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及应用策略探析

2023-09-01祖秀芹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广播电视应用策略

摘要:文章使用文献查阅法和归纳总结法,梳理学者们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互联网+”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更具市场性、新闻采编呈现出融合性、新闻采编把关更严谨。对此,建议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打牢专业基础,提高信息采编水平、树立受众思维,创新新闻语态风格、常态持续学习,认真把关内容审核等策略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灵活熟练地使用各种采编工具与传媒平台来创作和报道新闻,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在维持传统广播电视新闻权威性、真实性与专业性的基础上,全面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亲民性、幽默性与网络性,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市场竞争力,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实现创新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采编特点;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128-03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和自媒体大行其道,推动了电视新闻采编方式、采编流程及传播路径的创新和变革,也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新闻采编人员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新闻采编技术和多元化的传播平台来快速完成新闻素材的采集,生产出具有深度的电视新闻,进而有序扩大电视新闻市场,让广播电视新闻在互联网时代依旧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探究“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特点及应用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特点

(一)新闻采编更具市场性

“互联网+”时代,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新媒体平台,包括两微一端、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各种新闻资讯。他们获取新闻的选择大大增多,眼界也更加开阔,此时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很容易让受众出现审美疲劳[1]。“互联网+”时代,新闻采编工具五花八门,有视频剪辑软件、配音软件、调音修音软件、信息统计软件等,新闻的形式、语态、结构与传播路径变得丰富多元,受众对新闻的要求也呈现出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特征[2]。

因此,“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要更具市场性,新闻采编人员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与社交媒体平台来分析受众的新闻需求和阅读习惯,通过调研采访、互动回复、社交运营等方式来回应受众的诉求,强化新闻采编的互动性,为受众参与新闻采编工作提供舞台和机会,确保广播电视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是精准有序且能满足受众需求的,进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市场经济效益。

(二)新闻采编呈现融合性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分为新闻采访与新闻编辑两部分,新闻采访需要记者或者编辑人员走街串巷去搜集素材、采访记录和调研取证,然后再将这些素材送回编辑部加工,调整新闻素材的画面、同期声、背景乐、故事线等,最后才能播报新闻[3]。

不可否认,传统新闻采编流程是严谨细致的,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新闻采编的权威性与真实性。但在“互联网+”时代,围绕社会热点新闻进行报道的媒体不计其数,新闻报道呈现出“短、平、快”的特征。新闻媒体如果能抢占宣发先机,就能迅速获得关注和流量,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从而快速完成受众到粉丝的转化。受到“先入为主”思维的影响,广播电视新闻如果在采编和报道方面失去先机,新闻就会沦为旧闻,变成二手新闻,其对受众的吸引力也会直线下降[4]。

对此,为抢占报道先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采编工具的优势和功能,让新闻采访和编辑环节能实现无缝对接,全面精简新闻采编流程,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创作效率。这也意味着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更多地扮演策划、记者等角色,承担更多的新闻选题、采访调研、信息甄选、内容编辑、与受众互动等工作,这对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闻采编把关更严谨

“互联网+”时代,新闻创作门槛大大降低,人人都能成为新闻采编人员。在“流量为王”“利益至上”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编辑会放弃原则底线地去创作一些低俗、媚俗、擦边和虚假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是具有官方性质的媒体,是社会正义的守护者,是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是国家政策主张的传达者,是社会治理的监督者,是权威媒体的代言人,绝不能报道虚假新闻和低俗内容,绝不可为了流量利益忘记初心[5]。

因此,在新闻内容良莠不齐、新闻性质真假难辨、新闻本质隐晦难查的互联网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在物欲横流的媒体环境中保持清醒,高度重视对新闻素材的分析与核实,要以客观求真的态度来核实新闻素材的真实性,深入挖掘电视新闻的思想内涵,科学研判其传播效果,确保电视新闻产生正向的社会效益,要断绝虚假新闻的传播,坚决捍卫广播电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二、“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策略

(一)打牢专业基础,提高信息采编水平

“互联网+”時代,信息技术展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应用性,熟悉信息技术成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备的专业技术[6]。

对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首先需要了解两微一端、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特色与用户特征,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采集受众在新闻评论、新闻点赞、新闻转载等方面的数据,以此精确挖掘出受众的新闻需求和阅读偏好,为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出优质新闻与大众新闻提供客观依据,进而提高各个平台的粉丝转化率。

具体说来,如发布在抖音上的广播电视新闻应当以短视频新闻为主,标题应当新颖有趣,不落俗套,内容要精简直白,要在有限的时长内说清楚新闻的来龙去脉[7]。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新闻则要做到图文并茂,排版有趣,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标注或解释,确保新闻通俗易懂,便于理解……采编人员只有对这些平台的特点了如指掌,才能打造出多元化的传播矩阵,全面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曝光度与好评度。

其次,广播电视新聞采编人员要系统学习各类采编软件的应用技巧,了解、掌握视频剪辑、音频处理、直播录音、弹幕编辑、文档办公等软件的功能价值、适用场景及操作技巧,确保自己可以利用这些软件快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剪切画面、设置音效、无缝转场、嵌入链接及创新形式等,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网络性和视觉冲击力。

最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利用电脑系统、监测系统与数据流工具来打造出系统化的新闻采编机制,对各个新媒体平台的热点话题、发酵话题与新闻主题进行动态监测,实时掌握热点事件的发酵速度,迅速采集一手资讯,快速核实新闻素材的真实性与新鲜度,抢占先发优势[8]。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采编水平,才能灵活利用信息技术与媒体软件来开展线上调研、素材征集与热点监测等工作,从而迅速和时代接轨,全面提高新闻素材的采编效率。

(二)树立受众思维,创新新闻语态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

因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树立受众思维,分析梳理“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的语态风格,调研电视受众的真实需求,确保电视新闻报道既具有立意高度、思想深度,又能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要实现这一目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首先要深入基层锻炼,采访咨询电视新闻受众,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新闻题材,了解他们对电视新闻的态度和意见,并结合线上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提炼出电视新闻生产传播的要点、原则及思路,将其整理成系统的计划或者纲要,确保广播电视新闻能有序生产,定向传播[9]。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也要通过线下走访和线上学习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新闻洞察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会用换位思考、全局分析、局部解剖等方式来辨析新闻,让广播电视新闻能多维度呈现,让受众守住一个广播电视频道,就能了解新闻全貌。

其次,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深度创新电视新闻的语态风格。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存在语言高度概括、内容过于宏大、报道一板一眼等特征,电视新闻容易让人产生疏离感和审美疲劳,不利于受众理解,也经常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形[10]。

对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适度编辑一些构架简短的快讯新闻,多融入一些网络热语和社会热词来拉近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尽量使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来介绍理论政策或者时事新闻,多从微观视角或个人视角切入来展示宏大道理,以增强新闻受众的代入感,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亲民性[11]。

最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敢于对新闻内容发表个性见解,勇于对新闻主题进行深度点评,依靠自身的专业性来引导舆论,积极挖掘出电视新闻的内涵本质。这更符合年轻受众喜欢个性化新闻的特点,也能对受众的价值观塑造产生积极影响[12]。

(三)常态持续学习,认真把关内容审核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扮演好媒体营销人、大众服务者和信息把关人等重要角色。

其中,信息把关人是最重要的角色。该角色高度影响着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品牌和声誉,决定着报道的正面性、权威性与真实性[13]。面对庞大的信息海洋、多元的观点言论与流量至上的思维,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做到坚守本我,实事求是,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能被利益或者不良风气所侵蚀。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养成常态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思维意识,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确保从自己手中流入市场的新闻是权威真实且具有正向效益的。

对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首先应聚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思想文化、党的制度理念来进行系统学习,积极参加一些党建活动和政治会议,加深自己对国家大事、社会价值观念、理论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政治觉悟,做到在新闻采编中隐性嵌入这些政策文化与正确社会观念,在履行自身上传下达职责的同时确保广播电视新闻具有前瞻性、思想性和导向性[14]。

其次,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围绕媒体从业人员守则或相关制度进行持续学习,用高标准和严要求约束自己,新闻采编人员在采编过程中要知法、守法、懂法,要端正态度,严守底线,坚决不做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的事情,不发表违背社会公德和法律要求的内容,积极为净化不良媒体风气作贡献。

最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开阔眼界,持续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人文历史,努力向优秀的新闻媒体人学习看齐,钻研他们的语言风格,学习他们的处世态度,挖掘他们的人格魅力,锤炼自身的文风笔力[15]。如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才可做到高效采编新闻素材,辨析素材真假,升华新闻思想主题。

三、结语

新闻采编人员是广播电视新闻质量的主导者,其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了解各种信息采编软件的功能,了解受众的新闻需求,同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此才能正确、客观、快速地完成采编工作,创作出优质的广播电视新闻,向受众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提高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 张烁烁.“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及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7):194-196.

[2] 张璋.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8):191-193.

[3] 周爱香.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探讨[J].采写编,2023(2):40-42.

[4] 贾箴箴.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和方法思考[J].新闻传播,2022(22):84-85.

[5] 邹美玲.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素养提升的方法分析[J].采写编,2022(9):47-49.

[6] 司锋.“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及策略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7):141-142.

[7] 张艳.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发展的新途径[J].传媒论坛,2019,2(23):107-108.

[8] 杨强胜.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艺术技巧研究[J].新闻前哨,2022(15):60-61.

[9] 李延渊.融媒体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J].记者摇篮,2020(4):151-152.

[10] 王博,陈志超.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及新途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7(21):29.

[11] 钱程.“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及应对策略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35):158.

[12] 张启燕.解析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及应对方法[J].传播力研究,2020,4(5):111,113.

[13] 张国祺.融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7):171-172.

[14] 易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及应对办法[J].声屏世界,2018(7):24-25.

[15] 陈飞霞.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特点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9):150,152.

作者简介 祖秀芹,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广播电视应用策略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