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十二病方》“股痈鼠复”病释义及灸治部位研究*

2023-08-21闫鹏轩

中医药导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帛书医方疝气

闫鹏轩,张 雷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是西汉早期的医学出土文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肠禾贵篇”主要记载治疗疝气的诸多治方,涉及服食、砭灸、祝由等多种治疗方法。而此篇有一首医方,行213:“颓(㿗)者及股痈、鼠复(腹)者,[灸]中指蚤(爪)二莊(壮),必瘳。”[1]此方出现治疗多种疾病的情况,较为少见,对研究帛书内容具有特殊意义。虽然前人已对此则医方进行细致考证,但笔者分析后认为这些结论中依然存在纰漏,因此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梳理马王堆帛书相关内容并结合其他文献,对原文注释、句读有误之处订正并补充证据,重新梳理释文和译文,以利于研究帛书中的医学内容。

1 “股痈鼠复”考证概述

帛书整理小组注曰:“股痈,即股疽,股胫疽。鼠腹,疑即鼠蹊部外突的表现。在《马王堆汉墓帛书(四)》原释文‘莊’字缺释,并在‘二’下补‘七’,将‘蚤’读为‘搔’。”[1]今按广濑薰雄意见:“‘二’字下是‘莊’当读为‘壮’,为艾柱的计数单位;‘蚤’应读为‘爪’;另参考帛书155行:‘一,灸左足中指。’将‘中指’上缺字补‘灸’。”[2]

当前整理小组对“股痈鼠复”一词的注释,是基于前人时贤研究成果的。周一谋等[3]认为鼠腹疑是鼠蹊部外突的证候。鲁作林等[4]于《马王堆医书》中也认同这种观点。马继兴[5]指出:“股痈为大腿部痈疮。‘复’假为‘伏’,鼠伏,是颓疝病人在腹股沟部的皮下淋巴结肿大,外形呈现局部隆起,如小鼠俯伏于地之状。”魏启鹏等[6]根据《灵枢·痈疽》所载“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得出“股痈即股疽、股胫疽。鼠复读为鼠窟,即鼠瘘病,为颈部淋巴结结核,小者为瘰,大者为疬”的结论。严健民[7]注曰:“股痈即阴股部生急性炎症之病。鼠复为阴股部突出之物,如鼠卧一般,相当于斜疝或腹股沟部淋巴结肿大。”史常永[8]指出:“股痈言部位,鼠复言病形。”李经纬[9]认为此条断句欠妥,应在股后断句而非痈后,“颓者及股”说明股疝直下入股,其形状壅如鼠腹一般。

由此可见,在既往研究中“股痈鼠复”一词释义颇多,无法得出一致结论。对此,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正确处理“股痈鼠复”的句读,导致词义误释。同时,参照《荆州胡家草场西汉简牍选粹·医杂方图版》简191:“先久上三壮”[10],从使用“壮”字作为灸疗量词来看,笔者同意广濑薰雄“莊”字释义及缺字上补“灸”的说法,此方确是一则灸方,但“蚤”字的释义有待商榷。

2 “股痈鼠复”句读勘误

简帛文献中存在“不同疾病采取相同治法并记录于一方”的现象,本文中将这类医方统称为“同治方”,这类医方多使用“及”作为衔接各类疾病的连词,表示“和”“与”之义。如《病方》行211:“颓及瘿,取死者叕蒸之,以新布裹,以□□丧行前行□。”[1(]简称“治颓及瘿方”)又如《武威汉代医简》木牍87甲:“治加及久创及马方”[11]。此外,《病方》中多以“某者”代称患某病之人,如“伤者”“婴儿瘛者”“遇人毒者”“疣者”[1],提示“者”可视作文中句读标志。按上述撰写惯例分析,本方中“及”字位于“颓者”与“股痈鼠复者”之间,同时“者”字又仅出现在这二处,说明“颓”病与“股痈鼠复”病才是本方灸治的两种疾病,因此无须在原文“股痈”“鼠复”间增加句读。

3 “股痈”词义考释

3.1 “痈”释义梳理“痈”字有两种释义。其一,释作“肿”义,泛指高突隆起之状。《说文解字·肉部》云:“肿,痈也。段玉裁注:按凡膨胀粗大者谓之痈肿。”[12]《说文解字·疒部》云:“痈,肿也。段玉裁注:肿,痈也。按肿之本义谓痈。引申之为凡坟起之名。”[12]“肿”“痈”互训,常两字连用,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13]其二,释为化脓性炎症疾病,表现为皮肤局部肿起,溃后流出脓汁。如《释名·释疾病》云:“痈,壅也,气壅否结裹而溃也。”[14]《灵枢·上膈》云:“微按其痈……邪气益衰,大痈乃溃。”[15]

《病方》对“痈”字的使用兼具以上两种含义。指“肿”义,见《病方》“痈篇”行366-367“痈肿者”,行376-377“身有体痈肿者……痈肿尽去”[1]。作疾病,其溃而流脓的体征见“治疒马篇”行451“疒马者,痈痛而溃”,行456“痈而溃”,“胻伤篇”行332“痈溃,汁如靡”[1]。此外,“痈篇”所载各类痈病均以人体区域或具体部位命名,如“痈首”“身有痈”“颐痈”[1]。《病方》中以上记述与医籍文献中“痈”病的表现保持一致。

3.2 “股痈”词义分析 多数研究倾向于“股痈”为化脓性炎症,释为大腿上的痈疮,另有学者引《灵枢·痈疽》进一步论证“股痈”为“股胫疽”。然此类考证未回归《病方》中做整体考察,因此无法契合帛书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首先,笔者注意到《病方》编撰者有意将“股痈鼠复”病排除在“痈”病范畴之外。在已有“痈篇”的前提下,原文中并未将“股痈鼠复”病归类于“痈篇”反而合入“肠禾贵篇”,此处十分突兀。同时“治颓及瘿方”也作为“同治方”也纳入“肠禾贵篇”,原文中除此方外也未见其余医方有治“瘿”记载。据上述现象推测,“股痈鼠复”病与“瘿”病均不在篇首目录列举的五十二病中,或因两者与“颓”病存在“同治方”的现象,故编撰者将这种治疗经验合入“肠禾贵篇”记载。

其次,“股痈鼠复”病与“痈”病的施治部位不同。“颓”病与“股痈鼠复”病的病位在阴囊及大腿,灸中指属“远治法”。而马王堆帛书治“痈”在局部施治,《病方》“痈篇”多使用药物外敷法直接在病灶处治疗,如:行367“以熨肿所”,行374“旦以濡浆洗,复傅之”,行377“稍取以涂身体肿者而炙之”[1]。《脉法》亦在病灶处治疗痈肿,针对痈肿有脓的情况,利用砭石刺破血脉:“用砭启脉者必如式。痈肿有脓,则称其大小而为之砭。”[1]并强调化脓后禁止施灸(提示未成脓时可以用灸),其云:“有脓者不可灸也。”[1]在《灵枢·痈疽》中,依然沿用局部灸灼法治痈病。如疵痈及败疵:“发于肩及臑,名曰疵痈……痈发四五日,逞焫之”[15];“发于胁,名曰败疵……灸之,其病大痈脓”[15]。张介宾[16]注:“逞,疾也。焫,艾炷也。”

“股痈鼠复”病、“瘿”病均与“颓”病存在“同治方”,三者互通之处与“肿”关系密切。“颓”病可见外阴睾丸肿大。《释名·释疾病》云:“阴肿曰阝贵”[14],将阴部肿大称为颓病。张家山汉简《脉书》简11:“櫜痈,为血颓;其痈上下鸣,为肠颓。”[17]此处之“痈”即“肿”义,指阴囊肿大,而非“痈”病。“瘿”病特征为颈部肿大,《说文解字·疒部》云:“瘿,颈瘤也。段玉裁注曰:瘤,肿也。”[12]《玉篇·疒部》云:“瘿,颈肿也。”[18]孙基然[19]分析“治颓及瘿方”治疗方案,认为:“‘颓’‘瘿’并治,该方是针对肿大突出体表的一类疾患,进行朴素的加压使之平复。”说明涉及“颓”病的两则“同治方”的核心治疗思想是消肿。

综上可知“股痈鼠复”病非“痈”病,“痈”当释作“肿”义,此病以肿大为特征。

4 “鼠复”词义考释

从“股痈鼠复”病作为完整的疾病名去考虑,“股”既为大腿,故“鼠复”一词无论作“鼠腹”即腹股沟部外突之症,抑或是“鼠瘘”之颈部疮瘘等病名解释,均令“股痈鼠复”病的病灶部位无法统一。故“鼠复”一词不宜继续释作病名,而该词不见于传世字书,欲解决此问题须从其音义入手。

马继兴认为:“伏与复上古音均并母纽,伏为职部,复为觉部韵,故复假为伏。”[5]“鼠”应即鼠类,习性隐匿,《左传·定公四年》云:“而君又竄之,竄,匿之。”[20]《说文解字·穴部》云:“竄,坠也。从鼠在穴中。小徐本作‘匿’,应是。匿意为隐藏。”[21]“复”可通假为“伏”[22],且“伏”有藏匿、隐蔽的义项[23],故“鼠复”一词可作“鼠伏”,并引申出隐匿的含义,此用法常见于传世文献中,如《汉书·萧望之传》云:“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阙于朝享,不为畔臣。”[24]《晋书·陈敏》云:“今羯贼屯结,游魂河济,鼠伏雉窜,藏匿陈留,始欲奸盗,终图不轨。”[25]文天祥有二诗[26]:“蒙冲两岸夹长川,鼠伏孤蓬棹向前”(《上江难》);“昼阑万骑忽东行,鼠伏荒村命羽轻”(《至扬州》)。《明史·贵州土司》云:“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勿复问。”[27]以上皆是。

综上,在本方中“鼠复”是对“股痈”生于隐匿之处的描述,“股痈”应理解为大腿上的肿大包块,而非化脓性炎症。“股痈鼠复”病应解释为生于大腿隐蔽处的肿块,至于此病究竟是何疾病,缺少更多证据,难以考证。

5 “蚤”字释义勘误

广濑薰雄将此字订正为“爪”,这种说法过于片面,“蚤”除通作“爪”外还可假为“早”,原文应在“中指”与“蚤”之间断句,将“中指”定为施灸部位,“早二壮”意思是早晨施灸两壮。

在简帛文献中“蚤”读作“早”常见两种字义。其一,指早晨,与“夜晚”相对应。如:张家山汉简《引书》简2“蚤起之后”,简4“蚤起”[17];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缪和》行24下“蚤夜在公”[31];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简04-148“蚤暮之时”[32]。其二,指时间靠前,如马王堆竹简《十问》简90:“蚤卧蚤起,暮卧暮起。”[33]笔者认为本方应是第一种字义。

首先,帛书医方常用治疗时间为早晨,原文以“朝”“旦”等字加以记述,列举如下。如:《病方》“胻伤篇”行334“朝已食而入汤中,到晡已而出”,“痈篇”行371“朝日未食”,“漆篇”行386“以朝未食时傅”[1];《病方》“白虒篇”行123“以旦未食傅药”[1];《房内记》行43-44“恒以旦未食时饮之”[33]。笔者另参考“肠禾贵篇”行236“旦取丰卵一溃,美醯一杯,以饮之”[1]。笔者注意到“旦……一溃……一杯”与“蚤二壮”的句式结构完全一致。其次,即使颓病早发现治疗,也不可能仅灸二壮即可痊愈,帛书中的多数疾病需要一段持续的治愈过程,“蚤”释为“早晨”也更为合适。

6 灸治部位考证

因帛书破损严重,笔者认为本方除补“灸”之外,“中指”前可能尚缺一字。《病方》中围绕“指”部的治疗方法皆言明手、足,有些会具体指出是手、足的哪一指。见“癃篇”残片行12+5“在足指若”,行155“一,灸左足中指”(简称“灸癃方”),行190:“以衣中纴缋约左手大指一”[1]。本方仅言“中指”却未提及手、足部归属,这种情况显然不符书写规律,而“灸癃方”与本方均采取灸“中指”的治疗方法,故两则医方很可能具备内在联系。

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有一则灸“脚第二指”治疗疝气及小便不通的医方:“灸小肠气痃癖气,发时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者,并妇女本脏气血癖,走疰刺痛,或坐卧不得,或大小便不通,可思饮食,于左右脚下第二指第一节曲纹中心各灸十壮,每壮如赤豆大。”[34],此处灸治部位后发展为奇穴“独阴”,见《针灸大成·经脉奇穴》:“独阴,在足第二指下,横纹中是穴,治小肠疝气,又治死胎胞衣不下,灸五壮。”[35]

小肠气即疝气之别称,《灵枢·邪气藏腑病形》载:“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15]《景岳全书·疝气》言:“疝气病者,凡小腹睾丸为痛为肿,止作无时者,皆是也。”[36]而癃闭与疝气均可出现小便不通的症状。《景岳全书·癃闭》载:“小水不通,是为癃闭。”[36]《素问·长刺节论篇》:“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13]《诸病源候论·诸疝候》:“疝者痛也。或少腹痛,不得大小便”[37]。

黄龙祥[38]认为:“《内经》及古医书中或以足第二趾为‘足中趾’。”故按上文医籍记载,灸“足第二趾”可治疗“颓”“癃”二病。同时参照“癃”病“灸左足中指”之例,可在本方“中指”前补“足”字,灸治部位应是“足中指”。

综合全文讨论,笔者认为《病方》行213的释文应改为:“颓(㿗)者及股痈鼠复(伏)者,□灸□足中指,蚤(早)二莊(壮),必瘳。”意思是患颓病和股阴部肿大的病人,早晨在足第二趾施灸二壮,一定痊愈。

7 结语

笔者通过中医学、文字学对帛书《五十二病方》原文“股痈鼠复”及“蚤”字的句读、释义进行勘误,并对释文、译文给出整理意见。通过考证得出治疗疝气与癃闭在施灸位置上相同的结论,据此发现“足中指”这一特殊部位,为针灸穴位“独阴”的溯源提供了有力证据。“独阴”位于足第二趾下跖侧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属于经外奇穴,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其治疗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如小便不利及疝气,可与太冲配伍;调理冲任,治疗妇科病月经不调、胞衣不下,可与三阴交配伍;缓解胃脘不适、恶心、呕吐,可与脾俞、膈俞配伍。此外,重释此方的过程也提示出土医籍中针灸文献的释读尚不完备,由于其中存在许多生僻字词、古今字、假借字等情况,致使校释起来十分困难,这对针灸经络学说的溯源考证造成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帛书医方疝气
疝气患者日常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梁潮印簵·钟鼎文帛书人物传写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良医拒传方
中国简帛书对隶书发展的现实影响
从几组医方谈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来源
良医拒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