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如何参与中小学德育工作
——以廊坊为例

2023-08-18杨越岚

幸福 2023年15期
关键词:廊坊市廊坊德育工作

文/杨越岚

目前,大学生参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正在一些地方逐渐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廊坊市为例,探索其推进策略。

大学生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

朋辈身份

朋辈关系讲求情感之间的近距离和高认知度,而作为与中小学生年龄相近的大学生,在德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相互了解程度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利用这些“朋辈身份”优势,相较于与中小学生年龄差距较大的教师,大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德育活动。

专业基础

廊坊市高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校内积极开设思政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系统完备的思政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的道德知识水平得到提升,道德知识系统得到优化,能够对一些涉及道德因素的社会现象、民生问题、国际政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与辨析,牢固树立爱国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相对完整的道德知识体系,把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认识和情感,转化为正确的道德信念并付诸行动。在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利用完备的道德知识体系及专业优势,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廊坊市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践经验

廊坊市高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例如,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而推出的“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乡村支教、党史学习、创新创业等活动形式;志愿服务活动,包括无偿献血、祭扫雕像、文明创城、环保活动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实习实训,包括各类专业公司的线上线下实习等活动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获得了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提高了交际能力,强化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知行合一的原则指导下,廊坊市高校学生能够把相关实践经验运用到今后的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推动廊坊市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发展。

大学生参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功能发挥

融入教师研修活动,提供教学和研究支持

大学生参与中小学德育活动的受众群体除了廊坊中小学生之外,同样也可以面向廊坊中小学教师群体提供教学和研究支持,依托廊坊高校专业资源参与和融入教师研修活动,在教育心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技术运用等方面输送资源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中小学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此外,大学生可以参与到中小学校的相关德育类课题研究,辅助配合做好教学研究支持。这个交互的过程同样赋予了大学生强化专业学识、培育社会意识的重要契机,实现了对廊坊德育的进一步深化。

丰富拓展德育资源,促进德育主体意识觉醒

从资源角度来讲,大学生本身就是一类涵盖专业学科、朋辈经验等在内的复合型资源,而中小学校也是一种作为德育实践的平台性资源,双方之间能够形成有效互补和共促,在此基础上,通过校际资源的流动、融合,以及家庭、社会等多场域交流互融,能够更好地形成以立德树人为工作宗旨的交互协同的德育合力。学生是学习和教育的主体,特别是对德育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反思将外在的德育资源转化为内在实践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大学生参与到中小学德育活动中,以朋辈引领伴随成长的方式将传统的师生主体间的德育转化为学生主体间的德育,能够进一步激发大中小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动与自反,并增强内化实践的自觉,同时促进廊坊市德育水平的提高。

共建共享有机衔接,建立融通联通畅通体制机制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推进需要廊坊市各个学段和地方教育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作,以便充分发挥一体化的德育效能。大学生参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工作需要各方共同搭建合作框架,建构多层次共建的组织形态建设平衡兼顾的育人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形成前端、中端、后端相贯通的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合作共赢。

大学生参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原则

系统性

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是把中小学德育从孤立的、不联结状态转变为学段相互衔接的整体。因此,大学生参与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坚持系统性原则,建构一个德育各要素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的序列,实现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性发展。

从横向的角度看,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要解决的就是不同德育主体、德育要素之间的协同推进问题,重点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下,确保各种教育力量、各种教育要素形成强大合力,发挥整体作用。从纵向的角度看,德育一体化指的是不同学段的德育要能够在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层面真正实现纵向衔接,以确保德育连续性和螺旋式上升。

阶段性

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德育一体化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认知规律,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德育体系。按照一体化的思路,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正确的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道德情感的启蒙;初中阶段重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小学阶段重在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美。我们可以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基于生活,综合地组织德育内容,使不同学段之间的德育工作体现阶段性特征。

针对性

在德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不同学段学生年龄阶段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的现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发展。

大学生参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发挥专业优势,课程育人共促进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其专业知识积累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可以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大学生有着专业的优势,可以通过课程育人来促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课程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调研发现,廊坊市各高校已通过课程设计,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让中小学德育工作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

例如,为强化校园德育美育教育,廊坊师范学院举办了文化节,同时文化节也走进了廊坊市中小学,实现德育思政“大手牵小手”,为廊坊市德育教育贡献师院力量。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可以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发挥身份优势,活动育人共成长

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更是尚未脱离校园、处在成长期的一群年轻人。大学生和中小学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又有极大的相似性,这是大学生作为同龄人的优势。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大学生的经验和知识与中小学学生一起共同成长。因此,通过发挥身份优势,学生可以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中小学德育活动中,不仅能够为中小学生传授道理、传递正能量,同时还可以让大学生本身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完善自己。

大学生组织各文艺比赛、科技展示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发扬创新精神。例如,廊坊师范学院学生多次在廊坊市第六小学科技社团参与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课外座等。这些行动有力地帮助中小学校园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同时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成功的组织和领导技巧。

发挥经验优势,实践育人共提升

与中小学生相比,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更广阔的社会环境,在某些领域甚至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可以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提升的机会。大学生有着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工作。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例如,部分大学生担任过志愿者、实习生等角色,曾经面对过一些现实难,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智慧和经验。因此,大学生应该想方设法地把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带到德育工作中来,为未来的德育工作者埋下种子。

在这个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为小学生开设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廊坊市第一中学的倡导下,大学生志愿组织“星火志愿服务队”,他们定期组织活动,帮助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中小学生打开眼界、增加阅历,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们还通过慈善活动、毕业论文、志愿服务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廊坊市廊坊德育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廊坊专场(二)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