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务必”的深刻意蕴和实践要求

2023-09-01胡俊鹏

学理论·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使命作风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新期盼。“三个务必”具有深刻意蕴,它是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兴衰规律的深刻借鉴,是对我们党所经历的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是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刻忧思。在实践中践行“三个务必”,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必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本领。

关键词:三个务必;使命;作风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4-0026-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对迈上新征程的全党同志提出了新的要求,三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执政宗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作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的鲜明品格,三者共同铸就了党的百年辉煌。“三个务必”既是对历史的借鉴,又是对未来的深思,只有做到“三个务必”,党才能领导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一、“三个务必”的深刻意蕴

(一)对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倡导我们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今天的事业提供重要参照,因此理解“三个务必”要有大历史观,要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前的历史中读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价值。

“三个务必”来自于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借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无论多么昌盛的统治政权,都无法摆脱治乱兴衰的循环。从夏商以至民国,历代王朝都无法逃脱历史周期率的宿命,其执政的失败教训对后世的执政者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总结历代政权走向衰亡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首先,不行仁政,不恤民生,背离了最初带领人民群众打天下时的承诺。一个新政权初生时为争夺天下,往往以广施仁政、均分田地为号召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但得到天下后为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便逐渐放任土地兼并,社会新一轮的贫富分化再次开始,与之相伴随的往往是统治者的苛政,对民力毫无限制的索取,结果不仅执政者本身忘记了政权初生时的承诺,百姓也放弃了对政权的支持,最终人亡政息。

其次,缺乏忧患意识,丧失斗争精神。每一个统治政权初生时一般都能励精图治,保持勤勉警醒的精神,能够对前代王朝暴露出的种种积弊进行变革,对政权所遭受的种种挑战敢于进行斗争。但天下承平日久后,政权的开创者或其后代便会安于享乐,失去了不断鞭策自身的动力,得过且过、敷衍行事,国家机器逐步陷入锈蚀状态,再难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挑战,其统治也随之由盛转衰,最终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

最后,奢侈腐化,吏治败坏,失去了打天下时的良好作风。历史上的君主在初期往往能借鉴往者的教训,为得到广泛的支持而保持戒惧之心,时时保持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对臣子的劝谏也虚心接受,国家也因此很快走向昌盛。但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后,统治者便再难克制自身追求享受的欲望,开始放纵自己、大肆玩乐,上行下效,腐败充斥着整个统治阶层,社会风气严重败坏,百姓苦不堪言,民心逐渐丧失殆尽,国家最终走向衰亡。

(二)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将带领人民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身的使命和目标,为实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百折不挠,充满着斗争精神,并始终重视自身的作风建设以确保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三个务必”的核心要义贯穿党的百年历史,贯穿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伟大成就的始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人民站起来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为此必须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党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政权及帝国主义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并将其作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最终战胜了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政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并没有沉醉于胜利之中,而是肩负起领导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同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威胁和各种社会问题的挑战展开斗争,不回避党内出现的奢靡腐化、安于享乐等不良作风,大力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成功巩固了革命成果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顺应人民要求,将带领人民富起来作为奋斗目标,为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自身的中心工作。从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1]到江泽民同志“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充分展现出我们党对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富裕的重要考量。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急流险滩和汹涌暗潮,我们党毫不回避、迎难而上,从价格闯关到政治风波,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党同各种挑战展开坚决斗争,有力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面对新时期出现的党的作风问题,我们党坚持刀刃向内,持续不懈地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从邓小平同志“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1]到江泽民同志“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3]再到胡锦涛同志“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務,必须常抓不懈”[4],突显出我们党对自身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视。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肩负起带领人民强起来的历史重任,确定了以“两步走”战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变革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已无限接近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面对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矛盾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攻坚克难中奋勇前行,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证。面对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凸显出的党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以八项规定推动党风为之一新,并将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始终,使党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刻忧思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革命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提醒全党同志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今天党又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在这个时间点提出“三个务必”,深刻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党能否成功带领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深刻忧思,体现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征程上的高度警醒和战略自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和魂。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根本区别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因此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必须围绕党的初心和使命展开,确保党的根本性质、执政宗旨、所持立场、肩负使命能够充分反映在党所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中,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确保我们的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拥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越是在处于辉煌和接近勝利的时刻,越是要防止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越是要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头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做到了毛泽东同志所要求的“两个务必”,成功经受住执掌全国政权的考验,在今天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们仍然要继续保持这种优良的作风,使党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确保全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上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就世情而言,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和挑战随时可能升级;就国情而言,我们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三新一高”任重道远;就党情而言,各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依然存在,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新征程上各种复杂的困难局面,以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

二、“三个务必”的实践要求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理论上清醒,行动上才能坚定,中国共产党能够提出并做到“三个务必”,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作为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力武器,只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三个务必”的相关思想,彻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而坚定地做到“三个务必”。

马克思主义是有初心和使命的主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它指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彻底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人人自由而平等的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是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作风建设的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7]。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同各种脱离和损害人民利益的不良作风划清界限。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斗争精神的学说,马克思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无产阶级依然要通过斗争保卫人民的利益,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做到“三个务必”提供了重要指导,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而“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8]。

同时我们还要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理念、优秀品德、斗争精神等思想相结合,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这些优秀品质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因此要做到“三个务必”,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根本立场、核心追求、思想作风及工作方法等,在深层次上提高理论水平和行动能力,始终做到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做到“三个务必”提供根本思想指引。

(二)为“三个务必”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9],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关乎长远、关乎全局,要使全党能够始终做到“三个务必”,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使能做到“三个务必”者受到激励,违反者受到惩戒,并形成对各级党员的全过程监督,不断提升制度效能,为“三个务必”的落实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首先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解决好思想根基、政治站位、旗帜方向、人民情怀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这一制度作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事业意义重大。确保全党遵守党章,一切行为符合党章的规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10]。确保全党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确保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确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确保全党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

其次要健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不断完善政治激励机制,将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标尺,让真正敢于担当作为者得到重用。要不断完善精神激励机制,在全社会树立起选贤用贤的良好风气,持续营造敢于担当作为的社会氛围。要不断完善物质激励机制,让敢于擔当作为者得到更高的物质待遇,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不断完善鞭策激励机制,对于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干部严肃处理、问责追责,形成震慑效应。

最后要构建全覆盖、全过程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以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上率下压实责任从而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效履行责任。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机制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的成果,最大程度消灭腐败存在的土壤。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机制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坚持依规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增强党内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提升监督效能。

(三)提升党员干部能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1],“三个务必”的成效如何,与干部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已经锻炼了自身的工作本领、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但现有的工作能力和党要实现的伟大目标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全方位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本领。

首先要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各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能够自觉在工作中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必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五史”,从广阔的历史天空中汲取有益的滋养,以正确历史观涵养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要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充分结合受教育党员的特点,不断创新主题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防止教育内容和模式的僵化,使受教育者能够常学常新,能够将初心和使命贯穿自身工作的始终。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作用,党组织要按规定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广大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向具备更高觉悟的模范对标,真正解决在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从内心深处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要培养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使各级党员干部能够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能够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出现作风问题的关键原因是脱离了群众,因此必须加强针对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结合新时代条件下党群关系的新特点,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法,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此外必须将培养优良作风的有效举措及时转化成具体规定,使优良作风建设具备量化标准,从革命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党的十八大后制定的“八项规定”,都为考核党员是否具备优良作风提供了衡量标准,避免了作风建设的空泛化、口号化现象。同时还要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抓好“关键少数”,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风气,用好正面和反面典型的教育作用,使各级党员干部能够时刻保持警醒。

最后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斗争能力,培养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锻炼党员干部的斗争本领。要唤醒党员干部的斗争意识,同党内存在的“软骨症”“恐惧症”等回避问题和矛盾的思想做坚决斗争,对不愿作为、不敢担当的党员进行严肃处理,明确面对挑战敢于斗争是重大是非问题,任何一个党员都不能回避。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在知识快速更新换代的背景下针对党员干部存在的知识不足、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专项培训,根据党员干部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的不同对其进行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培养,确保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智慧应对风险挑战。还要注重对党员干部的实践锻炼,斗争精神与斗争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被恩赐的,而是在实践的考验中锤炼出来的,只有不断经受风雨、增长见识才能真正锻炼斗争本领,因此要安排党员干部到基层地区、艰苦地区等地方接受锻炼,对其中展现出才能的党员干部要及时委以重任,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斗争意识和斗争能力。

三、结语

“三个务必”充分反映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既定目标的责任担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贯穿党的辉煌历史的政治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的战略警醒。在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狂风暴雨乃至惊涛骇浪,只要我们做到“三个务必”,就能够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迸发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完成党的二十大擘画的蓝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

[4]奚洁人.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新中国70年大事记(1949.10.1—2019.10.1)(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0]做合格共产党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李 慧)

收稿日期:2022-12-05

作者简介:胡俊鹏,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使命作风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