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特征及融资难问题研究

2023-08-21唐浩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生猪养殖周期性规模化

唐浩

摘 要: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长期呈现低水平、散户化、周期性特征,随着非洲猪瘟暴发、环保政策趋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去散户化进程加快,落后产能不断淘汰,规模化、专业化、集中化生产经营成为发展趋势。行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散户化导致生猪养殖行业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周期性”特征不仅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缺少有效地抵质押物,与金融信贷产品特征不匹配,难以获取中长期信贷产品。因此,去散户化、去“周期性”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生猪养殖;散户化;规模化;周期性;信贷产品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52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4754-2017)》,生猪养殖行业属于农、林、牧、渔业中的畜牧业—牲畜饲养,是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不仅是生猪养殖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猪肉是国人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也是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约占国人人均肉类消费量的60%。生猪养殖行业是关系我国民生的行业,猪肉消费在我国肉类消费中占比最大,与民生紧密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主要散户养殖为主,散户养殖存在污染较严重,瘟疫防控措施弱、抗风险能力弱等特征,随着环保政策趋严、非洲猪瘟的影响,国内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加强。为了防范风险,不仅企业从自身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国家加强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强资金支持,解决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1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我国生猪九成以上从国外引种扩繁,国内品种主要有东北民猪、西北八眉猪、两广小花猪、海南猪、滇南小耳猪、湖南大围子猪、宁乡猪、浙江金華猪、广东大花白猪、太湖猪、内江猪、荣昌猪、藏猪等,特点主要为适应能力强、耐寒、耐热、抗病、耐粗料、肉质好;生长速度慢、周期长、饲料报酬率低。国外品种主要有英国的大白猪(大约克夏猪)、丹麦的长白猪、美国的杜洛克猪、比利时的皮兰特猪等,特点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生长周期短、屠宰出肉率高等,适合大规模养殖。

1.1 生猪养殖产业链

生猪养殖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五个环节:饲料、防疫—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及流通—消费。包括上游行业饲料和防疫、下游屠宰加工及消费环节,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较大,约50%~60%,其次是仔猪成本占比约20%~30%。因此,规模化、专业化、全产业化生产经营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饲料、防疫环节主要是指玉米、豆粕等农产品的种植和相关疫苗的研制,是产业链的上游。育种主要是原种猪的引进、扩繁,并通过纯种母猪和公猪杂交生产父母代二元种猪。育种环节是生猪养殖的基础,是构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虽然我国是生猪养殖及消费大国,但是育种方面没有发言权,受制于欧美国家,原种猪主要有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大白猪),全部产于欧美国家。养殖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主要是商品猪(三元)的养殖。一般大型养殖场会建立自己的种猪繁育厂,通过育繁一体化,提高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进而降低养殖成本。而小型养殖场没有资金和场地支持种猪繁育,则通过外购父母代二元种猪,通过产仔育肥后直接销售。屠宰加工及流通包括生猪屠宰及生鲜肉销售,目前我国屠宰定点企业已大幅减少,呈现集中度提升的趋势。消费环节主要是终端零售,是产业链的下游。

1.2 生猪养殖生产周期

我国生猪繁殖体系主要由曾祖代、祖父母代、父母代、商品代构成。一般情况下,曾祖代种猪传导至祖代种猪大致需要14个月的时间,其中,妊娠及分娩时间在114天左右,哺乳及保育70天左右(其中哺乳期28天左右,保育期32天左右),饲养230~240天。祖代种猪传导至二元种猪和上述流程较为相似,需要14个月左右。从二元能繁母猪传导至三元商品猪出栏大致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其中,妊娠及分娩114天,哺乳及保育70天,饲养4个多月。

能繁母猪(即二元能繁母猪)和商品猪补栏时间决定了周期中的上涨时间。生猪生产经过妊娠、分娩、产仔、育肥三个阶段。能繁母猪从妊娠及分娩到能繁衍时间为14个月左右,其中后备母猪到能繁衍时间为4个月左右,商品猪补栏时间为10个月左右。因此“猪周期”上涨时间为14~24个月。而能繁母猪数量变化幅度及其生产性能决定着生猪生产量的波动幅度。

1.3 生猪养殖商业模式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主要以散养为主,散户化不仅存在明显周期性,而且在产业链上对上下游没有议价能力,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规模化养殖逐渐成为行业趋势。规模化养殖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为公司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模式。其中,“公司+农户”模式成为我国行业内上市公司主要的扩张方式。该模式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是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规模化养殖对产业链上下游能够形成较强的议价能力,对整个产业链的渗透参与,有利于控制企业成本,形成较大的利润空间,增加资本投入。行业逐渐规模化、专业化、集中化,能够避免恶性竞争,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引入高端人才技术。不同于农户散养化低效、劳动密集型的特征,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具有高效、资本密集型特性,需要有高端人才技术和大量资金支撑。瘟疫是对生猪养殖行业影响较大的因素,非洲猪瘟导致整个行业出现萎靡,大批生猪死亡掩埋,对行业形成非常大的冲击,科学的防疫、育种、屠宰、销售对行业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轻资本投资。“公司+农户”模式主要特征是公司提供统一的饲料、疫苗、仔猪、销售渠道、技术、平台、管理等,生猪养殖环节由农户或家庭农场完成,农户或家庭农场自行建设猪场,然后与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回收价格。通过该模式公司可以避免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土地建设猪场从而形成难于变现的固定资产,可以释放公司流动资金压力,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四是具有杠杆作用。农户或家庭农场与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回收价,当生猪销售市场价格上涨时,公司盈利更多;当生猪销售市场价格下降时,公司亏损更多,形成杠杆效应。

2 行业发展特征

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消费习惯、气候、经济条件、人口密度等原因造成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地区。前十大主产省为河南、四川、湖南、云南、山东、湖北、广西、河北、广东、江西。我国生猪养殖重点发展省份包括河南、四川、河北、山东、广西、海南,约束发展区域包括中东南部省份,包括湖北、湖南、广东、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北京,潜力发展区域包括北方及西南省份,包括东北三省、内蒙古、云南、贵州。

2018年暴发非洲猪瘟,2019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同比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生猪出栏量从6.93亿头下降至5.44亿头,下降幅度为21.74%;生猪存栏量从4.28亿头下降至3.1亿头,下降幅度为27.57%。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影响,抬高了养殖门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集中,一方面增加养殖户成本,提高防疫成本,另一方面规模化养殖抗风险能力较强,进一步增加了规模化养殖占比。

由于我国养猪行业散户占比较高,因此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目前,已经度过因非洲猪瘟而起的超级猪周期,2019年由于受到非洲猪瘟影响,生猪供给量大幅下降,导致价格出现大幅上升。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占比50%-60%,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其价格变动对生猪价格将产生较大影响。统计2010-2022年生猪存栏量与玉米粉价格、玉米期货价格变动情况,玉米价格与生猪存栏量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而玉米价格与生猪价格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且玉米价格变化先于生猪价格变化,说明玉米价格变动会引起生猪价格同方向变动。

自2010年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三轮“猪周期”,目前处于第四轮“猪周期”的上行阶段。第一轮是2010-2014年,其中上行期17个月,下行期31个月,外部因素主要是供给萎缩和仔猪腹泻;第二轮是2014-2018年,其中上行期26个月,下行期23个月,外部因素主要是环保限制;第三轮2018-2022年,其中2018-2020年为上行期,2020-2022年为下行阶段,外部因素主要是非洲猪瘟,目前正处于第四轮上行阶段。

3 行业存在的风险及融资难问题

(1)生猪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弱。主要以散户为主,存在规模养殖相对弱小,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另外,企业在科学饲养、屠宰加工、经营、产品包装、流通等方面,现代化程度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2)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目前除少量上市企业采取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模式从而形成了科学养殖体系,整个行业仍以散养为主。

(3)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中国西南地区因交通、水源等基础设施落后成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制约因素。

(4)疾病防控。疾病是生猪养殖行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非洲猪瘟、蓝耳病、仔猪腹泻等对行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上述行业面临的风险导致企业扶持资金缺乏,信贷支持率低。资金短缺、融资难、融资贵是目前生猪养殖户遇到较大的难题。

一是散户化养殖导致行业有明显的周期性,一方面在整个周期内,银行倾向于在上升期间介入,由于下行期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判断下行时间、下行幅度及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因此在下行期银行较为审慎,企业很难在银行得到融资;另一方面企业很难在银行取得中长期贷款,“猪周期”一般持续约四年时间,中长期贷款期限跨越了“猪周期”,由于专业能力、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银行一般在下行期较难介入,为了控制风险,银行面对散户养殖企业不敢贷、不愿贷。

二是缺乏有效地抵质押物。银行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有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主要依靠企业的日常经营收入,第二还款来源主要为企业提供的担保措施。生猪养殖以散户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没有建设标准化厂房、未引进高技术设备、无专利等,因此缺乏符合银行偏好的有效地抵质押物。

三是散户养殖一般倾向于在离城市较远的乡镇、郊区、山区等地选址,基础设施落实,信息化程度低。目前除了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邮储银行等机构在乡镇设有网点,网点布局可以辐射外,其余银行机构在乡镇都未设置网点,因此现场调查需从市区网点安排人员,耗费人力、物力,导致部分银行机构缺乏积极性。

4 解决行业融资难主要措施分析

一是行业加快去散户化。散户化已经暴露出较严重的短板,污染严重、防疫措施弱、抗风险能力弱等不利于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环保政策趋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应加快引入高素质人才及高技术设备、建设标准化厂房、建立高科技管理系统等,逐渐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全产业链生产模式。

二是健全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为了解决行业缺少有效抵质押物的难点,可引入政府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信用。目前各地方政府都成立有本级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在企业融资时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缓释银行信贷风险。如果本级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能力不足,还可引入省级政府的省再担保公司。比如新型政银担业务,省级再担保公司、担保公司、银行、政府分别按照40%、30%、20%、10%承担风险,通过担保公司分散信用风险,提高金融機构容错率。

三是政府加强政策支持。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生猪养殖行业养殖基地主要集中在乡镇等地,可以为农村建设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可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助推“三农”发展,一方面为养殖企业发展提供便利,缩短行政审批流程,提供绿色通道;另一方面通过利率优惠、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养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针对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上为其提供利率优惠或按照放款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银行机构资金支持,提高银行机构支持生猪养殖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四是政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政府通过科技手段帮助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集成“信息聚合、信用画像、融资对接、精准放贷、风险预警”等功能,打破银企信息壁垒,助力生猪养猪企业融资。

五是银行机构设计符合行业的信贷产品。银行机构应加大信贷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的科技性、智能化,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持续改进评价模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贷款定价、风险管控、信息挖掘与整合等环节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赋能,提高对生猪养殖企业的识别能力;同时,在资源配置、产品制度、容错机制、尽职免责、激励等方面进行建设。建立符合产业特色的产品制度,比如参照“茶叶贷”“烟草贷”“蘑菇贷”等制定“生猪养殖贷”,制定产品制度帮助银行机构在营销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制度建设中要从容错机制、尽职免责、激励等方面对经营机构给予倾斜,一方面对按照管理制度落实各项职责要求的责任人提高容错率,即使出现信贷风险也可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免责;另一方面加大激励,从绩效、考评、提级等方便给予一定权重,增强支持生猪养殖行业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Z].20210602.

[2]刘以,张文俊.金融支持生猪养殖产业的风险缓释措施研究[J].江苏农村经济,2020,(11):5355.

[3]曹哲,赵君彦,朱玉涛,等.河北省生猪养殖风险与银行信贷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6,(12):911.

[4]易泽忠.湖南生猪业发展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5]付兴军,李翠霞.生猪规模化养殖风险规避对策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0):2829.

猜你喜欢

生猪养殖周期性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农村生猪集中养殖污染及其治理
泸水县生猪养殖中药品安全使用情况调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CPSIA周期性测试要求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