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阐释好共同富裕的策略浅析

2023-08-26董煜吴琼静何珊张嘉琪

对外传播 2023年8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

董煜 吴琼静 何珊 张嘉琪

【内容提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复杂的国际舆论场等诸多挑战。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历史成就、内在逻辑、政策取向以及未来预期,对外阐释好共同富裕的总体概念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相关部门以召开英文发布会的形式,答疑释惑,主动对外发声,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高校、媒体、智库等各界都应认真梳理、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总体脉络和丰富内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加强传播。特别是在微观层面,要多讲述人物故事,增强贴近感,建立与受众的情感链接;丰富对外发声的角度和层次;从经济话语的角度对共同富裕进行解读;不断借用新技术手段和全媒体形态,丰富对外报道的方式方法;高度重视对外话语的翻译和国际表达问题,夯实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根基。

【关键词】共同富裕 经济外宣 对外话语体系 新闻发布

一、共同富裕报道:新时代中国经济话语对外传播的现状与困境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前所未有地提升,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全球经济环境,身处极其复杂的国际舆论场,面临诸多挑战。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倾向抬头。西方某些国家和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和垄断利益,利用包括垄断经济领域话语权在内的非常手段,对我国不断打压,甚至阻遏。因此,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的过程中,如何讲好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历史成就、内在逻辑、政策取向以及未来预期,对外阐释好共同富裕这一总体概念的丰富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一)共同富裕概念是构建中国经济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抓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①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总体目标;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战略谋划;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专门研究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③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维度,突破资本逻辑的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深入研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独特规律,对外讲好实现富裕过程中的中国经济故事。

(二)西方主流媒体普遍存在对中国经济报道的意识形态偏见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经常性地对中国经济战略、政策以及中国企业等进行带有意识形态偏差的歪曲报道。例如,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炒作“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等歪曲事实的论调;片面报道中国营商环境,并刻意唱衰中国经济;通过华为事件、TikTok禁令等,打压中国科技行业发展,煽动甚至推动所谓中美“脱钩”;捏造“新疆棉花”事件,在人权议题上兴风作浪;反复以“反倾销”名义对我国出口企业设立各种障碍,等等。

可以看到,西方某些国家和利益集团已经习惯了使用各种手段来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花样百出的抹黑、打压和制约,通过媒体渠道进行针对性宣传是其惯常使用的手段之一。这种手段背后,实质是西方势力利用其在国际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及其话语权优势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抹黑和打压,而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经济主体、宣传主体往往处于被动应对的局面。

从为数不多的关于外媒对中国经济报道分析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西方主流媒体在对中国经济报道的议题设置、情感倾向和话语选择上,一般带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偏见。有研究者在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基于《华盛顿邮报》研究分析中国经济报道的文章中指出,美国的新闻报道并不像其表面所标榜的客观公正,相反多交织着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色彩。其所谓的新闻报道经由媒体再加工和重新呈現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意识形态的倾向已经被重新篡改。通过语言手段的技巧性应用,新闻报道的表面之下,往往传递着潜在权力关系之间的博弈。

“共同富裕”是西方媒体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笔者分别以“中国的共同富裕”(China common prosperity),“中国的中产阶级”(China middle class),“中国的再分配”(China redistribution),“中国的收入”(China income),“中国的财富平等”(China wealth equality),“中国的收入差距”(China income gap)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搜集路透社、彭博社在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0月26日期间有关共同富裕的报道,分别获得36篇、105篇报道。经分析,部分报道对于共同富裕在缩小财富和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等方面发挥的正面作用予以肯定,但更多报道则体现出有意无意的错误解读、歪曲报道甚至直接污蔑。对此,在今后国际传播工作中需要引起格外重视。

(三)中国对外经济话语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有待加强

掌握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经济话语权需要强大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撑,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在中国知网总库收录的学位论文与期刊中,可以获取关注经济话语研究的文章34篇,关注经济话语篇章研究文献31篇。经济话语作为一种具有鲜明语言特点的话语类别,相关研究在数量与内容上与其角色定位不相符合,也与其社会服务功能不相匹配。以词语与篇章为核心的经济话语分析在研究重视度、细致度与系统性方面都需要加强。此外,在经济对外报道领域,有关汉译英方面的研究较少,不利于我国经济外宣工作的开展。④

二、主动对外发声:以英文发布会为例梳理我国有关共同富裕报道的议题设置和叙事逻辑

新闻发布会是向世界说明中国、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沟通了解与合作互信的重要渠道之一。据笔者统计,自2021年8月17日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共同富裕问题后,截至2022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中宣部(国新办)共召开170余场发布会传递官方声音,这些发布会主题涉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23次)、《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19次)、党的二十大报告(18次)、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18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文献(12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10次)、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9次)、民政在全面小康中的兜底夯基工作(7次)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进展(7次)。由此可见,提及较多的发布会主题主要集中在重要会议、重要文本、全面小康、民政民生、改革等方面。这些发布会中有36场包含“共同富裕”这一话语表述,有9场发布会单场提及“共同富裕”的次数超过5次。

传媒社交化、移动化、全媒化的趋势对国际传播提出了新要求,除传播内容本身要及时回应受众关切外,传播形式也应不断创新,这一点在信息量大、权威正式的官方发布会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8月17日后,国内外媒体均密切关注共同富裕话题,随后在2021年8月26日中宣部组织召开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文献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回答记者关于解决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与应对提问时也讲到“这是一个热门话题”,并就相关问题作出系统清晰的回答。国新办英文网选取该段备受关注的视频素材,制作发布时长1分27秒的英文短视频《中央财办副主任:共同富裕不搞“杀富济贫”》,以短平快的形式及时迅速有效地传递重要立场观点,并通过海外社交账号矩阵推广,在国内外均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多家外媒也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报道。内外联动传播进一步加深了外国受众对有关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有关共同富裕经济话语国际传播背后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力争更多国际话语权。从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看,这需要在内容、形式、语言等众多方面综合发力,才能做到真正的喜聞乐见。语言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际上却常常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国际传播中,应采取融通中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坚持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才能更好达到传播的目的。在国际传播中绝不能做机械的、失真的传声筒,而应在透彻理解原意、吃透原语实质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传达,才能更好到达受众引发理解和共鸣。

总体来看,新闻发布会起到了答疑解惑的作用,向外媒传递了中国政府要表达的立场和观点。因此,发布会的召开在一定程度上对议题设置并引导外媒客观报道起到锚定方向的作用,有排除噪音之效。要对外阐释好共同富裕,应进一步通过加强政策深度解读,促进外界对共同富裕的正确认识,及时纠正外界对共同富裕的狭隘认识,尽量减少误解误读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思考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这一重大论断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指明了共同富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对“为何强调共同富裕”“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怎样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根本性、方向性的透彻阐明。⑤对外阐释好共同富裕的总体概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共同发力。

(一)在宏观层面把握好出发点

共同富裕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其本质含义是一脉相承的,但在不同阶段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这些一致性和差异性应该体现在对外报道和国际传播中,要展现出共同富裕的历史纬度,从而彰显出党在谋取人民幸福这一目标上的一以贯之、初心不忘。

共同富裕这一总体概念脉络清晰,需要高校、媒体、智库等各界认真梳理、准确把握、加强传播。共同富裕是建立在国家物质财富有了一定积累基础之上的,是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成果。这个话题有利于与西方发达国家民众达成认知和话语体系上的链接,有可能成为我们做好对西方发达国家传播的重要切入口。

在宏观层面,可以从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目标、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等五大方面,对其丰富内涵进行把握,构建对外阐释好共同富裕理论框架,从而推动构建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对外话语体系。

(二)在中观层面把握好平衡点

要在国外受众的话语体系和理解框架中,找到与共同富裕接近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西方国家通常不直接提共同富裕,一般将这一议题归结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公平问题处理较好的国家往往被视为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效果比较好的国家。这启示我们,在中国经济话语的对外表达上,可以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多下功夫,降低西方受众对共同富裕的认知门槛,采用更易于为他们所接受而又真实客观的概念和描述作为报道共同富裕的主要话语。

其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立健全社会慈善捐赠制度、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也追求发展质量等话语,也更易于为西方受众所理解,这也是他们一直在本国呼吁和谋求政府推动实现的领域。因此,从这些领域的角度去阐释共同富裕,去讲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共同富裕的故事,更容易突破意识形态的壁垒,引发西方国家受众的理解和共鸣。

(三)在微观层面把握好切入点

1.多讲述人物故事,增强贴近感,建立与受众的情感链接

对外阐释共同富裕时,要重视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让受众感受到故事中的人就如同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一样。这样更易于立起情感纽带。要用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从亲历者角度观察中国的发展巨变,尽可能多地挖掘个体人物故事。在国际传播面临文化差异和偏见误读的情况下,要想将中国经济发展这一宏大主题,以细腻、柔和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自然地传递给海外受众,需要用打动人心的好故事,引发情感共鸣。

2.丰富对外发声的角度和层次

从构建经济话语体系的角度对共同富裕进行传播,可以丰富发声对象的层次。在华的外商外资企业和外资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等因为其日常业务在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有更准确的了解和判断,也因为其非官方的身份有更客观的发声立场。因此,可以与在华外商外资企业和机构的经济学家、研究员、管理者等建立机制性联系。针对性聚焦行业监管、慈善捐款、市场分析与市场情绪,采访更多企业界、学界人士,增强观点音量,增加报道供给,稳定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的积极预期,为中国经济发展增加一定的舆论助力。

3.借用新技术手段和全媒体形态,丰富对外报道的方式方法

近年來,工作室风格的制播模式巍然成风。一类是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作室,如中国网《中国3分钟》。这类栏目多带有强烈的风格和特色,往往以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推出角度新颖、格调独特的深度报道作品。另一类是与国外团队合作的专业工作室。这类工作室多与海外专业拍摄团队合作,运用国际知名导演的国际影响力,用纪实手法,客观、克制、冷静展现当代中国的各个面相,为讲述故事提供多元视角。工作室模式有利于拓展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对未来做好中国经济国际传播、构建中国经济话语体系提供了积极而有借鉴意义的探索。

4.重视对外话语的翻译和国际表达问题,夯实对外话语体系根基

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在对外话语体系的理论研究上不断探索,但对各类话语对外翻译和国际表达问题上的投入还需增强。对外翻译和国际表达是国际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是应该高度重视的环节,否则就会出现被外媒有意无意歪译、滥译、错译的情况,使得最终表达的含义与原义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可能引发负面舆情。特别是政治、经济类话语,由于其较强的专业性,更需要由中国主流媒体或权威国际传播机构,第一时间给出准确、地道、恰如其分的外译表达。这种表达被转载、引用、吸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对外传播。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程。

董煜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琼静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新闻中心采编室副主任;何珊系中国网英文部主编;张嘉琪系中国网英文部编辑

「注释」

①《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共产党员网,https://news.12371.cn/2012/11/19/ARTI1353259493498557.shtml?from=group message&isappinstalled=0,2012年11月17日。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 htm,2022年12月25日。

④马文博、范莉:《关于经济话语中词语与篇章的研究——基于CiteSpace对CNKI(1994—2020)的文献可视化研究》,《英语广场》2021年12期,第35页。

⑤《共同富裕总体概念的哲学阐释》,新浪财经头条,https://cj.sina.com.cn/ articles/view/3164957712/bca56c1002001w4h5,2022年4月4日。

责编:荆江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改革——基于浙江省域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同享共同富裕 共绘绿色港区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碳中和愿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究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