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2023-08-26闫慧彬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7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

闫慧彬

摘  要:实践育人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备模塊和重要环节,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为例,调研分析省内高职院校在实践育人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梳理学团组织等实践育人主体在营造主题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推进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总结出一些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共性做法,希望能为其他院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1-0153-0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必须将实践育人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格局之中,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涵养学生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本研究结合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对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短板问题和改进路径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实践育人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化。

一、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的内涵

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流派,但几乎所有流派都肯定实践第一的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更是将实践提到了人的本体论的高度。无论是马克思提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还是中国共产党强调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充分说明实践是思想理论的源泉和社会生活的本质。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文化课基础薄弱,加强实践育人环节对于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显得尤为迫切[1]。

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学校课堂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前提,以开展同专业发展和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为途径的一种新型育人方式。其依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规律,有效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彼此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长期以来,人们错误地认为实践育人就是实践教学,即在教室外围绕理论教学开展的实践及实验之类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实践育人和理论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分割,二者共同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中。高职学生需要在具象的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自我教育的功能。完整的育人活动需要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效结合,相比理论教育,实践育人具有独特的内涵,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中更多地体现一种转承关系[2]。实践育人体系包括军事训练、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训实习等多个环节和要素,是这些模块有机结合构成的一种系统性育人模式。

二、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运行和保障机制不健全

实践育人的运行及保障机制是系统化工程,要保证运行机制发挥长效化作用,就必须保障活动经费、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实训内容与之相配套。但是,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活动均在各个二级学院单独进行,内容大多都与本系部专业相关,比如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在平时的实习实训中,会开展一些汽车检测、汽车美容等相关的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的毕业班顶岗实习也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均紧跟时政形势在自己所带班级内开展演讲比赛、讨论、情景剧、微视频等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平常的实践教学中与其他系部协作较少[3]。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设立专门的实践育人管理机构来具体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活动内容与活动场地受限,实践基地联系较少,部分基地长期不联系而名存实亡,实践协同育人活动不能常态化运行,以致实践育人工作得不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缺乏专门的师资队伍

实践育人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互通性、相容性等特点。在当前“大思政”的格局下要办好思政大课堂,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更高的人文素养和情怀,才能捕捉学生的内心诉求。要保证实践育人常态化发展,作为实践育人实施者的教师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的高质量指导队伍。

2019年以来高职院校连续三年的扩招,导致师资十分短缺,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更多关注在有限时间内的教学任务是否如期完成,在实践教育方面就会显得力不从心、顾此失彼[4]。而企业师傅则受限于机制、待遇和工作时间等因素,很难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实践协同育人活动中。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践协同育人活动,大多数是由学生会、社团组织开展,从而导致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缺乏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态势。高职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是人生成长的“拔穗期”,他们的三观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而大学生价值的多元化主要源于他们利益需求的多样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态度随之发生变化。比如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积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而绝大多数大二学生会首先考虑这个活动是否能给他们的德育加分、是否有助于评定奖学金,他们更看重有偿的劳动和服务,对那些不计报酬的服务和劳动则缺乏兴趣,企业在接受大学生实践时更看重大学生能否给自身带来经济效益。对于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评判,大部分高校都是以学生的社会实践证明或实践报告为标准,于是会有学生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如通过网络抄袭他人实践报告或者开证明来应付了事,学校亦缺乏跟踪调查。这种考核方式上的不科学,导致学生、教师、企业等各方面的动力不足,协同育人活动实践因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而受到影响。

(四)实践育人平台不健全

作为重要载体的实践育人基地,其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育人效果。从现状来看,校内外实践育人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已建立起来的实践育人基地也大部分闲置。比如从校外实践方面而言,虽然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外挂牌的实践基地有若干个,但由于疫情、资金、交通、安全等原因,大部分在闲置。由于缺乏与其他院校之间的合作,共建共享的校外育人实践基地少之又少,而单纯靠自身的力量来开发当地的社会资源,又显得力不从心。挂牌的育人基地教学形式单一,且和实践育人基地的工作人员联系较少,长此以往,“实践育人”基地就名存实亡了。从校内来说,由于师资力量十分有限,每个系部都忙于繁重的教学等各项事务,各系部之间的育人平台建设也不平衡,并未将企业资源充分引进校内形成育人合力。

三、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文化浸润,实现自我实践育人功能

学团组织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与意识形态工作领域最前沿的阵地组织,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已形成党建引领下依托学团组织或其他职能部门开展各类活动的实践育人机制,如依托校团委组织的社团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国学朗诵、演讲比赛、球类比赛、书画展、青马工程培训等颇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主流意识形态贯穿于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自觉增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还会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学生表彰会等仪式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开展劳动实践课,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深刻感受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取、辛勤的劳动最幸福[5]。

(二)拓宽育人主体,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

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充分调动学校一切教育资源,切实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政大格局,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作育人的长效模式。高职院校所有教职工都要成为育人主体,建设一支稳定的思政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推进思政实践教学长足有效的发展。首先,思政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要包括思政教师。在思政教师队伍中,要对那些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思政教师进行培训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丰富他们实践教学需要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社会实践技能及经历,要补充实践经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选调思政教师到农村基层或者校企合作的企业去挂职锻炼,在锻炼期间要俯下身子、投入真情,实实在在地投入社会实践,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基层经历。其次,思政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要涵盖校内的兼职教师,包括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学团组织、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鼓励他们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加强和思政教师的交流沟通,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从管理、思想、专业等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最后,思政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要囊括校外兼职教师,包括学校聘任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优秀校友、企业师傅等。他们在思想素质、社会实践、社会经历方面都是佼佼者,在实践育人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这三部分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稳定高效的师资队伍。

(三)通过以赛促教,形成长效化实践育人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随着“双高建设”的推进,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校级技能竞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组织这些大赛的过程中,校内多部门协作、积极筹备、全方位宣传,营造了浓厚的科创氛围,展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师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风采。这些大赛按照“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理念,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使学生强化了创新意识、增长了学识、锻炼了能力、拓展了视野、增强了信心、锤炼了意志。促使老师去探索交叉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动教师和学生在交叉性学科领域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实现实践育人的同时实现科研育人。以赛带教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探索,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

(四)推动服务育人,激发学生奉献社会的热情

高职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低,没有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坐不住”“高数听不懂”“不会记笔记”,最大的兴趣就是打游戏。进入到大学校园后,他们脱离实际生活,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世情、国情、社情缺乏深刻的认识,往往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使他们丧失信心,如果再不深入社会,心理落差会更大,甚至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严重问题。因此,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无疑对他们调整情绪、磨炼意志、认识社会具有极大的心理保健作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一直被各高校视为实践育人的最主要形式之一。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团省委号召,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志愿服务已经逐渐形成了规范化、常态化的活动体系,呈现出特色鲜明、参与面广、机制成熟、成效显著的志愿服务,为服务地方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学校共组建了11支队伍,分赴甘肃河西、甘肃庆阳、甘肃定西等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宣讲党史和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走进广场组织群众参加党史有奖竞猜活动,了解民情、村情、社情,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激发自身的爱党爱国热情及服务奉献社会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自我教育和提升[6]。学校还积极开展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志愿者协会、预备役学员队伍,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闪现着“橄榄绿”和“志愿红”的身影,守护师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走进群众、接触社会,在动手、动脑、动嘴的过程中增加人生阅历、锻炼工作能力,增长见识,提高素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疏导身心问题,夯筑实践育人心理长堤

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实践育人工作既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咨询室,每个班级都设有心理委员。通过组织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咨询热线以及发放心理健康咨询资料方式,排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难,促进学生健全心理和人格的塑造[7]。

(六)传递优良传统,强化红色文化实践育人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各地都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都有许许多多的革命遗物、遗址。甘肃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来自陇原大地,师生都可以深挖故土家园的红色故事,讲好家乡故事、甘肃故事,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自觉践行,自我錘炼,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从而构建起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要让青年学子在红色实践教育中接受政治淬炼、汲取精神力量、领悟先进思想,要让红色精神血脉不断赓续,让学生把满腔的家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报国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初步构建了“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形成了实践育人的基本抓手和机制,但存在的短板和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高职院校要不断扩宽思政实践育人主体,建立稳健的保障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学团组织建设,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共享建设,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系统完整的实践育人体系、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蒋建其. 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实现途径[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06):20-25.

[2] 习近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08.

[3] 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4] 刘华才,刘时新,张廷,等.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3):81-87.

[5] 冯刚.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1):16-21.

[6] 教育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 (2017-12-0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7] 赵继伟. 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辩证关系的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5):51-55.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