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铎书法对颜真卿书法的接受与借鉴及其流传研究

2023-08-24宋永亮

艺术评鉴 2023年13期
关键词:王铎颜真卿借鉴

宋永亮

【摘   要】历史上不乏有人贬低王铎的书法,认为他并不符合传统、偏离了正统等。从技法上来看,晚明时期的书法作品与“二王”经典作品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然而,每个时代的书法风格都承载着特定的艺术追求和精神,从艺术表现和创新视角来看,当时的书法家们的作品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笔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对于王铎的书法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王铎和颜真卿的书法进行对比,可以充分挖掘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他们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精神。例如,王铎崇尚古代,在尊重古人的同时也敢于创新,这种创作精神对于现代和当代的书法学习者具有借鉴作用。总而言之,王铎对传统的继承和弘扬经验十分宝贵,对他的创作历程进行学习和研究,既有学术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王铎  颜真卿  书法艺术  借鉴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3-0037-06

颜真卿对王铎书法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王铎的临帖中,存世的僅有《鹿脯帖》和《颜真卿与李太保帖》两篇,从这两篇临帖中可以看出,王铎充分地吸收了颜真卿的锋利用笔和率性的书写态度。王铎的锋利用笔最初受益于颜真卿的作品,随后在明末清初的碑学与篆隶书的复兴思潮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对篆隶书的刻苦研习,他对锋利用笔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并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创作中,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张弛有度的面貌,又融合了豪放和古朴的意味。虽然王铎自称师法二王,但后人并不能在他的书法中看到二王书法的元素。二王的书风妍丽而秀美,而王铎则表现出了豪放和凌厉的气势。其成功之处在于吸收了颜真卿的书法元素,并将其与自己的书法创作融会贯通,创造出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书法表现形式。

一、王铎对颜真卿书法作品的接受

在《王铎书法全集》中,王铎所临颜帖作品寥寥可数,目前仅见《鹿脯帖》和《颜真卿与李太保帖》二帖。据学者考证,《颜真卿与李太保帖》中的李太保乃李光弼,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拜太子太保。其时,李光弼57—58岁,颜真卿56—57岁。李氏是唐朝元老,与真卿一样,平抗叛军,效忠王室,两人感情深厚。

《鹿脯帖》约书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凡六行,计五十八字,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鹿脯帖》记载的是颜真卿的妻子患病,需要“鹿肉乾脯”这样一味药,所以写信给朋友李太保,请求他给予这味药,这是前帖。等收到朋友送的鹿脯之后,又写信致谢,同时送朋友几味药,祈祝其身体健康,说不久后便要前往拜谒,这是后帖。前帖署款:“廿九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后帖末尾此本残缺,后人用白纸条抄录缺文与款裱补左边,款曰:“二十日颜真卿状上。”前后帖行楷草书存十二行。

《鹿脯帖》开首有少数字为楷体,余则行草书。前三行字体较大,楷法端庄,余则变小,秀劲俊丽。行草者字间绝少连笔书,多是字字狡立,笔意严谨,神气蕴含,行气平正而婉和。宋米芾评说《鹿脯帖》“浑厚纯古”,确是楷行兼备的颜书的又一新面目。值得注意的是,王铎并非全临,内有脱字,王铎在临摹时常常会把一些“不吉利”的文字省略,或者为了章法的安排使得一部分文字的顺序颠倒,王铎临颜真卿帖并非亦步亦趋,而是注重临写之时的痛快挥洒。

总结起来,虽然王铎临颜真卿作品所存甚少,但从他四次给宋权收藏的颜真卿《争座位帖》所作的题跋中可知,王铎见过大量的颜真卿作品。在王铎《争座位帖》四则跋语中又可以看出,王铎对颜真卿的书法极为推崇与赞赏,按照王铎的说法,颜真卿书法的根本也是从二王而来。他甚至认为颜书从二王出,并能与之比肩抗衡,后世未有之能者,可见其对颜书推崇备至。他既对颜氏此帖如此推崇,又能接触到该帖,自是有机会临摹学习此帖的,可惜的是后人并未见到他有临摹此帖的作品传世。另外,从第三则题跋中可知,王铎《澄师》《李夫人》二帖今虽已无传,但从他这段话的语气来看,他应是见过此二帖的,并对二帖风采夺目却不为人知而感到费解,所以他在见到《争座位帖》时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此二帖,这可以看出王铎对颜真卿书法的推崇。

二、王铎书法对颜真卿书法的借鉴

(一)点画的借鉴

书法的奥妙在于用笔的技巧。颜真卿因采用篆隶古法进入行草领域,所以他的收笔多用圆笔,起笔时在空中取势,落纸时像篆隶逆锋起笔,蓄势待发。他将笔力凝聚在笔锋之内,如《祭侄文稿》中的“尔”字和“陷”字,以及《刘中使帖》中的“中”字和“使”字等。他的行笔常常带有旋转的意味,然后以中锋展现出来。在收笔时,他善于利用笔和纸面的摩擦力,大胆而不受限制地使用笔。颜真卿在笔法上进行了创新,使他的行草书摆脱了唐代“尚法”的束缚。颜真卿将篆隶古法与自己的书写技巧相结合,打破了早期唐代固定的书写规范,同时也丰富了用笔的方式,使技巧和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王铎的书法汲取了众多书法家的长处,他广泛借鉴了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米芾等人的笔法。然而,可以说王铎的行草更多地受益于颜真卿。他运用颜真卿的篆隶古法的圆润线条,在临摹《淳化阁帖》时弥补了枣木版带来的笔力减弱问题。原本失真的刻字用笔得以改变,变得提按分明,恢复了真实的用笔形态。他作品的篆隶风格十分通畅,整个字体呈现出自然而生动的感觉。他将细弱的笔画改变为坚实而厚重的线条,巧妙地运用精湛的用笔技巧,使点画清晰而独特。与颜真卿相比,王铎的笔锋变化更加丰富。他不仅借鉴了颜真卿对中锋的运用,还通过使用侧锋,使笔法变得更为灵动。他的用笔流畅而大胆,笔势连贯。在作品中加入了侧锋和露锋,展现出了妍丽的效果,例如《鹿脯帖》中的“刑”字和“驰”字。他成功地重新组合传统的书法元素,创造出了具有现代感的书法表现形式。

(二)字法结体的借鉴

1.外拓之势

颜真卿的行书结体有着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特点,具体来说,其一为外拓之势,其二则为正面示人,这样的风格可谓是非常鲜明,这种风格与其楷书作品也相辅相成,呈现出了“外紧内松”的特点。即以包裹的形式将点画囊括在内,给人以外拓开张和大气的印象,这正是大唐盛世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颜氏的结体宽博雄厚,而王義之的结体欹侧、妍丽。在字的转折处,王羲之多用方折,颜真卿则多圆转,改变了王羲之以来常用的内弧相背形,这样外弧相向形所留空间饱满,结构显得宽阔。将左右竖画写成圆弧形,就好比将古代的弯弓拉满弦,具有强大的张力,这种外拓的结字方式在颜真卿以前是比较少见的。这种浑圆外拓,笔画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结字方式,呈现出来的便是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

颜真卿在结体处理上吸收了篆、隶的正面取势,故而有以正面示人的特征。主要的竖画和转折向外拓张,如同拉满弦的弯弓,具有强大张力,这明显能够看出王铎吸取了颜真卿的外拓之势和正面示人的特征,王铎的结字同时又加入了米芾的险绝之势。颜真卿打破了二王书风以来的固有成法,把“外拓”的结字方式、个人的情感、篆隶古法融入到自己的楷书和行草书创作中,使得单字的内部具有很强的张力,这种张力在整体章法上也得到了體现,进而形成了圆厚的视觉感。颜真卿的行草书作品无不体现着这种外拓且蕴含张力的结体方式。

2.字体杂糅

《裴将军诗》是颜真卿将篆隶古法和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尽管这件碑石的真实性一直备受质疑,但从各个方面的考证来看,此作品确实是颜真卿的真迹。《裴将军诗》碑石中融合了楷书和草书两种不同的字体,两种书体在同一作品中相互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书法创作中的节奏关系起到了很好的表现作用。同样,《曹植庙碑》结体外密内疏,字心中正,捺画雁尾,是颜真卿将不同字体融合的经典之作。笔者推测,颜真卿吸收了南北朝后期和隋朝的碑版墓志中的许多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字体的作品,同时在敦煌遗书中也发现了类似的作品。现在学界对于颜真卿书法风格形成的争议依旧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书法艺术受到了自然朴质的民间书法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当时的统治阶级因为崇尚王羲之的妍丽书风而对“粗俗”的民间书法不屑一顾,导致民间书法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颜真卿通过突破传统的成法,融合多样元素,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结字方式。

王铎的楷书明显带有颜真卿的痕迹,通过研究颜真卿的作品,可以发现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真、行、草书的杂糅,而篆书字法在行书作品中很少出现。王铎的行书作品则运用了不同字体相间的技巧,有楷书的笔意,有草书的纵横,还有篆、隶书的写法。原因在于王铎从书法史的角度出发,在艺术实践中运用篆隶的字形,纠正了传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字画。因此,在王铎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在楷书中混入篆书和隶书的字法。王铎在54岁时创作的《怀州作》可以说是他将楷、行、草和篆书的写法融合在一起的最鲜明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字体跨度极大,却能协调融合,运用了各种书体的写法和特点。通过结合楷书的结体和稳重的书写节奏,草书的简便快捷、洒脱流畅的挥洒状态,以及篆书独具特色的字法,展现出了丰富的效果。

(三)章法布局的借鉴

颜真卿的《鹿脯帖》和《颜真卿与李太保帖》几乎每个字都独立存在,章法自然天成,可以毫不费力地书写下来。尽管偶尔会有两个字之间相互呼应的情况,但整体效果却是“书出无意于佳乃佳”。

王铎临写颜真卿的《鹿脯帖》时,在章法上与他的其他临作有所不同。这件临作并没有刻意追求奇绝之处,基本上保留了原作的章法特点。然而,与原作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王铎改变了字形的大小,使得每个字都处于不同的角度上。字的重心轴线与行的重心轴线总是不相符,但整体上却是有序的混乱,字与字之间相互联系和呼应,使得整体章法既疏密相通,又呈现出浑然一体的效果。王铎临写的《颜真卿与李太保帖》中,字的结构有意向一侧倾斜,形成了起伏跌宕的趣味,章法参差有致、大小有序。整体上来看疏密相间、错综复杂,充满了开合、扭结的变化。艺术就是制造和解决矛盾,王铎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段和精湛的技巧,使作品既气势恢宏又内敛自得。

在墨的运用上,这件临作虽不是王铎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也展现了他对墨的运用和掌控能力。墨由毛笔释放,通过水与墨的张力在宣纸上晕开,墨色层层递减。王铎尤其善于运用干湿、浓淡的墨色对比,尤其是在干湿极端对比的情况下。例如,第九行的“中”字和第十二行的“颜”字左半部分都有晕开的效果。王铎几乎将水墨画的特点融入了书法中,其对于墨的大胆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极致,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冒险。

(四)风格的借鉴

1.篆籀气

清代王澍在《竹云题跋》曾评颜书:“魏晋以来作书者多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独至鲁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独为其难。”①说明了颜真卿追求的是一种朴拙的艺术风格。朴拙是一种质朴无华的美学形态,这里的拙不是拙劣、丑陋,而是指掌握了技巧后所追求的质朴无华的拙气。书法审美意义上的拙是大巧,而唯有大巧才能若拙,这正是篆籀气的一种体现。《争座位帖》也给米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多次表达了对该帖的激赏:“与郭知运《争座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

颜真卿对王铎的影响,可从王铎《跋颜真卿争座位帖四则》中看出,跋中云:“今观公书法,根本二王,变化如龙。楷之精,行之神,书所造深且如此。呜呼!公书即不深造,独足令人想见忠愤,况艺文又若斯乎。探它书,补公遗事于唐书,能无望于后之苦心者欤?”②王铎从颜真卿的法帖中学得了严谨的法度、开阔饱满的空间、古朴厚重的线条、大气端庄的气势,为其巨帧长轴的临摹创作补充了刚健雄强的笔力与开阔磅礴的气势,这与篆籀气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对颜真卿线条外拓法的学习,可以丰富笔法,增强作品线条的外张力,使作品更为雄浑大气。王铎将外拓笔法的开张奔放的特点,在巨轴行草这一王献之、颜真卿从未涉足的领域推向了极致。他还吸收了颜真卿敦厚凝重的起收笔技法,减少了起头收尾牵丝萦绕的感觉,简洁、大方、厚实。其创作的《行书诗四首》《为宿松书诗卷》深得颜真卿神采。

在深得颜真卿神韵的同时,王铎的作品还多了一些萧散和古拙,形成了自家洒脱狂逸的风格。且王铎喜书大字巨幅立轴作品,线条遒婉雄厚、骨劲肌丰、意相连属,浑浑然颇具篆籀气象,气势磅礴,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王铎学习颜字不求形似,更多的是注重精神上的追摹。颜真卿取篆籀笔意外曲的圆融之势对此,王铎取篆籀笔意的欹侧之态,多侧锋用笔,偃仰变幻,这为其书风增添了颜字所不具备的动感和风采。

2.金石气

金石气的“金”指殷商、西周等时期刻在青铜器皿上的文字。“石”则指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墓志、造像、碑刻等一系列的石刻书迹。

那么何为金石气?潘天寿先生认为,金石之气的真髓在于其独特的古拙韵味,这种感觉可以从石鼓、钟彝和汉魏碑刻中找到,它们散发出一股雄浑有力的气息。古人的创作风格粗豪朴厚,无论是文章的撰写还是文字的书写,都流露出一种强烈的雄悍气质。金石之味的形成与作品的制作过程以及岁月的磨砺密切相关。金文的朴茂和铸造工艺息息相通,魏碑的刚劲与刀刻技艺紧密相连,而石鼓和汉隶则因为斑驳剥落和风雨腐蚀而呈现出了苍古之气的独特韵味。这种金石之气也同样存在于古代的石雕和壁画之中,这些艺术作品在刚创作出来时就已经非常出色,而如今经过数千年的时光洗礼,现代人更能深切感受到它们的非凡之处。当代书法家在作品中追求金石气,宣纸是柔软的,青铜器皿则质地硬,若在柔软的宣纸上呈现金石气,这必须通过改变用笔的方式才可以,既不能在写字时手颤颤巍巍,也不能平拖直拽,这将会对书法家的技法提出挑战。

另一方面,清代刻帖泛滥严重影响了字帖的质量,出现了字口的失真、臃肿、刻意、缺乏自然,这样的弊端渐渐暴露于当时的书家笔下,同样也困扰着当时的王铎。如王铎在《跋二王帖》中提到:浅学动议,某帖某画不佳,不悟双钩刻经,数手摹本而已,几千年来,去原作墨迹十之三,望画中龙即真龙也,真龙乎哉?③

面对帖学衰微的时代困境,王铎提出:“学书不参透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多也”。他认为学帖要同时参考碑刻的特点,碑学倡导壮美、雄健、古拙,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书法作品脱离俗气,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一代帖学大师,在帖学中掺入古碑做了成功范式,使其书风雄强恣肆,这是与二王书法妍美一派的不同书风,事实上王铎的书法也与同时代的其他帖学书家甜美温润的书风拉开了距离,同时由于明末纸、绢等制作材料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巨幅作品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而这种形式更像是等待着王铎的到来,在巨大条幅的绢或纸上畅快淋漓地书写是一种发泄自己内心苦闷、矛盾的极好方式,王铎运用篆隶笔法与石碑古意,使其作品具有雄浑壮阔气息,在宏幅巨作的篇幅中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王铎曾说“我无他望,所期后日史上,好书数行也”。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所说的“好书数行”在后来的书法史上独树一帜,成为后来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王铎书风在近现代的流传

(一)王铎书风在国内的流传

王铎因为政治因素,导致其书法作品尽毁。直到清代末年,康有为和王昌硕等人在书法理论当中对王铎进行了介绍和阐述,这才让其书法的影响力得以提升。后来,林散之、沙孟海也十分推崇王铎,另外海内外特别是日本研究王铎的学者也越来越多,这才使王铎的书法影响越来越深远。20世纪末,王铎的故居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设有王铎书画研究院。紧接着,王铎书法馆开馆,召开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等等,这些都说明王铎书法在当代国内影响巨大。除河南外,王铎书风也流行于其他地区,例如每次大型全国性书法展览当中,都不乏模仿王铎作品的出现。因为王铎书风雄奇浩大的气势具有极佳的展厅效果,甚至成为当代书坛作品竞争国展的便利捷径。

谈及王铎对当代书法的影响,不得不提的一个学者便是林散之先生。从林散之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也深受王铎影响。对此,他也曾经自述“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并且也在《跋王觉斯草书诗卷》当中表达了对王铎作品的珍爱。以上不难看出林散之对王铎作品的崇敬。

林散之先生草书中结体的奇特、墨色的丰富、行气的连绵不绝等,处处流露出王铎书法的影子。所以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王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现当代的书坛,而且给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和相关学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实践经验。

(二)王铎书风在日本的流传

王铎不仅在中国对一些书法家产生巨大影响,在日本同样对于一批书家的创作形成了巨大影响。王铎书风传入日本大约始于清朝中晚期,此时王铎的书画作品在日本的煎茶会经常展出。后来,日本古董拍卖会上王铎的作品高价拍卖,与当时战后的社会心理有关,日本人非常喜欢王铎的书法作品,因为其书法风格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风格。但王铎书画作品在日本产生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例如黄惇曾经在评价王铎书法之时表示,王鐸行草有着恣肆纵横、粗头乱服的风格,可以给观赏者带来酣畅淋漓之感,其不仅符合古典主义书法美学,同时也贴合于现代的审美观念。也正是因为这种古典主义和现代审美风格的结合,才使得其对日本书坛产生深远影响。田宫文平曾经评价“明清调”书法流派的时候提出,美术展厅大型展件的尺寸大多是长八尺、横无限,所以明末清初的长条幅有着天然的展览优势,同时这种浪漫主义色彩的展出作品也更加契合于当时日本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这也是“明清调”书法流派产生的重要背景,而明清调风格的核心正是王铎的书风,该书风的开创者正是战后前期的关西派书法家。

在上述回顾中不难发现,因为美术馆展厅对尺幅的需要,使得日本书法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巨幅长条的书法作品上,王铎的书风风格非常适合巨幅创作,日本的书法家纷纷效仿王铎“拓而为大”的创作方式,所以形成了具有日本特征的“明清调”。有名的书法家有村上三岛、古谷苍韵、木村知石等。从村上三岛的作品来看,草书的线条受王铎的连绵草影响,同时也有取法张瑞图、倪元璐等。古谷苍韵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上,都受到了王铎书法的影响,这一点在其草书作品中尤为明显。从用笔的角度来看,其习惯中锋用笔,使得书法拥有较强的韵味;而用墨方面,则有着强烈的润枯对比,展现出了鲜明的节奏感。木村知石同样习惯于中锋用笔,线条推进的过程中也融入部分波折,让线条更加富有内涵,但是其线条和村上三岛比起来韧劲稍差,因而在部分作品当中,也由于线条波折幅度过大,产生了矫揉造作之感。

四、结语

王铎在书法艺术上展现了他对传统的热爱,他崇尚古风,但并非盲目追随,而是经过理性思考和消化吸收后,敢于对传统进行质疑,并重新确立自己的观点。他对古代艺术的理解是以自我为中心,将古代艺术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正是因为这种态度,他才能成功地崇尚古代艺术。王铎和颜真卿的书法都展现出高度的古意和格调,这从侧面说明他们的共同之处,既崇尚古代艺术,又能进行创新。他们既跟随时代的创新潮流,成为当代创新的先锋,同时也能逆潮流而动。他们展示了书法的时尚性,顺应了书法发展的潮流,创新的方向是正确的。回顾王铎的书法,不论是结构关系、墨色变化,还是章法布局和风采面貌,都冲击了当时传统的审美观念,打破了一些书法家的固有思维模式,甚至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和指责。王铎的书法创新为明末清初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书法创作新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邓建民.王铎草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黄一鸣.王铎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3]谢萌.王铎艺术思想的心学基础及其实践[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4]徐彦贝.王铎临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年.

[5]田旭中.王铎巨幅连绵草书轴出现的意义及价值[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67-69.

[6]方爱龙.王铎草书的历史观和美学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04).

[7]耿飞.王铎书学道路和成就的典型意义[J].中国书法,2008(09):46-48.

[8]廉英杰,蒋宪岭.谈王铎《琅华馆帖》[J].中国书法,2008(09):54-55.

[9]寇克让.王铎书法思想中的崇古观念[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曹军.王铎与阁帖[J].上海文博论丛,2003(03):98-102.

[11]丁正.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王铎——简论书法史的研究问题[J].书法研究,2001(06).

猜你喜欢

王铎颜真卿借鉴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止哭
劝学诗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漫画
笔道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