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一项单中心调查研究

2023-09-02彭泽斌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正常值血钙病死率

彭泽斌

宜都市人民医院内科 (湖北 宜都 443300)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肾损伤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的肾脏疾患[1]。截止2017年全球罹患CKD病例约7亿,发病率为9.1%,且随病情恶化,0.07%病例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同年死亡例数达1200万,现已成为困扰全球共同卫生问题,防治形式迫切且严峻[2]。随肾脏替代技术发展,现今临床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为主要手段,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3]。据悉,全球约有300万MHD患者,预估至2030年可攀升至540万[4]。由中国肾脏病网咯(CK-NET)年度数据显示国内MHD患者达57.8万[5]。尽管应用MHD可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因患者伴发基础疾病较多,且可诱发透析相关并发症,预后仍不够理想。由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MHD死亡率167~284/10万不等[6~7]。故了解现阶段MHD患者流行病学变化情况用以指导血液透析方案质量改进意义重大。兹本文基于本院开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研究,旨在了解病死率、原发病等流行病学特征,且进一步明确影响MHD生存情况独立性风险因素,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20年1月初至2022年末经本院在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CNRDS)上报的99例资料详实MHD死亡病例作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

1.2 年病死率定义以年初至年末死亡病例为分子,以年初及年末接收MHD治疗病例取平均值为分母[8]。

1.3 研究方法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病史、透析情况及末次透析生化指标、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其中,①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等;②病史:原发病【包括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其他】等;③透析情况:透析龄、透析通路、透析频次等;④末次透析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正常值:≥110g/L】、白蛋白(Alb)【≥40g/L】、铁蛋白【正常值:≥200ng/mL】、血钙【正常值:2.1~2.5mmol/L】、血镁【正常值:0.7~1.0mmol/L】、血磷【正常值:1.13~1.78mmol/L】、血钠【正常值:133~145mmol/L】、血钾【正常值:3.5~5.5mmol/L】、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正常值:150~300ng/L】,均由透析系统自行导出;⑤死亡原因:主要分心血管事件(心率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脑血管事件(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感染(肺部、脓毒症、导管相关性肺炎等)、肿瘤、消化道出血及其他。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7.0进行图形绘制,以“(±s)”统计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M(Q1、Q3)统计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行秩和检验,以“%”统计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不同层别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且行Enter法控制混杂因素作 COx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MHD生存独立性风险因素,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性别、年龄及病死率统计2020~2022年MHD患者平均病死率为6.88%,其中,2020年、2021年、2022年病死率依次为7.59%、7.17%、6.27%,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6,P=0.720),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0%(59/99)VS 40.40%(40/99)】(χ2=7.293,P=0.007);死亡年龄中位数64岁,最小值32岁、最大值88岁,老年(≥60岁)高于青中年(<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2%(61/99)VS 38.38%(38/99)】(χ2=10.687,P=0.001),见表1。

表1 年病死率统计[n(%)]

2.2 原发病及死亡原因统计2020~2022年MHD患者整体原发病位居首位的是DKD(34.34%),其中,2020年MHD原发病位居首位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35.71%),其次为DKD(32.14%),而后2021及2022年,均以DKD位居MHD原发病首位,依次为35.13%、35.29%,见表2;2020~2022年MHD死亡原因首位为心血管事件(33.33%),其次为感染(18.18%),见表3。

表2 原发病统计[n(%)]

表3 死亡原因统计[n(%)]

2.3 透析龄统计2020~2022年98例MHD死亡患者透析龄范围4~185个月,中位透析龄57个月,MHD死亡高峰为透析龄5~10年(33%),见图1。

图1 2020-2022年98例MHD死亡患者透析龄分布。

2.4 MHD死亡患者透析生存情况按原发病【DKD、非DKD】、透析通路【动静脉内瘘(AVF)、非AVF】、透析频次【周均1~2次、周均3次】及末次透析生化指标差异【Alb(>40g/L、<40g/L)、血钙(2.1~2.5mmol、<2.1mmol或>2.5mmol)、iPTH(150~300ng/L、<150ng/L或>300ng/L)】予以分层,由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原发病中非DKD患者生存时间长于DKD患者,透析通路选择AVF患者生存时间长于非AVF患者,透析频次周均3次患者生存时间长于周均1~2次患者,Alb≥40g/L患者生存时间长于Alb<40g/L患者,血钙2.1~2.5mmol患者生存时间长于<2.1mmol或>2.5mmol患者,iPTH处于150~300ng/L患者生存时间长于<150ng/L或>300ng/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图2~图7。

图2 MHD死亡患者原发病分层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图3 MHD死亡患者透析通路分层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图5 MHD死亡患者Alb分层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图6 MHD死亡患者血钙分层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图7 MHD死亡患者iPTH分层Kaplan-Meier生存曲线。

表4 不同分层MHD死亡患者透析生存情况

2.5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MHD生存危险因素为透析通路(非AVF)(HR=1.539)、透析频次(HR=1.543)、Alb(异常)(HR=2.610)、血钙(异常)(HR=1.941),保护因素为原发病(非DKD)(HR=0.506),见表5。

表5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由本研究显示:2020年~2022年整体年病死率为6.88%,呈逐年递减趋势(7.59%→7.17%→6.27%)。远低于武汉[9]的13.3%,稍低于上海的10.55%[10],与四川省的5.8%[11]相当。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新冠疫情日趋常态化直至完全放开,二是当地MHD早期患者及早检出并适时性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故死亡人数有所降低;三是当地医保政策调整以及透析仪器设备革新。且2020~2022年原发病统计结果显示:DKD已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MHD患者首位病因,既往研究证据表明国内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占比达50%,原因可能与经济发展、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性转变有关[12]。且众所周知的是,因MHD仅可延缓损伤肾功能,无法逆转,肾功能持续损害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故死亡原因以心血管事件居首[13]。本文结果与上述结论相符。且对透析龄分层发现MHD死亡高峰以5~10年居于首位,这与孙明继等[14]研究观点中3.0~3.9年和<1年有所不符。原因系与近些年来发布有《血液透析安全注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我国成人血液透析患者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等指南共识用以规范MHD临床及康复治疗,且肾脏替代技术日益成熟,安全系数提高有关[15~16]。

除明确本地MHD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以外,进一步明确MHD生存情况独立性风险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检索既往文献证据,由罗琼等[17]一项Meta分析显示年龄[MD:6.75,95%CI:4.23~9.23]、透析通路[MD:2.68,95%CI:2.14~3.36]、Alb[MD:-4.81,95%CI:-5.32~-4.31]、糖尿病[MD:1.24,95%CI:1.01~1.51]均是MHD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但与性别、高血压无明显相关。由曲斌等[18]研究则证实MHD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与性别(男)[HR:1.384,95%CI:1.042~1.839]、DKD[HR:1.734,95%CI:1.322~2.275]、非AVF[HR:2.264,95%CI:11.703~3.009]。且《中国CKD-围透析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推荐透析频次以周均3次效果最佳[19]。且生化指标中血镁[20]、血钙[21]、iPTH[22]均可增加MHD死亡(包括全因及心血管事件)风险。本文结果亦证实MHD死亡患者年龄、性别存在差异,以男性,高龄患者生存期更短。且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证实DKD、非AVF、透析频次周均1~2次、Alb、血钙异常均为MHD患者独立性风险因素。表明性别、年龄及iPTH等因素并不占据主要影响,而部分患者基础情况差,且血管条件不佳,难以应用AVF用作透析通路,而需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进而可增加导管感染、中心静脉闭塞等并发症风险。故着手患者通路条件有利于增加生存时间。由闵永龙等[23]研究证实AVF组透析中位时间高于非AVF组(40个月 VS 19个月)可佐证本研究准确性。而透析频次周均3次有利于充分透析,进而提高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下降率(URR)达标情况,且由一项交叉研究证实周均3次血液透析治疗还有利于血压控制,可对MHD患者预后改善有积极影响[24]。这与Sun等[25]研究证实相比于周均2次血液透析治疗,接受周均3次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生存机会高出4.26倍研究类似。因ESRD肾脏功能分泌功能丧失,即便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机体维生素D合成仍呈下降趋势,较易导致血钙异常诱发低钙血症等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生存造成不良影响[26]。此外,Alb异常可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准确反映,若营养状态不佳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进而对外界病原体抵御能力减弱,可增加感染风险,且血液透析耐受性降低还可导致影响疗效,亦可加速患者死亡[27]。与黄佩佩等[28]有一定类似。但本文尚有以下局限:①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准确性有所不足;②末次生化指标并未患者死亡前最终数据,故难以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预测。

综上所述:MHD患者死亡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原发病以DKD为首,主要死于心血管事件,以透析龄5~10年为死亡高峰,DKD患者透析生存情况较差,应用AVF,周均3次,且Alb、血钙及iPTH正常患者具有较长透析生存期。

猜你喜欢

正常值血钙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氟斑牙患儿ERα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血钙和尿氟的相关性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术前血钙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价值分析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骨质疏松与血钙高低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