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索

2023-08-28

学苑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审题习作语文

蔡 同

(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广玉小学,江苏 新沂 221421)

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也是检测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写作教学一直在低谷中徘徊,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教师由于怕学生写不出、写不好,写作指导时往往把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一股脑儿地“交”给学生,但学生由于不能真正地消化吸收,仍然是写不出、写不好。语文教师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仍然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写作教学似乎走进了死胡同。2022 年4 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颁布,这给农村小学写作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培养阅读和观察兴趣,提供写作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观察习惯是他们写好文章的基础,《标准》在多处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观察习惯的重要性。

(一)抓住学生读书的黄金时段

在整个基础教育学段,义务教育的第二、第三学段是学生读书的黄金时段,因为到了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由于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真正自由阅读的时间并不多,更谈不上咀嚼、品味阅读了。因此,在义务教育的第二、第三学段,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要大力提倡阅读,通过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接班伊始就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除教材规定的阅读书籍),如杨红樱的校园故事、曹文轩的诗化散文、沈石溪的动物世界……教师可以把这些书目张贴到班级的公告栏,学生感兴趣的可以自行购买。这些书确实精彩,适合不同学生的阅读需要,学生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教师就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让学生的阅读有路可循。

(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有了读物,阅读时间必须予以保证。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中午1:00 左右进班午休,没有睡意的学生允许看课外读物;早读课完成书本知识的复习、预习之余,教师也要允许学生读课外书籍;语文课上,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可以允许学生适当读课外书籍……总之,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遗余力地倡导学生读书。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会爱上阅读,有时到了下课的时间,好多学生还会在座位上看书。

(三)通过阅读推荐会深化学生阅读

为了深化阅读,教师可以每周举行一次阅读推荐会,每一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一本好书。这个过程需要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从找书到讨论一致通过,到最后写好推荐稿,整个过程就是《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收获是巨大的。有时候看到学生为了成功推荐一本书,小组内成员积极分工合作,教师甚是欣慰。

(四)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在学生写作之前,很多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亲自观察,去经历,去体验,去搜集写作素材。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是写小动物,要求写清外形和动作特点。这个时候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在教学这篇习作之前的一个星期,教师要把这一任务布置下去。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仔细观察,用一周的时间与之好好相处,记录下点滴观察所得,并写观察日记,等到写作的时候何愁他们写不出精彩的内容呢?

学生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尤其是有了深阅读、整本书阅读,再加上生活经历,这就为他们写好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学生阅读和观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写好习作、得高分,同时也是为了滋养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生命,提升他们的涵养。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培养学生阅读、观察兴趣是每位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说话能力,促进写作发展

“我手写我口。”学生如果连话都说不好,怎么能写好习作呢?《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说”是“写”的基础,“说”得不好也很难“写”得好,“说”和“写”是相互促进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说”清楚、“说”完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要清楚、完整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随时注意让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例如,教学《人桥》一课,教师提出:“解放军为什么要架桥?”有的学生回答:“因为遇见了河。”这样的回答显然是不清楚、不完整的。这时,教师就要启发学生:“遇到河就必须架桥吗?应该把当时的环境条件和解放军过河的目的说清楚。”经过教师启发,学生说:“解放军在追击敌人的时候遇到了河,当时,敌人的炮火很密,河上没桥,也没船;解放军又急需过河去消灭逃跑的敌人,所以要架桥。”这样回答问题,就比较清楚、完整了。

(二)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对话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对话训练。

例如,《小马过河》这一课,通过五次对话讲述了一个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提示语,如:“小马从磨坊回到了马棚……”然后让学生进行对话训练。有的学生说:“小马从磨坊回到马棚,对妈妈说:‘妈妈,我已经把麦子送到磨坊去了。’妈妈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小马听了很高兴。”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用两组对话比较具体地把这段话的意思表达出来,这时有的学生说:“小马从磨坊回到马棚,对老马说:‘妈妈,我把麦子送到磨坊去了。’‘哦,那条河你是怎么过去的呢?’老马问小马。‘那条河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刚好没过我的小腿。’小马一边说一边抬起腿来比划,‘我很快地就趟过去了。’‘你真是好孩子!以后,你要多到外面去锻炼锻炼。’听了妈妈的话,小马高兴地点了点头。”这组对话把四种对话的基本形式都用上了。

(三)利用课文提供的条件,指导学生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说话训练。既是述,学生就要把原文中的疑问句、感叹句等改为陈述句;既是复述,学生就不能用原文中的句子,必须用自己语言;既是简要复述,学生就要对原文的语言进行压缩概括。复述是利用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的一种好办法。

例如,学生在简要复述《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时,开始学生说:“东郭先生救了狼,按道理狼应该报答东郭先生,但是它不仅不报答,反而要吃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差点儿被狼吃掉。后来,东郭先生在农夫的帮助下,把凶恶的狼打死了。”应该说,这个学生的复述是比较好的,但不够简洁,不符合“简要”的要求。经过教师启发,学生又说:“东郭先生上当受骗救了狼,狼反而要吃东郭先生。最后在老农的帮助下,东郭先生把狼打死了。”这次复述,就符合“简要”的要求了。

(四)多方面指导学生作口头习作训练

说话训练本来就是小学生低年级(义务教育第一学段)的习作训练,其实,到了中、高年级(义务教育第二、第三学段),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说话训练:请同学们口头描述天气很冷,但语言表达中不得出现“冷”字。分三组进行训练,第一组通过天气变化来突出“冷”,第二组通过穿着来突出“冷”,第三组通过动作或神态来突出“冷”,然后全班综合练习。教师先说一句:“今天天气很冷……”然后按一、二、三组的顺序分别描述。第一组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河里结了厚厚的冰,窗户的玻璃上结满了冰花。”第二组说:“我们穿上了厚棉衣,弟弟围上了大围脖,妹妹戴上了大口罩,屋子里的空调呼呼吹着暖风。”第三组说:“小红的脸蛋儿冻得像红苹果,小珍的手指冻得像胡萝卜,小华冷得直跺脚,小光把脖子缩到衣领里,只有小钢昂首挺胸地在前面走,好像在同严寒进行搏斗。”如此训练效果非常突出。

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农村学生。只要教师努力地创造条件,学生就能够说,只要学生努力说了,就能够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明确写作要求,点拨写作方法

明确写作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学生写好一篇习作的关键,否则下笔千言没有重点,更有甚者离题万里,那样,学习的习作就很难得高分了。

五年级上册第一次习作是写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从习作完成的情况来看,整体还不错,但在不久的一次测验中出问题了。此次习作要求是:“学了《师恩难忘》,田老师讲故事的情景让作者终生难忘,你的老师有没有给你讲过故事?请以此为鉴,写清老师讲故事的情景,写清故事情节,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400 字的记叙文。”批阅习作的时候,让教师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班里近半数的学生写跑题,他们眼里只看到了“师恩难忘”,只看到了“老师”,潜意识里就认为还是一篇写老师的习作,再加上之前写过关于老师的习作,他们根本没有仔细读要求就写下去了,导致跑题。

根据学生习作跑题的现象,可以归纳出习作审理有“三忌”:

(一)忌重视明显的忽视隐含的

习作都有明确的要求,有的还有隐含的要求。上述文字中的习作材料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了《师恩难忘》,田老师讲故事的情景让作者终生难忘,你的老师有没有给你讲过故事?”一是“请以此为鉴,写清老师讲故事的情景,写清故事情节,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400 字的记叙文”。前面部分是富有启发性的提示语,这是隐性的要求;后面部分是写作的显性要求,对内容、角度、字数、文体等方面提出要求。对第一部分稍加推敲,不难发现它隐含如下两个要求:一是内容上无论写什么事,都要与“恩情”“难忘”有密切关系;二是对象上,除了要写老师外,还要写自己或者写他人(只能是“身边”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时只注意到第二部分显性的要求,而忽视了第一部分中两个隐性的要求,只是写老师是如何讲故事的,故事情节如何;有的既不是写自己,也不是写身边的人,这显然不符合前面部分中隐性的要求。因此,尽管有的习作语言、结构都不错,但得分不高。

(二)忌重视“主干”忽视“枝叶”

在审题时,有些学生往往只重视“主干”,忽视了“枝叶”,造成失误。这篇习作在“要求”中有这样一句话:“写清老师讲故事的情景,写清故事情节。”这应该属于“枝叶”。有些学生在审题时,只抓“师恩难忘”这个主干,而忽视了“写清老师讲故事的情景,写清故事情节”这个“枝叶”,导致习作中没有对“情景”进行描写,也没有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有的学生虽然对“情景”等也有描写,但很不具体,有的一笔带过,详略严重不当;有的学生虽然具体写了“情景”,但与“师恩难忘”关系不大。这样的习作是不符合要求的。

(三)忌胡编乱造而忽视真情实感

五年级的学生与老师的接触已经比较多了,写自己身边的老师并不难。但很多学生还是胡编乱造,写的并不是自己生活中的真实老师,而是想象中的老师。如有的学生写自己遇到了车祸,不能去学校上学,于是老师亲自到家里给自己补课,还给自己讲了保尔·柯察金的故事,等等。这样编造出来的文章,往往破绽百出,缺乏真情实感,很难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在每次习作教学中,教师都要先组织学生自行讨论本次习作要求,尤其是审题,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汇报习作要求。这样训练时间长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能够明显得到提高。

明确写作要求重点是审题,但并不限于审题,还包括其他一些写作方法、技巧的点拨。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作探讨。

四、结语

在农村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这是事实。况且,写作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教师只要根据《标准》的要求,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探索、交流中获得情感体验,达成共识;激发学生阅读、观察的兴趣,提供写作源泉;培养说话能力,促进写作发展;明确写作要求,点拨写作方法,其实“作文”也不难,爱上“作文”也容易。

猜你喜欢

审题习作语文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习作展示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