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信县扎西镇乡村公园景观设计与地方产业融合探析

2023-08-24文晓虹

南方农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扎西文创乡土

文晓虹,刘 珊,王 琳,马 涛,刘 灿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乡村公园作为“美丽乡村”环境中重要的空间节点及村庄重要的展示窗口,不仅对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在村落文化传承与延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特色小镇规划,而对于乡村公园的营造模式还停留在生态优先、满足功能的层面,甚至出现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的现象。此外,乡村公园建设还存在有规模、轻特色,有绿化、轻景观,有形式、轻美学等问题。

1 乡村公园与地方产业融合模式

对乡村公园与地方产业融合模式的分析,紧扣云南省打造“绿色三张牌”重大战略部署,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围绕“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展开。通过对云南省乡村公园建设现状和乡村居民休闲需求、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料分析,以乡村公园景观设计融合地方产业项目为范本,结合理论基础,形成实践成果。提出乡村景观设计与地方产业融合的具体方案,打造乡村公园融合地方产业的范本,为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可靠思路。在生态优先、需求导向、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开创资源整合、多产融合、共赢效益的新局面。

1.1 文创产品融入景观设计

文创艺术不仅可以美化乡村环境,还可成为乡村发展的特色产品。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立足于乡村地域文化背景,通过创新设计将乡村文化要素以商品形式展现出来,形成乡土特色的创意产品,进而唤起消费者对乡村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记忆。在乡村公园景观设计中,文创产品以景观形式呈现在乡村公园中,不仅可以创新演绎本土文化、激活乡村资源,还能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乡村公园在满足村民日常休闲活动、娱乐、游憩的同时,乡村公园景观应结合地方符号、乡风民俗、农田肌理、乡村建筑、乡村文化、乡土树种进行造景设计,让公园空间作为文创的展示平台,同时通过文创力量升级传统产业,打造出创意性的地方特色,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乡村文化旅游观光体验,加速景观设计与乡村产业的联动,形成链条式产业模式,为乡村产业赋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乡村特色融入景观设计

乡村公园在健全生态、美化环境的同时应反映独特的地域标志与时代气息,深入挖掘乡村独特的旅游资源、民俗民风、村落形态、田园肌理、道路河流、建筑风貌等,结合当今社会的美学特点,体现现代人的审美和心理需求。通过形式美法则表现乡村公园的美学形态,以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手法、新的技术,多层次地反映乡村公园景观空间的个性和特点。例如,色彩是物质最直接的视觉体验,在设计乡村公园景观时,应确保公园整体色彩融于周边环境,形成由此及彼的空间序列。不同地区均具有其代表性色彩,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应选择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以满足村民对色彩的偏好及倾向[1]。另外,可根据诗词营造出优美的空间画面,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乡村公园作为村落的公共空间,在景观设计层面可通过融合艺术美学,结合地域特色、田园肌理,构建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的景观艺术空间,通过形式、材质及色彩的对比,打造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提高乡村公共空间的美观性,使居民与游客感受到乡村公共空间的魅力,促进乡村经济及社会发展[2]。

1.3 科技手段融入景观设计

目前,科技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乡村公园景观设计中,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从体验感、沉浸式、场所对话等方面进行空间营造,提高人与环境的交互性,并利用感知交互策略、行为交互策略和情感交互策略使游客在不同的活动空间进行针对性对话,通过创造多样性景观、重塑地域性景观、构建科技性空间和营造动态性空间的设计手法提升乡村公园的空间体验[3]。同时结合农业科技,采用新型品种,从色彩、质感、形式、栽种方式等方面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给游客更为丰富的视觉感受及现代高科技的景观体验,让外来游客更加直观、深切地感受到浓厚的地方特色,同时增强村民的自豪感与幸福感。

1.4 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设计

对于乡村而言,文化景观是乡村内在含义的符号体现,它反映了乡村在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及乡村整个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有地域文化,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地域文化是乡村最具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体现乡村文化自信的精神食粮,渗透在村庄的各个方面[4]。每个乡村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田园风貌,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不仅能保持乡村的原有风貌,还能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服饰、民俗、农耕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地域乡土元素与公园景观交互设计,呈现出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景观形态,使得乡村文化景观更为亲切、更富有地域特色。同时,适当保留这些元素符号不仅可增强人们的邻里亲近感、凝聚力和归属感,将其和其他文化构成要素进行结合,充分发掘与村落相关联的文化渊源、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等人文资源,还可以强化乡村公园的地域文化特色。富含地域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既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也能促使村民产生“场所依恋”,从而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感,增强村民对村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5]。

因此,在乡村公园景观设计中,从公园设计理念、公园空间设计、公园建筑小品设计、地形设计、乡土植物的营造等方面充分与当地文化融合共生,设计出有“乡愁、乡情、乡忆”的乡村绿色公共空间,成为村落内具有长远意义的景观财富。

2 发展实践

2.1 地域概况

扎西镇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中南部,是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全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1935 年2月,红军在这里召开一系列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目前,扎西镇有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红色小镇、扎西会议会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扎西人口中,汉族114607 人,占91.38%;苗族10670 人,占8.51%;其他少数民族142人,占0.11%。

近年来,扎西镇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作用,积极促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扎西大地上绘就产业旺、环境美、乡风淳、治理好的壮美画卷[6]。乡村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扎西镇坚持“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共建”的理念,依托自身优势,科学谋划,连片种植方竹、猕猴桃、魔芋等果蔬,致力打造威信县“菜篮子”“果盘子”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2.2 设计理念

设计以乡村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资源作为公园红色文化的主旋律,通过公园景观小品呈现红色景观,形成红色文化记忆;挖掘与村落相关联的苗族文化元素,作为民族文化体现,形成特色地方文化;结合当地竹子产业,形成竹制文创产品,以建筑小品的形式在公园中造景,形成“文化、景观、产业”一体化的生态发展模式。

2.3 设计内容

扎西乡村公园以当地浓厚的红色文化为基底,将竹制文创产品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融合,营造出乡闲、乡品、乡忆、乡情的公共空间。利用山水、地形、植物、建筑小品,通过象征、隐喻、抽象、引用、再现等表现手法,从听、闻、看、感多角度出发,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景观场所体验空间,包括初心景墙、竹文创展示平台、与民同乐广场、民族之门、竹韵广场等。

2.3.1 提取民俗文化符号,强化民族景观特色

扎西镇苗族人口相对较多,在公园公共空间营造民族特色的主题景观意义重大,具有苗族代表性元素的特色门坊——民族之门设置在公园入口处,并在竹制的红色文化景墙和休闲座椅周围种植大乔木、竹及观花灌木,充分发挥植物的遮阴功能和丰富视觉空间的效果,营造出具有扎西镇民俗文化特色的休闲空间,让村民和游客体会到乡村景观的民族多样性,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

2.3.2 科技助力视觉表达,深化场所体验

利用科技的力量,可以增强景观设计的创新性,丰富视觉效果,营造动静空间对比突出的体验感和参与性,引起游人的共鸣。如可将靓丽的红色花卉打造成红色飘带,以形传神,代表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凸显出扎西镇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增强村民与游客的爱国意识。除此之外,运用色彩分明的植物,参考扎西镇田园肌理,场地采用曲线构图,更好地衬托红色飘带,给观赏者更为醒目的视觉感受。通过数字信息化、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使游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铭记历史。

2.3.3 景观设计串联乡村产业,为乡村产业赋能

景观设计与地方产业融合造景,文创产品以景观形式呈现在乡村公园场景中。文创力量促进乡村传统产业的升级,打造出创意性的乡村文化旅游体验。通过进行二次创作,激活乡村竹产业。在景观场景中,以竹子为原材料设计不同工艺品作为景观小品,并与乡土植物配置。乡村公园本就具有乡村“客厅”的功能,竹工艺品在这样的场景里展示,起到了宣传产品、传承匠心的效果,进一步对当地的竹子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2.3.4 应用乡土植物,为农业经济锦上添花

利用乡土植物延伸乡土花草产业链,促进农旅结合,营造可持续生态景观,同时挖掘乡土花草的中医药价值,努力探索实践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健康产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融合。将乡土植物应用于乡村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开展以乡土花草为主的“跨界创新”“融合共赢”,以景观带动经济作物产业链宣传,为附近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新思路。

扎西乡村公园植物景观抓住乡村植物特性,保持乡村原生风味,以无人工修饰的植物群落为蓝本,充分体现自然、野趣、田园式乡村植物景观特色。结合扎西镇当地气候及植物资源,在尊重自然、保持基本风貌和文化价值的前提下,采用农作物、药草类、田间地头常见草类等进行搭配。根据农作物的季节特点,设计不同的乡土植物景观,农作物成熟后既有农业收益,还有开发为文创产品或旅游产品而产生的附加效益。

因此,以扎西镇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兼种其他适合植物,如狼尾草、蒲苇、芒草、柳枝稷、蒲公英、牛筋草、菖蒲等观赏草搭配一些野趣的宿根花卉,结合竹制品、水、石等元素。选择紫薇、乌桕、华山松、柳杉、红枫、石榴、桂花、筇竹、方竹、罗汉竹、三色堇、雏菊、黄金菊及百子莲等乔灌木及草本植物,营造精致而野趣的植物景观效果。选择具有乡土气息的攀爬植物,如爬山虎、炮仗花、牵牛花、金银花等植物,搭配苗族特色的围墙、廊架、草亭、农具等元素,营造乡村简朴、野趣、安宁的公园竖向景观空间。

3 结语

本研究以点带面为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思路,探讨乡村公园景观设计与地方产业的融合方式,打造创意性的乡村文化景观体验空间,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扎西文创乡土
陶溪川文创街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乡土中国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卡尔巴·扎西次仁采访录
芬芳乡土行
扎西的菜园子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