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三大步骤

2023-08-27孙建云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大明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3年21期
关键词:劳动习惯幼儿园

□ 孙建云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大明幼儿园

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革,社会各界对幼儿劳动教育质量越发关注和重视,因为人们深刻认识到劳动对培养幼儿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将劳动这一传统中华美德渗透到幼儿学习与生活中,对于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意义,还可引导幼儿自觉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全面部署,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幼儿园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探索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科学思路和有效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则和意义

基础原则

为保证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效果,教师必须遵循相应原则,在基础原则的指引下优化教学方法,转变育人理念,为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和正确劳动意识奠定基础。一要遵循家园一致原则。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双方共同的责任。家长必须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劳动教育课程任务,在统一目标的指引下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制订课程方案和活动计划,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增强幼儿劳动体验,助力幼儿全面发展。二要遵循幼儿主体原则。教师在劳动教育的任何环节都要体现幼儿主体地位,多给予幼儿展示能力和张扬个性的机会。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身体素质、认知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幼儿思想与行为。

重要意义

幼儿正处于发展初期,其思维意识、行动习惯等还没有完全形成。就社会性而言,大部分幼儿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可帮助幼儿迅速融入集体,在团结互助中启迪其智慧和思维;还可促使幼儿掌握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良好发展。

劳动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这一启蒙教育时期,教师如若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会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幼儿在亲身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可开发大脑、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这对于营造良好亲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从道德教育层面来讲,劳动教育能让幼儿的错误思想发生转变,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常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时要将其与一日生活紧密结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锻炼幼儿劳动能力,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幼儿入园之后,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可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有计划性地渗透劳动教育,让幼儿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比如,教师可带领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物品放至正确位置,将鞋子、衣服、玩具、水杯等分类摆放整齐。在幼儿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幼儿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教师的认可和尊重,在此过程中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又如,在中午用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湿纸巾擦拭桌面,保持用餐环境的整洁,用餐之后,鼓励幼儿排队收拾和清洗餐具,并将其放到正确位置。为保证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效果,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标杆,带领幼儿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任务。

在集体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可以激发幼儿的集体意识,对于提升其生活自理水平和实践劳动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集体活动的作用和价值,在集体活动中改变幼儿错误思想,纠正其不当行为,避免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让幼儿在实践参与中增强体验,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同时对于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帮助学会感恩;在激发幼儿劳动意识、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同时引导其树立集体合作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幼儿健全人格。

如在进行班级大扫除时,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标杆,带领所有幼儿参与到值日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力所能及的劳动事项,要求幼儿合理分配时间,以小组形式通过团结合作完成大扫除任务。在此次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幼儿状态和表现,在适当时机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幼儿顺利且高效地完成劳动任务,让其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在集体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可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幼儿看到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班级时会深刻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此时教师要准确抓住幼儿心理,给予鼓励、表扬和奖励,保持幼儿参与劳动的热情,为其今后自觉参与劳动奠定良好基础。

在区域游戏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丰富多样的区域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潜在思维。在区域游戏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往往能够收获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劳动教育与区域游戏紧密结合,彰显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通过游戏对幼儿的强大吸引力,促使其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以“我是大厨师”这一角色扮演区域游戏为例,教师可将幼儿科学分组,提前准备好游戏材料,并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为保证游戏实施效果,教师可先带领幼儿参观园内食堂,观察厨师在做饭过程中的表现。接下来,在角色区域游戏中,教师可准备多种类型的食物模型,让幼儿结合之前的观察以及自身生活经验模拟“厨师”这一角色,在模仿中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通过模拟厨师做菜,幼儿感受到劳动营造的轻松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劳动意识及劳动观念,并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生活自理水平,更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内涵和价值。

基于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在幼儿园内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指导幼儿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不断探索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思路和策略,为幼儿园劳动教育增添生机与活力,让幼儿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下成长和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成长状态,指导家长正确教育方式和科学沟通技巧,共同助力幼儿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和高效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劳动习惯幼儿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上课好习惯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