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示范点实践案例

2023-08-22樊静

百花 2023年6期
关键词:旬阳文化园滨河

樊静

一、案例背景

为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巩固提高、创新发展全国、全省文化先进县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2021年旬阳市提出了“兴文强旅”的发展战略,并对文化工作提出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高潮,常年不间断”的具体要求。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日益增加,需求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加之受疫情影响,大型线下群众文化活动无法常态化开展,城区文化氛围呈下滑态势,单一、原始的群众文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主要做法

(一)以点带面,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滨河公园自建成以来,成为旬阳市民休闲、散步、健身、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尤其夜幕降临后,休闲、散步的人熙熙攘攘,偶见自发唱花鼓、吹奏萨克斯、演唱民歌的文艺爱好者,引得行人驻足观看。为了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有规律、常态化、可复制的群众文化活动,旬阳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在2022年春节期间,策划实施建设“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示范点,于正月初三开始正式启动,同时段、多点位开展以群众参与为主的示范展演活动。活动主办单位通过前期实地察看,在滨河大道二层人行步道选取六个点位,在滨河大道一层健康步道和滨河广场选取两个点位,共建立八个示范点,每天晚上七点至八点半同时开展以社团参与为主的示范展演活动。虽然天气寒冷,围观群众和演员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时不时还会开怀大笑,极大地丰富了春节群众文化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二)百花齐放,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活动主办方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展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将旬阳民歌、汉调二黄、旬阳曲子、道情皮影、花鼓演唱等不同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地点进行展示,让群众每走一处都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三)百家争鸣,发挥文艺社团作用

旬阳城区共有文艺社团33个,专业能力良莠不齐。按照文化特色、专业能力、人员结构等要求,在33个社团中精选出了太极城民间艺术团、良友汉调二黄研习社、旬阳民歌演唱团等八个优秀文艺社团,每天定点、定时开展示范展演活动。实行定期展演,使社团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有效发挥了社会文艺团体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满足年轻人的文化需求,文化馆业务干部苦练基本功,组建了一支以文化馆业务干部为核心成员的电声乐队,每周定期在滨河大道开展示范性演出活动,群众反响热烈。这项活动不仅展示了文化馆业务干部的专业能力,更充实了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的活动内容。

(四)夯实责任,确保项目长效开展

活动后续监管采取文化馆业务干部点对点包抓,每个点由文化馆业务干部进行包抓,做好服务和资料整理工作,建立活动台账,要求每场活动有图片、有签到、有群众反馈意见。为了确保项目长效开展,旬阳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划拨了专项资金,用于群众文化园示范点的设备购置,并且建立激励机制,根据演出场次、群众反馈等目标任务,对完成较好的优秀社团和个人进行奖励。按照每个社团每周两场演出的原则,截至目前,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示范点共计开展活动300余场,有效确保了活动长效开展。

三、主要成效

(一)扎根群众,提升文化获得感

在人们以往的认知中,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或者观看演出,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进行,而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不需要预约、不需要走进剧场或聚集在广场,而是在人们休闲散步的同时,就可以驻足观看,想参与的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在众多艺术形式里面深受旬阳群众喜爱的就数花鼓演唱和道情皮影,尤其是花鼓演唱,很多爱好者还会上台和演员打擂台,唱词风趣幽默,惹得围观群众捧腹大笑,并对同行好友说:“这种形式好,以后我们每天都来观看!”还有群众咨询工作人员是否每天都有演出、演出时间和地点会不会变等问题,工作人员都会耐心解答。

(二)守正创新,推进非遗活态传承

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的活动内容有一半以上都是非遗项目,参与的社团都是以传承、传唱这些非遗项目为主要活动内容,但随着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很多非遗项目已经淡出人们生活,容易被群众所遗忘,尤其青少年对非遗的了解更是匮乏。从正月初三开始,道情皮影每天都会在河源酒店对面准时上演,有些老爷爷、老奶奶带着自己的孙子早早就在座位等候开演,孙子一会儿好奇地跑到幕后去看个究竟,一会儿跑回来问爷爷演的内容是什么,爷爷耐心为孩子讲解,这样的传承相较于走进博物馆和剧场更直观。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各文艺社团还创作了宣传新民风建设、乡村振兴等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有效地推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三)盘活资源,发挥文艺人才优势

2021年,旬阳市开展了“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对全市文艺人才进行摸底、建档,旬阳文艺人才资源丰富,遍布各行各业。自发成立的文艺社团也是形式多样,有汉调二黄、旬阳民歌、旬阳曲子、国标舞、广场舞等。大部分社团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但都各自为政,只有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才会在舞台上亮相。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的建设,把优秀的文艺社团整合到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室外场地,极大地发挥了文艺人才优势,还能吸纳更多文艺爱好者加入为民服务的文化人才队伍。

(四)机制保障,保证活动常态化

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建设开始前认真做了前期调研,包括选址都考虑了间隔距离、人流量、群众的便利程度等因素,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各类量化考核制度。在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总体安排下,经费也得到了保障,主办方为每个社团配备了LED灯、横幅、音响等设备,每个点由文化馆业务干部和社团业务骨干共同负责,在每天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设备搬运、照片拍摄、资料建档等方面都做了周密安排,有效保证了活动常态化进行。

四、案例启示

(一)群众文化要以需求为导向,让活动接地气

通过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建设,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他们不仅需要高大上的文化盛宴,更喜爱贴近生活的文化特色小吃。交响乐、音乐剧、舞台剧固然好,但不一定适合旬阳人民口味,旬阳人可能就好一口“两掺面”,一首旬阳民歌、一段汉调二黄就能让群众听得有滋有味。虽然没有豪華的舞台、炫酷的灯光,仅有一个横幅、一个LED灯、一个便携音箱,就能让人们在不经意间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因此,群众文化工作一定要扎根群众,为群众办接地气的群众文化活动。

(二)群众文化要潜移默化,以活动树正气

当今是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人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输出者。但这样多元文化的时代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有很多低俗的短视频内容,如何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审美、树立正确文化导向尤为重要。群众文化园各示范点所演出的节目内容,工作人员都会严格把关,以宣传党的政策、弘扬主旋律、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让更多人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地方文化,提升群众审美,树立正确文化导向,增强文化自信。

(三)群众文化要激发活力,以活动聚人气

自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示范点开展活动以来,接到了很多申请,很多社团也想参与其中,这充分说明群众对文化园的认可与肯定。在活动开展当中,也有很多爱好者跃跃欲试,没有搭建舞台,就会让群众没有了距离感,没有了拘束感,也有了上台“亮”一嗓子的冲动和胆量。看似不正规的演出,工作人员却从不懈怠,每个社团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将要演出的节目提前编排、练习;文化馆为了满足更多年轻人的文化需求,组建电声乐队,虽然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吉他、贝斯都是从零开始,但是他们每天苦练基本功,只为激发和带动更多爱好者参与进来。

(四)群众文化要立足群众,为旬阳添生机

在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策划时期,提出的首要原则就是要立足群众,打造可复制、常态化的群众文化园。以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为示范点,工作人员需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方案和机制,后期可在老城社区、党家坝社区、四海逸家小区以及各镇的居民小区等地相继建立群众文化园,让群众不出小区就能参与文化活动、观看文艺节目。今后还可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文化需求,打造不同主题的群众文化园,不断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让旬阳群众文化事业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五、结 语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地,不断探索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群众文化服务模式,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旬阳文化园滨河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传统音乐类】 旬阳民歌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旬阳民歌大家唱活动正式上线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惠和石文化园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中华回乡文化园
许慎文化园简介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
钟馗文化园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