓展国际视野。

3.建设课程问题库。本课程教学内容知识量大、覆盖面广,不仅包含了审计、会计相关内容,还涉及到管理学、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内容,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融入思政要素后,“专业+思政”的问题可能会更为突出。大学生思想尚未固化,学生在不断吸取国外优秀教学资源的同时,极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诉求,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及时沟通交流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归纳汇总典型问题,动态收集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思想理论困惑,形成教学问题库。

4.持续推进本土化案例教学,逐步形成案例库。本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把课堂教学关注点落脚在“实践”上,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案例去阐述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但是由于ACCA 项目主要使用的是外文原版教材,没有本土化案例,因此,教学中有必要使用我国优秀的审计案例去诠释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感,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在国际审计上,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审计制度,根据我国国际工程受项目所在国审计的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审计制度和规范的不同,明白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制度等会对审计工作有重大影响,以真实感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认知,也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的“特色”与“优势”之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制度自信”。

(三)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营造优良教学文化氛围。第一,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寻找合适的审计案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快乐主动学习。第二,积极参与审计学科竞赛。参与审计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要求人人进学习小组,推动全员参与审计学科竞赛,把参与学科竞赛作为总评的一部分。特别是审计就业力大比拼和审计财智赛,要求学生分析每个赛题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现状与焦点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根据审计思政教育目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研,比如走访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到审计局观摩学习等,以实际行动去体会什么是审计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快审计基层教学组织思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主要力量。由于《战略商业领袖》课程覆盖面广,涉及到的课程多,单纯依靠本课程教师进行思政建设远远不够,必须要组建审计基层教学组织,融合相关课程教师共同进行课程思政研讨,深化所有教师的责任使命感,实行共同备课制度,定期进行课程思政研讨,把课程思政任务常态化。同时,教师们还要主动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系,使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思政人才
人才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