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辛生态思想研究:文献综述与拓展

2023-08-25唐玉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多丽丝莱辛

唐玉娟

内容摘要: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深邃,意蕴丰富,引人深思,予人启迪,梳理十年来(2011-2021)国内学者关于莱辛生态思想研究成果,发现其主要从生态主题视角直接研究和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间接研究,进而探索莱辛所追寻的人与自然和谐观;积极关注莱辛作品的生态思想、拓宽莱辛作品生态思想研究范围、重视莱辛作品生态思想的系统研究、增强生态思想的国别对比研究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客观趋势;此外,莱辛的科幻寓言小说是其生态思想的落脚之处。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生态思想 科幻小说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英国当代著名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位极有温度的女性作家,她非常关注当今社会现实生态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人口膨胀、物种消亡等,呼吁人类应当对自然满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关爱自然,主张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莱辛的生态智慧熠熠生辉,值得深入挖掘与借鉴。十年来(2011-2021)国内学者对莱辛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主题;而对她的生态思想研究却略显薄弱,其主要由以生态主题为视角直接展开的研究和以生態女性主义为视角间接展开的研究构成。故然,梳理十年来(2011-2021)国内莱辛生态思想研究将为进一步深入挖掘莱辛的生态思想提供有益的参考视角。

一.直接以生态主题为视角展开的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研究

直接以生态主题为视角展开的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研究集中于《特别的猫》、《野草在歌唱》、《玛拉和丹恩历险记》、《黄金之城埃尔多拉多》、《蚁丘》、《木施朗加老酋长》等作品方面,各位评论者深感莱辛在作品中极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王育烽、陈智淦(2011)从生态文学视角,联系莱辛从小生活的非洲环境,人与自然呈现出一幅和谐完美的生活景象,进而描绘猫与人的点滴互动,猫其实是动物的代表与缩影,动物需要人类的温情关怀,但如果人类破坏了周遭的自然环境,动物也将深受其苦,从而引发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1]。

聂鑫琳(2012)根据莱辛篇幅较短的2部小说《黄金之城埃尔多拉多》、《蚁丘》,采用评论家王诺对于生态文学思想内涵的归类,逐一批判了主人公亚力克为满足一己私欲,肆意破坏自然的行径,告诫人类应当尊重自然;此外,文章还阐述了工业、科技为人类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隐忧,如对自然、对人的心灵的摧残[2]。

张建春(2013)聚焦于莱辛生态思想比较明显的科幻小说,以详细的笔墨指出了在科技、工业的飞速发展之下,人类的疏离与异化也日益突出,这种精神生态的缺失更应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3]。

冯洪真(2014)透过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结合莱辛的主要代表作品《草原日出》、《野草在歌唱》、《特别的猫》描绘了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唇亡齿寒,任何一方尤其是人类,如若偏颇自身利益,都将使对方迈向渺茫而无希望的未来。故人类应热爱自然,时刻把自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优先考虑[4]。

谢颖、江漪(2015)结合鲁枢元先生提出的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精神生态学,从多维角度评论了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所面临的生态困境,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将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灾难,最终殃及人类自身[5]。

钱小丽(2018)对莱辛早期作品《野草在歌唱》的生态主题进行了深刻解读,她结合作品中自然的痛诉、女主人公玛丽的多舛命运、黑人摩西的沉默反抗,细致梳理了人类面临的多重生态危机[6]。

陈竞春(2019)则围绕《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人生轨迹、白人一以贯之的优越地位等阐释了三种生态危机,疾声呼唤人类尽职担责,与自然和谐共生[7]。

王振平、代兆凤(2019)通过例证方式,详尽摘录小说中的具体语句,从语言学的视角对《木施朗加老酋长》中的话语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凝练莱辛的生态思想 [8]。

基于上述分析,以生态主题为视角直接展开的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研究批判了现代文明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旨在唤起人类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期盼人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生态家园。

二.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间接展开的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研究

国内许多学者均采用生态女性主义探寻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思想,透过这一理论视角,较好地把握了莱辛的生态主旨思想,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其作品生态思想研究则主要集中于《野草在歌唱》、《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又来了·爱情》、《裂缝》等作品方面。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李娟(2011)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二元对立瓦解视角,围绕玛拉和丹恩这对逃难姐弟,梳理了《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两性对立的瓦解、人与自然对立的瓦解,并最终通过绿色表达迫切希望建立和谐生态之家[9]。

王文惠(2011)紧紧抓住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视角,深刻剖析了《又来了·爱情》中男性中心主义对自然与女性造成的深深伤害,想要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经应是建立男性、自然、女性和谐平等的共存关系[10]。

缪书勤(2012)在回顾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对《野草在歌唱》中呈现的各类冲突进行了严格批判,并指出应积极消除殖民统治之下男性中心的错误观念,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生活家园[11]。

郑丹、卢德春(2012)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野草在歌唱》进行分析解读,两位作者特别指出女性与大地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评论实质仍是指出了父权制下,女性与自然遭遇的不公危害[12]。

王文慧、李小洁、曾敏(2013)是较早关注《裂缝》中生态思想的学者,她们指出人与人、人与自然融合共生是逾越生态藩篱的有效路径[13]。

杨士虎、马伊林(2014)通过解读《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以玛拉和丹恩逃离干旱地带,北上寻找绿色家园为主要线索,得出作者期待建设人与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家园[14]。

李忠霞、李毅(2016)基于中西文化异同,将英国作家莱辛的生态观与中国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进行探讨比较,结果发现,两者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很好的相互学习与运用,必将为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视角,同时也将为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供新思路 [15]。

詹燕娥(2021)则环绕“歧视”这一关键词汇,基于《野草在歌唱》的相关内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作者莱辛对非洲南部存在的种族与性别歧视开展了严厉批评,同时也对人类只管过度开发利用土地攫取利润,导致土地贫瘠荒化,而忽视对土地的休养悉心照料看护进行了责备,最后得出摒除歧视、关爱自然才是正确抉择之举[16]。

结合以上内容,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间接展开的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研究批判了男权中心思想,反映了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解构之旅,同时也不乏中西生态思想的对比异同,这些研究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家园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文献述评

丰硕的国内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提供了極其有益的借鉴视角,但也发现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或不足之处,诚然,这些待完善的地方也成为了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在动力和客观需求。

首先,相比于大部分学者更多关注莱辛作品如《金色笔记》、《天黑前的夏天》等所反映的女性主义主题,对莱辛作品蕴含的生态思想研究则相对较晚也相对不足。的确,莱辛一直被誉为女性主义作家,她极其关注女性命运。然而,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因此,积极主动挖掘莱辛作品的生态思想内涵,并从中获得生态智慧,也是大势所趋。

其次,在生态思想研究方面,研究对象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野草在歌唱》、《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特别的猫》等几部生态主题显著的作品上;其实,莱辛的作品,如《幸存者回忆录》、《裂缝》等也同样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而且她常常从侧面如生态灾难等警示人类社会关注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第三,研究层面注重个体,忽视整体,大多数研究结合多丽丝·莱辛某部作品展开,极少把两部或多部作品放在一起综合性探讨其生态思想。诚然,学者聂鑫琳、冯洪真也有从多部作品对莱辛的生态思想进行解读,但这远远不够。只有把莱辛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研读,读者才能清晰且系统地梳理出莱辛生态思想的源起、发展状况,进而更好地与现实生态问题衔接。

第四,国别对比研究有待拓展,如把莱辛的生态思想与英国之外特别是中国同类作家的生态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尚有空间拓展,尽管学者李忠霞、李毅在此方面已作了初步尝试,即把莱辛的生态思想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进行对比学习,但是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博大精深,更有值得挖掘与深思的空间;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观问题也作了深刻阐述。这些都是进行国别对比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领域,探索中西生态思想异同,以此更好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

四.文献拓展

文学作品的学术研究应紧跟社会现实发展态势与趋势,并积极为解决当今社会现实关切问题提供有益途径。生态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更是备受瞩目。因而,了解、关注并挖掘多丽丝·莱辛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随着全球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切关注,必将进一步推动生态文学研究,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多丽丝·莱辛对人类生态问题的关注,其丰富的生态思想值得深入挖掘。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强调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生态问题仍将是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莱辛的生态思想将为我们提供生态智慧和思想启示,进一步增强我们对自然的全面认识,从而努力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主要关注莱辛作品所反映的女性主题,生态主题研究略显薄弱,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转向莱辛的科幻寓言小说,解读其中深刻的生态思想,这必定会带来一股生态研究热潮。国内学者对生态研究的日益关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态问题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学作品的创作源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面对当前全球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人口膨胀、物种消亡等,莱辛在作品中疾呼呐喊,希望人类能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这一生态思想给予读者深刻启迪。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危机,回归莱辛的科幻寓言小说,感悟其前瞻性的生态意识,继而思考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思想日渐受到国内学者关注,并且其都感受到作品蕴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理念。当前,我国也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研读挖掘莱辛的生态智慧,探寻中西生态思想异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探索一条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王育烽、陈智淦.莱辛《特别的猫》的生态阐释[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9-83.

[2]聂鑫琳.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文学思想内涵——短篇小说《黄金之城埃尔多拉多》《蚁丘》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7-119.

[3]张建春.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7):25-26.

[4]冯洪真.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整体主义解读[J].才智,2014(24):248.

[5]谢颖、江漪.从《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看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意识[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139-140.

[6]钱小丽.人与自然的双重呐喊——《野草在歌唱》的生态批评解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12):26-30.

[7]陈竞春.生态文学视域下解读《野草在歌唱》[J].文化学刊,2019(6):95-97.

[8]王振平、代兆凤.系统功能视角下多丽丝·莱辛《木施朗加老酋长》的生态话语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42-47.

[9]李娟.二元对立的瓦解之旅——莱辛《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3):117-119.

[10]王文惠.《又来了·爱情》:一个女性对男性中心的生态伦理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80.

[11]缪书勤.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析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18):169-170.

[12]郑丹、卢德春.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剖析[J].名作欣賞,2012(36):68-70.

[13]王文慧、李小洁、曾敏.生命和谐之歌:《裂缝》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J].外语教学,2013(5):93-96.

[14]杨士虎、马伊林.构建理想的伊甸园——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153-155.

[15]李忠霞、李毅.多丽丝·莱辛生态女性主义观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关联性[J].理论观察,2016(6):91-92.

[16]詹燕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青草在歌唱》[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1(4):74-7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KY20008)。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多丽丝莱辛
高贵的“伪证”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