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经济视角下石鼓区乡村旅游提质建设研究

2023-08-26易志帅屈中正刘飘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乡村旅游

易志帅 屈中正 刘飘

摘要 为了深化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对接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新态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与升级,摸清石鼓区旅游基础与优势,分析了旅游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立足城乡统筹,提出了将石鼓区打造成为衡阳市城郊休闲首选地、农旅融合示范区、最美乡村公园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生态经济;乡村旅游;提质建设

中图分类号 F 590.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5-011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29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ourism Quality Improvement in Shigu Distri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conomy

YI Zhi-shuai1, QU Zhong-zheng1, LIU Piao2

(1.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Technical College, Hengyang, Hunan 421005;2. Hunan Financial and Industrial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Hengyang, Hunan 421002)

Abstract In order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nect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of all-for-one tourism, find out the tourism foundation and advantages of Shigu District,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ourism. Based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higu District will be built into Hengyangs suburban leisure destination, a demonstration area for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and the most beautiful rural park.

Key words Ecological economy;Rural tourism;Quality improvement construction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1]。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2]。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3]。石鼓区的乡村旅游建设有一定基础,如何认识石鼓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该地区的实际特点,积极采取解决对策,合理整合自身的旅游资源,促进该地区旅游资源一体化服务的建设,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或者游玩项目体验感,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1 石鼓区乡村旅游现状

1.1 石鼓区自然环境

1.1.1 地理区位。石鼓区历史悠久,位于衡阳市区西北部,东临湘江,与珠晖区隔江相望,南以解放路为界,与雁峰区毗邻,西延蒸湘北路至蒸水桥,并沿蒸水河而上,与蒸湘区和衡阳县接壤,北依107国道前行与衡阳县樟木乡和集兵滩镇相邻,总面积112 km2。“石鼓江山锦绣华、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西湖夜放白莲花”,古衡阳八景,石鼓占据半壁江山,石鼓因千年学府石鼓书院而得名,素有衡阳城区“北大门”之称[4]。

1.1.2 地形地貌。石鼓区以丘岗山地为主,属丘陵地形,土壤主要为紫色页岩风化黏土、第四纪红壤黏土,黏性较重,酸性较强;沿河主要以河潮泥为主,属砂性土。全区土地总面积112 km2,水田2 367 hm2,旱地653 hm2,林地2 133 hm2。石鼓区农业环境条件较好,西南面(角山乡)优于东北面(松木乡),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基本保持旱涝保收,农作物播种面积年平均4 667 hm2左右[5]。

1.1.3 气候条件。石鼓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43.5%,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温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7.9 ℃,年降雨1 300 mm,平均蒸发量1 173 mm,最大风速12.7 m/s。

1.1.4 水资源现状。区内湘江流程10 km,蒸水流程5 km,区域内相对较大的河流有杉旭河,水库有青石水库、银杯水库、拦冲水库等,区内地下水充足。

1.2 石鼓区现有的乡村旅游基础

近年来,石鼓区不斷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做大做强了一批特色产业。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休闲农业及观光农业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家庭农场68家[6]。

形成了以三星、旭东村为中心的蔬菜示范基地的农业产业项目,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67 hm2,年产各种反季节蔬菜8 000余t,成为衡阳市最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蔬菜产业正在向基地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以香樟苑、山水莲花、云飞农业、青月山庄、潇湘合创玫瑰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休闲项目正在成长;出台了都市农业、规模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扶持办法,设立了5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人居示范,已完成三字墙、肖大屋、高老屋、灵官庙等7个农村人居示范点建设[7]。

1.3 旅游交通

石鼓区是衡阳城区的北大门,南岳高速公路和邵武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并设有一个高速出入口。铁路距离衡阳东站25 km,约40 min车程;距离南岳机场35 km,约50 min车程。G107从基地东侧南北穿过,北二环、蒸湘北路、长丰大道等城市快速路、道路等级高,通往衡阳市区。

目前旅游环线项目主要分为4段:衡角线、杉旭线、角松线、角云线,全长34.51 km。目前,7.25 km衡角线和6.86 km的杉旭线已全部完成并通车,13 km的角松线预计2022年7月建成通车,7.4 km的角云线拟于2022年9月动工。“旅游环线”将石鼓区众多散布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串联起来,沿线香樟苑、望夫湖农业、万佳家庭农场、潇湘玫瑰园、山水莲花、青月生态农庄、云飞农业等次第分布。4段线路连上石鼓区境内的北二环、蒸阳北路、107国道等城市主干道,构成完整环线[8]。

石鼓区旅游产业兼具旅游业与农业的特征,不仅吸引着众多的城市居民与青少年群体,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与经验的学习场所,有着良好的旅游客源市场。目标客源以衡阳城区为主。衡阳城镇人口有361.0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 51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 592元。这给以城市居民作为主要客源的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市场[9]。

2 石鼓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石鼓区乡村旅游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上没有区域内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以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目前尚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设施及配套不足

虽然,旅游环线的修建基本上解决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但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的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公路建设尚未做到与旅游的密切结合,导致旅游功能整体性不强。

2.1.1 环境风貌缺乏统筹。从乡村旅游的角度看,石鼓区乡村居民点分布较为破碎和分散,主要集中在区域西北部,由于居民点建筑的年代不一、风格不一等原因,难以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

2.1.2 旅游停车设施急需改造提升。目前区域内的停车场难以接纳更大规模的游客,尤其在周末的游客高峰期,山水莲花、灵官庙村游乐场所周边道路车辆乱停甚至无处可停的现象存在,难以解决好“畅往畅返”问题。

2.1.3 景区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连接不畅。从目前涉及的与旅游相关的企业来看,区内如山水莲花、玫瑰园等以采摘为主的企业一般紧靠公路,园区道路回旋余地少;清月山庄、灵官庙亲子乐园等休闲娱乐场所,景区道路仅仅局限在主干道的设计上,而对分散游人进入各景区的次干道、步行游览道等的设计仍有待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的承载量。

2.1.4 人居环境行动整治仍有差距。旅游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尚未完全到位。星级厕所建设与旅游的供给存在很大差距。乡村旅游发展较为迅速的灵官庙村、清月山庄仍存在无害化公共厕所的配套建设问题,同时,厕所规范化服务管理能力也需要提升。

2.2 业态单一,创新水平不足

作为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尤其是新冠疫情导致的远途旅游受限,近途乡村旅游是居民出行的首选,由于缺乏经验,乡村旅游业态单一,创新水平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体制发展薄弱,产业受到制约。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旅游部门与交通、国土、农业、水利部门的沟通不足,对乡村旅游产业缺乏宏观调控,管理效率仍有待提升。

2.2.2

业态单一特色不足,缺乏有差异性的体验项目。大多以观光、采摘为主,在休闲农家乐设计上,项目雷同问题严重,缺乏齐全的配套设施,布局不科学,缺乏精细化的经营;网红项目也存在同质化竞争情况,灵官庙村亲子乐园、七彩滑道等项目取得短期成功后,有些企业也偏离原有的经营思路,效仿网红项目,引发同质化竞争。

2.2.3 经营手段创新性不足,缺乏专业管理与运营水平。普遍存在经营粗放、品位不高等问题。就现阶段来看,旅游的开发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的特征,资源整体利用率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以农家乐为例,几乎所有的农家乐都只提供棋牌、垂钓、土菜等,缺乏结合地域特点的特色服务项目。造成农家乐层次低,缺乏竞争力,导致生命周期短。更有部分经营者在未进行可行性研究、资源评估、客源评估等的情况下,单纯模仿,造成了低水平开发,从而影响衡阳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2.4 行业内部缺乏合作与互补,政府统筹有待加强。区内大量类似的农庄休闲项目,主要旅游景点普遍存在规模小、开发深度不够、吸引力不够等特点,导致旅游精品景点的数量不足。由于缺乏典型带动,旅游的从业人员与旅游参与者都出现了本土化的现象,难以通过精品带动规模效应,只能实现一日游、一次游的短期效益。观光型结构单一的旅游资源难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这就直接导致游客不会花费较长时间停留石鼓区,更不会花费过多金钱,难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如何打造“四季有景,四季可游”上,尚需要政府统计。

2.3 人才与技术不足

2.3.1

缺乏专门性企业与人才,景点对接能力偏低。从石鼓区打造衡阳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目的地而言,主要目标市场是满足城区居民近游需要,达到“衡阳人游衡阳”的目的。但是,由于缺乏专门性企业与人才,景点对接能力偏低。衡阳旅游企业普遍“小、散、弱、差”,缺乏有实力、集团化的规模运作。以旅行社为例,全市四星级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达到3 000万元及以上)仅3家。此外,全市旅游企业中高端人才稀缺,员工总体素质不高,导游数量偏少,且层次偏低,其中中高级导游不足40人,外语导游不足30人,粤语、客家话导游更加少,严重滞后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旅游车与长沙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长沙有旅游车500余台,张家界有旅游车超过600台,衡阳的非定线运营旅游车仅20余台。由此可见,衡阳的接待水平与长沙、张家界还相差较大,难以满足需要。

2.3.2 旅游配套服务能力比较落后。衡阳旅行社(含分公司)有64家、星级饭店35家。尚无旅行社进入国家“双百强”,也没有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旅行社落户衡阳。然而,石鼓区有实力的旅行社较少,由此可见,旅游接待能力也存在薄弱环节。

2.3.3 旅游信息化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乡村旅游,信息化服务设施设备、人才等明显不足,部分景点开始尝试旅游信息化服务,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3 石鼓区乡村旅游提质建设的依据

3.1 国家深化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对旅游发展提质提出新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10]。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近年来,衡阳市石鼓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乡村为地域空间、农民为社会主体,以农业为经济纽带的“三农”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决,“三农”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就,但“四个偏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农民收入偏低、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偏低、农业经济市场竞争力偏低)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相对落后的乡村经济与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的社会二元经济结构状况也未得到根本转变。

3.2 对接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新态势,亟需对旅游发展提质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在市场拉动、政策推动、主体带动和创新驱动下,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呈现出市场需求旺盛、经营主体多元、类型模式多样的良好势头,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抓手、乡村脱贫攻坚的新途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有机融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1]。在我国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进程中也存在发展理念陈旧,规划品位不高,产品定位模糊,整个行业中知名品牌和有影响力的企业欠缺;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不足,经营模式单一、服务管理粗放,整体盈利水平偏低;公共卫生、道路交通、废污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健全、不配套,吃住、赏游、体验等各环节的水平均有待提升。

近年来,石鼓区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通过龙头拉动,基地带动,品牌推动,做大做强了一批特色产业。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休闲农业及观光农业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家庭农场68家。但是,目前石鼓区存在强农弱旅、多重制约、产业不平衡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层次水平较低;农业体系尚不健全,各农业企业各自为战,未形成发展合力;农业经营业主思想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及乡村环境风貌有待提升。

3.3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与升级,亟需对旅游发展提质提出新要求

随着旅游领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乡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闲暇之余的向往之地,各地方为了推动经济和实现城乡统筹,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顺应时代的发展,推动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是城市和乡村的统一目标[12]。

衡阳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724.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8.32万人,城镇化率53.61%。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9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 74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250元。居民收入的增加,为全域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3]。

目前,石鼓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1家,省研学基地2家,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区)1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区)2家,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区)2家,修建生态停车场3个,旅游环线1条。基本形成了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主体,规模和水平都达到一定高度的旅游产业体系。近年来,石鼓区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注重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壮大都市农业结合,充分利用鄉村旅游环线,把水系、农田、山林、民宿等乡村资源串起来。为跟进全域旅游发展新阶段的时代需求,为大湘南、大南岳打造与衡山品牌相匹配、观光产品相互补充的优质旅游新业,为衡阳当地人打造幸福宜居后花园、乡村旅游首选地。但是仍存在一些制约,尤其在旅游配套设施及旅游环境的改造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亟需提质发展。

4 石鼓区乡村旅游提质建设的思考

提质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胜地,关键在于游客的流量、旅游产品的品质。没有游客的流量,就不可能产生规模的旅游动机与行为;没有高质量且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就难以形成优质的旅游资源。

4.1 石鼓区乡村旅游发展定位

通过“拉长旅游产业,做大旅游产业链,拓宽旅游产业链”,立足农旅融合、城乡统筹,将石鼓区打造成为衡阳市城郊休闲首选地、农旅融合示范区、最美乡村公园。

4.1.1 拉长旅游产业。通过捆绑做强旅游产业链,所谓捆绑,就是将旅游业的相关业务结合到一起,使其成为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提供给游客系统化和连带化的服务,以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14]。

4.1.2 做大旅游产业链。通过创新做大旅游产业链,旅游才能做大做强。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旅游的景点需要创新,体制和广告宣传也需要创新。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意举行旅游促销活动,不断提高旅游业的质量,以达到量的扩张,打破传统的单一风景观光模式,将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欣赏、娱乐、休闲、旅游和度假相结合,以提高旅游产业的质与量,达到做大旅游产业链的目标。

4.1.3 拓宽旅游产业链。通过对接来拓宽旅游产业链,主要是要找到最佳的对接点,实现旅游产业链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对接至关重要,如旅游与工农业对接。近年来兴起的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以及土特产旅游产品开发,就是以工农业对接的结果,也包括旅游产业中的六大产业链食住行游购娱的联结。将不同产业、资源和路线但性质相同的旅游资源相对接是做宽旅游产业链的关键路径[15]。

4.2 石鼓区乡村旅游提质思路

4.2.1 加快旅游环线和景区游步道,补齐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

①补齐旅游公路基础设施短板。改善旅游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对旅游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基地等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完善交通标识牌和安全防护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的道路服务水平,保障道路安全。

②改造提升旅游停车设施。统筹布局乡镇、景区及特色保护类村庄内停车设施,结合情况全面考虑停车需求问题,加强停车管理服务,尤其是高峰时期,可以为停车提供智慧引导服务。

③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在制定和实施土地规划时,可以考虑预留少量的土地,用于零星的旅游设施建设。鼓励农村相关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自有建设用地,共同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

4.2.2 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对于发展旅游产生的垃圾,可以进行资源化的利用与环保化的处理,加大对地区垃圾的管理力度,规范垃圾堆放点的整治,杜绝出现通过破坏环境的手段来填埋垃圾;根据不同区位条件、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有针对性地推广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宣传节约用水知识,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旅游发展较快和人口较多的地区,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提升规范化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实施公厕生态化改造。

4.2.3 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

民宿和农家乐等服务的质量对旅游业有着重要影响,要对其建设规范和运营管理标准进行严格规范,同时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加强乡村旅游的市场监督,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16]。推动农家乐和民宿消防工作的落实,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根据民宿和农家乐的具体情况,制订可行的技术规范标准。帮助满足条件的农户改造住房,发展民宿。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合作方式利用空置住房或土地来改造和建设旅游活动场所。

4.2.4 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资源,针对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多样化旅游产品,避免出现大拆大建,千篇一律或复制城市化翻版的现象,造成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发展。充分利用政府资金的引导,满足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情况建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以进行市场化运作方式的相关产业投资基金来投资乡村旅游的发展。

加大对乡村旅游的贷款支持力度,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企业发放贷款,扩大对贷款的抵押担保范围。

4.2.5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人才是各行业发展的首要资源,加强对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基本保障。要实现更好落地,可以通过政府扶持培养或者对口帮扶制度等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根据市场需求明确分析进行精准培训。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大学生村官或者优秀的专业人才下乡村,如在公务员考试、职位晋级或者收入税收方面提供一定的倾斜。同时,政府部分也要发挥作用,加大对乡村的建设,提高乡村的环境和生活水平,促进乡村产业的兴旺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乡村,共同推动乡村旅游业的振兴和发展。

5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因其既融合三产,又连通城乡,更富含“乡愁”,适应城市群居民日益增长的周边短途休闲度假消费需求的独特优势,呈现出超出一般旅游业态的蓬勃活力,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需求旺盛,致富效果明显,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抓住时代机遇,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与升级,已经成为城市和乡村共同的诉求。石鼓区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对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应因地制宜、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重点突破,跟进全域旅游发展新阶段的时代需求,为大湘南、大南岳打造与衡山品牌相匹配、观光产品相互补充的优质旅游新业,为衡阳当地人打造幸福宜居后花园、乡村旅游首选地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唐烨.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7):207-212.

[2] 卫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J].公关世界,2018(21):46-49.

[3] 刘志霞.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4):134-135.

[4] 衡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衡阳市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5]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

[6] 衡阳市统计局.衡阳统计年鉴202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7] 郭玺.乡村振兴背景下衡阳市南岳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究[J].南方农业,2022,16(4):165-167.

[8] 邓世凯,高慧.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茶乡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衡阳市为例[J].福建茶叶,2022,44(1):98-100.

[9] 廖丽华.智慧旅游视角下衡阳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8):75-77.

[10]  杨金华,廖波,徐元诏.幸福感导向下的衡阳旅游业发展路径探索[J].轻工科技,2021,37(8):111-112,162.

[11] 嘉丹.衡阳乡村旅游及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農村经济与科技,2021,32(8):62-64.

[12] 刘湘衡.疫情背景下衡阳城市公园健康旅游开发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0(15):64-66.

[13] 李新泰.国外健康旅游的发展路径与启示[J].人文天下,2019(5):13-18.

[14] 陈建波,明庆忠.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健康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34(4):69-73.

[15] 李晓芳,张胜男.旅游者参与下新兴健康旅游方式研究[J].特区经济,2016(1):42-44.

[16] 周芳如,吴晋峰,吴潘,等.旅游者感知距离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43(5):616-624.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后疫情+‘双减背景下衡阳研学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22B0978)。

作者简介 易志帅(1995—),男,湖南衡阳人,助教,硕士,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9-01;修回日期 2022-09-26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乡村旅游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