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探讨

2023-08-23邓倩

考试周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欣赏探究性小学美术

摘 要:一般来说,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与时俱进,构建一种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在实际核心素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经验的总结,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9-0145-05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部分教师在美术课堂推进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只是一味地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最终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一、 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情景式的课堂上,教师缺少情感体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建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已被部分教师所认同,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营造的学习环境侧重于审美,而没有给予学生更好更真实的情绪感受。对小学美术赏析教学来说,要使其达到较高的审美水平,必须经过视觉感受、意象发掘、审美感悟、情感共鸣等四个阶段。假如在一个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感情和领悟的环境,教师将不能创造出一种能够和学生感情共振的情境,很难去了解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制约了学生对艺术的认识,还对他们的美学水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的忽略

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对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学习习惯进行精确把握。因此,所创建的教学活动,也很难迅速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无法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探索动力,进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降,阻碍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除此之外,学生的专注能力比较弱,很难对一件事情保持注意力。因此,如果美术教师主要是对一些枯燥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那么,就很难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的兴趣,这与他们目前的认知特征相矛盾。

二、 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意义

(一)欣赏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实现美术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介紹美术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技能,提高美术素养。在课堂上,教师渗透的欣赏探究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逐步发展美术技能。从欣赏探究性教学角度来看,美术教育定位理性与感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欣赏探究性教学可以将两者融为一体,既保证了美术的理性,又体现了美术的感性,从而不再被传统教学所束缚。学生的情感也能沉浸在美术学习中,如果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探究性教学观察和欣赏美术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增加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欣赏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美术创作力的培养

美术本身是一门艺术学科,学生美术审美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美术教师应加强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根据情感分析明确专业教育目标和学生对美术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丰富学生情感

欣赏探究性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独立发现美术之美,通过欣赏、学习和实践感知美术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美术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 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新课标会注重将课程学习与学生的发展结合,强调学生的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及自主发展,将其作为核心来开展教学的设计。这就表明,小学美术主要是从表现、设计、欣赏、探索等四个方面入手,以此突出美术学科的愉悦性、人文性和视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综合素质。笔者通过对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到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实践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综合性主要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不同的美术形式以及内容,掌握美术基础技能、分析技能和实践技能。在创造性的定义上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充分结合美术课程中的内容,创作出新的成果和作品,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以此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实践性主要指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美术这门学科应用于实际活动中,包括美术品鉴、美术创意等。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小学美术课程建设水平。

(一)彰显学生主体,转变教学理念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教学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以往的主导者,而是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和探究。对此,基于兴趣教学法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就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兴趣特点,不断完善、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契合,如此一来,则能够顺利达成预期的目标。例如,在教学《画出你的想象》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舞台归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画画竞赛。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乐于展现自我,好胜心极强,因此他们会对竞赛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最佳的心态参与竞赛活动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这项任务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画,比如:“同学们,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就要来了,请大家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设计一个班级标志。”在上述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发,踊跃参与竞赛活动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设计出一个个新奇的标志。当学生完成标志设计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选最佳标志,并予以相应的奖励,以此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喜爱程度。

(二)巧用媒体设备,革新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如今,各个教学领域都基本配备了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优势,通过集音频、图像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全身心融入美术课堂之中,为美术学习的深入作好铺垫。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植物和动物》这一课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概括身边人物或风景的特征;运用熟悉的方法表现自己或他人的形象特征。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选择以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动物形象、植物形象等),以夸张的手法进行形象的表达,当看到这些图片时,脑海中会闪现出对应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抛出引导性的疑问,比如“上述图片中,最突出的地方分别在哪里?”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由此可见,在上述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视线纷纷落到了大屏幕上,并且就个人的见解、感受展开表述。在此前提下,为学生展示常见动植物的对应图,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直观的感受,学生在教师的逐步辅导下懂得动植物特征的表达方法和技巧。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原本乏味、生硬的内容以趣味、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赋予学生焕然一新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对美术知识形成立体的感知,加深对美术知识的印象,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改善教学方法

基于兴趣教学法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入手点,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需要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优化,在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美术这一课程的积极性。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作适当的调整,为学生创设情境课堂,使美术课堂更加精彩,更具趣味,在唤醒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散,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彰显学生的内心想法与见解,切实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卡通故事》这一课的时候,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教师选择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实施教学,即让学生回忆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卡通作品,說说最喜欢或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并且谈谈它突出的造型特征。这样一来,可以顺利地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主题当中,由于该课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引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他们直抒己见、畅所欲言,与同伴分享喜爱的卡通形象。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整个课堂变得轻松、民主,学生切实体会到卡通世界的奇妙,身临其境,课堂氛围融洽,师生、生生十分和谐。此时,教师则可以把握时机,鼓励学生创作一个有趣、个性化的卡通形象。学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展开卡通形象的设计和创作,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融入创作之中。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以往的场景,将内心感受与精神体验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为学生的美术创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

(四)融合美术作品开展讲解

为了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美术教学的内涵,美术教师在美术课上应当注重讲解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的文化本质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理解文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对折剪纸》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当地民间的剪纸、纸版画和印染艺术等引入课堂教学中,也可聘请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给学生上一节课,将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纸版画以及印染民间艺术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可以根据民间艺人实际的生存经验和艺术思维,给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地方民间艺术的人文价值与重要性,促进现代美术教学和民间工艺的高效融合,让学生遨游在美术世界中,丰富其美术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参观画廊,让学生欣赏一些民间美术画作,从中吸收知识文化,体会浓厚的艺术底蕴,使自身的文化素质获得提高。教师还可在教学美术过程中,为学生找来几个样品让学生临摹,也可引导学生去校园附近几个景色比较秀丽的地区进行美术创作。

陕北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备悠久的历史,同时地域特色鲜明,凝聚了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体现了陕北地区民族精神。剪纸艺术能够展现出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情以及期许,陕北地域内的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熟悉、常见,有一定的认知审美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得学生能够深层次地体会到民间艺术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以及保护的意识,使得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通过围绕陕北民间剪纸艺术展开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学生通过学习剪纸能够感悟生活、表达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将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课程进行融合,不仅能够展现出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蕴涵丰富的人文审美元素,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文化世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在剪纸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突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创作主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累积剪纸经验以及素材,产生表达欲望,这样的剪纸作品能够带有更多的个人特点。首先,在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构建有关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互动课堂,将剪纸与其他形式进行结合,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例如,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看动漫,教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解基本的剪纸知识以及技巧,后续可以鼓励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使学生能够带着热情进行剪纸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其次,陕北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可塑性,学生通过对剪纸作品进行欣赏,能够充分激发兴趣,拉近与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之间的距离,激发创作灵感,开拓学习思路,乐在其中。

(五)考虑学生综合发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

日常生活是文化教育的最好引导者,教育的信息大多数来自生活的具体细节。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让学生有体会生活的能力,启迪学生创作。教师可以挑选生活中幸福的界面给学生赏析,让学生从生活中幸福的景色中感受美术,发掘风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美学的喜爱,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悄无声息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美学的了解。在美术的学习中,大家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而应当领着学生亲近生活,走进大自然,从生活中的风景下手,让学生切身体会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这将有利于学生将自身的真实体会融入美术绘画中,更具有创造力。教师可以试着进行主题风格式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幸福中提炼出素材内容,将自然界的花鸟鱼虫融入创作中,开阔视野,与此同时也可以深层次感受自然界,享受自然的赠与。在小学美术教学“综合实践”中,教师应该紧密联系学校生活对学生开展教学。例如,在《美丽的植物和动物》这节内容中,教师可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分成三个环节以训练学生的多方面才能。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摄影花鸟作品,并指导学生通过工笔花鸟画表现生命追寻和动植物特征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其次,赏析体验。指导学生通过欣赏宋代花鸟作品,思考艺术家对生活方式的思考方法,从画作运笔、布局和营造画面上加以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工笔画的基本表达方式,以训练其独立思考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相关的作画过程加以示范,引导学生对渲染技术方法加以領会,并描摹花鸟,在描摹过程中体会到描绘时用到的技巧,从而训练学生的作画技能。最后,展示与评价。学生互相鉴赏临摹作品,对优秀作品加以介绍,并让学生交流临摹过程中的心得。在相互借鉴与继承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得以培养,审美品位也得以提高。

(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在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美术这门学科对其他学科来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式和任务比较轻松灵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美术教育真正融合,实现这两项教育的融合建设,相互促进。美术这门学科的优势是学科教学方式比较自由,因此教师在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时应当进行多种角度、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有关思想道德品质的作品鉴赏会,让学生对相关作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开展自由赏析,真正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美术结合。此外,也可以将其与手工工艺课进行结合,如在对印章雕刻手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印章刻制,培养他们不贪功冒进、沉着冷静的大局观念。在对书法作品进行临摹和欣赏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书法中的风骨和中正平和。与此同时,在实际对美术教学教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其自由性,应当选择具有深刻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美术作品并展现在美术教育课堂上。但是,教师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主次问题。若是美术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在选材上出现分歧,那么需要以美术教学为主。在选材时,从高尚品格、集体主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等角度考虑,这样才能够既保证美术教学的高效开展,又能够推进思想品德的教育建设。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关键的一项内容,也是未来的教育对策。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跳脱出教材内容,将眼光放在未来发展上。从提高学生的审美以及道德品质角度出发,为学生开展教学指导。另外,当代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眼于当下与未来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环保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经典美术作品中没有这一项内容。教师应当基于这样一种美术题材,就当前社会的环保问题进行深入的阐释,将以环保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呈现在美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勤俭节约、重复利用的习惯。将美术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重叠起来完成教学的开展,弘扬美术。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就现阶段核心素养的要求、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融合美术作品开展进一步的讲解,利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教学,促进学生个人体验形成、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各种方式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以此增强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这样,学生就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从而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淼.儿童水墨画教材现状分析与编写建议——以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23):166-167.

[2]郭粒.浅析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以湖北省某市某小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22):178-179.

[3]刘佳硕,孙晓昕.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校本课的实践与思考——以《端午节》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21):168-169.

[4]谢倩玉,孙晓昕.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以《春节·贴窗花》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21):182-183.

[5]沈剑峰.夯实美术课堂 激发审美情趣——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探究性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21(20):170-171.

[6]徐扬,孙晓昕.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教学思考——以《清明上河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20):178-179,182.

[7]吴婷婷.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的策略——以扬州雕版印刷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19):170-171.

[8]王欣瑶.浅谈小学高段美术欣赏教学的容量与深度——以《溪山行旅图》一课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160-161.

[9]汪宏.审美化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小学美术教育为例[J].美育,2021(5):8-15.

[10]黄娉婷.基于图像文化背景探究小学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18):162-163.

[11]黄璜,顾雅钰.“疫情时期”高校“云端博物馆”教学模式对“后疫情时代”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方式的启示[J].艺术评鉴,2021(16):73-75.

[12]鲍秋琴.融入教育戏剧 提升美术之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134-135.

[13]何春华.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打破模板式儿童画[J].美术教育研究,2021(8):117-119.

[14]吕剑锋.感受异域风情,丰富审美体验——多文化角度下的美术欣赏课研究[J].华夏教师,2019(36):58.

作者简介:邓倩(1995~),女,布依族,贵州罗甸人,罗甸县木引镇木引小学,研究方向:小学美术。

猜你喜欢

欣赏探究性小学美术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