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分析

2023-08-28李超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话语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为了适应这种话语体系的变化,就必须牢记政治性、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努力创造一个融合性较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帮助高校提升教育质量,使高校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0-0029-04

话语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入,社会主要矛盾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正经历重大调整,利益格局发生巨大改变,新媒体技术普及,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多元思潮不断融合,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正在不断演变。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基本原则和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语境特征

(一)争夺话语权的斗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

话语权在话语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乎话语体系的基础特征,更关乎意识形态的斗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历史性节点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国正在迈向“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要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意识形态领域,合法公民都拥有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大学作为一个开拓性强且与时代最为贴近的阵地,大学生无疑就是这场斗争中影响力最大的力量。

西方世界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发展,强行渗透“西方话语霸权”,以获取其在全球的影响力。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青年学生,这些文化观念渗透到我国社会思潮当中,如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以电影、文学、动漫等形式传播,使我国的年轻一代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甚至有一些人开始追随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尽管目前这种现象还不算多,但已经开始给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风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随着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渗透,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影响力面临挑战。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成为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1]。

(二)话语体系面临的挑战多样化

话语作为一种独立的、针对特定目标的表达方式,在传统的大学里,由于受到学科的限制、课程的要求,往往只能采取一些比较宽泛的、没有太多深度的表述,比如纯理论性的、文字的表述等,这种方式可能会让人觉得缺乏深度,缺少实质内涵,也会让人觉得缺少真情实感。当今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转折点,他们渴望探索、激发创造力,热衷于接受新颖的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化,而不愿接受传统规则约束。

近几年,伴随“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落地生根,也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学习与推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越来越深入。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高校应该摒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话语形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尽管高校努力迎合大众文化热点,使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话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采用的话语中仍然包含着一些贬损、讽刺、嘲笑性的粗俗低劣内容,以及一些消极、虚假、腐朽的网络言论,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论深度和价值取向。

(三)话语传播媒介化、信息化更加丰富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话语被视为一种中心化和权威化的表达方式,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强调问题导向和意识形态指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及采用程序化的表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的飞速崛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正在被彻底颠覆,微博、微信、慕课、微课等社交媒体正在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实时沟通的主要渠道。通过这些社交工具,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广泛、多样化。这些方法不仅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和平等性,还能够提供强大的议题选择功能,使参与者能够轻松地获得话语优先权,甚至影响社会舆论的发展。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建设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政治性

政治性的特点一是要注重明确政治立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紧围绕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以政治正确性为准则,加强学生的政治意识,使其遵守政治纪律,并培养其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以此来指导学生形成健全的政治观念,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为行动指南。高校应当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一根本性原则,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让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三是要以牢固理想信念为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青少年在道德上更加成熟,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增强他们对理论、制度以及文化的认同感,让我国青少年更加透彻地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变成实际的行动[2]。

(二)科学性

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理論课的话语体系中的一种内在的要求,也是一种科学的表达方式。话语的科学性要体现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其一,基于真理性的认知成果,让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探索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想发展的本质,并且以其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人们的日常行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指导: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在大学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应该将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则、思路和方法融为一体,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更加具有时代感的思维模式,以此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其二,将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导向。随着新媒体和其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信息被碎片化、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各路信息良莠难辨,这给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所以,在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融入其中,以此来传达知识、思想、真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信念,让“科学思想的伟力”成为他们的指南。

(三)时代性

话语的活力源于它能够与时俱进,勇敢地面对当下的挑战,并且能够传递出时代的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演变过程中,实践是指引,而不断的创新则意味着不断地更新和产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时代性在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中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对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解读,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其二,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将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校应该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行动准则,以此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员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和学习当中,以便将其转变成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3]。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着力点

(一)树立阵地意识,讲好政治话语

一是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实践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并为他们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准确地反映当前的国际、国内局势,比如资本主义的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未来、社会转型中的矛盾等。这些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引,并使他们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各种现象和问题。二是做好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人们之间的沟通和思考变得更加开放和多样化,因此,人与人之间更加需要使用正确的语言来促进共同理解。如果没有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就可能会引发少数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感,使他们的理想信念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迷失在信仰的漩涡中。加强思想政治话语的指导性,是大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抵制不正确思维的影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避免主流文化的危害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三是确保“水土适应”。在这个思想多元、观念多样的新媒体时代,如果仅仅依赖政治术语和文化表述,就会导致政治话语难以适应当下的环境,影响年轻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为了激发青年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应该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用真实的语言来反映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解决“水土适应”问题,从而提高政治话语的实效性。

(二)应对现实挑战,讲好理论话语

一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及时重新审视“话语跟随”价值观,以便更好地构建一种新的话语体系。通过创新思维,提升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关注中国社会发展,把握中国国情,及时反映中国社会变化,展示中国文化,宣扬中国价值观,传递中国声音。本土的才能成为世界的典范,以中国发展实际为基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根本动力。二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话语应当植根于本土文化,以此为基础才能创造出具有活力的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个讲清楚”是一项重要的宣传和阐释中国特色的价值引导之一,即“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国的独特文化不仅体现在具有几千年传承历史的传统文化上,还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观上,这些都为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三是要紧密结合学科的发展趋势。通过深入研究学科的内涵和丰富的学术知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完善和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阐释新的概念、范畴和表达。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应该努力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根据学科的发展规律,不断增添学术资源,促进理论创新与言论创新[4]。

(三)树立创新意识,讲好新生话语

一是要密切关注当下的社会焦点和话题潮流。通过深入探究当下社会热门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其所带来的公众舆论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运用流行语言,以提升其与当下社会的联系与共鸣。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引,“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的重任,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低俗和平庸的内容出现在课堂上。二是重点关注媒体的发展和网络语言的影响。网络上的流行语、表情符号等都是非常独特的,这些网络文化通过简单、大众化、前卫、口头等形式来传递信息。这些话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且更容易与他们的想法同频,使得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方向更加明确。三是重点关注日常生活和交流方式。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调查研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习俗、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蕴藏的思想、思维模式和认知需求,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多有益的话语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很多方面,其中网络语言成为另一种流行的语言文化。根据语言理论的分析能够看出,网络语言应当算作一种新的语言文化,因为“4V+1O”的大数据影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在网络文化中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网络语言已经形成了一种动态的非规范化语言体系。分析网络语言生成的动机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建设网络育人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网络语言和网络环境对网络舆情安全和社会环境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以大学生为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影响,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文化,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环境中负面能量的影响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教书育人和建设符合国家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此外,高校教师还需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大学生心理年龄的属性,分析大学生对待网络语言的必然性,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不断地完善大学生对待网络语言的思维能力,规范网络用语中对语言文化的曲解部分,促进网络语言合法化和正规化[5]。

参考文献:

[1] 孙旭红,顾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现实挑战及优化策略——大学生网络圈群视角[J]. 高校教育管理,2023,17(02):35-43.

[2] 蒋晓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基于00后大学生话语表达特点[J]. 传播与版权,2022(11):99-101.

[3] 刘佳奇.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9):92-93.

[4] 温泉.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3):96-98.

[5] 蒋鹏.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实践探析[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1,38(01):11-12+24.

(荐稿人:白雪,吉林体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作者简介:李超(1991—),女,硕士,吉林体育学院冰雪产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政工作。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