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探析——以南宁市朝阳街道华东社区更新设计为例

2023-08-28侯博显曾晓泉

大众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华东城市更新居民

侯博显 曾晓泉 

城市更新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探析——以南宁市朝阳街道华东社区更新设计为例

侯博显曾晓泉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南宁市朝阳街道华东社区景观更新设计为例,探讨在城市更新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社区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景观更新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利用文化资源,并通过整合社区公共空间、优化边角空间、加强风貌协调和增强人景互动等多种设计手法,打造出具有艺术性、人情味和地域特色的社区公共空间,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归属感。

城市更新;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华东社区

引言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的城市更新具有不同的动因机制,进而产生不同的经济、环境、社会效应[1]。现阶段国内许多城市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迅速,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却是城市外围的急速扩张导致城市中心区域发展受限,人口、机构和企业外流,造成城市中心空心化和衰落。社区作为城市的“底色”,是城市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产生演变的基本单位[2]。同样的,社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也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物质、精神生活的使用载体,包含社区街道、公园绿化、建筑空间等一系列设施[3]。作为一个城市居民生活的中心,社区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使用最多的场所,承担着大多数的户外活动,是社区更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社区面临衰落,社区配套功能的失衡、公共空间环境质量降低、社区失去往日的活力,直接影响着社区中居民生活的质量。

本文以南宁市朝阳街道华东社区为例对老城区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进行探析,重点梳理华东社区公共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更新策略,以打造“相融、共进”的社区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

1 项目背景与“有机更新”理论

1.1 项目背景

1.1.1政策导向下的城市更新

2021年两会期间,城市更新已明确被列入“十四五”时期全国建设重点工作,城市品质的提升也与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在现阶段城市更新的视角下,城市的建设已从原先的“大拆大建”向更注重城市品质和内涵的方向转变,以此提升社区环境质量。同时《南宁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城市更新的实施。对南宁市内一些年久失修、功能落后、环境恶化的区域,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新方案,以提高社区居住条件、经济活力和社会效益,保证更新的效率和质量。只有通过城市更新,才能创造出既有时代特征又符合城市居民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

1.1.2城市更新的社区激活

城市更新是保证城市土地与环境刚性约束、治疗“大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两方面内容,生态修复旨在使用生态理念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城市修补指用更新修补的方式,拆除违法建设,修复城市设施、整治景观风貌,塑造地域特色[4]。“城市双修”的出现强调了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的作用,倡导采用一种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来关注城市的品质提升,重点去关注城市中日常的人性化社区公共空间需求的营造,在更新设计中满足社区内不同需求的人们对高质量社区生活的向往。从社区内的小空间开始,激活整个片区的活力,营造多样化的社区空间。

1.2 社区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

城市是千百万人在此生活和工作的有机体,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中,社区中的空间更是如此[5]。社区作为庞大城市中的一个组织,本身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有机体,在更新过程中,保留相对完好者,逐步删除其不适宜的部分。因此,在进行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应自觉从整体到局部顺应原有的城市社区划肌理,遵从其内在的秩序和传承,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华东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发展。在更新过程中,要明确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坚持“以人为本”的更新原则,把握整体规划的更新方式,有机地挖掘场地内部存在的可利用空间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并进行功能提升。

有机更新策略的核心是保护和更新并重,以保护城市老旧社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为前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使城市中的老旧社区得以持续发展和更新,以提高社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因而,在城市新区的开发过程中,适时推动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是保证我国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下华东社区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社区调查研究:在进行更新之前,对社区公共空间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在了解现状和问题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更新分析研究。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规划设计方案,确定更新的范围、目标、策略和时间表。

社区改造实施:按照规划方案,有序地进行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针对包括老旧小区、城市街道、社区景观等重点城市单元的更新,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更新设计。

日常管理维护:更新后的社区公共空间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包括设置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进行环境监测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倡导公众参与,确保更新成果能够长期保持。

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并不是一种一次性的城市更新方式,而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和当地社区生活环境的尊重与保护,确保更新工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 现状与问题

2.1 华东社区现状

华东社区地处南宁市兴宁区朝阳街道,位于朝阳路商圈北部综合功能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辖区总面积为0.85平方千米,东起朝阳路,西起华强路,南起上海路,北起中华路,紧邻朝阳溪景观休闲带。华东社区是南宁较早发展起来的一批城区,南宁市诸多的历史资源给华东社区带来了深厚的人文积淀,是南宁市内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社区。同时,华东社区作为传承和发扬南宁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聚集区,更是与南宁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生活空间。

2.2 华东社区现存问题

随着城市的扩张,华东社区内的公共空间不断被占用,社区居民缺乏户外公共空间,造成居民户外活动的减少与难以进行,已严重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华东社区内部存在着社区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与现有的社区公共空间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需求等问题,导致社区环境不断恶化,设施老旧损毁、景观单调、空间使用率低、道路拥堵等问题的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华东社区在急需空间提升的同时又给更新改造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华东社区的老旧住宅区建成使用时间较长,房屋建筑与老旧小区环境老化严重,规划不合理,存在着多处空房、危房和违建,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安全。相关问题分析见表1。

华东社区内有着广西华蓝设计有限公司、华强路小学和瑞康医院等28个单位及5个商住小区,是典型的混合型社区,日常人流量较大,难以形成稳定的“自下而上”式的城市更新格局。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社区居民自发性进行更新改造还远远不够,积极推动相关部门与设计单位的介入,根据场地内不同的用地性质,经过调查研究后提出切实可行更新策略,确保更新设计的可行性尤为重要。

表1 华东社区问题分析

空间类型场地照片基本情况主要问题 城市 街道 位于市政道路两侧,主要聚焦临街建筑前的街道空间,根据不同尺度可分为仅通行街道(狭窄)、停留街道(提供休息设施)、活动街道(具有一定活动空间)。①街道尺度小;②非机动车占据街道空间;③街道设施老旧。 社区公共绿地景观 主要集中在上海路旁的公园绿地,沿朝阳溪北侧分布,是华东社区周边人群日常主要使用的活动空间。①公园建成年代久,设施老旧破损严重;②缺乏无障碍设施;③景观质量低。 住宅区社区内住宅主要以单位家属区、自建房和新建小区为主,数量较少,住宅区内部已有自发性进行的更新改造设计。①社区内聚集而建的自建房空间狭窄,安全隐患大;②家属区多为老旧小区,缺乏服务设施。

表1(续)

3 华东社区更新策略

基于以上特点分析,为创造既有时代特征又符合城市居民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针对现阶段华东社区内存在的问题,运用吴良镛教授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做好城市更新工作,重在于特色文化营造与社区更新相结合,解决好华东社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与整体环境提升两方面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出发,做好华东社区的功能更新与环境更新相匹配,同城市发展“相融、共进”。见图1。

3.1 文化资源利用

华东社区作为南宁市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历史底蕴深厚,是南宁老一辈人的城市记忆,也是这座城市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华东社区历史文化、产业结构、公共服务等进行优化或创新并将其,并将其融入到城市更新当中,打造多元的文化、活跃的社区更新模式。

3.1.1创造特色社区文化空间

通过对华东社区公共空间的调查分析,创造华东社区的特色文化空间首先需要满足社区自身的需求,明确社区文化特色,考虑华东社区自身的环境、资源和人群特点。以华东社区的历史文化为核心,打造多元化的文化空间,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对老旧建筑、街道、标志等进行修复或保护,保存华东社区原有的风貌和记忆的同时在新建或改建的公共空间中融入本地历史元素,如传统材料、图案、符号等,让新旧内容相融相映,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在注重社区居民的使用习惯的前提下,通过在华东社区公共空间设置景观雕塑、文化景墙、互动装置等艺术作品,表达社区的故事、价值、理念等,激发居民的参与和互动,塑造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

3.1.2延续社区传统风貌

延续社区传统风貌首要在于探索华东社区场地文脉,保护和传承社区的历史文化,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有归属感。同时,尊重社区的历史脉络和地域特征,保护特色文化建筑和历史风貌,避免破坏或替代原有的风貌。最终,传承文化理念打造社区景观,再现一座既有城市记忆又有文化创新的社区,延续传统生活方式体现在社区公共空间中。因此,在进行更新设计时,保持社区原有的风格和特色。通过挖掘场华东社区内部独特的文化资源、民俗风情与精神内核,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促进社区的活力和凝聚力。

3.2 华东社区环境提升

要在提取整合华东社区内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从整体到局部,把握华东社区内部的生长规律与社区秩序进行更新设计,提高社区的承载力、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长性,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同时,激发社区居民的创造力,以活跃的氛围辐射到周边学校和其他社区,以期在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实现这一目标,针对华东社区现存问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华东社区的公共空间更新。

3.2.1整合社区公共空间

针对华东社区内部公共空间中未被完全开发利用且步行可达的城市空间,通过对低效土地、老旧建筑、基础设施等进行拆除或改造,重塑城市肌理,使得华东社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的整体生活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整合社区内的现有空间,完成社区整体规划的提升,与现有交通网络进行联系。将社区街道、邻里边界与内部道路等较小尺度的空间整合在一起,打通华东社区内的边界以连接不同区域,提高华东社区内部空间的交通可达性的同时,保证对使用人群视线吸引,形成具有“连续性”的社区公共空间。将原本华东社区中孤立、分散的空间转变为与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相连接的公共空间,使得社区内的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出行和互动。

3.2.2优化社区边角空间

聚焦华东社区中由于地块尺寸大小不一等因素所产生的一系列易被忽视的小空间,寻找藏在建筑中的“缝隙空间”,充分利用这些边角空间来建造各类公共设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在不破坏华东社区整体建筑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通过增加绿化面积来提高华东社区的绿化覆盖率。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设计不同的绿化形式,如街角绿地、阳台绿化、屋顶绿化等,增加社区的绿化多样性。根据华东社区空间类型、街道类型和活动类型,将长期被占用、老化和遗忘的边角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使用周期短、低成本和易维护的景观措施来处理,采用更灵活和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更广范围内应用,以辐射周边区域,促进城市整体长期变化[6]。

3.2.3加强社区建筑风貌协调

社区风貌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风貌的协调是指社区内各个建筑物、景观、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外观整齐、和谐、统一。社区中的建筑不仅仅是居民生活的空间,更是城市对外展示的载体。因此社区建筑风貌的提升不仅能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和提高吸引力。

首先,在针对华东社区内的老旧建筑风貌进行整体提升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分出具有特色的单体建筑与建筑群之间不同的更新方式。其次,在经过评估后将不具有改造价值的危房、临时搭建等,通过协商拆除的方式,按照华东社区内部原有肌理拓展出活动空间。针对华东社区内具有特色的单体建筑依据不同年代、风格,以保护性开发为主,构建成为富有地域特征的历史文化建筑,打造地区景点,提高华东社区的可识别性。面对华东社区内临街建筑群,作为社区风貌的主要展示,将原本单一的建筑群通过串联与活化,以连续性打造临街建筑外立面,保证更新过程中的统一,营造具有“连续性”的沿街景观,加强社区风貌协调[7]。

3.2.4增强社区人景互动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样的,评价一个社区环境质量的好坏,更应将目光放在社区中的居民的生活质量上。在华东社区中仅达到初级标准的公共空间往往难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也难以激发居民的参与和活力。因此,在对华东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进行质量提升时,应始终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将社区环境质量的提升作为首要任务。同时,遵循更新原则,改进和提高华东社区环境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多种景观途径,提高环境质量,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完善城市家具、多功能景观小品以及灯光照明系统等公共设施,使居民有效地开展日常活动;改造时保留下的材料进行再利用,融入艺术设计,创造多样形式,打造有视觉趣味和人情味的社区公共空间,增强社区中人与景观的互动。这样的公共空间不仅可以提高环境质量,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还可以为华东社区的居民带来更多的舒适和便利,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居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

4 结束语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作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式,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能够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并促进周边区域自发性地进行景观提升,以此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针对华东社区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扩大并完善城市中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华东社区的调研,深入观察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分析了社区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后,针对场地内建筑、街道与空间布局,提出一系列的解决策略,切实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激活社区活力,展现街道特色,促进社区居民的活动开展。但城市更新不应只注重物质形式的提升,地域文化的挖掘,充分体现华东社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气息使得华东社区的改造有别于其他的社区。本文的研究结果基于南宁市城市更新的背景,为华东社区的改造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探讨了在城市更新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同样也可以为其他社区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1]严若谷,周素红,闫小培. 城市更新之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8): 947-955.

[2]丁晓莉. “社区营造与社区商业的魅力”论坛报道[J]. 时代建筑,2013(5): 158-161.

[3]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 第三版[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雷维群,徐姗,周勇,等. “城市双修”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J]. 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1): 156-160.

[5]吴良镛. 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整治途径: 城市细胞的有机更新与“新四合院”的探索[J]. 建筑学报,1989(7): 11-18.

[6]魏方,余孟韩,李怡啸,等. 基于战术都市主义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 一种促进景观公平的实践路径[J]. 风景园林,2020(9): 102-108.

[7]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J]. 城市住宅,2017,24(9): 93.

Exploration on the Design of Community Public Spac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Renewal——Taking the Renewal Design of Huadong Community in Chaoyang Street, Nanning City as an Example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renovation and design of community public spa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renewal. The article takes the landscape renewal design of Huadong Community in Chaoyang Street, Nanni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community public space renovation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renew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ty,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for landscape renewal design have been proposed. By utilizing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ntegrating various design techniques such as integrating community public spaces, optimizing corner spaces, strengthening style coordination, and enhancing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scape, it creates a community public space with artistic, humanistic,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ense of belonging of community residents.

urban renewal; cmmunity public spaces; renovation design; Huadong community

TU984

A

1008-1151(2023)07-0220-04

2022-05-09

2023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校级产教融合专项项目“智慧人居环境视阈中的风景园林专业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2023CJRH07)。

侯博显(1998—),男,安徽亳州人,广西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曾晓泉(1971—),女,广西柳州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华东城市更新居民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华东销售在一线
相华东:走在欣欣向荣的田野上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石器时代的居民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TOD/城市更新
多丝量新品种华东×春晨的引进推广
民国时期无“华东”称渭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