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培育

2023-09-01冯德军刘明达

学理论·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冯德军 刘明达

摘 要:阶级性是政党的鲜明属性,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具有不同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为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既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同时以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使命担当,在奋斗进程中逐步完成阶段性使命目标。中国共产党要从后继有人的高度,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意识培育。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使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4-0078-03

使命就是任务和责任。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成立,都是基于一定的阶级基础并为实现特定阶级利益服务,担负起维护本阶级利益的历史使命。“现代政党究竟是以资本利益为价值取向还是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决定了现代政党的性质与价值归属。”[1]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阶级性是现代政党的本质属性,不存在超越阶级的政党,政党的政治实践集中体现本阶级的意志和代表本阶级的利益。从阶级属性上看,资产阶级政党的使命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限度剥削和榨取剩余价值,维护和扩大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产阶级专制统治。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的解放,必须建立一个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2]。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夺取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在夺取国家政权之后,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政党使命转化为进行无产阶级统治、镇压反革命的反扑与破坏,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自由幸福,直至阶级消灭、国家消亡、人民解放。总结起来就是分步骤完成历史使命,即: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创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全面自由的发展。这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历史使命的阶段性、步骤性,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不断完成。

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无产阶级“肩负着彻底改造旧世界的历史使命”[3]。要实现这一使命,必然要经过若干阶段才能完成。因此,使命又是具体的,无产阶级政党所在的国家国情不同、所处的历史方位不同,决定了其现实使命任务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科学判断基本国情,掌握主要矛盾,以此为基础确定现时任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明确并牢记初心和担负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造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和实现共产主义。政党使命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用以激励全党为之奋斗。1922年7月召开第二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时,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对东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国家的革命性质做出科学的判断与指导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与奋斗目标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将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低纲领有机统一起来,体现了党的目标远大和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担当还体现在始终坚持代表人民群众利益,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这也是获得人民群众支持,获得前进动力的主要原因。历史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政党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担负的使命,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将人民利益置于核心位置,将社会主义事业置于心中,才能在推动事业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要汲取,从历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获取前进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中國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高目标;在追求和实现最高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实际,要在解决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中体现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历史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中国实际,逐步战胜艰难险阻,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

与西方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建立了密切的“血肉联系”,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党自成立之初就深知自身担负的历史责任,成为人民群众的组织者,也正是由于党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了,才能完成历史使命。我们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践行初心和承担使命的历史,历经四个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政治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成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从落后状态大踏步地赶上了世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以更加进取的精神状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新征程。站在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4]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看到以下特点:一是中国共产党以百年实践和奋斗践行初心和使命。如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秉持初心和使命,在实践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令世人所瞩目、赞叹的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5]我们评价党史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主流和本质,从整体上正确分析和概括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二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成为砥砺前行的内驱力。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在挫折中崛起,在失败中奋起的精神动力。回望历史,我们看到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完成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在没有前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需要在探索中前行。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就是初心和使命凝聚的力量。今天,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会有许多困难需要征服,还会遇到不可预测或难以预测的干扰因素,仍需凝聚前行的动力。

三是青年始终与党一道,为民族复兴大业和人民幸福而奋斗,在奋斗中建立了属于那一代人的功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进取。”[6]青年是民族复兴大业的主力军,许多优秀青年的名字以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创造、伟大奉献、伟大付出甚至伟大牺牲而载入史册。党所取得的历史成就离不开青年的付出和奉献。人的创造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人的创造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新时代新征程,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要更加积极主动承担民族复兴伟大目标,不断提升党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团结包括中国青年在内的中国力量,以磅礴力量推进伟大胜利。当代青年要立足新时代,把自我价值实现同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实现紧密联系起来,成就人生理想。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使命意识的培育

建设使命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对党的自身建设问题的时代之答,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21世纪的本质彰显。保持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只有保持初心和使命才能实现党不变质、不变色,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密切联系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初心和使命教育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要有组织地对党员和工人阶级进行科学社会主义教育,这是提升无产阶级意识和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途径。“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7]。有效的使命教育要通过有效方式来统一全党意志、整合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团结群众于自己周围,形成创造历史的革命伟力。将使命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深化对作为后备军的青年的使命教育,引领青年在实践中践行初心和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代一代青年的投入下实现,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新时代青年工作十分重要,是涉及国家和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必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帮助青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当前,我国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实现美好蓝图,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求高质量人才,需要众多优秀人才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高校作为培养造就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要以培养“强国一代”为己任,强化大学生使命教育是必须肩负起的政治责任。

一是创新使命教育形式。使命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因此,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和教育内容的亲和力,着力增强大学生使命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规律性。时代的不同,一代人的具体使命担当会有所不同,要求通过一定的课堂教学、主题教育、专项实践等显性教育形式,持之以恒地进行使命担当精神的“灌输”,形成承担使命的政治确信、理论认知,将大学生的爱国心、报国志转化为使命担当的实践。还要看到新知識、新技术更新发展速度加快,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互联网逐步普及,大学生成为网络的重要参与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大互联网使命教育资源的供给,通过互联网开展对大学生使命意识教育。要警惕互联网领域的斗争,一些国家别有用心地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互联网已经成为争夺的主阵地,我们要牢牢把握主动权,防止不良思潮和价值观对青年的影响。

二是使命教育要适应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新特点。做到契合教育对象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润物无声地进行使命担当精神教育,通过教育与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着力增强大学生使命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要利用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习,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的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民族独立。在革命时期,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虽经杀头威胁或金钱地位利诱,内心依然秉持初心和牢记使命。陈延年、杨靖宇等革命先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使命教育的经典案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也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他们的事迹打动着青年人的心灵。新时代,在乡村振兴的一线,都有共产党员的身影,他们以共产党员的拼搏和付出展现了党的初心使命。通过有效的使命教育激发青年主观能动性,增强对使命的政治认同。

三是同消解青年大学生使命意识的各种思潮进行斗争。中国已日益发展和力量强大,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各种敌对势力暗流涌动,意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力图在意识形态领域搞乱中国,在经济领域搞垮中国,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扩散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同时,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亚文化,如在青年中一度流行的“丧文化”“佛系青年”,冲击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消解青年的使命意识与使命担当意志。这种消极的人生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相冲突,也与当前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担当的迫切要求相背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针对性地对各种错误和消极思潮进行回击,通过使命教育对大学生加以引导。

四是坚持实践培育青年的使命意识。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受实践锻炼。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将课上获得的知识和理论回归到社会,在实践中体会使命担当的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8]通过社会实践也会使青年大学生理解成就伟大事业,必须付出艰辛努力,今天中国的发展进步是前辈奋斗的结果,成就来之不易,要沿着前人的足迹,担负起属于当代青年人的责任;理解“无奋斗不青春”的重要内涵,明晰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重要意义,奋斗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增进履行使命担当的坚定意志、决心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唐亚林.使命型政党:从概念到理论范式的生成过程[J].开放时代,2023(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李 慧)

收稿日期:2023-06-1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SJGSX2021017)“党史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研究”;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省专项重点课题(GJE1422106)“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融入思政课研究”

作者简介:冯德军,教授,博士,从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刘明达,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猜你喜欢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